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民生散文选本-地震幸存者小敏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苏沧桑

    小敏:男,21岁,四川人。

    我的梦: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他,被压在石块下面时,不知道痛,不知道渴,只有黑,比黑夜还黑。我就使劲地“掏啊掏啊”,也不知道掏了多久,终于掏了一个洞出来!能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汶川广场上的钟,永远停在了14时28分04秒。他的手表,和童年一起永远遗失在2008年5月12日。

    敏儿,我要帮你找回来。

    一

    第一眼,好黑,好瘦,好小,十三岁,和我女儿同岁,看起来却像十岁。五官扭曲着,黑亮的眼睛里,含着泪。

    我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

    “疼!啊!”他突然喊起来,撕心裂肺。他的左臂和右腿缠着厚厚的纱布绷带,那时我还不知道,那里已经被倒塌的教室石块压得不成样子,尤其是手臂上,半边皮肉都没了,养了半个月,仍裂着一条很长很宽的沟,还要做植皮手术,左手手指难以动弹。

    那时,我也不知道,与他朝夕相处的大多数孩子,都没有了。

    这是震区干儿子小敏给我的第一印象。

    这刻骨铭心的一天,是2008年5月27日,汶川地震过去半个月。之前的半个月里,和无数人一样,在电视前,在广播里以泪洗面,写了诗歌,捐了款,当了红十字会志愿者,悲痛仍然无法舒解。突然接到红十字会王秘书长的电话,说马上有一批灾区小伤员来杭州治疗,爱心俱乐部组织十个成员和他们结成对子,当他们的“爱心妈妈”,照顾并进行心理疏导,直到他们养好伤离开,问我是否愿意。想也没想,我说:“好的。”

    小敏是什邡人。地震发生后,被救援部队从垮塌的教室废墟里挖出来,他们家刚造好的新房子也塌了,万幸的是,全家没有其他人伤亡。

    陪小敏来的,是他的母亲,个子很高,辫子很长,皮肤有点黑,但很美,他们一家种养蘑菇为生。她一边哄着小敏,又唯恐怠慢了我。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里,我知道了大概。

    小敏垂着头,微闭着眼睛,但终于,他不哭了,抬起眼,有点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我。眉清目秀,很漂亮一个男孩。

    “爱心妈妈呀!”小敏妈对他说。显然,他们事先知道“组织安排”。

    小敏不好意思地抿嘴一笑。我感到了一道阳光。

    生性木讷的我,此刻,恨不得把所有的爱给他,但却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像个“爱心妈妈”。说说他喜欢的,也许会分散他的注意力吧?

    于是,我问他喜欢看什么书,他想了想,说:“漫画书!”

    我赶紧说:“那我明天给你带漫画来!还有呢?”

    “打乒乓球。还有,画画。”

    离开病房时,我顺便看了看其他病房里的小伤员,都比小敏小,有一个应音儿,头上缠着绷带,据说父母都没了,还有一个男孩已经截肢。忍着泪从病房里退出来,突然为小敏感到庆幸,他的家人都在,他的伤势也最轻。

    回到家,跟女儿一说,她立即翻箱倒柜找出珍藏的漫画书、速写本、彩色笔等等,说:“都给他”。

    二

    “苏姐,小敏他喜欢你!”

    第二天一早,就接到小敏妈的电话,她说,是小敏让她给我打电话的。

    我说不出有多高兴。没有人知道,彼时彼刻,我多么需要这样的鼓励。人与人,是要缘分的,如果没有缘分,又素昧平生,即使我拿出百倍的爱心,谁要?他喜欢,我才有信心继续。

    问了他的情况,说是手指能动了,不疼了,又是一阵惊喜。我想,他们是四川人,最喜欢吃辣,杭州的口味,一定很难适应,好在,我们全家最喜欢吃川菜,阿姨都会做。便打电话问护士,她说可以吃辣。我赶紧叫阿姨准备好香辣油、水煮鱼、辣椒炒肉等。

    电话里,跟小敏妈妈说让他们等我送饭菜过去再吃,她一个劲地说“不要不要,太麻烦了”,我说:“就当我是你们家亲戚,别客气。”

    “妈妈!谢谢!”电话里,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男孩声音,是小敏!

    我吃了一惊,接着鼻子一酸。我对于他们,还只是个陌生人,我还什么都没做,小敏和他母亲,却如此慷慨,感恩,哪怕仅仅出于礼貌,尊重。

    “以后,小敏就是我干儿子了,让他叫我干妈吧!”我对小敏妈说。

    可未进病房,走廊上就已听到小敏的哭喊声“有血!有血!”只见他一手捂着打着吊针的手背,声嘶力竭。

    和我同去的女儿,一下子愣住了。

    护士、小敏妈妈、我,劝了他半天,最后,护士只好让他自己将针头拔掉,看看是不是有血。其实针头上一点血也没有。

    他终于安静下来。

    我的心却开始疼起来。他看到的血,一定是铭刻在他脑海里的血。

    一时,小敏又像换了个人,吃着我们送去的菜,连说“好吃!”不知道是出于礼貌,还是真的好吃。饭后,我和女儿教他怎么使用MP3,他一直呵呵地笑。这时,医生进来问什么时候打针,他扁起嘴又要哭,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小敏不怕,稍等一会儿,你肯定会答应的。对不对?”

    我们假装聊天,注意着他的动静,他看起了女儿送他的漫画书,看得入神。女儿木木地看着他,显然不知道该跟他说些什么。她无法理解他的哭闹,他的痛。

    过了一会儿,医生又来了,果然,小敏伸出手,说:“好吧”。我赶紧趁热打铁:“干妈明天来看你时,会问你妈妈,小敏打针有没有哭啊,妈妈肯定说,没有!好不好?”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好。”

    送我们到楼下时,小敏妈妈说,学校几十个孩子,只有几个活下来了。小敏几乎每天都做噩梦,身体的痛,加上心里的痛,心理年龄小了好几岁。是啊,十个小伤员里,他最大,已渐渐懂事,懂得亲情、友情,懂得死亡、消逝意味着什么,所以最闹,最脆弱,自然可以理解。

    “苏姐,他很听你的话呢!”小敏妈说。

    我也看到了。我很庆幸,如果真是这样,也许,我真的能帮到他,尽快恢复身体,更重要的,是心理。

    三

    那些天,我看着他一天比一天长大,懂事。他其实爱笑,有时也很安静,普通话说得挺好。

    而小敏妈,是一个特别明事理、乐观豁达的女人。我做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一滴,她都要反复说给儿子听:“你看下雨了干妈还来看你。”“你看干妈这么忙还老惦记你。”“你看干妈饭没吃就先来看你。”“你看干妈又给你带好吃的……”每次临走,她一定会紧搂着我的肩送我到楼下,嘱咐我小心开车。叫我不用每天去,不要老带吃的来。

    那一阵子,先生刚外派香港工作,我的驾龄只有短短几个月,女儿辅导班上课需要接送。每天下班后去看他,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很累。

    每天,总有一些爱心人士自发去看望他们,小敏不缺礼物,不缺关爱,但我想亲眼看到,他一天天好起来的样子,从暴躁、脆弱,到坚强、快乐。我不是无私的,照顾好他,也是我自己的需要。

    有时,他躺着,也不看书也不听音乐,静静听我和他妈妈聊天,很享受的样子。我跟他说,他是这里最大的孩子,伤势相对较轻,一定好得比谁都快。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女儿(他叫她小姐姐)的童年趣事,逗得他哈哈大笑。我们说好,等他好了,我们一起去西湖玩,到大饭店吃西餐。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特意去买了一副乒乓球拍,写好祝福语。女儿也为他准备了新茶杯和新漫画书。六一那天,我一进门,他就大声叫“干妈!”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大声、这么快乐的叫我。

    当他接过乒乓球拍,居然用杭州话说“谢谢”。一旁的护士连忙掏出相机给我们拍照,小敏主动举起球拍,一副调皮的样子。

    回去的路上,我收到了他的短信:“谢谢!我们都爱你。”

    我好欣慰。小敏妈说,他说他最喜欢干妈,虽然手指还不灵活,但每次给我发短信都是自己发的。

    后来,那张合影被他摆在床头,背后写着:“和杭州妈妈在一起。”

    四

    然而,属于小敏的磨难还没结束。

    半个多月后,伤员陆续回川,而他还要做植皮手术,更让我们揪心的是,医生确诊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他做完植皮手术的那个初夏的下午,我走进病房,他脸上还挂着泪,但看到我,就停止了抽泣。我知道他忍着痛,但不知道,我怎么才能让他不痛。

    坐了很久,忽然想起女儿最喜欢吃冰激凌了。我问过护士,下楼给他和同病房的孩子买了几个雪糕和冰激凌。当舌头轻轻舔上雪白的冰激凌,他笑了,比走廊外的阳光还要灿烂。我的眼睛却湿了。

    小敏被转到了心血管科。心脏会诊结果出来了,建议十八岁后再做手术,先养好伤,如果提前手术,回四川再做。

    那天,我一时没找到新病房,正要问护士,忽然听到很大声的“干妈!”一转身,只见走廊的阳光里,一个男孩正一步步向我走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小敏自己走路!

    小敏妈说,知道我来,他一定要自己站起来接我。

    这一次,对我带的辣子鸡、虾,小敏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快朵颐”。

    吃完饭,我陪他下五子棋。又是第一次,我听到他开心地哈哈大笑。我们互相防备、下套,怪声怪调互问“什么套路?”后来我有事要走,我说再下十分钟吧,懂事的他就故意让我,一下子把棋下输了。我说他是故意输的,他就“嘿嘿”坏笑。

    这个孩子,不仅伤势恢复了,心理也健康了,如凤凰涅槃,走过了最痛苦的那一段。

    女儿临近期末考,单位里又特别忙,我跟小敏说:“以后,干妈隔两天来看你一次好不好?”

    小敏笑着说:“干妈,你忙,没关系的。”

    可是,那个晚上,我再也没有看到他的笑容,心里很内疚,其实,我早点跟他说,是不想让他失望。如果我有空,一定会争取来,也是给他的惊喜。那天走时,小敏蔫蔫地说了声“再见”。

    当我发动车子,手机响了,是小敏的短信:“天下雨,开车小心”。

    我的眼睛又一次湿了。

    五

    理发师给他理了震后第一次发,一个焕然一新的小敏站在我眼前。

    第一次,他主动跟我说起了地震的事情。他坐在床上,我坐在床边,小敏妈妈出去了。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人。

    他垂着眼睛,手里忙活着一张折纸,语气淡淡的,像在说别人的故事。他说,压在石块下面时,不知道痛,不知道渴,只有黑,比黑夜还黑。他就使劲地“掏啊掏啊”,也不知道掏了多久,终于掏了一个洞出来!能听到外面的声音了!

    那时候,他不知道发生了怎样一场惊天浩劫,也不知道,守着那堆废墟的父母快要疯了。

    被救后,他一口气喝了5瓶矿泉水。

    “嘿嘿,手表也丢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

    手表丢了,时间丢了,我相信,那一刻,童年也已经丢了。此时此刻,他被蜜糖一样的爱包裹着,看似已经痊愈,但我知道,蜜糖下面,他的内心最最深处,有一个需要很久很久才会愈合的伤口。多少年后,仍然会有噩梦惊扰他。

    手表可以买回来,时间,童年,谁能帮他找回来?

    几天后,在香港崇光百货的Swatch柜台前,先生问,怎么想起送手表?钢笔,MP4什么的,也都挺好的。

    我没有回答为什么,几天后,当我飞回杭州,将手表戴到小敏手腕上时,我也没有说什么。我在心里默默祈祷,让新手表延续被停滞的时间吧,让时间帮你冲淡伤痕,从这一刻开始新的生活。

    六

    漫长而短暂的四十多天过去了,分别的日子终于到了。

    7月5日,我载车带他们去了西湖边,登了雷峰塔,到我家做客,我们都说好,要开开心心的,不说难过的话。可是,小敏妈说,小敏舍不得了,老在偷偷流泪。但当着我的面,小敏总是笑。

    几天后的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起风了。医院门口,大家拥抱告别,互道祝福,小敏妈已经成了一个泪人,小敏一直闷声不响。我的泪忍了又忍,想,有什么好哭的,他们全家终于要团聚了,多高兴啊。

    车子一启动,小敏突然放声大哭。

    那是忍了多久的哭啊,那么肆意汪洋,伤口再怎么痛,小敏从未这样哭过。他舍不得我,舍不得医护人员,舍不得这座陌生的城市,给他的刻骨铭心的陪伴。

    每个人都哭了。

    泪眼婆娑里,打开小敏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还夹着两张西湖游船票,说,是爱心人士送的,让我带小姐姐去玩。信里,还有一张我特别喜欢的他们母子的照片——小敏妈手捧着儿子的脸,慈爱地往下看,小敏笑得很灿烂,抬眼往妈妈看,两个头之间是一个大玩具熊猫。无比的温馨,美好。

    信里还说:“干妈你要养好精神,快乐面对每一天。”这哪是一个孩子对大人说的话。信的落款是“您的干儿子”。

    人群散了,一个人往车上走,我在心里默默说,敏儿,虽然以后我们相隔千里,但你已经是我的儿子,就一直是。

    七

    2012年的某一天,突然有一个微博私信我:“干妈,是你吗?”

    是“一个人的天堂ZM”,“一个人的天堂”,是我的散文集的名字,而他的简介,就是我自序里的一段话——“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

    是小敏!

    他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会电脑了,会上网了,还会微博了。最重要的是,他的心脏手术也成功了。这几年,常常收到他的短信:“干妈,我好想你哦,你想不想我啊?”从帐篷的照片到新房子的照片,他都一一发给我。

    两年前,我们一家人路过成都,他和妈妈一起,捧着一束鲜花,从什邡赶到成都机场,就为了看我们一眼。那时,他已经是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了。

    两年后,在QQ的视频里,我又一次惊喜地看到,浓眉大眼的小敏说话瓮声瓮气的,像个青年人了。

    “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爱我所爱。”他用这个作为自己的简介,一定是有心的。我想,那些难忘的日子里,他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棵叫作“大爱”的树,随着他的成长,正日益枝繁叶茂,以后,会无怨无悔地分享给更多的人:果实,或是树荫。

    2014年夏,我阴历生日那天,又收到小敏的生日祝福,小敏是除了母亲外世界上唯一一个记得我阴历生日并送我祝福的人。这很奇怪,这难道不是缘分?

    2015年元旦,收到小敏的祝福短信。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如果他是一朵遗落在废墟里被捡起的小花,如今,他已经在仰望蓝天,循着鹰的路在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