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使臣的生死恋人-李陵恃勇陷胡地 司马直言受腐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又是一年莺飞草长。

    又是一年雁叫长空。

    苏武在湖边看自己倒映在水中的身影,竟发现两鬓已经一片斑白,额头刻上了深深的皱褶。屈指算来,八年时光过去了,该怎么熬过这漫长的岁月?他时时搂抱在怀的那根象征身份的节杖,什么时候被磨掉了多半牦毛?风雪寒霜,孤苦无助,一切都是不堪回首。唯一让他欣慰的是那两只野雁年年都会在春天准时回来,在他头上欢快地鸣叫,告诉他平安归来;在秋天领着一群它们的后代振翅南飞,在他头上发出豁亮的长鸣,跟他深情地告别。大雁系着他的心,归来,牵动他的挂念;飞去,扯断他的思绪。他多少次梦里自己变成一只飞雁,自由地展翅,飞过万里蓝天,飞回日夜思念的家园!

    苏武做梦都没想到,李陵会来这里看他!

    李陵是单骑一人来的。要不是这里没有第二个人,他绝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风霜的老人会是苏武!

    李陵跳下马,单膝着地,低头说道:“子卿兄,小弟李陵多年挂念你,可是一直没脸来见!”

    苏武沉着脸说:“你没脸来见我,为何又来?”

    李陵嗫嚅说道:“我有话要说,不得不来。”

    苏武冷冷地说:“你要说,就先说说,你怎么会背叛朝廷,降了胡人?”

    李陵未说,先已泪下。

    李陵本是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在苏武被扣胡地的第二年,且鞮侯单于侵犯中原更甚,汉武帝派出三路兵马去征讨匈奴,都是落败而归。李陵当时年轻气盛,主动请战,率领五千步兵出征。李陵的爷爷李广以神箭之称闻名天下,后因和匈奴战败,无颜回朝而自杀身亡。李陵和他的五千士兵也都是个个善射,一路破敌,连连得胜,从遮虏障一直攻到浚稽山。可惜的是他孤军深入,后边的援兵迟迟不到,单于用三万骑兵把他们围在两山之间。李陵摆下阵势,前面一队拿着长戟和盾牌,后面一队全是神箭手,待匈奴骑兵临近,几千支箭一齐射出去,匈奴兵一排排倒下,死伤无数。李陵打退了敌兵连忙往回撤,单于恼羞成怒,亲率八万骑兵追来。步兵哪能跑过骑兵?李陵和他的士兵被围在一个山谷中,凭借着树木做掩护,又射死了很多敌人,连单于都差点被射中。单于害怕汉军步步后退,是后面有汉军埋伏,就想收兵回去。正在这时,卫律赶到,他告诉单于,他已查明,汉军没有援兵,李陵虽然勇猛,但箭已射完,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于是,单于下令全力攻打。从日落打到夜半,李陵的士兵打光了箭,人也只剩下几百。李陵对他们说:“天要亮了,咱们谁也出不去了,你们跟着我往出冲,活着一个是一个,回去告诉朝廷,咱们没给皇上丢脸!”

    李陵带领着他的士兵怒吼着往外冲杀,单于的兵马点着火把截住厮杀。到最后,只剩下几十个士兵了。李陵在后面抵挡,忽然,脚底下被什么绊了一下,跌倒了,没等他爬起来,已被人死死摁住。

    李陵无奈,暂时投降了匈奴。多年来,汉朝和匈奴一直交恶时互有降者,互留使者;示好时又互派使者,互放降者。李陵就想等着这一天。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心中生气,又有些疑虑,就召集大臣商讨怎么处置。打了败仗的那几个大臣和将领都没有一个说好话的,有的说李陵根本就不会打仗,有的说他是贪生怕死,有的说他背叛朝廷,罪该灭族。当时担任太史令的司马迁跟李陵并不相熟,但他很敬重李家祖孙的忠诚和勇敢。他心性正直,知道李陵投降匈奴不对,但他也更看不惯那些朝臣的谄媚和小人伎俩,便出班奏道:“李陵素来重孝道、讲信义,国家有难,挺身而出,更为难得。此次,李陵仅带兵五千,深入胡地,重击胡兵,只因皇上派出的援兵迟迟不前,以致箭尽兵败。事虽如此,但他以一当百,杀敌数倍,足以告慰天下。”

    司马迁说完,群臣不语。汉武帝神色不悦地说:“太史令是责怪朕不发援兵有误了?”司马迁叩首说:“微臣不敢!臣想李陵没有如他祖父兵败自尽,怕是有他的主意,一定会找机会,将功折罪报效皇上。”汉武帝说:“以你之见,该当怎样处置此事?”司马迁说:“皇上万不可听信谗言,罪及族人,那样就会断了李陵的归路!”

    汉武帝觉得司马迁说得在理。当初,他知道李陵兵微将寡,孤军深入敌后,本已派了都尉路博德率兵前去支援,是他听了李陵连连得胜的消息后,改派路博德另去他处。想到这里,他就决定再派路博德带兵进攻匈奴,把李陵接回来。谁知道,路博德一到胡地,就被打得落荒而逃,差点丢了性命。他回来编了一个谎言推脱责任。他跟皇上说:他从一个抓住的匈奴士兵的口中得知,李陵当了单于的军师,亲自领兵攻打汉军。路博德是皇帝信任的人,他的话不能不信,当下,汉武帝下令把李陵全家老少一齐抓来,统统问斩;又把一肚子怒火撒在司马迁身上,认为他敢替李陵说话,是有意和朝廷做对,于是,就把司马迁定了死罪,下到牢里。

    汉朝有个规矩,有钱可以赎出死罪;没有钱还想不死,可以用宫刑代替。这个宫刑就是阉割,是对人格的严重侮辱。司马迁的父亲生前也是太史令,是个编书著史的清官,家里没有一点儿积蓄,也没有朋友可借。司马迁本想一死了之,可是想到父亲临终前让他接下未完的事业、写完《史记》的嘱托,就忍辱负重受了宫刑,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放在撰写那本流传千古的《史记》上。

    李陵听说全家灭门,痛不欲生。他知道自己回去已经无望,终日借酒浇愁。偏偏且鞮侯单于爱他勇猛,慕他箭法,把自己的闺女嫁给他,封他为右校王,他也就不再他想。不过,他从来不参与匈奴和汉朝两军之间的任何战事。

    李陵说罢,唏嘘不止。苏武慨然一声长叹,说:“事到如今,你又来我这儿何事?”

    李陵说:“我早已知道你在这儿受苦,你的气节让我无地自容。单于知道我和你相识,他一直很敬重你,特意让我来看看你。”

    苏武说:“单于让你来看我,是想劝我像你一样吗?”

    李陵羞红了脸说:“子卿兄,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在这里吃苦,这份忠心谁知道呢?”

    苏武以杖拄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皇上会知道!”

    李陵沉吟一下,说:“有些话我不得不说。我来的时候就知道你的老母已经过世;不久前,我又听说你的妻子已经改嫁;你的一对儿女是死是活,下落不明。

    苏武面南而跪,泣声跪拜:“老娘,是儿不孝,不能给您养老送终!”

    李陵接着说:“我还得告诉你,你大哥奉车都尉,跟皇上到雍的棫宫,扶车驾下殿阶,碰到了柱子折断了车辕,以大不敬之罪自杀。你弟孺卿跟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河淹死,宦官骑马逃走。皇上命你弟去追,追不到难复圣命,服毒而死。”

    苏武满脸泪痕,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李陵叹息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心里很痛恨自己对不起朝廷。是皇上杀了我的全家,逼得我无路可走,不得不留在这里。你不愿意投降,我又何尝愿意呢?现在皇上已经老了,是非不明,今天说杀谁就杀谁,谁都不知道明天脑袋还在不在颈上。子卿兄,你已家破人亡,你在这儿遭受这样的苦楚为了谁呢?”

    苏武擦干了泪水,郑重地说道:“君要臣死,死而无怨。朝廷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可自己不能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之邦。你要我投降的话不必说了!”

    李陵自感惭愧,不再说啥,在这儿一连住了几日。两人喝酒聊天,在草原上闲游。那一天,两只大雁嘎嘎叫着飞过来,李陵说:“看我射下一只,咱们喝酒!”说着,抄起弓就要射。苏武一把拦住他,说:“不能伤它,它是我的孩子!”说话间,两只大雁已经扑扇着翅膀落在了苏武的脚边,用嘴轻轻地叼啄他的衣袖。李陵惊诧不已。苏武告诉他,这是他亲手孵化的两只雁,它们到这世上第一眼看到的是谁,就把谁当成了母亲,牲畜再小,也懂得养育之恩。

    这一日,两人饮酒作别。李陵乘兴说道:“子卿兄,临别能不能再听我说一句心里话?”苏武放下酒杯,正色说道:“大王还是要说让我投降的话,我就死在大王眼前!”

    李陵把满杯酒一饮而尽,潸然泪下:“你叫我大王,真叫我无颜活在世上。我李陵和你比,你是顶天立地的壮士,我是猪狗不如的畜生。”

    李陵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几天以后,李陵让妻子给苏武送来很多东西,还有一顶很结实很暖和的帐篷。

    李陵还捎来一首他写给苏武的诗:

    骨肉缘树枝,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

    昔者长相近,貌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袞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苏武很有感慨,当即回诗一首: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冷冷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这正是:

    说古论今是与非,

    叛祖逆宗不可为,

    身前荣辱身后看,

    令公头断李陵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