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知己知彼,和领导沟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会摸透领导的性情爱好

    与领导沟通,先要摸清领导的性情爱好。对领导的背景、工作习惯、奋斗目标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要明白你该说、该做什么,不会因不明就里而有所闪失。

    某私企,一个能力、业绩都很不错的经理突然被老板辞退了。这个经理很是恼火,跑去找老板理论,结果发现老板其实也是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个企业是个家族型企业,老板的好几个亲戚在企业里担任了一些重要的或不太重要的职位。这个经理前段时间推行了一套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作效率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此举触犯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一些看似身居闲职却很有背景的人。老板直言,辞退他也是迫于压力,实在是无奈之举。

    在抱怨老板没原则、没底线的同时,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首先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摸清了老板的底线。老板也是人,而且往往是压力比你更大的那个人,很多时候身为老板要考虑很多你也许并不考虑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喜好,这一切并不见得都是以企业发展进步为核心的。

    没有底线的老板是可怕的,但无法识别出老板心理底线的职业经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要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分析、了解和探知老板的行事风格、性情爱好和心理底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在作决策的时候更有把握,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能与之共同干事业的同“道”中人。这直接决定着在这个企业里,两者的合作道路能走多远。始终要记住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或者让他陷于什么纠缠不清的麻烦,他就保不准只好动你的位子了。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了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也就获得了个人成功的最大推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领导方式;每一种不同类型的上司,也有自己不同的处事风格。摸透他们的性情爱好、处事风格,你就能在领导面前应对自如。

    沉默型上司:你得学会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对你的评价。这就要求你在平时的工作中“少说话,多做事”。

    挑刺型上司:这样的上司,很难让他说一个“好”字,而且就算你尽力了,并自我感觉良好,但他还是会随时提出一点小缺点来。在他眼中,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和这种上司相处,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实上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你在向他汇报一项工作的时候,尽量让他知道,这项工作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完成的,有什么指示,一定会按他的意思去办。

    固执型上司:在这种类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请记住一条,他发脾气的时候千万别吱声。等他说完了,你再说:“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办。”

    直爽型上司:能同这种上司相处,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原则上这类上司一般不会给你小鞋穿。如果他认为你做得不对,一般他会随时提出来。所以,你在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一般不需要花时间去猜测上司是怎么样一个人,你该如何去做。

    鼓励型上司:这种上司心胸一般很宽阔,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他也会原谅你。而且他还会适时地对你说:“年轻人,慢慢来。”如果哪次你做得还可以,他会说:“不错!”

    笑里藏刀型的上司:同这类上司相处,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待的事情外,还得留意他微笑背后的另一种含义。如果他说你“不错”,你可要当心。当然,这种上司还是很少的。

    爱大声嚷嚷的上司:做这种上司的下属,必须要在他交代什么时候完成、怎么完成、要达到什么效果的时候,努力记好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一不留神犯了错,他会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的办事能力如何如何……当然,你工作出色,他也乐于充当“播报员”的角色。因此,对付这种上司,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与你称兄道弟的上司:这种上司的口头禅是“兄弟归兄弟,工作是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当你在工作中真正犯了一些错的时候,他还是会帮忙解围的。除非,他那句话是真的界限分明。

    吹毛求疵型的上司:这类上司认为下属做得好是天经地义,做得不好是十恶不赦,在他的心中,永没有失败二字。面对这种对下属缺乏体谅的上司,你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你只有不出错才能站得住脚。你要成为核心人物,这才会使他注意你。

    尊重领导,做受领导欢迎的人

    上下级的交往和相处是社交中很重要的部分。作为下级,不仅要服从上司的管理和调遣,还要注意学会与上司融洽相处。

    1. 精明强干,才会得到领导的器重

    领导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领导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

    2. 向领导请教,才意味着“孺子可教”

    在与领导的相处中,谦逊还是相当重要的。谦逊意味着你有自知之明,懂得尊重他人,有向领导请教学习的意向。谦逊可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成就事业。

    3. 关键时刻,要为领导挺身而出

    在关键时刻,领导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领导格外器重你。当领导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呆头呆脑、冷漠无能、畏首畏尾或胆怯懦弱。否则,领导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4. 在领导面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大多数领导也比较注重考虑下属的利益要求,但是若过于注意金钱物质利益之争,也并非对你有利。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向领导提出物质利益要求,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感情上,他会觉得压仰、烦躁。如果“利益”是你“争”来的,领导虽作了付出,但并不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觉得你很愚蠢。

    最好的办法是让领导主动地给,而不是你去“争”。使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尽最大能力满足他的要求,并且有些特色,有所创造。聪明的领导自然会用物质利益奖励你的,无需你去“争”。

    5. 与领导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领导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因而觉得你难以相处。与领导相交,可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会觉得自己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不要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对你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际经验而不信任你。

    6. 体会领导处境,理解领导难处

    角色换位法有助于体会领导的心境。有些人具体工作干得很好,当了领导后却一筹莫展,尤其是苦于处理各种关系。因此你要主动地帮助他分忧解难。在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时,主动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诚恳地作出自己的努力,减轻领导的负担,这会令他极为高兴的。

    7. 不要当面顶撞领导

    批评领导时,必须照顾其面子,不要令他下不了台。当面顶撞是最愚蠢的。进谏方式很多,如动情法、比喻法、寓规劝于褒奖之中等。

    8. 慎重对待领导的失误

    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领导喜欢你了。

    9. 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竟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以后,领导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领导,将来一定会吃亏。

    10. 不可张扬你对领导的善事

    对领导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领导总有一天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让功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与领导相处,重在认清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自尊,学会替领导解围,不抢领导的光芒等细节,是下属与领导相处要牢记的职场规则。

    读懂领导,让领导喜欢你

    1. 能看懂领导的眼睛

    职场上,领导对其下属的好恶也常常可以透过他的眼神来作出大致的判断。

    (1)领导说话时不看着你,这是个坏迹象,他想用不重视来惩罚你,说明他不想评价你。

    (2)领导从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还意味着自负。

    (3)领导久久不眨眼盯着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况。

    (4)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甚至准备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

    (5)领导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

    (6)领导只偶尔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相遇后即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表明面对你,这位领导缺乏自信心。

    2. 倾听领导的声音

    好的下属应该不仅理解领导所谈的问题,并且能够理解他的话所蕴涵的暗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领导的意图,明智地作出反应。

    当领导讲话时,你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聆听,眼睛注视着他,必要时作一点记录。他讲完后,你可以思考一下,也可以问一两个问题,一定要真正弄懂领导的意思。然后概括一下领导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他的意见。切记:领导不喜欢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

    如果是比较重要或复杂的事,你最好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也认真地作好记录,这不仅会使领导觉得被尊崇,而且也会认为把任务交给你很令他放心。当然,如果是一项简单的指令,你就不需要记录了,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小题大做的印象。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你也要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处理。

    3. 听懂领导的弦外音

    领导常会询问你“还好吗”或“工作顺利吗”。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并非想仔细探究你目前的状况,而是表现友善或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其实他们并不想听到你工作中的不顺利、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你现在的心情是好还是坏。

    当然,也许你的领导的确很注意你的工作情况,借着问东问西来了解你的工作状况,又或许他们已经察觉你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最安全的方法是,进一步向领导问得更明确些:“您的意思是……”这比起你顺着领导的话发牢骚要好得多,你也可以给出一些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不会使领导对你产生误解的答案。

    4. 怎样与领导共事

    如何有效处理你和领导的关系?瑞士IMD工商学院总结出了四条准则:

    (1)珍惜领导的时间。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处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要期望你的领导也会这样安排他的时间。问题越简单,就应该越少占用领导的时间,不要混淆最常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问题。有事最好事先向领导预约好会谈时间。

    (2)凡事征求领导的意见。领导在被征求指导或意见时,很少会将问题推回给向他提问的人。他的意见可能并不富有远见,但是意见一旦给出,就可能成为一个限制条件。所以,如果你不希望领导的意见妨碍你的进程,那么就放慢决策的速度,或模糊观点,不要急于征求意见。

    选择适当的时间以避免耽搁。不仅要节约领导的时间,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在错误的时候提出问题,他可能会拖延。

    对于要征求意见的问题你要精心准备,这样能帮你迅速论及中心议题。在讨论中要先谈整体情况,再谈具体细节。从基本问题开始提醒他目标是什么,你目前已经做到哪一步了,以及你希望得到他哪方面的意见。

    (3)给领导善意的提醒和帮助。领导有很多下属,需要作方方面面的决策。因此,如果你一味地催促领导作决策,他很可能会说“不”。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你应该这样做:

    ①提醒他上次会谈达成的意向;

    ②提醒他目标,而不是匆匆具体到内容和方式;

    ③提醒他以前因为没有及时决策而遇到的问题;

    ④迅速小结可供考虑的选择及你挑选这种方案的标准;

    ⑤告诉他你期望他做些什么:是通知大家一下或共同决策、共担风险,还是增加一个标准、重新审查方案;

    ⑥集中于你需要他帮助的那些事项;

    ⑦准备好事实和数据以避免可能的分歧,用表和图帮助他迅速了解情况;

    ⑧会谈后,书面小结他的决策,以确认达成的共识;

    ⑨决策一旦作出,不要在外评论。

    (4)提出问题并能给出解决方案。领导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种有了点问题就推到他身上,而且无法给出解决方案或至少拿出几个选择意见的的下属。所以,在你向领导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问题抛给领导就坐等帮助了,否则几次下来,你就得收包袱走人了。

    领会领导的意图

    领导之所以重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他的一些紧迫的要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他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你的领导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他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给了你这个职位。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等。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领导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然而,有些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领导永远都会秘而不宣,但你在任职期间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

    汤姆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心理医生,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他像其他人一样充满了雄心壮志,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时间后,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他甚至比前来咨询的病人更加满怀负面的情绪。他觉得老板给他的薪水过低,觉得老板不重用他,而老板对自己提交的升职报告一次都没有回复过。

    其实,老板决定在下半年的集体会议上宣布提升汤姆为主治医生一事。然而汤姆并没有了解老板对他的期望,他不仅不兢兢业业地做事,还总是抱怨说:“再做下去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从早到晚都是面对病人的抱怨,脑袋都要爆炸了,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患者究竟要治疗到何种地步竟然是一群外行在制定标准,他们对治疗一窍不通,但我们却不得不遵守他们的标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汤姆的这些牢骚很快便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老板对汤姆的表现感到非常的失望,一直以来老板就对汤姆抱有很高的期望——事实上,汤姆的情况老板不是没有看到,但是老板认为,汤姆过于年轻,需要接受基层业务的扎实训练。但是,当老板听到汤姆的抱怨和牢骚之后,打消了尽快晋升汤姆的想法。

    当汤姆再次得知没有晋升的消息时,他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工作倦怠者,最终他不得不离开这个职位。

    了解领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我做的事是领导希望我做的吗?

    如果领导最近希望提高利润率,你就不要忙着提升销售额;如果领导关心作好明年的规划,你就别一心忙着作年度绩效考评。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谁能清楚地回答出:“领导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他最希望我做什么?”做到这点的经理人,寥寥无几。

    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要从表面现象去判断,也不要凭经验臆测,而是要主动多跟上司沟通。

    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能干,更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担当大任,独当一面——不仅仅是企业的老板如此。实际上你的直接领导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也迫切地希望有更优秀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晋升,那要么就是领导想继续考察你,要么就是你做得还不够。如同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样,你的领导同样希望你做出更大的事业。这绝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事实。因为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大批更加优秀、更加成功的员工,组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你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和期望。

    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注意一定的方法,讲究必要的技巧很重要。这类途径和办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主动询问是了解领导意图最直接的办法。在季节变换、任务变换、重大政策出台、重大任务来临、重点工作转移等时机,都要主动地请示、询问领导,看一看领导有一些什么考虑和打算,早着手,早介入,早知情。为领会好领导意图赢得主动权。

    (2)从领导批示中领会。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材料后的批注蕴藏着领导许多有感而发的新思想,体现了领导对某一问题、某项工作、某个事物的看法,悉心研究领导批注中的思想观点,就能从中把握领导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有些下属对这一点认识不到,对领导作的一些指示、意见,不细心领会。这正是有的下属整天在领导身边转,却摸不清领导意图的重要原因。所以,下属对领导在文件上签署的意见、在材料上修改的内容,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作的指示,都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

    (3)从平时言谈中捕捉。领导的设想、主张,有的是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通过言谈阐述出来的。作为下属,无论是与领导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还是和领导一块儿就餐、散步和闲聊,对领导的言谈都要用心记住,即使是平时的一些零碎的看法、意见,也要善闻其言,注意收集,为准确理解领导意图奠定基础。

    (4)从讲话材料中把握。领导在一个时期的决心意图,大都体现在一些重要讲话材料中。这也给下属领会领导意图提供了一条重要途经。下属一定要注意学习领导的讲话材料和研究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思想。

    (5)从积零为整中综合。领导者定下的任何决心和意图不是一下子定型的,都要经历一个从萌发、完善到成熟的过程。这期间,领导的思想会在多种场合、各种时机通过言行流露出来。部属一定要做有心人、细心人,留心观察领导者的言行,注意收集领导平时一些零碎的思想和随口冒出的火花。长期坚持,积少成多,积零为整,联系起来分析,连贯起来思考,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除了必须掌握领会领导意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心领神会,切忌不懂装懂;二是要深刻领会,切忌浅尝辄止;三是要全面把握,切忌断章取义;四是要敢于创造,切忌生搬硬套。

    了解领导是每一位下属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精通了这门功课,我们才能在与领导的交往中更为灵活,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很多身为下属的人不能了解领导的这种心态,将领导与自己看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认为由于两者之间立场不同而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心态实际上既无助于自己的进步,更无法与领导建立和谐的关系——它往往成为阻碍我们学习领导、与领导良好合作的严重问题。由这种心态产生的行为就是抵触、对抗以及抱怨与推诿,对个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每一个领导,由于他处在管理位置上,所以也更容易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想问题。每一个领导出外总是代表公司的形象出去的,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以公司职员的形象维护公司的利益。想想看,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们在多方面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事实是,每个领导者也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确实做到这些。

    正因为每一个领导都对下属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每一个下属都应当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同时要学会从领导身上学习如何满足这些期望的工作方法。这既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保证我们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同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与领导的良好沟通关系,从而为我们在职场上的成功奠定基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