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风的机械做功,需要风力发电机。最早的风车就是一种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它是由一位名叫阿布·罗拉的古波斯奴隶发明的。
罗拉制作的风车是一个用砖砌成的高塔般的建筑物,它的壁上有两个很大的通风口,里面有一根大转轴,轴上装着用芦苇编织的风叶。风从一个通风口进来,推动叶片旋转,再从另一个通风口出去。这种风车适合于常年风雪比较固定的地方。
后来,风车在波斯被广泛地应用起来。公元950年,有两位伊斯兰教地理学家到波斯旅行,对这种利用风力的创举赞叹不已,并将这些见闻记入了史册。
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机
在照相机诞生的最初几十年,要放大一张照片是很困难的,而且放出的照片影像非常模糊。那时,要获得一幅形象清晰的大尺寸照片,就要使用相应的照相机。
在相继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大型照相机当中,最大的一个要算1900年,美国芝加哥奥尔顿铁路公司设计制造的“猛犸”照相机。这架巨大的照相机,是专门为拍摄该公司生产的豪华列车而制造的。当它装上225千克重的玻璃感光板以后,总重量达635千克,需要15个人操作。
最早的空调
1902年,被称为“制冷之父”的英国发明家威利斯·哈维兰德·卡里尔设计并安装了第一部空调系统。
美国纽约的一位印刷商发现温度的变化能够造成纸的变形,从而导致有色墨水失调,该空调系统就是为他设计的。卡里尔的此项专利于1906年得到注册。
最早的洗衣机
1858年,一个名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造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该洗衣机的主件是一只圆桶,桶内装有一根带有桨状叶片的直轴。直轴是通过摇动和它相连的曲柄转动的。同年,史密斯取得了这台洗衣机的专利权。但这台洗衣机使用起来很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被广泛使用,但这却标志着用机器洗衣服的开端。
次年,在德国出现了一种用捣衣杵作为搅拌器的洗衣机,当捣衣杵上下运动时,装有弹簧的木钉便连续作用于衣服。
19世纪末期的洗衣机已经发展到一只用手柄转动的八角形洗衣缸,洗衣时缸内放入热肥皂水,衣服洗净后,由轧液装置把衣服里的水挤干。
世界上最早的微波炉
最早提出微波炉设想的是斯宾塞博土。1946年10月8日,美国的雷神公司为利用微波烹饪食物申请了一项专利。随后,雷神公司成功地研制了一台使用微波能加热食物的烤箱。1947年,世界上第一台商用微波炉面市了。
最早的微波炉体积庞大,有5.5英尺高,重达750磅,价格也很昂贵,售价约5000美元一台。
世界上最早的高压锅
高压锅,又叫做压力锅,现在不少家庭里都使用它。其特点是烧东西时间短、味道好、食物易烧烂。
最早的高压锅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帕平发明的。帕平既是一位物理学家,又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他在科学研究中发现,气压的高低与水的沸点的高低成正比例。于是他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密封的容器,注入一定体积的水,然后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容器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水的沸点也升高了,食物也就熟得快了,这就是帕平制造的第一只高压锅。1681年,帕平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成像照相机
1937年,宝丽来公司创始人爱德文·兰德根据漫射转移原理——重现照相机镜直接在既充当胶卷又充当相片的感光材料的表面上记载的图像——发明了一次成像照相系统。1947年2月,兰德首先在美国光学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展出了宝丽来照相机。而宝丽来彩色胶片也于1963年问世。
世界上最早的电熨斗
电熨斗的雏形诞生在欧洲。早在17世纪,欧洲人就自己熨烫衣服了。他们用一块底面是平的铁块在火中加热,然后熨烫衣服。由于不容易把握温度,因此常常把衣服烫个口子。
1882年,美国发明家亨利·W·西利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电熨斗。电熨斗内部装有一个金属丝元件,当电流穿过时,金属丝会发热。1926年,纽约出现了第一个蒸汽熨斗,它产生的蒸汽喷流使正在熨烫的衣物变得潮湿。由于温度恒定,不会把衣服烫坏,因此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最早的软盘
1971年,IBM公司的一组工程师在阿兰·舒格特的领导下发明了软盘。由于其具有柔韧性,所以被称为“软盘”。舒格特继续为电脑公司改进其设计,1976年,创制了一种5英寸的软盘和驱动器。1981年,索尼公司首先引进了现代电脑中标准的3英寸的驱动器和软盘。
记录最早的专利
世界记载的最早的专利申请记录应该属于美国的赛缪尔·霍普金斯于1790年7月31日注册的草碱——一种应用于农药当中的物质。该专利由当时的总统乔治·华盛顿批准。
最早的圆珠笔
匈牙利的新闻工作者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合作,于1938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
比罗看到报纸上的墨水干燥得很快,而且墨迹不模糊,从中获取了灵感。这种比较浓稠的墨水无法通过普通的钢笔尖流出,因此他设计了圆珠笔从而革新了钢笔设计。首先开发这一设计的是英国皇家空军,因为其飞行员需要一种不同于自来水笔的在高纬度下不会漏墨水的笔。最终,比罗与英国皇家空军的成功合作使圆珠笔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
最早的自动取款机
1967年6月27日,在英国米德尔赛克斯郡安菲尔德的巴克莱银行里安装的世界首台自动取款机,是20世纪个人金融业务上的最先进技术之一。
该机是由约翰·谢泼德拜伦发明,德·拉·鲁对其进行了改进。该机根据一个传票系统进行操作,一次能够提取的最大数额是28美元。
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
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诞生于美国。2002年1月4日,美国朗讯贝尔实验室用一个单一的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针尖般大小的空间可以容纳1000万个这种晶体管。
据美国《科学》周刊报道,这种晶体管被称为“纳米晶体管”,因为它们的大小接近1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这种纳米晶体管是以碳为基础,以包含氢和硫的有机半导体分子为晶体管材料,以金原子层为电极。
世界上最早的发电站
1882年,爱迪生研究所在美国纽约制造成了当时世界上容量最大的一部发电机——“巨汉”发电机,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流发电厂。1886年,美国的斯坦德莱建立了最早的交流发电站。
世界上最早的核电站
核电站以核燃料在核反应堆中发生特殊形式的“燃烧”产生热量,来加热水使之变成蒸汽。蒸汽通过管路进入汽轮机,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含有易裂变的物质铀—235。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要补充30吨左右的核燃料,而同样规模的火电厂每年要烧煤300万吨。
世界上最早的核电站诞生在苏联,位于苏联奥布宁斯克的物理和电气工程院。1954年6月,这座核电站开始发电,功率为5000千瓦。
世界上最早的柴油机
1769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对原始蒸汽机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取得了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至19世纪末,蒸汽机已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却看到了蒸汽机的笨重、低效率等缺陷,并开始研制高效率的内燃机。
经过精心的研究,他终于在1892年首次提出压缩点火方式内燃机的原始设计。翌年,狄赛尔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试验柴油机。先将机器发动,等运转稳定后放入燃料,柴油机顿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轰声并转动起来。1896年,狄赛尔又制造出第二台试验柴油机,到次年进行试验,其效率达到26%,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台等压加热式柴油机。
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
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铜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进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
此次试验后,富兰克林认为,如果将一根金属棒安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并且以金属细线连接到地面,那么所有接近建筑物的闪电都会被引导至地面,而不至于损坏建筑物。
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电”这个名词是由希腊语“琥珀”转来的,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是摩擦起电的现象。公元前600年左右,古希腊正处于文化昌盛的时期,贵族妇女外出时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戴琥珀做的首饰。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把它磨光就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的鲜艳光泽,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
人们外出时,总把琥珀首饰擦拭得干干净净。但是,不管擦得多么干净,它很快就会吸附上灰尘。虽然许多人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但—时都无法解释它。有个叫做泰勒斯的希腊人,也在研究这种神奇的现象。他经过仔细地观察和思索,注意到挂在领项上的琥珀首饰在人走动时不断地晃动,频繁地摩擦身上的丝绸衣服。经过多次实验,泰勒斯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确实具有吸引灰尘、绒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
第一个现代物理实验室
最早的现代物理实验室是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不少人以为:这个实验室是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引力常数的确定者、确定水的组成并发现氢气的亨利·卡文迪许建造的。其实不然,当卡文迪许实验室建成时,亨利·卡文迪许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了。
利·卡文迪许实验室是在英国公爵德冯夏尔·卡文迪许的资助下建成的,这位同姓的公爵是亨利·卡文迪许的亲戚。卡文迪许实验室于1872年破土动工,两年后,就在剑桥自由学校巷里建成。说也奇怪,这个实验室竟然是在一名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领导下建成的,他还是该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
第—个太阳能源理论
太阳的巨大能量从何而来?随着1932年中子的发现,美国物理学家贝特提出了太阳即一般恒星能量生成的理论,氢是太阳的燃料,太阳所进行的不是一般的化学反应,而是在高温下面进行的热核反应。
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在这么高的温度下,原子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核外电子,氢原子亦是如此,赤裸裸地剩下原子核——质子。这些粒子在1500℃的高温下做高速运动,具有足够的能量,有资格去轰击其他的原子核,从而发生热核反应。
世界上最强的人工磁场
磁场有很大的用处,如仪表和喇叭里需要永久磁铁,高能加速器中带电粒子需要靠磁场帮助加速,电动机和发电机需要磁场才能转动和发电。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希望磁场的强度越大越好。
过去,人工制造的永久性磁性材料都不太理想。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人们相继发现将钐、镨等稀土元素与金属钴和钕等稀土元素与金属铁合成的永久性材料磁性特别强。用这种稀土钴和稀土铁永磁材料做成的永久磁铁是迄今为止磁性最强的永久磁铁,已在正业、农业、宇航等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能量最高的对撞机
对撞机,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两束高能粒子对头碰撞的机器。目前,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对撞机要算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的电子一正电子对撞机。它于1976年1月动工,1979年4月正式建成,约相当于普通高能加速器能量的1444万亿电子伏。
西欧核子研究中心的ISR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质子—质子对撞机,能量可达31.4GeV,约相当于普通能量高能加速器能量的21.022亿电子伏。
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是美国费密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的一台质子同步加速器,它可以把质子加速到5000GeV,束流强度已达2x1013质子/脉冲。实际上,这台加速器是由4台加速器组成:750kev的预注入器,200Me的直线加速器,8Gee的快速增强器和500Gee主加速器。
预注入加速器也叫做高压倍加器,是用来产生质子束流的低能强流加速器。质子从这里开始加速,把从粒子源中引出的负氢离子加速到750keg;直线加速器,它是由9节组成,总长约150米,安装在地下隧道之中。
世界上最早的激光器
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但其制造原理基本相同,大多是由激励系统、激光物质和光学谐振腔三部分组成。激励系统就是产生光能、电能或化学能的装置。目前使用的激励手段,主要有光照、通电或化学反应等。
激光物质是能够产生激光的物质,如红宝石、铍玻璃、氖气、半导体、有机染料等。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是用来加强输出激光的亮度,调节和选定激光的波长和方向等。目前激光器按照激光物质的物理状态划分,主要有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等4种。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由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的科学家梅曼于1960年制成的,它是一种固体激光器。它的激励系统是一支能突然爆发出强光的螺旋形闪光管,激光物质是插在螺旋管中间的一支红宝石棒。红宝石棒经闪光管发出的光照射后,发出激光,通过光学谐振腔的加强和调节后,便射出强有力的激光。
世界上最早的合成塑料
1905年,美国化学家贝克兰有一次将苯酚和甲醛放在烧瓶里,以酸作为催化剂,然后进行加热反应。他发现烧瓶里的反应物逐渐变成黄色的胶状物,类似于桃树、松树上的树脂,牢牢地粘在烧瓶壁上。贝克兰多次用水冲刷,怎么也洗不掉。后来,他又用高温烘烤,想把它熔解,谁知这一烤,胶状物变成了硬块,这种情况倒给了贝克兰一个启示。他想,这东西既不怕水,又不熔融,岂不是可以作为—种很好的材料?
贝克兰的功绩在于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成了小分子化合物,用纯粹的化学方法合成了塑料。这一种塑料不仅是合成塑料的鼻祖,而且今天仍有十分广泛的用途,继续受到人们的重视。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
延展性最好的金属是黄金。黄金的特性是易锻造、易延展,0.5克的黄金可拉成160米长的金丝,甚至可以碾成厚度为0.001毫米的金箔。由于黄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黄金是制造首饰的佳选。
世界上最重的金属
世界上最重的金属是锇。每立方厘米的锇重22.7克,也就是说,每立方米的锇就有22.7吨重。与锇相比,自然界中铁的密度只有它的1/3,而铅只有它的1/2。锇放在水银里都会沉底。
锇不但是最重的金属,也是最硬的金属。利用锇的这个性质,人们用它来制造超高硬度的合金。我们平时常用的铱金笔,笔尖上有着不到1毫米的银白色的小圆粒,这个小圆粒用的就是金属锇的合金。锇还可以用来做钟表,重要仪器的轴承,用作电唱机、自来水笔尖及钟表和仪器中的轴承。
锇是一种性质非常稳定的金属,它不但不溶于普通的酸,甚至溶解力最强的王水(一个体积的浓硝酸与三个体积浓盐酸配制成的混合酸)也奈何它不得。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是锂,纯锂的密度跟干燥的木材差不多,等于一般称作轻金属的铝的密度的1/5,几乎只有同体积水的重量的一半。锂的密度是0.534克/立方厘米,即使把锂放到汽油中,它也会像软木塞一样轻轻地浮起来。
锂是非常活泼的碱金属元素,常温下它是唯一能与氮气反应的碱金属元素。锂只能存放在凡士林或石蜡中。锂早先的主要工业用途是以硬脂酸锂的形式用作润滑剂的增稠剂,锂基润滑脂兼有高抗水性,耐高温和良好的低温性能。锂可应用在原子能工业上,亦可制造特种合金、特种玻璃等。
世界上熔点最高的金属
世界上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它的熔点为3300℃。钨最早用于制作白炽灯丝,后来钨也用于生产硬质合金的钨铁。钨与铬、钼、钴等组成耐热合金用于制作刀具、金属表面层硬化材料、燃气轮叶片和燃烧管等。
钨属于有色金属,也是重要的战略金属,钨矿在古代被称为“重石”。1783年,西班牙人德普尔亚发现了黑钨矿并从中提取出钨酸,同年,用碳还原三氧化钨第一次得到了钨粉,并命名该元素。1871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耶尔发现乐白钨矿。
世界上最轻的气体
世界上最轻的气体是氢气。这种气体比空气轻14倍,即1立方厘米仅重0.00008989克。一个在星球上运动的物体,如果它的运动速度达到一定的数值,那么它就可以摆脱这个星球的引力而跑到太空中去,这个速度叫做逃逸速度。地球上的逃逸速度大约是11千米/秒。氢原子速度很快,大于这个逃逸速度,因此,氢气都跑到了太空中。所以,在地球的大气中,几乎没有氢气。
1766年,英国的一个名叫亨利·卡文迪什的百万富翁发现一种无色气体——氢气。在1780年时,法国的一名化学家便把氢气充入猪的膀胱中,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原始的氢气球,它冉冉地飞向了高空。现在,人们是在橡胶薄膜中充人氢气,来大量制造氢气球的。
世界上最重的气体
世界上最重的气体是氡气。这种气体比氢气重111.5倍,即1立方厘米重0.011005克。
1900年,德国人恩斯特·多恩发现了这种气体,它是从镭盐中释放出来的气体。氡是地壳中放射性铀、镭和钍的蜕变产物,是一种稀有气体,因此地壳中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岩石总是不断地向四周扩散氡气,使空气中和地下水中多多少少含有一些氡气。
密度最大的液体
密度最大的液体是汞,汞在常温下呈液态,色泽如银,故俗称“水银”。汞是在正常大气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汞的熔点是零下38.87℃,沸点是356.6℃,密度是13.59克/立方厘米。
汞最常用来制造工业用化学药物以及在电子或电器产品中获得应用。汞有恒定的体积膨胀系数,因此汞被用在温度计中,尤其是在测量高温的温度计中。
汞是有毒的,它的化合物和盐的毒性非常高,口服、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脑和肝脏器官的损伤。
世界上最大的气泡室
气泡室是一种探测高能粒子运动轨迹的仪器,是由英国科学家D·A·格莱塞在1952年发明的。它有一个能耐高压的容器,在容器中装有透明液体。被压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由于突然减压而处于过热状态,当有带电粒子通过时,就发生沸腾,结果在粒子经过的地方产生不少气泡,因而显示粒子的行迹。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气泡室是在日内瓦欧洲原子核研究会的“欧洲气泡室”(直径3.7米,磁场35000高斯)和在美国国立加速器实验室的气泡室(直径4.6米,磁场30000高斯)。
世界上最早的电灯泡
世界上最早的电灯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于1879年10月21日发明的。
在研制过程中,爱迪生仔细分析了当时的煤气灯和弧光灯,他的主攻方向是寻找一种耐热材料。由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程度而发出的炽热的光,而又不至于断裂或熔化。
爱迪生用碳化卡纸大大地改进了电灯的寿命,1880年除夕,有3000个美国人走在纽约街头观赏了这一发明。但成功并没有让爱迪生停步,第二年他制造出能连续亮上1200个小时的毛竹丝灯。到了1904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比毛竹丝灯强3倍的钨灯丝,钨灯丝从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公鸡
1993年7月11日,英国爱丁堡的科学家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公鸡,这一科研成果为培育使生下的鸡蛋里含有极其贵重药物成分的母鸡创造了条件。
这只代号为LY8—1的转基因公鸡,是英国农业与食品研究委员会罗斯林动物生理学与遗传研究所的科学家培育出来的。他们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把外源基因植入公鸡体内,并让这只公鸡同携带有同一个外源基因的几只转基因母鸡进行交配。这样他们就获得128枚鸡蛋,LY8—1的转基因公鸡就是其中一枚鸡蛋孵化出来的。
第一次成功的人工降雨
1930年,人们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控制所需的降水量。首次人工降雨是荷兰人拉尔特教授取得的,他将干冰用飞机运载到2500米的高空,在飞行过程中投掷了近1/5吨的干冰碎块,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工降雨。
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1951年5月12日,美国政府报道,在太平洋中部进行的原子武器试验使得氢弹的研制工作有了明显进展。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比基尼环礁上成功地试爆世界上第一枚氢弹,这枚氢弹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4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能量。
最早的无线电通讯机
1820年,奥斯特发表了著名的奥斯特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流能够产生磁的物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到了1873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描述了电磁波的一些基本性能。1888年,赫兹成功地在导线中激起了高频振荡,并在导线周围测得了电磁场,从而用实验结果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一切都为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95年5月7日,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在俄国物理化学会议上第一次公开表演了他所发明的称之为“雷电指示器”的无线电接收机。第二年,在同一学会的会议上,他又表演了距离为250米的无线电通信。接着,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将无线电通信付诸于实用,并申请了专利权。
波波夫发明的这架最早的无线电通信机是利用火花放电来产生高频电磁振荡的,这种火花放电具有高频振荡特性,振荡频率是由天线和导线等的电感和电容量来决定的。
波波夫发明的火花式电报机是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通信机。尽管它存在不少缺点,不能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产生电磁振荡,发送的信号也十分简单,但是它却开创了无线电技术的新时代,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这种电报机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20年代以前,直到采用电子管后才被取而代之。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从而宣布手机短信诞生。至于中国的第一条短信诞生于何时何地已无从知晓,但据考证,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只是那时拥有手机的人根本不需要它罢了。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先后大范围地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于是短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第五种传播工具,“信生活”的提法也因此诞生。于是从1998年至今,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已逐渐走人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也因短信而改变着。
最早的电话机
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问世,这台电话的发明者是一位苏格兰青年,名叫亚·贝尔。亚·贝尔和助手沃特森经过无数次试验,艰苦的研究,他们终于发明了第一台电话机。
这两位科学家的发明给后代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1877年8月15日,“会说话的机器”诞生,轰动了全世界。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被命名为“埃尼阿克”,是1946年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成功的。它装有18000多只电子管和大量的电阻、电容,第一次用电子线路来实现运算。
“埃尼阿克”电子计算机每秒钟能做5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但它还不够完善,因为它没有存储器,只有电子管做的寄存器,仅仅能寄存10个数码。当需要换算别的题目时,还要重新焊接连线,很费时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至今,虽仅有60多年历史,却经历了“四代”变革,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目前,正在向第五代——会思考的机器过渡,从而向人们展现人类将制造的会“思考”的机器的美好前景。
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1985年,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正式问世。
东芝公司生产的这款笔记本电脑采用了Intel8086(1MHz)微处理器,256KB内存,选用3.5寸或者5.25寸磁盘驱动器。MS—DOS操作系统,没有硬盘。采用9英寸单色显示屏,分辨率为640X200,重量为6.8千克。也就是这款笔记本的问世,开始了东芝公司在笔记本电脑业界的风雨路程。
最小的全屏幕电脑
由IBM的日本分公司开发的“Wearable”个人电脑的主部件的大小大致与一个随身听差不多。“屏幕”为1.5平方厘米,使用者戴在离眼睛3厘米处。这个屏幕会造成一种全屏幕的视觉,而又不削弱深度感和侧图像。需要查阅使用手册的技术人员可以查看文件而无需从手边的工作中分散注意。
世界上最早的电子手表
电子手表是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新型计时器。最早的一种电子手表是美国埃尔近公司和理普公司在1952年共同公布的电子于表原型。这种电子手表是用电磁摆轮代替发条驱动,但走时部分与机械手表完全相同,成为第一代电子手表。
1960年,美国布洛瓦公司最早开始出售“阿克屈隆”牌音叉电子手表。这种手表是以音叉的振荡频率作为走时的基准,比摆轮式电子手表结构简单,走时比较精确,被称为第二代电子手表。1969年12月,日本精工舍公司推出了35SQ型电子手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石英钟手表,这种手表是以石英的固有振荡频率为走时基准,通过电子路线,控制一台微型电机带动指针,被称为第三代电子手表。
世界上第一本电子护照
2003年12月14日,世界上第一本电子护照样本在意大利罗马国际机场亮相。这种电子护照外形上与普通护照并无区别,其特殊之处是在封面夹层中埋入了一块微机处理芯片,芯片储存有护照持有人的个人资料、指纹和照片。
持有电子护照的旅客出入境时,须先将护照放到专门的数据读出器上进行查验,看芯片储存的资料与护照上打印的数据和照片是否相符,然后将右手食指放到另一个读出器上,辨认护照持有人的指纹与芯片记录的指纹是否一致。
第一颗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为了防止法西斯希特勒抢先研制成功原子弹,关于立即制造原子弹的建议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批准。美国政府授命格罗夫斯负责此项工作,以“曼哈顿工程”作为该计划的秘密代号,并聘请罗伯特·奥本海默担任制造原子弹的实验室主任。
原子弹是利用铀235裂变的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原子能,引起强烈爆炸的原理而制成的。奥本海默在设计原子弹、计算其爆炸所需要的临界质量以及原子弹的起爆方法等方面,都曾提出过许多的远见卓识。
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近3年的努力,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终于研制成功。1945年7月,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戈莫多试验场进行爆炸试验取得成功。1945年8月6日和9日,另外两颗原子弹投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日本法西斯政府被迫投降。
威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要把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送上天所需能量大得惊人,如果发射单级火箭,使用如汽油那样的一般燃料,则火箭重量的95%左右都得堆放燃料。因此,人类做空间探测和宇宙航行,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先取决于能否制造出强大的火箭。
当今世界威力最强大的火箭,是美国用来运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这是一种使用液体燃料的三级火箭,总高85.7米,竖在地面上竟有中国上海的国际饭店那么高。其直径也有10米。起飞时的总重量将近3000吨,相当于一列满载的火车。它上面的部件多达200多万个。11台强大发动机的总功率达到17560万马力,相当于50万辆大卡车的总和。第一级上装的2000吨燃料只够5个发动机烧两分半钟,即一秒钟要用掉三四辆大卡车装的燃料,数量惊人。
最早上天的载人人造卫星
东方计划是一个成功地将人首次送入地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箭。东方一号是东方计划的首要任务,也是首次载人的太空飞行任务,1961年4月12日发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太空的人,亦是第一个人进入地球轨道。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设计的。
加加林所乘坐的这艘太空船,每108分钟就会环绕地球一次。地面的控制人员需要在太空船发射后的25分钟,才能确认太空船已进入稳定轨道。回程的时候,在距离地面7千米的地方,东方一号会将他弹射出来,而太空船和太空人会有各自的降落伞。
世界上第一个多舱空间站
和平号是苏联/俄罗斯的第3代空间站,亦为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设计成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其核心舱于1986年2月20日发射,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联盟—TM载人飞船为和平号接送航天员,进步—M货运飞船则为和平号运货。航天飞机和平号核心舱共有6个对接口,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
和平号空间站原设计寿命5年,到1999年它已在轨工作了12年多,除俄罗斯的航天员外,还接待了其他国家和组织的航天员,他们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和平号设备老化,加之俄罗斯资金匮乏,从1999年8月28日起,和平号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准备最终坠入大气层焚毁,完成其历史使命。
和平号太空站是集前苏联第一代、第二代太空站的经验建造的第三代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多舱太空站。可惜它生不逢时,刚满5岁就遇上了苏联解体。杂乱无章的经济改革使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不得不大大削减花费高昂又不赚钱的航天开支。和平号只得为五斗米折腰,和外国宇航界合作,争取外援维持生存。先后有12个国家的100多位宇航员登上和平号,其中,外国宇航员就有62个。这倒符合了俄文“和平”的另一个含义“世界”,和平号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号了,成了实际上的国际空间站。
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
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的科学家是法拉第。1831年8月,法拉第在软铁环两侧分别绕了两个线圈,其一为闭合回路,在导线下端附近平行放置一根磁针,另一组线圈与电池组相连,接通开关,形成有电源的闭合回路。实验发现,合上开关,磁针偏转;切断开关,磁针反向偏转,这表明在无电池组的线圈中出现了感应电流。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
世界上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物理教授汤姆生。在实验中,汤姆生应用磁性弯曲技术,从测定阴极射线束的曲率半径着手,证明不论放电管中是什么气体,不管阴极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其质荷比都相同,说明这种电荷的微粒是原子的一部分。他把这种带负电的微粒子命名为“电子”。
汤姆生在发现电子以后,又于1904年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1906年,汤姆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先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的人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最先提出了原子论,初步建立了物质构成的学说。
道尔顿在他的原子论中闸发了下面一些观点:首先,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这种微小粒子不可再分,也不能自行产生或消亡。它在一切化学变化中都可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质。其次,种类相同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完全相同;种类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量和性质不相同。他还认为,单质是由简单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复杂原子”组成的,而复杂原子也是由简单原子组成的。另外,原子间化合时,呈简单的数值比。
道尔顿的原子论较为准确地说明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同时初步指出了变化中量的问题。从而使化学知识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系统化起来。但是,用今天的眼光审视他的理论,也会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缺点错误。例如,他简单地认为“复杂原子”只不过是简单原子的机械结合,他武断地下结论,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等等。
第一个打开铀原子核的科学家
第一个打开铀原子核的科学家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恩里科·费米,他1901年9月29出生于罗马。费米从小才思过人。33岁那年,他开创了“β衰变”的定量理论,为现代基本粒子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荣获了193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摆脱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控制,到了美国,在芝加哥大学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和试验工作,致力于研究原子核裂变时的链式反应。
费米使用中子流轰击铀核,使铀核放出一个电子而变成一种新元素。这种新元素能分裂成两种元素的同位素,在分裂时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放出2~3个新的中子,这些新的中子能导致其他铀核的分裂,从而发生一连串的反应。
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设计师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这在空间技术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可是谁曾想到,为此次飞行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一个总设计师,竟是一个被判处死刑的苦役犯,他的真名叫做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是一个天生聪明而又勤奋好学的人,很早就显露出超群的才干。25岁时,就编写出版了专著《火箭发动机》;26岁时,成功地参与设计了苏联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27岁那年,又写出了另一本专著《火箭飞行》;他29岁时,和同事们一起成功地设计了前苏联第一代喷气式飞机。
在太空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人
1995年3月22日,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连续工作了437天17小时58分17秒。创下了人类历史上宇宙飞行时间最长的纪录。波利亚科夫绕地球飞行了7000多周,航程达2.9亿千米,飞行最大高度(远地点)400千米。
如果加上所有的飞行时间,波利亚科夫在太空上的总天数达到了678天16小时58分6秒,共绕地球飞行了10864圈,这又是一项绝对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波利亚科夫的第一次太空飞行就相当引人注目:1988年4月27日,他乘“联盟”6号宇宙飞船(连接到:飞行器库—载人飞船—联盟号)上天,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241天。
最先预言11种新元素的人
1867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律,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周期地发生改变。在1869年,他在将已知的63种元素排列成周期表的同时,还留下了一些未知元素的空位,并根据同族元素性质相似的原理,往空位中填人了11种假想的新元素,并给它们定下“类硼”“亚矾”“亚砚”等11个名称。他还预言了这些元素的性质,包括颜色、密度、原子量等等。当时他的这些预测并不受到人们的重视,有些人反倒认为他的想法荒谬可笑。门捷列夫并不急躁,他坚信自己的理论的正确性迟早会被实践证明。
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了。1875年9月,法国化学家列科克宣布,他在法国西班牙交界的比利牛斯山脉的闪锌矿中发现一种新元素,并建议定名为“镓”。门捷列夫得知了这一消息,意识到镓就是他在5年前预测的元素,并立即指出:这种新元素的原子量接近68,密度在5.9上下,与此同时,列科克也在实验室里展开进一步研究。他证实门捷列夫预言的镓的原子量等很正确,但认为镓的密度不是5.9,而是4.7。门捷列夫认为,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他怀疑列科克做实验的物质不够纯。列科克注意提纯这种新物质,重新测定镓的密度。他目瞪口呆地面对着结果:密度5.9,门捷列夫是正确的。
这是门捷列夫预言实现的第一步。1879年,瑞典科学家克勒维与尼尔生找到一种新元素,取名为钪,但不久人们就发现,钪的性质早已被门捷列夫预测清楚,就是他定名的类硼。
此后,人们逐个发现了门捷列夫预言的其他9种元素。1885年,锗被发现,即为预言的类硅;1898年,镭与钋被发现,即为亚钡和亚碲;1898年,锕被发现,即为预言的亚钽;1917年到1940年期间,又相继证实了亚钽、三锰、亚锰、亚铯以及亚碘的存在。门捷列夫的科学预言终于被完全证实。
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
目前,人类所掌握的化学元素,连同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加在—起已有109种。在寻找新元素的道路上,有许多有才干的科学家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瑞典化学家席勒、伯齐利乌斯各自发现了4种元素,德国化学家拉姆塞发现了5种元素。而独占鳌头的则当推英国大化学家戴维,他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发现了7种新元素,它们是钾、钠、钙、锶、钡、镁、硼。由此,戴维成为目前世界上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化学家。
最早的女数学家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统治濒于崩溃边缘,智力与精神在反动教会的禁锢下也都处于全面的败坏之中。当时只有极少数希腊人还竭其所能地保留着古希腊文明的遗产,美丽而又博学多才的女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海帕西娅便是其中之一。
海帕西娅诞生于亚历山大里亚,父亲是个数学家。海帕西娅在数学上的造诣很高,对自然哲学也有兴趣。她注释了很多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写了不少有关数学和天文学的论文,阐明了古希腊大数学家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理论,还发明了星盘。但令人可惜的是,她的全部著作都已经失传。
第一个研制安全气囊的人
美国伊顿、耶鲁和唐公司的项目工程师威廉·R·凯里最先研制了安装在汽车中的气囊并使它成为一种实际的安全装置,并于1969年获得专利。
时至今日,人们对气囊在时速达到200英里/小时,遇到撞击能顺利展开仍深信不移,因为到1999年5月为止,仅在美国就已拯救了4230多人的生命。
最高荣誉的数学奖
菲尔兹是加拿大数学家。1924年,国际数学家协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菲尔兹是会议的组织者,他倡议设立数学奖,并把剩余的经费作为基金。1932年,菲尔兹逝世。同年,于苏黎世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会议上接受了菲尔兹的倡议。1936年,国际数学家会议在奥斯陆举行,第一次颁发了菲尔兹奖章。
国际数学家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每次会议上把菲尔兹金质奖章授予那些对数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一般每次授予2~4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