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痒的肋骨-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怀喜和崔文英老胡笑了几声,赶紧上楼。

    这个图书馆真大,好像个图书集中营。

    上到四楼,他们转来转去,不仅没看到哪面墙脚处有打好包的书,而且干脆转迷了,走来走去好像转的还是原来的路。似乎这儿通风不太好,满鼻子的书香书臭,弄得他们三个只好边走边用手扇鼻孔。怀喜一边赞叹丫挺的图书馆很浩瀚,一边带着崔文英和老胡沿着两书架之间的一条甬道直朝前走,遇到拐口他们也不拐,径直朝前走,一心想顺着这个道儿走到那面墙脚处。没想到这条甬道仿佛没有尽头。就像穿行在旧书的地狱之中,不仅越走越远,好像还越走越深。

    终于,怀喜看到前面有一个窗口,大口喘息着急忙紧走几步,来到窗口跟前。老胡跟上来时累得气喘吁吁,崔文英累得满头大汗。怀喜也不管图书馆有什么破规定,抬手就把窗户打开了,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真的让人惬意。老胡和崔文英也站到窗户前,和怀喜一起趴在窗台上呼吸新鲜空气。没想到,天已经黑了,仰脖子一看,满天都是闪闪发光的繁星。

    原载《芙蓉》2009年第6期

    本刊责编 章颖

    作者简介:李亚,男,安擞亳州人。1990年入伍。199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供职于解放军出版社。发表过中短篇小说数十篇,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转载,部分作品被收入一些选本,获过军内外数种文学奖项。著有长篇小说《金色大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3月),小说集《幸福的万花球》(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长篇小说《流芳记》(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

    创作谈:飞毯上的旧书

    李亚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沙之书》,与老博的其他小说相比,《沙之书》不能算是最好的小说。我所喜欢的,是老博在小说中所表现的对待书籍的态度和对书籍的处理方式。

    老博对待书籍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特别和我的一个朋友相似。

    我和这位朋友是几年前在潘家园认识的(这里说明一下,那时候我之所以去逛潘家园,是因为我当时对创作小说这事关夏魂的事没有什么兴趣了)。简单地说,我的这位朋友是个“书虫子”,一肚子淘书经,精通民国时期各种文史类书籍版本。对建国以来的文史类书籍的精良版本也如数家珍。

    在这位好哥的指导下,我很快也爱上了收藏旧书,几乎每周六都跟他跑潘家园。每周日跟他跑北京所有的中国书店。没多久。这好哥就带着我和他那一圈上档次的书友混熟了。和他们在一起,我才算彻底开了眼,不仅知道了世界上有许多宝贝旧书。还亲眼目睹、亲手抚摸过许多难得一见的旧书珍品。坐在那儿听他们大谈书话,真是一种高级享受。好哥他们那帮书虫子,谈锋锐利,光芒四射,惊心动魄,雅之俗之,都可称之为旧书行当里的妙论。我在一边厢经常听得神魂颠倒,七窍生烟,仿佛当代传奇就在眼前。后来私底下一想,就是当年在巴黎斯泰因家里,海明威毕加索庞德乔伊斯的高谈阔论也不过如此。

    不仅如此,我这位好哥还经常带我直奔一些在滔家园摆摊的旧书贩子家里去淘书。这些书贩子来自五湖四海,租赁的房子既偏又远,条件也一般般。好哥和他们这些人熟若家人,放声大笑。摇头叹息,以至破口大骂,总之,苦着他们的苦,累着他们的累,欢乐着他们的欢乐,悲伤着他们的悲伤。一句话,都是能尿一个壶里的人。耳濡目染之下,我不仅了解到一些旧书贩子们的生活本相,还明确感受到书虫子们五花八门的淘书生涯,远比写小说快乐多了,一本心仪的旧书所散发的甜蜜气息,远比一篇鳖脚小说更让人着迷。

    在我这位好大哥手把手的教导下,几年下来,我也淘得了很多好书,就是他现在进了我的书房,也难免绿豆眼放贼光。我对自己的两墙双层搁置的书也甚为满意,闲暇时候,常常抱着膀子在书房里上下睃睨;仿佛心血来潮一样,经常突然间想起一本心肝书多日不见,马上中邪似的搬过梯子上下一阵狂翻。巨抱歉,就是找不着!每到此刻,我只好猴在梯子上手托下巴疑神疑鬼。沮丧间就会想起博尔赫斯的那个短篇小说《沙之书》——也许,我那本多日不见的心肝书已经获得了灵性。自行消失在书林里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