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入大荒流-附评论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小说《入流》给我们的启示

    周其伦.刊《中篇小说选刊》2011.3期

    在《中篇小说选刊》今年增刊第一期和《小说月报》增刊第二期上隆重推出的江苏新锐作家余一鸣的新作《入流》,是一篇直面现时之佳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目前在长江上采沙、运沙的大批民工的劳作场面和生活处境以及在他们之间的那种波诡云谲的矛盾纠葛、爱恨情仇,有很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篇篇幅比较长的中篇,几家刊物都用了许多的版面让其铺排,可谓是关爱有加。阅读该作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描述的那种沸腾、热烈、充满朝气的江上生活,认识了一大批生于长江,长于长江并且至今仍然打拼在长江上的人物形象。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也是生长、而且至今还住在长江边的,和作者遥相呼应的是我在长江的上游重庆,他在长江即将入海的江苏,几乎就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了。因为过去新闻采访的关系我曾经数次去过作品中所展示的地段和江面。在我这个匆匆过客面前,万里长江经过几千公里左冲右突的奔流,在这一段似乎已经变得很安分了,这里江面宽阔水流平稳,汽笛长鸣,百舸争流,一派繁忙、壮观、火热的景象。是作家余一鸣给我们撩开了长江平缓东去的面纱,作品告诉我们:在这表面平静的江水下面时常会有暗流涌动和旋涡密布,展示了运沙船上民工如火如荼的打拼生活和真实景象。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和规模的提升,建筑工地比比皆是,自然加大了对河沙的需求量,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让难以计数的民工尤其是农村出来的民工在这里寻找到更多挣钱的机会。但是,既然这里是“江湖”就有了许多“江湖”的规矩,于是乎故事就是这样变得精彩了,人物形象也丰满起来。

    从农村出来的陈拴钱胆子是很大的,他在几乎在没有图纸没有任何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就敢凭着土法上马造出了可以行走于长江上的千吨巨轮,而且他的胆大妄为居然还有不少的效仿者。当然匆忙中造船的他并不甘于寂寞,忙里偷闲地把给他造船的陶师傅的女儿“大大”搞到床上了,也许是他真的太忙了,忙得都来不及仔细辨认,又稀里糊涂地和“大大”的胞妹“小小”野合于一眼望不到头的江堤上,使这个本来就精彩的故事更加增强了它的艺术张力;陈拴钱在长江上挣到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的乡亲都要去投奔他,要到长江上去讨生活。别人他是可以不带的,但他的自家兄弟陈三宝那是不能不带的,于是他就把三宝带到船上和他一起在长江上打拼。他始料未及的是,从小在他屁股后面亦步亦趋的三宝到了江上比他的胆子还大,而且心也比他高,这又为故事增添了不少的悬念;不期然间,陈拴钱意外地在横渡长江时救了挖沙船上的老大“白脸”,白脸对胆大却心思缜密的他格外关照,当然也加上陈拴钱的过硬技术和重情重谊,白脸很自然地就把陈拴钱扶上了“船老大”的位置;陈拴钱在长江上把场面上的生意是做得顺风顺水,但是在对待女人问题上似乎永远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和“大大”、“小小”的三角恋情因为“大大”突遇车祸自然离场而变得一目了然,本来以为他应该会顺理成章地娶“小小”为妻,但是他始终忘不掉“大大”,最后只好娶了他造船时还在做钢板生意的月香。“小小”无奈地嫁给了陈三宝,作者在情感线上埋下的这一伏笔也让后来故事的脉络走向呈现出合理的格局;再来说“白脸”,要把他拿来和陈拴钱相比几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他专横果断、识人重义,始终主宰并且身体力行着“江湖”上的诸多规矩,他看好陈拴钱却鄙视陈的亲兄弟陈三宝不能不说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他可以黑白两道通吃,在长江上呼风唤雨。但是他的言行却得不到儿子“小白脸”的敬重和理解,儿子弃他而去在一个非常偏僻的乡下小学任教。不知道是不是血缘的关系,当“小白脸”看到那些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命运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时,毅然地想帮助他们。他为了帮助这些穷苦的孩子,付出的却是用“劫财”的违法手段来获取金钱。他是希望用自己一个人“下地狱”的行动来托起山里孩子们明天的希望。“小白脸”的举动有些读者也许不理解,甚至会感叹唏嘘,但是却为这个好看的故事增加了一抹些微的亮色。

    有了那么多的铺垫,故事的结局我们就不难理解了。白脸,陈拴钱等许多人,能够在波涌浪翻的长江上挣到大钱,事业上风生水起,社会生活中人模狗样,皆因为他们“入流”,而像罗老大、陈三宝之流的四处碰壁最后死于非命,究其缘由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始终未能“入流”。另类的“小白脸”表面上看也没有“入流”,但是他却如同山野的一泓清泉,尽管不能像许多溪流那样最终汇入长江大河的滚滚潮流,却能依然以清冽的甘甜滋养着大地,滋养着人间。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还没有结束,还可以继续讲下去。但是作者把余下的线索交给了读者,让读者自己去相象和发挥,例如“罗老大的失踪之迷和他儿子是否能够东山再起”、“小白脸的举动能够善始善终吗”等等等等。

    看完了余一鸣的《入流》,我沉思良久,暗自思咐。是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各种规矩。但我们的社会毕竟不是“江湖”为什么非要强求一律,为什么不能给那些至今尚未入流的人一点生存空间呢。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入流者未必都是正人君子,他们呼风唤雨的背后隐藏着的故事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但他们内心的忐忑、惶恐和不安恐怕要伴随着他们的一身。同样,未能够进入社会主流的人或许是因为自身的缺陷或者是因为一些个体特征,但是他们的内心和言行也不乏良善,当然那少数的恶贯满盈或者是卑劣猥琐者不在此列。

    文学创作的最广义的作用应该就是发掘社会生活中鲜活灵动的真善美了,而且这种来自生活底层真情、良善和美德不虚张声势,不矫揉造作。我们在阅读《入流》时,每个读者都会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看到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也在大声的呼唤:请给未入流者一个生存的空间吧。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和他入流不入流没有关系。我的理解这就是作品透露给我们的一点最珍贵的启示。

    本篇小说叙事结构严谨,看起来篇幅较长但叙述文字并不拖沓,线索很多很细,许多矛盾和冲突在作者小心巧妙的铺展中一一迎刃而解;对人物的塑造也比较成功,有血有肉,人物对话很有生活气息。感谢作者余一鸣,也感谢《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这两本在全国颇有读者缘的杂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