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力是一家企业里面的普通的员工,他的微薄的工资养不起手机,当时的手机还是像砖头一样大小,拥有手机还是身份的象征。冷力用积攒的娶老婆的钱买了一部手机。手机开始和他形影不离相依相偎。冷力就像很多人一样,打手机时有固定的模式造型,在闹市,在街头,在广场,等等一切人群多的公众场合,一手撑着腰,一手举着手机绘声绘色眉飞色舞谈笑风生。冷力的电话一般是打给朋友或者同学,冷力是一所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在其他城市有很多朋友。他独特的造型和嗓音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甚至送出的信息的价值还不如话费多。比如问对方,你那里冷不冷?比如告诉对方,市场茄子价格三毛一斤。但是冷力的表情洋溢着无限的幸福和享受,我相信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觉。
我们有饭局的时候(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冷力总是姗姗来迟,拖了一把椅子跨上去,然后把手提电话往餐桌上一戳,就像一顿正餐前的序曲。手机的体积变小时就把周围的盘子碟子推开,让手机如降生的婴儿一样躺在那里。冷力招惹来羡慕嫉妒与不屑的目光,那一刻冷力绝对是明星,是焦点,是众矢之的。这种情景被某些文人写入杂志大加嘲讽,抨击他们招摇过市哗众取宠。
冷力的薪水除去日常支出,远远不能满足电话的需要,冷力就要另辟途径“养”手机。冷力搞了第二职业做兼职,教三个孩子美术,无心插柳柳成荫,两个孩子国内比赛获奖,是那种不用花钱而获得的奖励。冷力有了一定的名气,就有其他孩子的家长自动上门,让孩子拜在冷力的门下。
不行!冷力说,三个孩子正好,多了我教不过来,那样我就是敷衍学生。
听他这样说家长就都觉得有理,只是等待三个孩子中哪一个能退学,以便候补,这样反倒激励原来的三个孩子和家长的信心,都没有让位的意思。但是总有领导朋友亲属的孩子送来,冷力不好拒绝,反而让冷力发了一笔小财。
冷力养得起手提电话,电子产品新陈代谢快,冷力的“砖头”很快就向小型流行,当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出来,其他人还没有舍得把原来的东西扔掉的时候,冷力已经买下新型手机。冷力总是在赶着时代的潮流,就像豢养的动物不断地更换品种,从某种程度上说,冷力代表着某种时尚精神,是先锋意识的先驱和鼻祖。手机流行到只有小孩子手掌大小的时候,不能引人注目地在手掌之间把玩,为进一步引起观众的注意,他发现有一种专门装手机的皮包,客观存在的体积同样吸引周围人的注目,这样他就像息肩周炎一样,每天腋下夹着一个皮包,里面专门盛装着又轻又薄的手机,变相地宣布里面实实在在的内容。
有一点值得申明,冷力不吝啬其他人使用他的手机,相反他很高兴的样子。比如公司有一位科长,以前腰间只有一个传呼机,某次要到某处去就把冷力的家伙借去助威,冷力当月的话费严重超过以往,冷力无怨无悔;某位老兄把冷力的手机拿去骗女孩子,归还冷力手机后,女孩子总是往冷力的手机上打电话发信息,结果竟然以喜剧的形式收场,女孩子最终成为冷力的女朋友。
我懂了,手机是冷力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