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时都会被杀,相信历史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说到今天的苦难!希望你把今天的苦难告诉给未来的人们!并希望你把我的文稿、信件搜集整理成三个专集:诗歌集题名《自由颂》,散文集题名《过去的生活》,书信集题名《情书一束》……妈妈年迈无能,妹妹弟弟皆不能独立,还望多多关怀、体恤与扶掖。
1968年4月29日,“不自由,毋宁死”的林昭果然被枪毙!谁也想不到的是,公安人员还要到林昭家里收取5分钱的子弹费!
如此惨绝人寰的事,世人想不到,对祖国充满热爱的、想像力丰富的诗人林昭,她自己能想得到吗!
她的妹妹实录当时情形:
1968年5月1日,我从9下回沪休假。下午二时左右,我听到有人在楼下叫母亲的名字,我就开门出去,上来一位公安人员,他问是林昭家属吗?收5分钱子弹费。母亲问什么?我非常冷静地从抽屉里拿出5分钱给他。当母亲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后,立即晕厥过去。
林昭的母亲,不久冻死在雪地里,这是后话。
1980年,林昭第一次平反纪念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当时不论规格,类似自发。林斤澜凭“苏南新专”学生会主席身份,主持会议。林昭的舅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许觉民,作为家属代表参加。那天,他分发了林昭诗集。——诗人邵燕祥介绍过她的诗,标题叫《血泊中的玫瑰花》。因为林昭狱中诗有这样的句子:“血流到体外,比向内心深处流容易忍受。”后来北大也多次纪念她,钱理群和余杰都写下热血文章,那是后话。
大约70年代后期,林斤澜走到无锡,由高晓声带路去惠山,去寻找“苏南新专”旧址。5年后,林斤澜只身走到无锡,又一个人到了惠山。他“想去看看一个新坟,当年的才女,后来错划、错捕、错杀,新近平反安葬的林昭之墓。没有找到”。
林斤澜说:“也曾商量营墓于无锡惠山,后来选定她的生身之地苏州灵岩山。两地都是天堂风光,都是适宜的,绝不会煞风景,倒有可能成为旅游的名堂也说不定,但那是以后的事……”
墓是衣冠墓。家属被告知的,就是拿出5分钱,没有告诉骨灰在何处。
对于林昭,林斤澜写下散文《玫瑰花》《读》和警世小说《五分》。《玫瑰花》中写道:
……有想像力丰富的,主张刻上才女自己的小诗,意味深长,又别致脱俗。这个主张大家赞成了。
刻上去的大约是首旧体诗: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灵台。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他日红花发,认取血痕斑。
媲学嫣红花,从知渲染难。
原载《当代》2005年第5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