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旧闻-翼王身前身后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翼王者,石达开也。因战功卓著,封太平天国翼王。

    《清史稿》载,曾国藩曾云:“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

    1856年夏,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迅速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形势大好。

    俗话说得好:“艄翁多了打烂船,弟兄多了家败完。”

    蜀谚又云:“没馍时抱团取暖,有饼时捅刀使绊。”

    秋九月,天京集团高层不睦。先有中央二把手东王杨秀清,假托自己乃“天父下凡”,要诸王(包括天王)听命于己,大有篡党夺权之意,引起诸王极大不满。

    后有北王韦昌辉,得中央一号首长洪秀全密令,率精兵三千突袭东王府,杀害杨秀清及府上数千人。

    “杨韦内讧”骇人听闻,史称“天京事变”。

    事变发生后,韦昌辉乘机铲除异己,祸及无辜军民两万余人,致使太平天国内人心涣散,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清军伺机四击,接连取得作战胜利。太平天国势力范围,急剧压缩至天京外围。

    石达开无意权斗,忠心辅佐天王,但仍遭洪秀全猜忌,毅然统兵十万,愤而远走四川,欲复振太平天国。

    翼王骁勇善战,素有战神之名。十万太平军所向披靡,很快长途奔袭进入西川,谁知兵败大渡河。翼王被擒后解至成都,斩于科甲巷皋台狱中。

    成都耆老咸言,石达开遇害翌日,狱中即有流言传出。

    “所斩者,非石达开也。”

    茶坊酒肆间盛传,翼王有一义女,人称“四姑娘”。她从小没爹没娘,长期跟随翼王生活,石达开待如己出。

    四姑娘花容月貌,且聪明伶俐,掌军中文书之职。

    眼见女儿成人,翼王十分高兴,多次与之媒说,均遭到她的婉拒,擅自择一马姓文书,私下与之交好。

    石达开疑惑不解,贵为冀王义女,为何择一“白丁”为婿?

    私下相询:“何以至此?”

    四姑娘答曰:“何烦父王相问,早晚明白女儿心意。”

    翼王大营内,一时风言四起。

    或曰,马文书长相好,酷似石达开。四姑娘喜欢他,有“恋父情结”。

    四姑娘闻言,笑而不语。

    清同治元年(1862年),冬。

    骆秉章帅蜀,为阻石达开入川,急调各路清军密集横江(今四川宜宾横江镇)。

    十二月。

    两军激战,横江尸横遍野,“江水为之赤”。

    翌年一月底,石达开受挫,太平军渡金沙江未果,撤回云南昭通休整。

    春三月,翼王复进军四川,巧渡金沙江北进。

    夏五月,受“乡导”(向导)误引,入大渡河紫打地。

    紫打地绝地也,四围崇山峻岭,大渡河奔腾咆哮……十万太平军陷此“牢笼”,一筹莫展。

    石达开大恚,怒斩乡导二百余人,以祭翼王帅旗。欲激励将士,以求绝处逢生。

    清军列岸炮轰,弹如雨下。太平军置敌炮不顾,强行渡河。

    百面战鼓如雷,杀声震天。

    将士们奋力争先,反复抢渡十余次,终因土司背信弃义,与清军联合阻击,太平军伤亡惨重。

    翼王身陷绝境。

    眼见情势危急,四姑娘与夫相谋:“父王待我俩恩重如山,如今陷此绝境,愿夫君以死为报。”

    马文书铿锵曰:“愿听小姐吩咐。”

    当天夜里,换翼王装束,活脱脱一代战神!

    翌日晨,马文书手牵翼王小儿,慷慨走向清军大营……

    石达开金蝉蜕壳,逃到哪里去了呢?

    蜀中旧闻甚广。

    翼王得马文书相助,化装潜出军营,逃往四川屏山石角营(今属四川沐川),筑园自宁。

    石达开九死一生,隐姓埋名于山野间,不再与世相争。

    旧闻又传言,石角营有摆渡者,夜渡一老翁,甚年迈雄健。

    不知何故,老翁行色勿勿,遗油纸伞于舱,沉重无比。

    船翁启伞而视,伞柱内藏一把宝剑,削铁如泥。铁质剑柄上,赫然刻有“翼王”二字。

    清末民初,石角营已成集镇,热闹非凡。

    有石姓人家者,在镇东临江处,开设鸦片烟馆。

    街坊邻居皆私语,此翼王亲生子也。

    烟馆老板性烈,辄与乡人殴斗,人多畏惧,生个男孩虎头虎脑,取名石肇武。

    石肇武生性顽劣,从小对打家劫舍之事,且喜且效仿,17岁即开山立棚,拉起一杆土匪,横行屏山城乡,人称“小石老幺”。

    “小石老幺”胆大妄为,不仅为非作歹祸害百姓,连地方长官也敢戗杀!

    民国九年(1920年),剑阁人杨文斌任屏山县知事(县长)。到任后除暴安良,不意惹恼了恶霸覃筱楼。

    覃乃石肇武拜把兄弟,早年一同占山为匪,后受川军第八师陈洪范师长招安。覃任别动大队长,驻防屏山。石肇武为连长,驻防沐川。

    覃私下找到石肇武,欲除掉杨文斌。石肇武年轻气盛,爽快答应相助除之,遂遣兄弟伙观察月余,探得杨知事因屠宰税事,欲出巡河利店(今四川马边县)。

    石肇武得到报告,即带二十名兄弟,于必经之路设伏,在宋家村(现沐川富和乡)石马坳守候。

    郭修棋(已故)乃石肇武把兄,为当年亲身经历者,前几年还时常谈及:当杨知事乘轿经过时,石肇武将其拦住,大声喊话道:“众位兄弟伙,石某多有得罪了,杨文斌杀了我弟兄,今天要跟他清算。此事与你们无关,识趣的赶快离开!”

    几位随从弁兵,见对方人多势众,慌忙甩下轿子,各自落荒而逃。

    石肇武跨步上前,将杨文斌拉下轿来。

    杨知事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连呼饶命!

    石肇武手提大刀,指着杨文斌说:“让你死个明白,不是我石肇武要你的命,是覃筱楼要你的命哈。”强行拖其至路边,乱刀剁于水沟里。

    时为民国九年十月二十七日,《沐川县志》记载甚详。

    戗杀地方长官,石肇武捅了天大一个窟窿,赓即遭到川军陈洪范部围剿。被迫窜入川滇大山里,再次拉杆子当了棒老二。

    民国十年(1921年),夏六月。

    大邑人刘文辉,得四川王刘湘相助,率军驻防宜宾,成功招安“小石老幺”。

    刘文辉见石肇武长相奇特,认定其将来必有出息,遂收为“干儿子”。

    刘文辉驻防宜宾时,因清乡有功,旋即升为24军军长。

    得刘文辉庇护,石肇武青云直上,很快升任24军12团团长,随之移防成都。

    石肇武团部里,有个姓吴的秘书,人称“智多星”。

    此人极善察言观色,尤精溜须拍马,见石肇武得宠,便时时讨他欢喜。

    “团长了不得也,大富大贵之人。怪我早先未仔细思量,乃哪代名宦之后。最近推演出来了,贤先祖翼王石达开!团座您可知道,贵乡为何叫石角营?翼王脱离清军魔爪,龙隐之地啊!”

    石肇武一介白丁,于历史地理一窍不通,哪知道子丑寅卯?自然听得心花怒放,当即临镜一照,果然觉得自己相貌堂堂,气度硬是非凡哩,从此自鸣得意,以“王裔”自居,欲在国家多事之秋,建立不世伟业。

    “智多星”暗喜,时常出些新花样,哄得石肇武团团转,从中得了不少好处。

    因为这个缘故,但凡翼王点滴信息,“智多星”皆悉心收集。

    有好事者言,唐伯川曾官至道尹,祖父唐泽波,乃义字旗袍哥大爷,人称“唐帽顶儿”。当年石达开被捕时,即由其解押至成都。

    “智多星”听说后,心花怒放。

    因坊间多有流言,沟头巷唐伯川家,藏有一枚翼王玉印。

    初时未敢相信,自己哄石肇武之事,实属子须乌有。

    然唐伯川祖父……翼王之印,或真的存在?

    “智多星”善诈,百般耍尽伎俩,终与之亲近,套出唐伯川家里,确有一枚翼王玉印,连忙告知石肇武。

    “唐伯川有钱有势,人缘极广,只可智取,不可……”

    石肇武性急,听得有“传家宝”,心里猫抓般直痒痒,不待“智多星”说完,把两只大眼眼一鼓,匪气十足地吼道:“啥子智取?!马上传话唐伯川,把玉印送过来。否则我对他不客气,连同唐泽波捆绑翼王爷爷之仇,一起报了!”

    石肇武仗干爹之威,可谓无恶不作,素有“花花太岁”恶名。

    唐伯川得到传话,吓出一身冷汗,连忙找到唐英,请求与之斡旋。

    唐英时任3师师长,是石肇武顶头上司。

    石肇武听说后,匪性大发,哪管唐英是谁?自顾我行我素,乘唐伯川外出,密令手下绑“票”,囚之于团部密室。

    石肇武手拿皮鞭,抖得啪啪直响:“你小子能哈,敢找唐英告我!老子是谁?实话告诉你,石达开是我爷爷,你爷爷唐泽波,不仅毒打我爷爷,还抢走他老人家玉印!若不还给老子,咱旧恨新仇一起算!”

    唐伯川熬了几天,不见唐英施援,只得写一张纸条,交与石肇武凭条取印:

    祥娃:

    见信如见人,即刻将箱底玉印取出,交与来人,千急勿误。

    父亲笔

    得到翼王玉印后,石肇武欢天喜地。

    是年春,择钟鼓楼南街繁华地段,新建石公馆落成,隆重供印于公馆神龛内。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二刘之战”爆发。

    刘文辉战败,逃往西康。

    石肇武时任警卫旅长,留守成都保护家眷,闻刘文辉兵败,率部逃窜至邛崃,被困邛崃山中,已无路可逃,遂乔装“甘参谋”,欲效“爷爷”石达开,施金蝉脱壳之计,远遁他乡,然遭同伙出卖,被人识破,为李家钰部所擒。

    同年秋,8月23日。

    李家钰将军为民除害,斩石肇武于邛崃县城。

    首级运回成都,挂在少城公园辛亥革命纪念碑上,示众三天三夜,引万民争睹。

    蜀中奇才子刘师亮,闻恶棍伏诛,口占五绝一首,诙谐而辛辣。

    诗云:狗头何用挂?臭气太熏人。扔进茅坑里,大家屙尿淋!

    惜“翼王后裔”,竟落得如此下场。

    石肇武死后,翼王之印,由其遗孀龚淑芳保管。(解放后减租退押时,龚淑芳拿该印去退押金,农民见是一砣石头,认为没价值不要。龚便上缴给政府,现已不知所终)

    蜀中旧闻,另有一说,甚嚣尘上。

    石达开兵败紫打地,乘乱乔装逃脱,潜往四川资中铁佛寺,出家当了和尚。

    土著信誓旦旦,口气不容置疑。

    考资中武术“盘破门”,确也怪哉,无根无由无源,突起于清同光间。

    资中民间盛传,“盘破门”旷世绝学“铁佛拳”,即由石达开所传。

    凡此种种,概无定论,权作“龙门阵”听之,亦可增智益寿矣。

    丁酉春三月于蛙鸣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