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高二那年,小慧遇上她的英语老师颜老师,才开始唱歌。
颜老师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中等身材,偏分头,灰白色西装配黄衬衫,看上去书生味很浓,校长叫他小颜老师。
颜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小慧和同学们的脑子里出现“文弱书生”这个词。大家暗自揣测,根据经验,像这样的老师,一般都是学生管他。小慧和同学们看着他在台上介绍自己,心里乐开了花。颜老师简单介绍完自己后,翻开课本,拿起粉笔,转身面对黑板,刚要写字,突然转身问大家,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唱歌?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面面相觑。唱歌?在小慧们的世界里只有永不磨灭的习题,唱歌不是他们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唱的问题。为了突破教学,学校老早就取消了音乐课,学校里的音乐老师无所事事,白天睡觉,夜晚酒吧跑场,双休日办音乐培训班,钞票挣得满天飞,忙得热火朝天就是和学生没什么关系。很多时候,学生们都想不起音乐这个词来。
短暂的惊诧过后,全班同学齐刷刷地回答,喜欢。响亮的声音,穿透幸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小慧倒是无所谓,因为小慧天生五音不全,唱歌于她来说是件痛苦的事。
我教大家唱首英文歌好吗?
好。快乐地嘶吼。
颜老师转过身,一句句把歌词写在黑板上,颜老师写得很认真,写一句翻译一句,同学们在底下认真地抄。
颜老师教大家唱的是奥斯卡金曲《此情可待》。颜老师嗓音圆润,唱起歌来,比他讲话好听多了。颜老师唱得很投入,也很深入,一曲终了,小慧和同学们甚至能从他眼角看到微微的泪光。尽管同学们不是太懂“此情可待”的大致意思,也不懂颜老师为何要教他们唱这首歌。但是,在心里是幸福的,如果每节英语课都这么上,他们会高兴选择当疯子。
可是,大家心里是清楚的。颜老师教大家唱歌完全是为了拉拢大家,和同学们搞好师生关系,下节课肯定会恢复学校经久不衰的魔鬼教学方式,让他们掉进满是枯草的深井里。
没想到,第二节课,颜老师走进教室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那首歌会唱了吗?有的说会唱,有的说不会唱。会唱不会唱的各有一大半,小慧夹在他们中间不知道回答会还是不会,因为颜老师教唱歌时,小慧只是嘴皮子动了,压根就没认真唱过,天生五音不全,就算是滥竽充数也没那个自信。
颜老师决定再教大家唱一节课,还说每个同学都务必要学会。他这个决定让全班同学又疯狂地吼起。上半节课,颜老师唱一句,同学们跟一句,后半节课,颜老师起头,同学们大合唱。下课铃声响起时,颜老师满意地竖起大拇指说,OK,同学们唱得很棒,课后再练练,以后每节英语课之前,我都会抽出三个同学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谁要是回答不出来,就上台来唱这首歌,当是惩罚,要是歌也唱不出来,罚站一节课。
第一次见人这样教书的。小慧和同学们面对这样古怪的老师,说不出是欢喜,还是忧伤。总之,个个眼睛睁得贼亮,嘴巴拉成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颜老师说到做到,再上课时,真的开始提问。小慧忐忑地坐在座位上,大气不敢出,生怕颜老师提到她。小慧英语基础差,每次上英语课都仿佛是在听天书。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当颜老师抛出第三个问题时,点了小慧的名字。第一个提问的是小慧,小慧回答不上,歌也唱不出来,按颜老师的惩罚规定,小慧被罚站了一节课。
颜老师仿佛跟小慧过不去,每节课都抛出个问题,点小慧的名字。小慧也数不清自己挨罚了多少站,为了不被罚站,从小到大没有唱过歌的小慧开始苦练歌喉。经常在下课时,躲在校园的小树林里,唱《此情可待》,才开始是小声地唱,后来唱着唱着就扯开嗓音来唱。
当小慧把《此情可待》唱得出神入化,可以和原唱媲美时,小慧把英语课本扔到脑后,再不愿意多看一眼。每节英语课上,颜老师还是会点名要小慧回答问题,极少看课本的小慧,自然回答不上,回答不上就不回答,小慧扯开嗓子便唱《此情可待》,唱完就坐下,颜老师无话可说。于是,每节英语课几乎都能听到小慧动听的歌喉,小慧越唱越自信,利用课余时间,又学习了不少英文歌曲。
转眼高中毕业,小慧由于英语成绩太差,拉了后腿没考上大学。没考上大学的小慧开始参加各种歌唱选秀节目,由于小慧英文歌曲的底子打得很好,无论参加哪个选秀节目都所向披靡,夺得桂冠。
多年后,当颜老师在电视上看到小慧站到国际歌唱比赛的大舞台上时,不禁感慨万千,他当年用那种教学方式,不过是想鞭策像小慧这类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认真学好英语,压根没想过会逼出一个唱英文歌曲的歌星。颜老师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