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知的武器前沿-未来战争武器预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正在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的重大军事变革。其中,新概念武器的研制和发展,是确立军事高技术优势的重要举措。21世纪的战争,将是新概念武器的竞争和较量。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殚精竭虑地研制各类高精尖武器,以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

    新概念武器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机理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显著不同,投入使用后往往能大幅提高作战效能与效费比。

    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典型新概念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炸弹、纳米武器、信息武器、无人化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等。这些新概念武器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下面主要介绍无人化武器、非致命武器、信息武器和高超声速武器。

    无人化武器

    微电子、纳米等一系列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成熟,为无人武器的研制和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为此,军事家们预言:未来的战场将是无人化战场,真人部队将被“机器人战士”所代替。不久的将来,在陆上,在空中,在海里,无人化武器将作为主力军驰骋战场。

    在空军方面,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捕食者”无人测侦机和“全球鹰”无人驾驶监视系统。

    “全球鹰”监视系统能够拍摄具有高分辨率的图像,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天气情况,传送图像资料接近实景。“捕食者”监测侦察飞机可全天候工作,并实时将图像资料传输回基地。

    除“全球鹰”和“捕食者”外,美国还在重点发展无人战斗空中飞行器。无人战斗空中飞行器自然是一种无人驾驶飞机,但是它与目前那些主要是用于侦察的无人驾驶飞机不同,它是用来战斗的。此外,现在无人驾驶飞机只要一起飞,就只需要由地面的控制人员来控制它们,而无人战斗空中飞行器则不同。按照美国军方的设想,在无人战斗空中飞行器投入战斗时,还可能由飞行员驾驶指挥飞机在敌人火力杀伤不到的空域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陆军和海军方面,美国也不断有新的无人驾驶武器推出。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失去战斗力,并使附带破坏最小化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按用途,非致命武器可分为反装备和反人员两大类。目前,国外发展的用于反装备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超级润滑剂、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超级粘胶以及动力系统熄火弹等。

    超级润滑剂是采用含油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技术、无机润滑剂等作原料调配而成的摩擦系数极小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攻击机场跑道、航母甲板、铁轨、高速公路、桥梁等目标,可有效地阻止飞机起降和列车前进。

    材料脆化剂是一种能引起金属结构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学材料等迅速解体的特殊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可对敌方装备的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并使其瘫痪。可以用来破坏敌方的飞机、坦克、车辆、舰艇及铁轨、桥梁等基础设施。

    超级腐蚀剂是一些对特定材料具有超强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美国正在研制一种代号为C+的超级腐蚀剂,其腐蚀性超过了氢氟酸。

    超级粘胶是具有超级强粘结性能的化学物质。国外正在研究将它们用作破坏装备传感装置和使发动机熄火的武器,以及将它们与材料脆化剂、超级腐蚀剂等调配,以提高这些化学武器的作战效能。

    动力系统熄火弹是利用阻燃剂来污染或改变燃料性能,使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而熄火的武器,美国在这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开发了一批高性能阻燃器,这种新观念武器被视为遏制敌方坦克装甲车集群的有效手段之一。

    反人员非致命性武器可使敌方战斗减员,使敌方造成沉重的伤员负担。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员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学失能剂、刺激剂、粘性泡沫等。

    化学失能剂分为精神失能剂、躯体失能剂,它能够造成人员的精神障碍、躯体功能失调,从而丧失作战能力。最近,国外又在研究强效镇痛剂与皮肤助渗剂合用,它能迅速渗透皮肤,使人员中毒而失能。

    刺激剂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肤为特征的一类非致命性的暂时失能性药剂。在野外,人员短时间暴露就会出现中毒症状,脱离接触后几分钟或几小时症状会自动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疗,不留后遗症。若长时间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粘性泡沫属于一种化学试剂,喷射在人员身上立刻凝固,束缚人员的行动。美军在索马里行动中使用了一种“太妃糖枪”,可以将人员包裹起来并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为军警双用途武器使用,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了第二代肩扛式粘性泡沫发射器。

    信息武器

    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整体力量的对抗。要打赢这样一场战争,不仅要夺取制空权、制海权,而且还要争取到信息优势,将各军兵种的各类武器装备的软件硬件有机融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的互动)系统就是起“融合”作用的武器系统。它能将所有信息数据库汇集起来,达到信息共享、共用、共调,从而确保各军兵种与指挥部之间交换信息和数据,大大提高指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目前,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作用,已引起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军事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信息战进攻与防御的装备与手段,主要有:计算机病毒武器、高能电磁脉冲武器、网络和信息攻击技术及信息战黑客组织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运行机理和破坏机理;病毒渗入系统和网络的方法;无线电发送病毒的方法等等。为了成功地实施信息攻击,外军还在研究网络分析器、软件驱动探测器和硬件磁感应探测器等网络武器,以及信息篡改、窃取和欺骗等信息攻击技术。在黑客组织方面,美国国防部已成立信息战“红色小组”,这些组织在和平时期的演习中,扮作假想敌,攻击军方的信息系统,以发现系统的结构隐患和操作弱点并及时修正。同时也入侵别国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另外,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还在研究用来破坏电子电路的微米和纳米机器人、能嗜食硅集成电路芯片的微生物以及计算机系统信息泄露侦测技术等。

    在信息战防御方面,美国除了进一步强化安全计算机和安全系统软件的研制、评测和装备外,还成立了计算机网络防御联合特种作战部队,用以防护其整个一体化的C4ISR系统免受入侵者的各种信息攻击。并计划在近两年内搞一项5层防御系统,包括确认软件完整性系统、探测并根除恶意代码系统、易损性评估系统、实时审查监视系统和保护探测反应系统,以保证其信息系统有足够的保护能力。

    高超声速武器

    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高超声速武器,主要有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高超声速飞机等,当飞行速度达到5马赫(1马赫约合1400公里/小时)以上时,一般称之为高超声速。该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使21世纪航空航天技术产生重大飞跃。

    美国空军正在研制速度为8马赫射程为1400公里的空中发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可望2005年前后投入使用。美国的高超声速飞机研制计划有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高超声速X飞行器计划。高超声速X飞行器,采用氢燃料、双模态(冲压/超燃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4—10马赫,计划于1999年进行第一次试验。

    俄罗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器进行试验研究,1991年和1992年曾两次完成速度为5马赫的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目前正准备进行10马赫的高超声速飞行试验。俄罗斯航天局(RSA)还准备用SS—18或SS—19火箭进行速度为5到14马赫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飞行试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