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笔-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从此,再也没有传来过书侯先生的消息。铜笔书王张书侯和他的老师书癞上人一样,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议论和猜想。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领域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书侯先生的书法作品、革命业绩连同他的名声都成了过往时代的老古董,而失去了光泽,渐渐地就被人们忘却了。只有鸿安还深深地思念着书侯先生,但他也成了不受时代欢迎的人,在茅仙道观里过着与世隔绝的清苦生活,默默地守护着《革命军》书墙。

    鸿安未能像书侯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再活五十年,他在《革命军》书墙被毁的那一天死于非命,享年62岁。

    那是1967岁5月,寿州城内的红卫兵第三次对茅仙道观采取大规模的革命行动。他们打着红旗,举着红宝书,高呼毛主席语录,气势汹汹地开进道观,不容分说,先将鸿安捆绑起来,吊在道观门口的大白果树上,树下燃起一丛火,开始烤打审讯。与此同时,大队人马则在道观里开始了掘地三尺式的搜寻。鸿安再次经受住了考验,他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开口,但那面埋藏了二十八年之久的《革命军》书墙还是很快就被发现了。“特大四旧!特大四旧!一个叫邹容的乌龟王八蛋,未经我们革命造反派的同意,居然也敢叫什么“革命军”。当这种叫喊从道观里传出的时候,已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鸿安,突然用打雷一样的声音吼道:“天哪!你睁睁眼吧——”然后竟挣断绳索,从树上掉下来,发疯似地向里猛冲。刚冲到门口,被把门的红卫兵迎头打了两杠子,当时就昏死过去。

    不知什么时候,鸿安又醒了过来。他觉得火烧火燎,口渴难奈。于是,他挣扎着朝厨房爬去,身后留下一条斑斑的血痕。可是,就在已爬到厨房门口,再爬几步就可以喝到水的时候,鸿安却忽然改变了主意,他调过头,更加艰难地朝大殿后边,书侯先生的书房爬去,爬去。可以肯定,每爬一步,他的血就要流出一线,他的生命便要消耗一分。但鸿安的心里一定焚烧着一团巨大的火焰,在温热着他的头脑和四肢,给他不屈的意志给他向前的力量。鸿安终于爬到了书侯先生的书房跟前,但书房已经不存在了,他堀起的头颅前只有一片狼藉的废墟。《革命军》书墙已被推倒砸烂,房子也坍塌了一半。鸿安就这样高昂着头颅,无言地望了一会,然后又奋起双臂,爬到离他最近的一块砖头跟前,并伸手将砖头翻了过来,看到砖头上还残留着一块白灰,白灰上现有半个“书”字。“张书侯的书”,鸿安念叨了一句,用尽身上最后一丝力气,将下巴搁在这块砖头上。然后,就那样默默地望着眼前的废墟,大睁着眼睛,就那样望着,望着……

    第二天,有人进道观里来打秋风,发现一条长长的拐了一个弯的血痕,这个人循着血痕来到废墟跟前,发现了鸿安已经僵硬的尸体。

    又过了二十个年头,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淮河西岸的时候,一个名叫胡家瑾的寿州人打新疆腹地的劳改营回到了家乡。一年后,胡家瑾拿出一幅题名《革命军》的楷书方阵去参加全国书法大展,被一位日本人看中,以20万美金买去。消息传来,寿州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书侯以及《革命军》书墙再次成为淮上文艺界议论的话题。关于胡家瑾与《革命军》书墙的关系,也传出种种说法。有人说胡家瑾就是当年砸毁书墙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说他当年因为挺身捍卫书墙而被红卫兵打了个半死。至于他后来又因为什么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从北京载誉归来,胡家瑾再作惊人之举。他宣布要捐巨资,在茅仙道观立一块“赎罪书碑”,背面嵌上他的《革命军》楷书方阵,正面则历数子孙后代破坏历史文化的种种罪行。这一举动再次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却应者寥寥,地方政府和茅仙道观的道士均明确反对,胡家瑾孤掌难鸣,只好作罢。

    胡家瑾转而决定要为书侯先生写一部传记。于是,他一门心思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历史资料;同时又往乡下跑,四处查访书侯先生的遗作,采访书侯先生的遗闻佚事。可是半年之后胡家瑾又长叹一声,放弃了努力。他发现,不但书侯先生的作品已很难见到,就是辛亥革命的各种文史资料里,对书侯先生也鲜有记载。作为一个革命家,书侯先生其实早已经死了;而作为一个有着强烈艺术个性的书法家,书侯先生还在神州大地某个地方活着。通过口碑和传说,其个性的光辉一直在源源不断地传来。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必要用世俗的文字去惊扰书侯先生的安宁呢?胡家瑾这样一想,就埋头忙自己的事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