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邓力群:《当代中国的农垦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第125~131页。
[3]邓力群:《当代中国的林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第68~69页。
[4]国家统计局:《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 ~198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第14页。
[5]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社会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第202页。
[6]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党委《关于全国水利会议的报告》(1965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1998,第576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第770页。
[8]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党委《关于全国水利会议的报告》(1965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1998,第576页。
[9]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水利电力部党委《关于全国水利会议的报告》(1965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1998,第583页。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1958年4月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1册,1995,第247页。
[11]曲格平:《我们需要一场变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第3页。
[12]宋健:《创建现代工业新文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207页。
[13]《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90~92页。
[14]温家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66页。
[15]《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13~514页。
[16]万里:《加快大江大河的治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162页。
[1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44页。
[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194页。
[19]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第543 ~544页。
[20]温家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72页。
[21]朱镕基:《提高认识,狠抓落实,依法行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53页。
[22]邓力群:《当代中国的林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第372页。
[23]《中国21世纪议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245页。
[24]温家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第570页。
[25]胡锦涛:《做好当前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312~313页。
[26]梁丽萍:《中国环境保护:探索前进、喜中有忧的30年——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9期。
[27]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853页。
[2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建议》,《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1073页。
[29]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30]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8,第72页。
[31]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建设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第45~46页。
[32]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6日。
[33]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853页。
[3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第1072~1073页。
[35]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第54~58页。
[3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3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38]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
[39]李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4。
[40]蒋高明:《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1]张荣京、邢福武:《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生物学通报》2007年第4期,第21~23页。
[42]中国的“四大沙地”包括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总面积15.6万平方千米,相当于60%英国的陆地面积。
[43]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8。
[44]冯剑丰、李宇、朱琳:《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第4期,第1599~1603页。
[45]戈峰:《现代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8。
[46]刘国华、傅伯杰、陈利顶等:《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生态学报》2000年第20期,第15~21页。
[47]陈灵芝:《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陈灵芝、陈伟烈:《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第24~60页。
[48]兰玉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青海草业》2004年第1期,第27~30页。
[49]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50]韩启德:《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建筑节能》, (2010-09-14)。
[51]《曹鸿鸣呼吁: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2012-03-12) [2013-08-24] 。
[52]宋波:《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策略》,《建设科技》2008年第20期。
[53]Renner G T., Geography of Industrial Localization. Economic Geography, 1947, 23(3): 167-189.
[54]Ehrenfeld J, Gertler N., Industrial Ecology in Practice: the Evolution of Interdependence at Kalundborg,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997, 1(1): 67-79.
[55]Chertow M R., Industrial Symbiosis: Literature and Taxonomy, Annual Review of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0, 25(1): 313-337.
[56]Chertow M R., Uncovering Industrial Symbiosis,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7, 11(1): 11-30.
[57]石磊:《工业生态学的内涵与发展》,《生态学报》2008年第7期,第3356~3364页。
[58]石磊、刘果果、郭思平:《中国产业共生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策》,《生态学报》2012年第12期,第3950~3957页。
[59]苏伦·埃尔克曼:《工业生态学——怎样实施超工业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60]Frosch D, Gallopoulos N.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Scientific American, 1989 (261): 94-102.
[61]David Gibbs,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Industrial Ecology: Strategic Niche or Mainstream Development.Boons F, HowardGrenville J, eds. The Social Embeddedness of Industrial Ecology, Chletenham: Edward Elgar, 2009:73-102.
[62]石磊、郭思平:《韩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世界环境》2011年第5期,第56~58页。
[63]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科学出版社,2011,第62页。
[64]由于这一数字远高于市民化水平,也被称为不完全的城市化、虚假城市化或伪城市化。
[6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
[66]IEA的统计只包括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见 IEA. CO Emissions Highlights. Paris: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2。
[67]Le Quere C, et al., The Global Carbon Budget 1959-2011, Earth Syst. Sci. Data Discuss, 2012(5): 1107-1157.
[68]过去30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介于0.4~1.6之间(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期间除外),平均约0.6,见《中国统计年鉴(2012)》,此处按0.6计算。
[69]1024GB=1TB、1024TB=1PB、1024PB=1EB、1024EB=1ZB.
[70]〔美〕R.T诺兰:《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姚新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第454页。
[71]转引自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第194页。
[72]〔日〕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王雷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第43~44页。
[73]〔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第76页。
[74]〔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5,第73页。
[75]《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第266页。
[76]Bill Devall, George Sessions. Deep Ecology. 67.
[77]Bill Devall, George Sessions. Deep Ecology. 67.
[78]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林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第132、329~330页。
[7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第120页。
[80]李家寿:《生态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前进方向》,《生态经济》2007年第9期。
[8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82]阎光锋:《论生态文明》,《林业经济》2008年第6期。
[83]吕文林:《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跨越——全社会牢固确立生态文明观念》,《新东方》2008年第1期。
[84]刘爱军:《生态文明与我国立法体系的完善》,《法学论坛》2007年第1期。
[85]莫深星:《建立和完善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环境资源法研究》2008年第9期。
[86]阎光锋:《论生态文明》,《林业经济》2008年第6期。
[87]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 生态文明开启新时代》,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第97页。
[88]《我国资源拥有与消耗状况》, 。
[89]《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仍十分严峻》, 。
[9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255~256页。
[9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
[92]潘岳:《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绿叶》2006年第10期,第10~18页。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