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天等你-滴水之恩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思源妈在思源三岁那年死了,是思源爹打死的。

    在潭村,思源爹打老婆是出了名的狠,手里有绳子,用绳子抽;手里有扁担,用扁担砍;手里什么也没有,就拳脚相加……思源妈就是铁做的,也禁不起这样的捶打,终于有一天死在思源爹的扁担下。

    思源妈死了,思源爹难逃法律的追究,被枪毙了。思源从此就成了没人管的孤儿。

    无父无母的思源,肚子饿了,东家门前站会儿,西家门口坐会儿。淳朴、善良的潭村人虽不喜欢思源爹,但是都同情思源的遭遇,所以不管思源站在哪家门前,都不会让思源饿着。

    思源吃着潭村的百家饭、穿着潭村的百家衣长大了,潭村人还凑钱供思源上了小学中学。潭村谁家也不富裕,思源是个懂事的孩子,中学毕业,再不愿意上高中,拿到身份证的第二天,他便离开潭村去广州打工。

    思源这个名字,还是思源在办身份证时,自己改过来的,他原名叫小光。思源把自己的名字改叫思源,就是要提醒自己时刻记住潭村父老乡亲对自己的思情,等自己出息那天,必要涌泉相报。

    思源是个能吃苦人,到了广州,进了一家服装工厂,为了能多挣钱,他经常加班加点的苦干。

    眨眼间,思源来广州十年了,他从一名最普通的车床工人,做到服装销售经理,再成立自己的公司。服装公司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蒸蒸日上,思源也娶了一位漂亮的广州姑娘,在广州停止了漂泊的脚步,安家立业了。

    每每思源坐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就特别思念家乡、想念潭村人。他想起七岁那年冬天,张家婶婶把他揽在怀里,为他一针一线地量身做棉衣;想起金家哥哥在他八岁那年背他渡过龙潭河,送他上学;还有李家爷爷,从山里为他摘来红山果特意送到学校……越想,思源越想回乡探望潭村人,摸着银行卡,琢磨着卡里面的数字,思源觉得他是时候回去报答潭村人对他的恩情。

    思源说回就回,思源不光人回到潭村,还带回几大车总价值100万元的衣物。

    思源想送潭村人衣物,以报潭村人对他的养育之恩。在思源的心里,衣服是温暖的代表,小时候,他没有衣服穿,都是潭村人,东家给一件,西家给一件的为他穿上,才不至于让他在冬天冻死。如今,他用他厂里的衣物来回报乡亲们,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思源把几大车衣物停在村委会,村主任对思源的做法很是感动,拿起话筒,在村广播上热泪盈眶地吼了几嗓子,潭村人便知道思源回来了,思源回来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了。

    发放衣服这天,潭村人热热闹闹地围着思源,高高兴兴地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都夸思源是个知恩图报的好人。乡亲们拉着思源的手,泪涕交加地一次次把思源带进回忆的旋涡,让思源在回忆的旋涡里拥着乡亲们泪水长流,不能自拔。

    城里电视台、报社的记者不知从哪里得知的消息,开着采访车悄悄来到潭村,拍下这感动人心的场面。当晚就在电视上播出,第二天省报上还大篇幅地写了报道,标题很醒目也很长《饮水思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孤儿成材后回乡花100万巨资购衣赠乡亲报养育之恩》,还配发思源送衣给乡亲们的大幅照片。

    媒体的报道像野草,一夜之间由全省风靡全国。接下来,全国各媒体的记者纷纷赶赴潭村,围着思源采访。思源一下子成了媒体的风云人物,今天做客这家媒体谈创业历史,明天又做客那家媒体谈思乡之情。思源在电视上的出镜率越高,思源的公司知名度就越高,各路订单雪片似的飞到思源的公司。

    思源在电视上说得唾沫横飞,热火朝天,停不下来。然而,坐在电视机前、手拿报纸的潭村人沉默了。

    电视台为了跟踪报道,又来到潭村,想拍一组潭村人穿着思源送的衣服的温馨画面。来到潭村后,才发现潭村人没有一个人穿着思源送的衣服。追问为什么,谁也不说。电视台打电话跟思源说了情况,思源立即坐飞机赶回潭村。

    乡亲们看到思源来了,都纷纷把思源送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送到思源面前,不一会儿,思源的面前就堆起一座衣服山,隔着山,思源问乡亲们为什么?乡亲们只是叹着气纷纷离开,最后离去的村主任看着思源意味深长地说,思源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当初我们养育你,就没图你会报答我们,可也没想到你如今会为了牟取暴利,假借报答之名来利用乡亲们啊!

    思源听了村主任的话,一下子瘫坐在衣服山里。他看着离他而去的乡亲们,悔不该当初听媳妇的话。

    原来,思源把想回潭村报答乡亲的事跟媳妇说了,媳妇略一思考,就想出了这个让思源既报答了乡亲父老的养育之恩,又甩掉公司积压多年的库存,又为思源和公司赚来知名度的一石三鸟的绝妙主意。那些悄悄潜入潭村的记者,也是思源媳妇花钱雇佣来的。

    思源万万没想到,当年潭村人,用衣服温暖了他,而如今他却用衣服堆起一座冰冷的山,冻伤了潭村人的心,也把他和潭村人隔在山两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