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桑塔格日记-1956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56年1月15日

    “犹太诺斯替教[1]”——[格肖姆·]舒勒姆[2]

    赖岑施泰因[3]关于诺斯替教起源于伊朗的理论——非常有影响,现在被认为是推测性的

    现在认为基督教派诺斯替教出现在“犹太”诺斯替教之后

    新近(18年前)在拿哈玛地[4]发现的纸莎草纸上的诺斯替古文献——13本手抄本

    《真理的福音》,等等

    这里阐释了瓦伦廷派诺斯替教的一神论的(非二元论的)形式——早于神父们谈论的二元论反律法主义学说[5]……

    56年8月12日

    “灵魂”有力量吗?是后期马克斯·舍勒[6]哲学中的主要命题之一;他能找到的唯一的答案是“有的”,但是,只能通过不友善,否决事件的进程+延迟残酷行为链这种不友善

    ※

    在婚姻里,每个欲望都变成一个决定

    56年9月3日

    所有审美判断真的就是文化评价

    (1)凯斯特勒例子——珍珠/奶滴

    (2)“赝品”

    ※

    56年9月4日

    孩子们钟爱的自我主义……

    大学教育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商标;大学是运作差劲的大众传媒

    谁发明了婚姻,谁就是个很有才的折磨人的人。它是个致力于让感情麻木的体制。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

    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就是说,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始生闷气,然后变成习以为常的沉默,然后再吵。

    56年10月20日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基本主题:一部反英雄史诗的幸存

    库图佐夫,全国层面上的反英雄,

    战胜了英雄拿破仑

    皮埃尔,个人层面上的反英雄,

    打败了英雄安德烈[7]

    56年10月23日

    6:30,哲学俱乐部正餐,和玛[格丽特]·马[斯特曼]·布雷思韦特一起

    8:00,她的讲座:《为形而上学下逻辑定义》(爱默生楼B楼)

    斯宾诺莎——最伟大的形而上学家。

    [哈佛哲学家威拉德·范奥曼·]奎因[8]倾向于陈述整体观——这样,就不会出现有些可以证实+另外一些不可证实的问题了。

    56年10月24日

    从哲学立场研究,还是做个文化保存者?除了后者,我从未想过别的……

    思想没有天生的疆界。

    哲学是思想的地志学……

    规划:搞个哲学(策略)方案或图表。作为一种游戏的哲学。(学下棋!)对于[19世纪美国国际象棋大师]保罗·莫尔菲来说,下棋下得好并不太能帮我玩得多好。(能帮一些忙。)因此,哲学就一次次地重新来过

    在哲学里,蛇吞自己的尾巴;思考,关于思考2——“思考”的两个意思。思考是哲学;思考2=各门科学。

    但是,建筑的或美学的(或逻辑的——一回事儿!)考量不可能是决定选择一种哲学体系而非另一种哲学体系的全部。那样的话,就不会有正+误形而上学了。

    “允许我对你的论点拍X光……”

    “允许我拆解你的体系……”

    “原谅我挖掘你的动机……”

    在哲学里,你探索,审慎地探索思想的疆界——或者,你猛推它们——或者你把它们朝你身边拉近——要不,你往它们身上吐痰——要不,你就在它们身上绘上漂亮的饰带。

    没有词语的思考是什么?如果你试试,你思考不了。思考竭力去成为词语,(参见[英国神经学家约翰·]休林斯·杰克逊的“内部言语”概念)

    词语是思想的硬币,但不是思想的现金价值[9]。(这和牛津的语言哲学家正好相反)

    56年10月31日

    世界是个独特的物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没有疆界。

    我最崇拜的三个哲学家——柏拉图、尼采、维特根斯坦——都是坚定的反体系化者。假如那个大体系化者——那个拼命把他自己的高贵精神砸在普罗克汝斯忒斯之床[10]上的哲学家——我指的是斯宾诺莎——的体系从格言的角度来解读和阐释,那么,他就得到了最充分的理解,这种观点能成立吗?[在页边空白处,SS写了“与沃尔夫森正好相反。”](SK[11]关于黑格尔的话当然是对的。)

    唯我论[12]是唯一真正的哲学,如果哲学是指某种不同于常识的东西。但是,哲学当然不是指这个,也不是这种东西。所以说,我们不是在寻找一种真正的哲学。

    56年11月1日

    (我今天早上对戴维吟诵了临睡前的祷告“我现在躺下……”之后)一整天,他都想知道:“你什么时候在睡梦中死去”。

    我们一直在讨论灵魂的话题。

    56年11月3日

    今天,我给他[戴维]解释了地狱的事情——在他问“唐璜会死对不对?”的时候。

    后来,我听到下面的对话:

    戴维:罗[罗丝·麦克纳尔蒂——SS的保姆,后来是DR[13]的保姆],你知道狱[14]吗?坏人去的地方?

    罗丝:嗯。

    戴维:你[知道]唐璜吗?他杀死了老司令官[15],但老司令官回来了——他还有力气(就是他的灵魂)——+把唐璜打入了狱。

    罗丝:嗯。

    ※

    宗教的哲学是可能的吗?它不会“倒空”它的题材吗?在具体的历史的宗教之外,“宗教”能指什么呢?

    帕斯卡[16]:排斥哲学已经是在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了。

    56年11月4日

    匈牙利论历史的强权对弱者的凌辱……[是指黑格尔的句子:“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强权对弱者的凌辱史。”]

    星期二,在开进西奈半岛的第一辆以色列坦克里,大拉比摆了一本《托拉》[17],说:“你们在进入圣地。这里是摩西为我们的父辈立法之处。”

    ※

    关于格特鲁德·斯泰因之死:她从深度昏迷中苏醒过来,问她的同伴爱丽斯·托克拉斯[18]:“爱丽斯,爱丽斯,答案是什么?”她的同伴回答说:“没有答案。”格特鲁德·斯泰因接着说:“好吧,那么,问题是什么?”说着头向后一仰,死了。

    56年11月16日

    亨利·詹姆斯

    单身汉生活完全是詹姆斯用来培养他的旁观者身份的媒介。

    看[西奥多拉·]博赞基特小姐的《回忆录》[《亨利·詹姆斯在工作》]——詹姆斯晚年的打字员。利昂·埃德尔[19]说,“中期”+“晚期”(飘渺的)风格之间的巨变就始于詹姆斯不再采取向秘书口述后速记的方式,而开始向B小姐[20]口述后用打字机记录。只有雷明顿打字机的节奏他能忍受,+在他临终之时——在他弥留之际——他要他的雷明顿。她为他打字。詹姆斯听着他的打字机的咔嗒声死去。

    福楼拜应当会欣赏这个——艺术家生涯的悲怆。

    56年11月18日

    一个规划——关于婚姻的札记

    婚姻是建立在惯性原则上的。

    无爱意的亲近。

    婚姻完全是私人的——而非公开的——行为。

    把一对与另一对隔开的玻璃墙。

    婚姻中的友情。对方光滑的皮肤。

    [新教神学家保罗·]蒂利希[21]:婚姻的山盟海誓是奉若神明的(把某一时刻置于所有其他时刻之上,并赋予那一刻以权利,让它决定未来所有时刻)。一夫一妻制也是。他轻蔑地谈及过犹太人的“极端的一夫一妻制”。

    里尔克认为,婚姻中要维持爱,唯一的途径是不断地分分合合。

    婚姻中说话说漏嘴。

    (不管怎么说,我的婚姻就是这样。)

    56年12月1日

    希波赖特是对的;多么不理智的一种激情啊!这种感情不尊重人,不尊重趣味,不尊重偏好。不管是谁,只要他说:“我爱某某某,因为我们在一起有那么多的话说”,或者“因为她好,或者因为她爱我,或者因为我钦佩她”,那他都是在撒谎,或者他不爱。有一种爱的感情——两种基本爱的感情之一(另一种是依赖的爱)——完全是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它攫住了一个人,+它专注的人也许是个彻头彻尾荒诞不经的东西。如果这爱没有希望,痛斥自己是没有用处的——忍了吧,就让其明显的荒诞不经的意识推它一把,让它过去算了。

    说“荒诞不经”,我不是指不道德。这种感情与道德无关,也与个人情感无关。灼热的脸颊;地面在你脚下消失。*

    * 记得那个春日,在上(埃斯特罗普小姐)的A10英语课,从窗口看出去看到的E. L.的情景——桌面是如何突然转向,在我的肘关节下骤然坠下。今晚我们在卡尔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E.H.卡尔[22]和他妻子是PR和SS的好友]喝完茶回家,6:30,我搀扶着戴维上台阶的时候,我有同样的感觉——完全是不自觉的——与感情不搭界。我当时没想很多+突然之间,台阶好像就从我脚下坠落下去+我整个人摔下去撞在门上。

    ※

    把这种感觉说成“我爱”是不靠谱的。它只是“爱”,它碰巧控制了我,把我引向某某人。对于另一种基本的爱——依赖的爱,说“我爱”是合适的;事实上,在这里,这个“我”比“爱”更重要

    附注:说爱是随意的,我的意思是说它随意地得到体验。它取决于压抑的渴望、形象等等等等,这一点当然是再明显不过的。

    对每个人来说,他[在笔记本里,这个“他”被划去了,但没有换用别的代词]——能够以这种方式爱上的人,其类别的范围是极为有限的。比如,我绝对不可能爱上某个是——什么来着?——的人。

    ※

    [未标明日期的一个社交活动表——可能记于12月份一开始,但也包括了1956年11月份最后几天。]

    [没有日期]

    在这里聚餐:卡尔夫妇、[马克思主义流亡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23]、[路易斯·]哈茨[24],还有我们

    11月,星期六[无其他日期]

    在卡尔家(布兰代斯)餐聚:卡尔夫妇、欧文·拉铁摩尔[25]、约翰·卡特·文森特[26],还有我

    11月24日,星期六——

    4:00—6:00在卡尔家(布兰代斯)喝茶,为他们送点东西过去:卡尔夫妇和我们仨

    11月26日

    在这里餐聚:我们、卡尔夫妇,和他们一起走回大使楼。

    11月29日

    9:00—1:00喝咖啡;去眼科大夫处——摩根纪念堂;喝咖啡

    12月1日

    在卡尔家(大使楼)茶聚:我们仨;带了椅子

    晚上:看《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27](192[0])康拉德·维德,维尔纳·克劳斯[28],看《最后的笑声》[29](1925)。导演:F.穆诺

    56年12月13日

    今天,我第一次明白真理的融贯论的意思。一个论断真实与否,由它与我们必须作出的其他论断的融贯性来判断。

    一致与否可以被包含在此——作为使我们把一个论断包含在论断系统里的标准之一(主要标准?)。

    康德用他的批评回溯方法,举例说明了真理的融贯论。

    ※

    论文题目:《规范的和描述的》(?)

    ※

    卢克莱修对宗教的分析像弗洛伊德。宗教不平息焦虑,而是唤醒焦虑。

    对他们两人,整个分析都是以焦虑的范畴来衡量的。

    情感上不介入、分离的伦理和对宗教的这一态度,似乎是一致的。又是卢克莱修和弗洛伊德。

    还有下面这个矛盾态度:普罗米修斯品质(颂扬人类,推翻伪神;人的自治+自助)伴随着审慎的伦理,情感支出的考虑。

    56年12月15日

    菲利普34岁生日

    今天上午在8A小班产生了一些关于“约伯”的好想法。正如[威廉·]詹姆斯把做哲学区分为柔性的和刚性的两种途径一样,做宗教也可以分为柔性的和刚性的两种——我认为这要有用得多。柔性的宗教认为宗教诉求+道德诉求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不这样就是可恶的、不可思议的。而刚性宗教则允许宗教+道德诉求之间有这种分离,甚至是对抗。《新约》是典型的柔性;《旧约》(试比较,索伦·克尔恺郭尔阐释的亚伯拉罕[30]的故事;《约伯记》)是刚性的。

    宗教诉求是由神到人;道德诉求则是管理人际关系的东西。

    ※

    和乔伊斯+特德·卡尔共进午餐

    ※

    今晚戴维——在浴室的梳妆台上,罗丝在准备让他上床睡觉——说:“怎么才能有两个丈夫?在一个死后吗?”我回答说:“对。如果一个死了,你可以再婚,如果你想的话。”听了这个,他回答说:“那好吧,老爹死后,我要娶你。”我太吃惊了,也太高兴了,只能回答说:“戴维,这是你对我说过的最美妙的事情。”

    他似乎相当淡定,但我几乎是热泪盈眶——荒谬的、超级复杂的、反弗洛伊德的怀疑,对罗茜[31]在多大的程度上已经夺走了戴维对我的爱的焦虑不安,等等,等等,已经让我怀疑他还会不会说,自发地说,任何经典的孝顺的+充满爱的话。

    [未标明日期,肯定是1956年12月中旬]

    摘自索伦·克尔恺郭尔的《日记》:

    “有许多人对生活下结论的方式就像小男生:他们自己不去做题目算结果,而是从一本书里抄答案,这样来欺骗老师。”

    “……不可思议的抽象概念的手段。”

    ※

    这一点毫无疑问,S. K.肯定会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根据《日记》的思想轨迹来判断。在强有力的最后几页中,他通过分析认为,新教是个矫正物,一种解毒剂——但是靠它自身建立起来的时候却是空洞的+非宗教的,就像丹麦路德国家教会里的情形一样。

    56年12月19日

    戴维知道“石棺”(sarcophagus)和“食管”(esophagus)的区别了。

    56年12月23日

    在(波士顿的)加德纳博物馆(和戴维、乔伊斯·卡尔)。“伊甸园的粉红色的肉体。”娇嫩的身体,几乎谈不上性感。

    [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32]画的加德纳太太可以说是三楼的一件神圣之物。长长窄窄的画作;G太太沙漏般的身材,重重的四串珍珠,擦模糊了的嘴巴——好像画家刚刚画好,油墨未干,就用他肥肥的手掌根部揩拭过去。

    56年12月24日

    今晚卡尔一家来聚餐……

    菲利普终究还是不准备去宣读论文——

    戴维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非常恳切、非常温柔,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如果上帝从未创造世界,那会怎样?”我:“那我们就不会存在。那就太糟了,是不是?”他:“不会存在?连摩西也不会存在吗?”我:“如果没有世界让人待在上面,怎么还会有什么人呢?”他:“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世界,上帝会在哪儿呢?”我:“先有上帝,再有世界。他不是人,也不是物。”他:“那如果上帝不是人,他干吗得休息呢?”我:“嗯,《圣经》里把上帝说成是人,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想象上帝。但他并不真的是人。”他:“他是什么?一朵云吗?”我:“他什么东西都不是。他是整个世界、存在的地方、任何地方背后的一个法则。”他:“任何地方?包括这个房间?”我:“嗯,为什么不包括?当然包括。”他:“上帝好吗?”我:“哦,好。”他:“上帝是最好的东西吗?”我:“说得真对。晚安。”

    56年12月26日

    阐释:

    总是意义的假定。阐释的一个标准(比较埃夫里尔在“诡辩派”这个问题上对康福德[33]的批评)是阐释不允许给文本以足够的意思(意义)。

    56年12月27—29日纽约

    12月27日和戴维一起走——戴维穿的是深灰色的裤子。乘地铁到[波士顿]南站。8:00的火车……12:15到纽约。打车去克林顿总督[宾馆]。入住,洗了一下,打车从帝国大桥去金角饭店。吃烤肉串。打车去大都会博物馆。3:00—5:00埃及展品和伊特鲁里亚斗士。罗茜到了。乘公交车回宾馆。洗洗换了衣服。6:10出门——戴维一直在看电视,罗茜要赶紧带他到街对面的宾州车站+去弗拉兴[罗丝·麦克纳尔蒂家住那里]过夜。打车去塔夫特宾馆。赫伯特+英奇[·马尔库塞]在那里,彼得+弗朗西丝过了一会儿到了。走到巴黎女郎饭店。晚饭大龙虾吃得急急匆匆的。走回到“冬季花园”[剧院]。看了《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34]。后来,和汤米,还有室友,过街到塔夫特酒吧喝啤酒。汤米+室友走了,然后彼得+弗朗西丝开车回[康涅狄格]沃特伯里。和英奇+赫伯特走到哥伦布环岛地铁站。道晚安。回宾馆。2:00睡着。

    10:00被敲门声吵醒:戴维+保姆[罗丝·麦克纳尔蒂]。穿衣服。戴维又看上了电视。播第一条广告时,关掉了电视。下楼+上出租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两小时,给戴维买了个玩具暴龙。1:00离开。乘公交车到中央公园西站。在51街下车。在凤尾鱼馆吃饭。戴维吃了个培根三明治。2:15打电话给菲利普。陪戴维和保姆走到地铁(他们回克林顿总督宾馆,然后去宾州车站乘火车去弗拉兴)。街对面是冬季花园。买了下午场票。《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5:45回到宾馆。看《纽约时报》,洗洗,换衣服。给彼得·哈伊杜打电话。7:15离开。我走了六个街区,然后乘公交到45街。买票看《狂人》。四处找餐馆。走进48西街的阿丹诺。8:30离开,走到比茹[剧院]。《狂人》。滑稽。11:40散场出来。打车去73东街阿尔弗雷德·克莱伯勒的公寓。[美国诗人]理查德·埃伯哈德举办的晚会。在晚会上与:埃伯哈德+猪嘴妻子、奥斯卡·威廉斯[35],两个化装打扮的印度人——坦比内塔+妻子,名叫格雷戈里·科尔索[36]的青年诗人戴着18世纪的眼镜;乔斯·加西亚·维拉[37],伊莱恩·斯奈德(来自康大[康涅狄格大学,SS在那里当过一年讲师,在康大和波士顿两头跑];现在在为新美国图书馆[38]工作),名叫奥斯瓦尔德·德·温特的胖诗人,(《当今世界文坛》[39]的)阿拉贝尔·波特+丈夫约翰,来自西雅图的伊丽莎白·克兹利(?),琼·加里格[40],艾伦·金斯伯格(诗人)。

    走回宾馆。在大堂里和科尔索坐了半小时。5:30上楼进房间。看《纽约时报》,和衣而睡。

    6:30被叫醒。穿上衣服。罗茜和戴维6:50到了。离开房间+7:00结账离开宾馆。打车去中央车站。(最高价票。)上了7:30的火车去波士顿。

    56年12月31日

    1.没有任何东西是未被阐释的。

    2.阐释就是决定、限制;或者抽丝剥茧,加入理解的意思。

    3.阐释是一种媒介,通过它,我们为语境辩护。

    4.阐释一个词不同于给它下定义;而是意味着具体说明语境(不是对等物)的范围。

    ※

    飞快地吻,肥皂味的吻,唇吻,感觉就像是湿软的小牛脑。

    放开吧

    放开吧

    放开

    真走吧。

    ※

    [哈佛心理学家]杰里·布鲁纳:X怎么判断Y是他的朋友(喜欢他)?女人倾向于根据给予的行为来判断——如果Y送了X礼物什么的,那么,X就判断Y喜欢她。男人会怀疑给予的行为(被认为是同性恋?),而根据有没有看到同意的证据。如果Y同意X的观点,那么,X断定Y是喜欢他的。

    ※

    “阐释”的一个意义:顾及。

    我小时候就是个狂热的小自然神论者

    注释

    [1]Gnosticism,公元1至3世纪流行于地中海东部的一种融合多种信仰,把神学和哲学结合在一起的秘传宗教,强调只有领悟神秘的“诺斯”(gnosis),即真知,才能使灵魂得救。

    [2]Gershom Scholem (1897—1982),犹太学者。

    [3]Richard Reitzenstein (1861—1931),德国学者。

    [4]Nag Hammadi,位于上埃及地区。

    [5]指认为基督徒既蒙上帝救恩即无须遵守摩西律法的学说。

    [6]Max Scheler (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基督教思想家。

    [7]库图佐夫、皮埃尔和安德烈均为《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后两者是小说中的探索型青年贵族知识分子。

    [8]Willard Van Orman Quine (1908—2000),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9]cashvalue,cash surrender value,原指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在缴足若干年保险费后不愿继续投保时可收回的现金(解约)价值。

    [10]the Procrustean bed,指强求一致的制度等。

    [11]指Søren Kierkegaard,索伦·克尔恺郭尔。

    [12]哲学上指只肯定自我存在的一种认识论。

    [13]指David Rieff,戴维·里夫。

    [14]戴维把Hell说成了El。

    [15]指《唐璜》中的部分剧情:唐璜潜入司令官女儿安娜闺房时,安娜大声呼救,指挥官闻声赶来,唐璜将他杀死后逃走。

    [16]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17]Torah,犹太律法,希伯来文,意为“教谕”。

    [18]Alice B. Toklas (1877—1967),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秘书兼女伴,两人有同性恋关系。

    [19]Leon Edel (1907—1997),美国文学评论家、传记作家,著有五卷本《亨利·詹姆斯传》。

    [20]即博赞基特(Bosanquet)。

    [21]Paul Tillich (1886—1965),亦译田立克,德裔美国基督教哲学家、神学家。

    [22]E. H. Carr (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

    [23]Herbert Marcuse (1898—1979),德裔美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

    [24]Louis Hartz (1919—1986),美国政治思想家。

    [25]Owen Lattimore (1900—1989),美国作家、教育家,中亚问题专家,蒋介石的美国顾问。

    [26]John Carter Vincent (1900—1972),美国外交家。

    [27]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无声电影时代的恐怖片。

    [28]康拉德·维德(Conrad Veidt)和维尔纳·克劳斯(Werner Krauss)均为《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中的演员,康拉德演梦游病人可萨尔(Cesare),维尔纳演卡里加利博士。

    [29]The Last Laughter,一部无声电影。

    [30]Abraham,《圣经》故事人物,相传为希伯来人的始祖。

    [31]Rosie,Rose的昵称。

    [32]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美国画家,以肖像画著称。

    [33]F. M. Cornford (1874—1943),英国古典学家、诗人。

    [34]Troilus and Cressida (1602),莎士比亚的悲剧。

    [35]Oscar Williams (1900—1964),美国诗人。

    [36]Gregory Corso (1930—2000),美国诗人。

    [37]Jose Garcia Villa (1908—1997),菲律宾诗人。

    [38]New American Library (NAC),纽约一家出版社,成立于1948年。

    [39]New World Writing,一本文学杂志。

    [40]Jean Garrigue (1912—1972),美国诗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