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河家是八宝镇的大户人家,小柴河妈有一杆远近闻名的长烟袋。那时的东北女人稀罕抽旱烟,女人的烟袋锅子被称作乾烟袋。女人叼着大烟袋是东北乡村的习俗。小柴河妈的烟袋是玛瑙烟袋锅,小巧精致,乌木烟袋杆,油黑铮亮。据说一位出嫁的格格使用过,后来从皇宫里流落到民间。方圆百里老太太的烟袋杆子,不敢与她的烟秆子抗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位著名的歌手,唱一首家喻户晓的东北民歌《新货郎》,提到类似的乌木烟袋杆儿。
小柴河的母亲走到哪里都是风景,端在手里的烟袋杆子摆下的就是谱儿,一副大庄户人家女人的庄重,一个富庶老太太的体面。到人家做客那是东家的荣幸,鸡飞狗跳马嘶牛鸣好不热闹。被请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围着红彤彤的炭火盆旁边,铜盆里是甜津津的尖把梨,烟簸箩里是金黄的亚布力烟叶。东家双手把长烟袋接过来,在烟袋锅子里蓄满金色烟丝,把小星红木炭放到烟袋锅子里,烟丝丝啦啦冒起一股清香,小柴河妈担过烟袋杆子,吧嗒一声吸一口瘪瘪嘴巴,一缕袅袅的烟草香味儿弥漫开。黑龙江亚布力黄烟叶子闻名,曾经与关东的大豆、木材等齐名天下,属于清朝皇室的供品之一。小柴河的母亲还有一种绝技,啐的唾沫飞出六七尺远的地上,其他老太太可望不可及。
烟袋油子是驱赶蚊虫的灵丹妙药,镇里有谁上山下地就讨来一些,抹在脸上或者腿上或者胳膊上,蚊虫或者长虫都不敢近前。烟袋杆子里都有烟袋油子,讨要富贵人家的东西图喜庆。
小柴河不敢把小喜儿的要求和母亲说,但是消息就像冬季的西北风,刀子一样割伤小柴河七大姑八大姨的心。韩家准儿媳要和老太太较量烟袋杆子呢。如果不是小柴河非小喜儿不娶,把小喜儿当做宝贝似的爱护着,早用闲言碎语把小喜儿撕成碎片了。韩家亲戚都是有田有铺有钱的主儿,平素相互捧场相互帮衬烘托,哪个受过这等委屈和挑战,相约要到现场给老太太呐喊助威,不能让唱蹦蹦的毛头丫头占上风,否则日后老太太还有啥声望呢,咋还能在韩家发号司令呢。维护老太太的体面,更是维护老辈人的地位。
小柴河的女性亲属都被动员起来了,原本不想来的都要凑个热闹,不走动的亲戚都要捧场壮威。手里都端着长长的烟袋杆子,烟袋杆子上坠着各式各样的荷包,有的绣着鱼有的绣着凤有的绣着花有的绣着草,每个荷包都是一段故事和一段传奇。
东北姑娘和小伙子订婚相看媳妇,如果双方同意了就是过礼。小柴河的母亲成了小喜儿的婆婆,婆婆和亲戚们端坐在在一起,南北大炕摆开一溜儿烟袋杆子长阵,那架势就像英雄穿越刀光剑影,娘家客都为小喜儿捏了一把汗。
小喜儿一身红色旗袍袅袅婷婷,从衣襟下取出烟荷包来,给婆婆的烟锅子装上亚布力黄烟叶子。用火石熟练地点燃烟丝,婆婆吸纳一口轻轻地吐出来,心里憋着的气也悄然烟消云散了。小喜儿点完烟笑吟吟地看着婆婆,婆婆意识到还有一道程序,婆婆要给点烟的儿媳妇装烟钱,那是沉甸甸的见面礼啊。小喜儿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挨个给七姑八姨三叔四舅点烟,小柴河引导着介绍这是姑姑那是姨姨,那个是婶婶这个是姑奶奶。长长的烟袋杆子刚才冷若刀剑,一会儿的工夫都烟雾袅袅了。每点燃一杆烟袋得到一份厚重的装烟钱。
有一位姑奶奶终于忍不住了,她早想看小喜儿唱的是哪出戏。问,小喜儿,你那远近闻名的烟袋杆子呢?让长辈们开开眼界饱饱眼福。
小喜儿从衣襟里摸出一根一尺长的烟袋杆,众亲属们情不自禁扑哧乐了,那份居高临下的心里获得充分满足,原来小喜儿主动缴枪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顿时化作轻烟。
晚上,小喜儿把一堆金的银的装烟钱堆到婆婆面前,老太太忽然明白了,儿媳妇有心计会过日子知道聚财呢。小柴河的母亲一下子稀罕小喜儿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