编导 于爱群
(一)
2005年3月21日,广东东莞市警方在汕头地区抓获了一名叫小容的女子,她是广东地区一个拐卖儿童犯罪团伙的成员之一。据小容交代,2002年经她介绍,将一名东莞的被拐儿童卖到了汕头市潮阳区。东莞市警方得到了这一线索后,立即展开了解救行动。为了能准确地辨认买主,警方带上犯罪嫌疑人小容一起从东莞出发,来到汕头市潮阳区。
被小容拐骗的男孩,就是在这一带被卖出去的,时间是2002年中秋节前后,当时孩子只有4岁。
小容说,这个小孩是通过住在这里的一对70岁左右的夫妇,卖给了他们的侄子去收养的。要想知道孩子现在的下落,就必须要找到这对夫妇,可是这对夫妇住在哪里,小容也不知道。于是警方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带小容带来到了这对夫妇家。
通过交谈,这对老夫妇告诉警方,他们将小容介绍给了他们的侄子,孩子被他的侄子买走了,侄子住在附近的同盂镇。在警方的劝说下,这对老夫妇最终决定为警方带路去同盂镇孩子现在的住处。
考虑到安全稳妥,像这样解救儿童的行动一般都是在晚上进行。午夜,警方突然来到这家,大人们都被叫门声吵醒,只有这个7岁的男孩还在熟睡中。
“他叫什么名字?”警察指着熟睡的男孩问。
“他叫蒋浩,我给他取的名字。”孩子的养父战战兢兢的回答。
“他跟你们一起生活几年了?”
“4年了。”
买主说,2002年,他从小容手中买来了这个当时只有4岁的男孩儿,并写下了字据,还按了手印。当初他并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小容拐卖来的。
“我问过小容,孩子是你偷抱过来的吗?她说是她姐姐的小孩,她姐姐生病了,卖这个孩子去治她的病。我就相信她了。”孩子的养父说。
这位买主家境比较贫困,妻子几年前因病去世,他一个人带着女儿和体弱多病的儿子。为了传宗接代,他想到了买一个男孩来抚养。2002年他间接认识了小容,在听了小容给孩子编造的身世后,用1万块钱将孩子买了回来。但是,他不知道,通过非正常途径收养孩子是非法的。警方将小浩解救出来后,立即送往了东莞市公安局。
回到东莞市公安局,小浩首先被带到了DNA检测室。
他是这次被命名为六一案件当中,被解救回来的第37号儿童。由于小浩被拐时只有4岁,无法得知她亲生父母的名字和地址,警方只好取他的血样做DNA,然后在本地丢失儿童家长的DNA库里面进行比对,看看能不能为他找到亲生父母。
在东莞,每一个丢失孩子的家长到公安机关报案后。都要留下血样做DNA检测,东莞市公安局将这些DNA存放在单独的DNA库里面,每一个被解救回来的孩子同样也抽取血样做DNA,再和库里的DNA进行对比,以便为这些孩子找到亲生父母。
在等待小浩DNA检测结果的同时,警方也基本锁定了小浩丢失的区域。
根据买主和小容的口供,警方分析,小浩应该是东莞桥头镇被拐的小孩。在东莞桥头镇,目前警方掌握有5个小孩被拐卖,这5个小孩都是在桥头不同的几个市场被拐卖的,时间就是由2001年到2002年这个幅度。
出入这些市场的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小浩的父母还会在这里吗?经过多方打听,在桥头镇只找到了两个丢失孩子后报案的家庭。其余几家已经从市场里搬走,不知去向。小浩的家是不是这两个家庭中的一个呢?
一家说,他们的孩子是2002年3月21日在老市场那边丢失的。“当时。我们两个大人在卖菜,孩子就跟别的小孩一起玩儿。每天早上他都是自己找我们大人来吃早餐,那天,8点多钟他都没来,我们就去找。结果没有找到。我们最后就报案了,估计小孩叫人家偷跑了。”孩子叫余乐,那年五岁。
这家夫妇在附近的农贸市场经营着一个小摊位。儿子丢失后,他们找遍了东莞的每一个镇,所有的精力和打工赚的钱都用来寻找儿子。樟木头,长平,当时估计的几条线路都去找过,也没有打听到音信。
另一家和他们的遭遇相同,也在2002年丢失了他们的儿子。
“这就是我们的儿子曾魁,”夫妇俩指着一张照片悲痛地对警方说,“今年差不多7岁了,5月13日就满7岁了,不见的时候是4岁半,是2002年9月9日,两个小孩一起外面玩耍的时候,就被人贩子拐走的。”
“我都害怕我的小孩给人家拿来当乞丐,只要有一点点希望我都要去找他的。”孩子的父亲曾志伟最后求助般地向警方说。
这两个家庭丢失的孩子都是7岁左右,和小浩年龄相仿。那么,小浩会是他们的孩子吗?如果是,会是谁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父母又在哪里呢?一切都要等DNA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揭晓。
4月1日下午3点,小浩的DNA检测结果出来了。经过比对,可以认定,他的父亲就是曾志伟。
几分钟后,小浩被带到了他的父母面前。
“小朋友,这就是你的亲生父母,你爸爸、你妈妈。认不认得?”东莞市公安局的民警和颜悦色地对小浩说。
“认不认得爸爸?儿子,还认不认得?现在一下长这么高了。”小浩的爸爸搂着他的肩膀亲热地问,好像生怕再一次失去他似的。
“你过的好不好?那家打你了没有?”妈妈眼含泪水,心疼地把儿子上上下下看了个够。
失去几年的儿子终于找到了,沉浸在喜悦和感激中的曾志伟夫妇怎么也想不到,当警察问小浩:“这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你相信不相信警察叔叔?”他们的儿子竟然干脆地回答“不信!他不是我爸爸!”
显然,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7岁的小浩一下子不知所措了。
“他不是我爸爸。我要跟你回你家,要见你。”随后,小浩竟然扑在警察叔叔身上。要跟警察叔叔走。
办案民警说,他们办了几个这样案件,像小浩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有好几个小孩都是在解救回来返还的时候,因为不认识家长,不愿意跟家长回去,又哭又闹的。如果他回去跟他父母一起生活,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有一个转机,因为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会起作用的。
一个小时后,小浩和他的亲生父母一起回家了。虽然又哭又闹,一时还不适应和亲生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但是公安干警们还是感到非常欣慰。又一个孩子回到了父母身边。自从2004年6月份,抓获了小容参与的拐卖儿童犯罪团伙以来,东莞警方已经解救出像小浩这样的被拐卖儿童26名,其中有19名经过DNA鉴定,已经返还给他们的亲生父母。可是还有7名孩子至今找不到亲生父母。
东莞市福利院,这些和小浩一样被拐卖,解救出来后没有找到亲生父母的几个孩子就暂时落脚在这里。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都没见过爸爸妈妈,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
福利院的成丽燕老师就是这些孩子们的寄养家长,白天她在福利院工作,晚上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为的是让这些没有家的孩子能体会一些家的温暖。福利院的老师说,这些孩子给她们的感觉是特别的脆弱,有一些什么不顺意的事情,就特别容易哭,特别容易不开心,跟一般福利院的孩子有些不一样。他们也很聪明,但是有时候对于那些学习的事,又不是很懂,好像很可怜。那么大了,又那么好,又那么靓的,好可惜。
为这些孩子寻找父母已经成了福利院和东莞警方很大的难题。面对孩子们,亲手将他们从被拐卖家庭解救出来的公安民警也有些困惑。
东莞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董铁说:“从法律角度来讲。我们不管这些小孩解救出来,能否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我们都必须要把他们解救出来;解救出来以后,小孩从一个家庭出来,如果找不到他亲生父母的话,那他就变成是孤身一人,没有家庭,变成短时间没有父母,从人性上来讲,对他是一种很不利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解救,在法律上面来讲,我们也是不应该这样去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困惑。”
董大队长特别强调,现在唯一能够帮助孩子找到父母的办法,就是呼吁丢失孩子的父母,尽快到当地公安机关去做DNA鉴定。由当地公安机关将他的DNA数据,跟已经解救出来没有确定真实身份的小孩的DNA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这些小孩的真实身份,使孩子能够尽快的回到他们的亲生父母身边。
当我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东莞,登上返回北京的飞机时,脑海中依然浮现着东莞市福利院里那一张张稚嫩、亮丽、让人喜爱而又心疼的小脸。
他们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父母的身边呢?
(二)
《被拐儿童寻亲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东莞市公安局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寻子传真和信件。一些寻子心切的家长还带上丢失孩子的照片,从千里之外来到东莞市公安局,请求他们帮忙辨认。有的家长提出要见孩子,有的热心人愿意收养孩子,尽管比平时增加了成倍的工作量,东莞市公安局和东莞市儿童福利院依然沉浸在喜悦和幸福之中。因为,信息就是孩子的希望!
很快,一条很有价值的线索终于出现了。
东莞黄江镇的被拐儿童家长黎振章夫妇看完电视节目马上打电话给东营市公安局,说他们安置在福利院的36号儿童很像他们的儿子。
这个儿童,福利院老师给他临时起了个名字,叫莞三鹿。在接到这对夫妇打来的电话以后,警方立即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DNA比对检测。就在等待检测结果的时候,记者和黄江公安分局民警一起来到了这对夫妇家中。
“这是孩子2003年7岁时的照片。”家长边说边把一张二寸照片递给警察。
女事主说:“那天早上我们在下面卖猪肉。1 1点孩子爸爸回来做饭。就找孩子回来吃饭,就不见了,就是1 1点多,哪里找,都找不到。我们没有心情做生意了,做什么都没有心情。”
当初发现孩子丢失后,他们立即向警方报了案,并在当地媒体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同时还发动亲友找遍了孩子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但最终也没有一点线索。两年来。一家人一直处于失去孩子的悲痛之中。
那么,36号儿童真的是这对夫妇丢失的孩子吗?第三天,36号儿童的DNA鉴定结果出来了。
据东莞市公安局技术人员介绍,36号儿童的这个案件,主要是因为儿童的血样和父母的血样基因型有位点突变,检验时间比较长,经过反复检验,加做位点,最后还是比中了黄江镇的父亲叫黎振章、母亲叫黄春莲的这一单。
自从2001年东莞市公安局成立了DNA检测室以来,已经为报案丢失孩子的家长免费进行了400多次DNA检测,在这次“六一”大案解救出的30个孩子中,有25个都是通过DNA鉴定找到了他们的亲生父母。36号孩子莞三鹿。就是其中的一个。
莞三鹿被解救出来后一直寄放在东莞市福利院,这一天,三鹿就要离开几个月以来一直与他朝夕相处、并精心照顾他的燕子姐姐,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了。燕子姐姐说,从得知要被送回亲生父母身边时起,三鹿的情绪一直很低落。
在从东莞市到亲生父母家的一个小时路程里,三鹿一直没有说话。
警察介绍说,这个小孩在解救出来的时候跟他养家很有感情。跟爷爷感情很好。不愿走,当时就抱着那个床脚不肯走。
当警方送三鹿回到黄江镇时,黎振章夫妇早已等候在黄江镇公安分局。在这里。东莞市公安局的董铁大队长按照惯例和他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交接程序。
董铁警官告诉黎振章夫妇,在解救的时候孩子就不愿离开那里,因为他跟那家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后来警方把他抱了回来。抱回来以后以至今天来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很不高兴。不知道是孩子内向还是什么其他原因,觉得这个整个过程对他的伤害非常大,所以把他领回以后要好好在心理上面对他进行一个辅导,因为他年龄比较大了。小孩比较懂事。
“这就是你妈妈知不知道?”
“我是你妈妈你知不知道?知道,说知道。”
“姐姐,叫一下姐姐好不好?”
“快叫爸爸,叫下爸爸。”
“认不认识爸爸,不认识爸爸?”
“他知道的,一看他就知道的,他知道的。你看这是谁啊?谁啊?姐姐是不是?旁边那个是你……记得吗,你看他摇头,他知道的,一看他就知道的,谢谢叔叔。”不论谁问,孩子就是不说话。妈妈只好打个圆场,并代孩子向警方致了谢。
在分别两年后,一家人又团员了,黎振章夫妇迫不及待地带着儿子回到了他们的家。
又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又一个破碎的家庭重新团聚,看到这样的结局,真让人欣慰。但是另一方面,也让人不无忧虑,在与亲生父母分别了几年后,这些被解救回来的孩子能不能适应现在的生活,他们幼小心灵所遭受的创伤什么时候才能平复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跟随董铁大队长向一个月前我们采访过的,从福利院回到自己父母身边的小浩,也就是小曾魁家走去。
“现在好多了,刚刚回来那一两天天天都要出去找你们,他说我要去找那个警察叔叔,天天都是这样的。那几天就我老公一个人做生意,我就带他出去,到处去玩儿,买些玩具,第二天又要找那个警察叔叔。我就把他拉到分局那里,我说这是警察叔叔家,他说这个不是,他说我们那个警察叔叔家院子好大,里面好多警车。”见我们来,小曾魁的妈妈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孩子的事。
“现在基本上都适应了?”董铁问道。
“适应了。跟小孩子玩,又像以前一样蹦蹦跳跳,以前也是很调皮,现在也是一样。”孩子的爸爸高兴地说。
曾志伟夫妇告诉我们,儿子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生活,被拐前在家里生活的点点滴滴也逐渐回忆起来了,现在曾魁每天都和他们形影不离了。只是在我们节目播出当天,曾魁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时,又哭了。
曾经被拐卖,又被买主收养,解救出来住进了福利院,如今又被送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这样的非凡经历给一个7岁孩子的心理所带来的创伤,是我们无法体会到的。而那些丢失孩子的父母所承受的痛苦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做父母的,怎么会不恨那些拐卖自己孩子的人贩子?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这些人绳之以法。
截止三鹿被送回亲生父母身边,这起被命名为“六一案件”的特大拐卖儿童案已经成功解救出30多名儿童,就在东莞警方认为解救工作告一段落,决定暂时转移工作重点的时候,又一个重要的消息从东莞市看守所传来:“六一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胡海萍又交待出三个被拐儿童的下落!胡海萍是谁?她在“六一拐卖儿童案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她所交待的这个最新情况是真的吗?如果情况属实,那些被拐的孩子又能否被成功解救?这对于东莞市公安局的民警们意味着新的战斗又要打响了。
(三)
胡海萍是“六一案件”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经过她卖出去的拐卖儿童大概有30多个,但到目前为止警方只解救出了20多个。最近经过审讯,她又交代出有三个小孩的下落在汕头市潮阳区和潮南区。
鉴于胡海萍是许多拐卖儿童的犯罪嫌疑人的上线,也是广东警方目前掌握的拐卖儿童最多的人,此人狡猾多变,2004年6月1日被捕后,在看守所里经常散布各种信息干扰警方侦破视线,所以这次她的交代真实性有多大值得怀疑。
4月16日上午,在警方的带领下,记者在东莞市看守所见到了胡海萍。
与胡海萍的交谈是从她的身世开始的。她原籍湖南,1995年,她被别人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到了广东省汕头市,以6000元的价格卖给当地一户人家做媳妇,丈夫先天智障,她的不幸生活也从此开始了。在对现实的不满和抱怨中。胡海萍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最初,生性好强的她还曾试图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但生活的重负让她逐渐地偏离了最初的轨迹,而让她的灵魂真正开始蜕变是在2000年,那一年,她认识了一个叫刘建秋的男人。这个男人后来在她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与这个人的相识,让她最终走上了拐卖儿童的犯罪道路。
刘建秋,“六一案件”中的另一个主犯,被捕前曾经营一家药店。在认识胡海萍前,他一直以经营药店为主,只是偶尔才帮助一些拐卖儿童的人寻找买主。但后来,拐卖儿童的巨大利润和轻而易举就赚来的钱,最终驱使他放弃旧业,干起了拐卖儿童的勾当。
我们随即见到了刘建秋。
记者:“当时你拐小孩的时候都用了哪些手段?”
刘建秋:“就是用泡泡糖。”
记者:“基本就是这样吗?”
刘建秋:“基本就这样。”
记者:“就这么轻易能把孩子带走?”
刘建秋:“使用泡泡糖,骗他去买泡泡糖。”
记者:“你一般都在什么地方拐孩子?”
刘建秋:“在东莞。”
记者:“会选择地点吗?”
刘建秋:“就是那个市场,一般都是市场。”
记者:“为什么选择市场?”
刘建秋:“市场人多,外地的小孩多。”
记者:“外地小孩多怎么就能拐到手?”
刘建秋:“有的时候是大人没有看管。”
多可怕!就是大人这一点点疏忽,就让坏人有了可乘之机,就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灾难!
据看守所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被警方逮捕的一年多来,胡海萍的情绪一直很波动,很少与警方合作。而每次提审她时,她谈的最多的就是想见到自己的孩子。因为在此前我们拍摄到了她的孩子的照片,在征得警方同意后,我们满足了她的这个愿望。
胡海平:“好胖啊,好像好大了。我真的好想亲眼见他,叫我一声,可不可以带我见一面,我真的想。我想见我儿子一面,跟他说潮州话,我不希望他忘了说潮州话,他是潮州的根,公公死的时候说过,他说他这两个孙子一定要养大。”
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胡海萍露出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了她身上还残留的一点人性。也许是对孩子的亲情,暂时感化了胡海萍,她向警方承认,自己交代的有三个孩子被拐卖到汕头市的情况属实,但三个孩子被卖的具体地址她却拒不提供。
为了尽快解救出这三个孩子,警方当天就押解胡海萍赶赴汕头。这次解救行动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以解救小孩为主,二是要注意胡海萍安全问题,要防止她逃脱、自杀,以免对解救工作不利。
虽然在此前的采访中,胡海萍比较配合,但在前往汕头的途中,她的情绪又突然发生变化,拒绝与警方合作,也拒绝记者采访拍摄。干警们只好根据相关线索展开拉网式排查,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当时的一个知情人,并在她的带领下开始寻找当初的买主。
由于已经事隔两年,这位知情人表示,已经记不清当初的买主,她所提供的两户人家最终也都被排除,解救工作陷入了僵局。警方只好再次将希望寄托在对胡海萍的攻关上。
经过警方近一夜的工作,胡海萍最终交待出一个小孩真正的买主:这个小孩被卖到潮南区的两英镇,通过一个本地女人介绍,转卖给了她本地一个亲戚。根据这个线索,警方随即来到两英镇,找到胡海萍的下家,通过她得知了孩子的下落。当时,孩子正在上学,为了不更多影响孩子的情绪,也为了不给学校造成更多影响。警方做通了孩子养家的工作。养父母同意把这个小孩从学校接回来,然后让警方带走。
当天下午,这个孩子在买主亲属的陪同下,被送到了警方人员手中。同此前掌握的相关信息进行认真比对后,警方初步判定,这个孩子可能就是他们此前一直在寻找的一个叫李钏淘的男孩。这个孩子在被拐卖整整两年后,终于被顺利地解救了出来了。
警方的下一目标——潮南区峡山镇!
因为胡海萍昨天来的时候,指认过中间人黄楚珍,通过对黄的审讯,警方得知另一个小孩被卖在峡山镇……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配合下,东莞警方在经过一番摸底后,顺利地找到了孩子的买主家,但当得知警方的来意后,买主家以孩子正在学校上课为由,迟迟不肯交出孩子。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警方决定一直守候在买主家中。
买主家孩子的养母一直在哭,听说要把这个小孩领回去,她很伤心。刚开始抱养小孩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这个小孩是被拐骗过来的,其实她也是一个受害者。在僵持了两个小时后,晚上8点,买主一家最终同意将孩子交出来,但是由于和买主一家已生活了两年,孩子并不愿意离开现在的养父母。最后,在买主一家的劝说下,孩子终于被警方带走。与此同时,另一路警方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也找到了第三个孩子的下落并将其成功解救出来。
在对被解救的三个孩子进行登记备案后,警方照例将他们暂时先安置在东莞市福利院。
在福利院老师的安排下,三个孩子很快和其他孩子们熟悉起来,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交待和安排后,东莞警方又在当天下午抽取了他们的血样,着手进行DNA鉴定,希望尽快帮他们找到亲生父母。
(四)
2005年4月15日,在三个孩子被成功解救回来的当天,他们的DNA检测和比对工作就连夜开始了。由于前来登记寻找孩子的家长数目太多,直到孩子被解救出来的第三天,比对工作仍在艰难地进行着。东莞警方说,他们目前正在着手建立DNA数据库,公安部也将在全国公安系统内联网,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帮助被拐儿童寻找亲生父母。
福利院的老师告诉我们,在这里生活的几天中,三个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和其他孩子相处得也很融洽。在福利院的家属宿舍,我们也见到了以前曾经报道过的几个孩子,在被解救出来后,虽然警方一直在努力,但直到现在还是无法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为了不让这几个孩子因此受到伤害,福利院的燕子姐姐几个月前就将他们接到了自己家中。
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孩子们称燕姐姐为姐姐,而称她的爸爸妈妈为外公外婆。东莞儿童福利院的胡老师还说,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爸爸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所以让他们管寄养家庭的父母称为叔叔阿姨,这样当他们回到自己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就不会模糊,让他们不会觉得爸妈怎么会经常变化。
4月19日一大早,东莞市公安局负责打拐工作的董铁大队长来到福利院,这一次,他给从汕头解救出来的三个孩子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董大队长说,经过技术人员三天三夜的努力,昨天晚上这三个孩子的DNA检测、比对工作有了结果。38号儿童与寮步公安分局送检的父亲名字叫李开浪,母亲名字叫邱凤妹的DNA符合亲生关系;39号儿童与桥头分局送检的父亲叫余佐文,母亲叫何孝书的符合亲生关系;40号儿童与黄江镇的王天友、张家芳的符合亲生关系。
当董铁大队长将三个孩子接到东莞市公安局时,他们的亲生父母早已等候在那里。
李开浪的家长说:“我们那个分局打电话通知我,说小孩找到了,我听到这个好信息,一个晚上都睡不着的,高兴得不得了。”
在等待认领孩子的三对家长中,我们还意外地发现了我们曾经采访过的余佐文夫妇,幸运的是,他们丢失了两年多的儿子,就在这次被解救出来的三个孩子之中。
在警方简短的情况介绍后,三个孩子被民警带来与父母相认,这也是他们在被拐卖近两年后,与亲生父母的第一次见面。
在这么小的年龄里,就经历了这样不幸的变故,三个孩子一时还无法体会与亲生父母重逢的喜悦。不过相信。这三个孩子能够很快适应原本属于他们的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局。
燕子姐姐告诉我们,也许是知道了三个新来的伙伴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一天,也勾起寄养在他们家的四个孩子对父母的思念。
在燕子姐姐家,孩子们快乐地生活着。偶尔,他们也会想起那些曾经和他们生活在一起,现在已经回到父母身边的同伴。
这天,燕子姐姐家来了客人,他们就是曾经在燕子姐姐家和这四个孩子生活了半年多的莞三鹿和他的父母。现在莞三鹿已经改回了原来的名字——黎紫豪。
黎振章夫妇说,紫豪回家后,常常提起燕子姐姐和外婆,今天他们回到这里,就是想表达对燕姐姐一家人的感激。看到这些一时找不到父母的孩子,曾经丢失孩子近两年的黎振章夫妇感到很心酸。
此时,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大家都希望这四个孩子也能像黎紫豪一样和家人团聚。目前虽然东莞警方正在通过升级DNA数据库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寻找亲生父母,但是,如果一时找不到亲生父母,这几个孩子就一直在福利院等下去吗?
东莞儿童福利院的胡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到了学龄的阶段了,所以很希望很希望他们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到外面学校里去念书。
董铁队长表示:“我们最迫切需要做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帮这些小孩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然后让他们尽早回到父母身边。这些小孩都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也想让他们在这段没有找到父母的时间里面接受系统的教育。”
但是公安部门和福利院对于这些特殊身份孩子的入学也有着他们的担忧。因为他们毕竟是打拐的孩子,没有户口在这里,到外面去上学存在很大的困难。另外也存在小孩安全监管问题,在什么学校读书的问题。
我们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这些解救出来的被拐儿童在送到福利院后,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教育,但由于福利院没有正规的老师和办学条件,因此,让这些已经到了人学年龄的孩子能接受到系统、正规的教育,一直是公安部门和福利院的愿望。为了这几个特殊孩子的入学问题,我们特意咨询了福利院所在地的东莞市东城区教育办公室。办公室的邓主任说,这件事还得考虑一下,他们现在要在我们东城区学校读书可以考虑,但是涉及几个问题,可能还要研究一下。
在这次见面的第二天上午,邓主任找到了我们,他说,在前一天,区领导专门召开会议研究了几个孩子的入学问题,目前他们正准备到离福利院最近的东城中心小学落实这个事。
因为这所学校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各方面相对比较好,所以就选了这所学校。
在东城中心小学,我们见到了刘校长。
在对相关情况落实后,邓主任随我们一起前往福利院看望孩子。并决定带他们来学校感受一下这里的生活。
看到这些小家伙无忧无虑的笑脸,我们心里又沉重又欣慰。应该说,这些孩子是不幸的,被拐的经历给他们造成的伤害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他们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在帮助着他们,祝福着他们。东莞市东城中心小学已经专门抽调一名老师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并正在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等到今年9月,新学期一开始,他们将和别的孩子一样,正式进入一年级就读。
与此同时,警方为他们寻找亲生父母的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着。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关注这些孩子的命运,协助警方找到他们的亲生父母,让这些丢失的孩子尽早回家。
采访札记
沈深
就在节目播出前,我们又得到一个喜讯,9号被拐儿童钟世也找到了亲生父母。
欣喜之余,我也在想,这些被拐卖的孩子,从一家出来到了另一个家庭,也可以说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许让他将来倍感痛苦,也许是他命运的一个转折。许多看过节目的同事和朋友也都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帮助这些孩子回到原本属于他们的“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只能说,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正的,我们应该谴责和打击的是那些拐卖儿童的黑手,而不应该为了孩子的所谓前途斩断血脉亲情。我们只能祝福,让所有丢失的孩子早日找回自己的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