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以来,医生们取得了许多更为鼓舞人心的进展,催眠术的应用扩展到对失眠、焦虑、血压和哮喘的治疗,各种试验也引入了对缓解癫痫、中风瘫痪、背痛、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研究。这种治疗的最重要部分是反馈,这意味着病人必须能够调整他们意欲控制的那部分亢进的机能。一旦病人能够看到犹如记录在电子仪表上的心跳或脑波,或能听到犹如起伏般的音调,则证明他正处在获得控制能力的过程中。
例如,气喘病患者对诸如尘埃、花粉和烟刺激过敏(但大多数致敏因子来源于自身的神经紧张),置一位气喘病患者于一间隔离室并给他系上肌电描记器,以测定其呼吸运动,如果该病人处于松弛状态,那么他仅仅能听到一种缓慢的咔嗒声。然而,当让他想象诸如尘埃、花粉或其他致敏因素时,他的反应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行为科学家所指的“过敏人”哮喘症状,尽管他并没有实际暴露于致敏因子的物质环境。病人的一部分反应是,当受到刺激时,肌肉紧张性增高。这种现象可以从设置在试验室的肌电描记器的加速的咔嗒声中得到证实。然而,换句话说,病人也可以学会“脱敏”,当反馈告诉病人他正处于无尘状态时,他的肌肉就会松弛。这种“脱敏”法似乎有助于避免哮喘的发生。
同时,患者可以学会辨认致喘因子袭击时肌肉紧张的先兆,而不需依赖肌电描记器,这样,他就可以利用所学会的脱敏法防止哮喘的发生,从而使生活更为轻松、充实。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