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进庙拜佛,不同的领导要有不同的沟通之道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不同上司,不同战略

    职场中,你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上司:有的性格温和,为人谨慎;有的脾气暴躁,做事草率;而且,每个人还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惯。对待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相处之道,既然你在他手下做事,当然就要掌握“应对战术大全”。

    1. 对“工作狂”上司——甘拜下风

    这类上司往往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能干的人,加上精力过剩,热衷于工作,而且希望下属也都和他一样,变成“工作狂”。面对这样的上司,最佳对策就是甘拜下风,不断向他请教,令他永远感觉到你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就的,这样反而还可以得到他的赏识。

    2. 面对霸道的上司——要有勇气

    这类上司通常认为要不断威胁下属,才能让他们服服贴贴地干好活。

    对这样的上司,你必须常常让他感觉到你的存在价值。尤其当你预见到他将会对你恶语相向时,你必须事先就想好回敬措辞。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被吓倒。

    3. 面对疑神疑鬼的上司——每天给他一份工作报告

    这类上司整天怀疑自己的下属偷懒不干活,所以在办公室经常导演“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遇到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则是每天给他一份报告,明白告诉他你今天都做了哪些工作,以打消他的疑心,从此他放心你也安心。

    4. 面对优柔寡断的上司——帮他痛下决心

    这类上司大都多谋少断,往往是已经定好的决策,只要别人提出一点修改意见,就能让他一次次改变初衷,底下人就要不断地重新来过。其实,你只要在让他不感到有失身份的前提下,大胆和他商讨一些决策,帮他痛下决心,再设法让他坚持下去就轻松多了。

    5. 面对健忘型上司——你只能像“老妈子”

    有的上司很健忘,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落四,有时明明在前一天讲过的事,可两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最好的办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你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他听,让他牢牢记住。

    6. 面对模糊型上司——“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的上司布置工作时含糊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你弄错了。对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和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有的上司在你请示的某项工作需要得到具体指标或明确答复时,他却“哼哼哈哈”,没有明朗的态度,或只说“知道了”“你看着办”等。那么,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做下属的你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必要时,可采用提供前提的方法,如“您的意思是,如果……”,然后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的判断让上司回答,如“您的意思是不是……”,当上司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之后,立即重复几遍加以强化,也可进一步延伸,“假如是这样,那就会……”

    7. 面对无知型上司——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些上司明明自己对业务不懂、外行、不擅长,但却装懂、装内行,处处想显示自己,不是横插一手,就是瞎指挥。面对这样的上司,可区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不能迁就,即使正面建议无效,也要想方设法迂回前进,否则就等于是拿老板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矛盾的激化。

    8. 面对内向型上司——“隐密型”沟通

    曾有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更经常使用电子邮件。所以,如果你的上司是较为内向的人,相对于面谈或听电话来说,他可能更喜欢读e-mail,并以此方法与属下沟通。因此与内向型上司沟通时,你不妨多用e-mail与他交流。

    9. 面对挑拨是非、向老板打小报告的上司——以恶制恶

    有一类上司,专爱在下属之间挑拨是非,制造矛盾,还爱在老板面前打下属的小报告,搞得员工之间关系紧张,还动不动就挨老板骂。像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员工之间先把话说开,确定是上司在搞鬼,再想办法对付他。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这种差劲的“小人型”上司,决不能碍于情面而一味忍耐,一定要找准时机,当面揭穿,然后主动找老板说明情况,让老板了解事情的真相。要相信,当老板的都是会为自己企业负责的,当他得知自己手下的主管是如此之人,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一般是会考虑采取相应措施的。

    10. 面对平庸无能却喜揽功推过的上司——刚柔并济,偶露峥嵘

    如果你的上司平庸、没点子,你大可不必在意,完全可以以一颗宽容之心相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一有为难的工作,就交给下属去干,只能表明上司的无能,但对下属来讲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多了磨炼的机会,多了显露才华的契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基本的一条是要学会与其相处,如果你不想和自己过不去,最好就不要和这种上司过不去。

    如果上司喜欢把别人烹制的“佳肴”全部装进自己的碗里,不肯分出“一杯羹”,错了却要下属承担,这说明他自私自利、人格卑鄙。与这种上司相处,就须刚柔相济,既不可逆来顺受,也不可一味顶撞。在老板面前适当地维护一下自己的利益也是无可非议的,要让上司知道你做人是有原则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

    和不同的上司一起工作的方法

    上司有很多种,他们既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又有特定的权力和义务。你如果想在公司谋求发展,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上司也是人,这是没有任何可以值得怀疑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只是他们比一般的人多了一些物质财富罢了。上司是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他与一般雇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这些距离主要表现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做事的方法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为上司在公司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处理着各方面的问题等,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到。

    每个人面对的上司,是各式各样的。

    有的上司最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喜欢别人阿谀奉承,听了赞美之词就会眉开眼笑。如果有人精于此道,就会青云直上。只要你是善意地,不是虚伪地或违心地赞美,在说话时不矫揉造作,一切都非常自然,上司就会很高兴与你相处。

    有些上司生性脾气不好,易发火。有的上司经常在别人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大发雷霆,弄得下属不知如何应付。

    当他对你大发脾气的时候,你最好克制自己,先不要着急,更不要试图解释,要经过冷静的思考后告诉他会注意的,会按他的要求去做。当你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上司可能已经息怒了。

    有些上司以家长自居,把部下看成是自己的家人,有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火、生气,你可以像对待家长的态度那样,小事不与其计较;大到原则性的大事,不可脾气暴躁,更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一定要态度诚恳地与他协商。

    人们一天的的时间有三分之一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在这工作时间里,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你八小时以外的私人生活是有益处的。如果你与上司关系恶劣,憎恶和怨恨的心情会常常折磨你,这样一定会影响你的整个的生活,这也是个高手不应有的行为。

    因此,要求你对上司要多一分理解,多一点尊重,逐渐消除他对你的戒备,进而让他信任你、提拔你。

    要想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上司的知心人,就需要平时多与上司交往。接触上司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举止自然。接触上司的机会、渠道有许多,需要积极去创造。要达到与上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境界,作为下属就必须经常出现在上司的周围,加强与上司的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在上司面前胆怯畏惧,缩手缩脚,言谈举止极不自然,经常是由于过分紧张而弄巧成拙,这样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与上司接触或沟通时,要有足够的勇气,抱着上司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没什么可怕的轻松自然的心理,使自己敢于与上司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工作意见。

    与上司接触多了,上司对你的能力和作为有所了解,经常会交办一些事情,面对这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圆满地完成,为自己的发展前程铺好每一块砖。

    在与上司共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正视它,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化解,就能够消除上下级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如果掉以轻心处理不当,误解便会加深转化为成见,隔阂演变成鸿沟,这对你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上司与下属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不十分了解彼此之间的情况,因而在判断一些事情时加入了太多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心理因素,导致双方相互的不客观认识的推测,诱发误解或形成隔阂。由于上司的事务繁忙,责任重大,处于中枢性的岗位,他不会主动找下属去沟通,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来对下属进行了解。这样就容易出现缺乏对下属的全面、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凭个人直觉和主观判断,对下属的言行产生误解。

    这时的你就要及时主动地消除它,不让它在上司的脑海中形成定势,消极回避和等待都将对自己不利。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要采取主动沟通,积极接触的措施,找准机会,走上前去,向上司表明你的真实意图,使上司对你重新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必要的时候,下属可以针对上司对自己的误解开诚布公地坦白来谈,这样可以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敞开,容易解开误解的结。这时,作为下属的你一定要态度真诚,对自己存在的缺点特别是对上司已经指出或有所察觉的缺点要勇敢地承认,并要表示改正的决心。

    永远不要忘记你上司的时间比你的更宝贵。当他交给你一项特殊任务时,请记住不管你正在忙什么,上司交待的工作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上司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正在打电话,要及时挂掉。让上司等候是一种缺乏尊重的表现。如果你正在与客户谈一笔重要的生意,用目光交流、用嘴形告诉他你正与客户谈生意或快速写张纸条说明一下,要对上司的出现作出反应。

    凡事都向上司请示,不负责任或害怕负责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创造性,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更不可能为上司分担工作,甚至去做一些富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情。

    当上司要你接手一份额外的工作时,请把它视作一种赞赏。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考验。看看你是否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千万不要对你的上司说“不”或“我没时间”。那听起来就像你不愿服从他,你应该使用“请您放心,我会想办法完成这项工作的”语言来回答。

    从一般情况看,爱跳槽的人,对企业自身的相对稳定和管理工作,总是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自然不受上司们的欢迎。

    没有人喜欢满腹牢骚的人,人们更愿意同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交往。在你最沮丧的日子里,也要尽力向上司和同事显示出你最快乐的一面。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从容冷静的人,往往会赢得荣誉。上司和客户都非常欣赏那些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如果你始终保持从容冷静,那么一旦发生问题,你也能很快地找到解决办法,而且能在上司和同事面前显示出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有条不紊,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职业能手。

    一旦你成为决策者,作决定时要快速而坚决,不要优柔寡断或过于依赖他人意见,小心谨慎地权衡。及时迅速地作出决定是成功决策者的必要条件。

    一旦工作出现失误,要快速对情况作出评估,制定出控制损失的可行性计划,然后直接找上司告知问题所在以及你准备采取的解决办法。决不要没有设计好自己的建议,就带着“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去找上司。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实力。如果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或是干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上司也不会把重要工作交给你。努力充实自己吧!

    不同的新上司,不同的应对战术

    当原本雇用你,甚至提携你的上司忽然离职,有个陌生的脸孔走进你的办公室,说明他是你的新上司,以后有事你要直接向他汇报。这时候,你要怎么办?你是否觉得只有你的前上司才最器重你,你是否还想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不是表示,你的工作生涯开始出现了某种危机?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尽管处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让自己成为新上司不可或缺的帮手,即使更换上司,也不一定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这里有一个例子,希望我们从中能学会怎样应对这种情况。

    乔丹曾经是英孚美公司的总经理。一天,一位她素未谋面的董事突然走进她的办公室,对她说:“你好,我叫基尼斯,我是你的新总裁。”原来,乔丹以前的上司已经被公司革职了。

    自从基尼斯接任英孚美公司的总裁以后,他一直鼓励乔丹继续留任,并且决定对公司大力改革,而他很需要乔丹的协助。于是,乔丹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每天花14小时,帮助新总裁详细检查公司,并且迅速作出改变,甚至重新安置公司的总部。

    重整的结果是,英孚美公司被拆成两家公司。面对这样的结果,乔丹认为她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因而提出辞呈。结果被上司大力挽留。显然这位新总裁已经将她当成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另外一个例子发生在《读者文摘》的盖威身上。盖威担任行销主管时,遇到了总裁更换的情形。新上任的总裁迅速撤换了三个主管,换上自己的人马。而盖威正是前总裁最后引进的高级主管。

    盖威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他主动向新总裁简明扼要地提出建议,表示他同意新领导人的意见,认为《读者文摘》应该更注重传统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反对前总裁的某些政策,例如在深夜的电视上做广告。他告诉新总裁,他并不觉得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报酬。新总裁马上决定要盖威与他一同整顿公司。

    这种做法是不是对以往的总裁不忠诚?其实,盖威以前就常常和他的总裁有激烈的讨论,他的态度前后并没有差异,不过是新总裁更认同他的意见罢了。盖威不断地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帮助新总裁管理公司,也获得了提升,从行销主管升为规划及新事业发展部门的资深副总裁。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主人公盖威和英孚美的乔丹,最后都离开了公司。虽然如此,但他们在面对新总裁时的态度,都让他们在新上司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更使他们成为新总裁重用的对象。

    当上司离职时,并不是你职业生涯的终点,只要掌握自己的经验与实力,持续对公司有贡献,不管在哪位上司的带领下,你都会是他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面对不同上司的不同态度,你该如何处理?以下几个案例,或许对你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1. 严谨型上司——大会、小会总是批评人

    审计局的晓和办一个案件,少了一道程序,差点被人家投诉。幸亏局长发现得及时,才没有造成重大失误。其实晓和心里很感激局长,但不明白局长怎么总是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提到这件事,有时候开大会也丝毫不给他留面子。晓和心里有点委屈:我不就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吗?

    制胜绝招:洗耳恭听。

    要诀一:听得进——失误总是难免的,身为普通职员,最忌讳的就是听不进上司的批评。在人才济济的大单位,能被上司留意不容易,如果你不能用出众的成绩吸引上司的青睐,那就应尽量减少失误。

    要诀二:忍得住——上司总是批评你,提醒你的过失,其实也是对你的留意和关心。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面对上司的批评,你应该有心理上的厚度和韧性。

    要诀三:改得快——防止伤害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争取好印象。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晓和再见到局长时,可以主动对局长说:“我现在做事已经用心多了,不信您看我现在做的几件事。”

    2. 情境型上司——新官上任老要她泡茶

    在报社工作的文丽近来一直很烦。她的前任主编于上个月退休,现在由一位30岁的年轻主编全权接管。文丽的工作本来是版面设计,但新主编却一天要与她会面五六次,有时候竟会对她说:“泡两杯茶,我们谈谈。”文丽觉得这样的事情令人尴尬,可又不想撕破脸拒绝,所以很烦恼。

    制胜绝招:洒脱不羁。

    要诀一:谨慎点——年轻貌美的女职员,难免会被同事和上司喜欢,但并不是每一位上司都是这样,有时候他们也许只是因为感觉孤独,想找人聊聊,如果你一味用有色眼镜看人,说不定你的小肚鸡肠会令他也很尴尬。新主编刚刚上任,对报社现状不太了解,自然渴望找一位熟悉这里的员工谈谈。

    要诀二:洒脱点——虽然你是女孩子,但也要像男子汉那样洒脱一点,用平常心对待上司的亲近,即使是一位花心的上司,在一位大大方方只谈公事的女职员面前,也会敬畏三分。

    要诀三:正派点——对异性上司的亲近,千万别往邪处想!你要除去心里的疑虑,借喝茶的机会,与新主编谈谈报社的从前和你对报社的期待,甚至可以谈谈报纸版面的更新或者工薪制度的改革。

    3. 稳重型上司——大功告成竟然冷处理

    杨娟终于将公司一笔30万元的应收款收回了,这足以使她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沾沾自喜。杨娟想,经理肯定会表扬我,甚至给我升职、加薪。可是,真奇怪,这个星期,经理非但没有夸奖杨娟,甚至连例行的办公室谈话也没叫她去。杨娟终于忍不住了,借着送文件的机会,想打探一下虚实。可是经理只是低头写文件,淡淡说了一声:“下去吧。”杨娟知趣地出门了,可心里那个火呀直往上冒。

    制胜绝招:沉着冷静。

    要诀一:别急躁——换你做经理,面对工作出色的下属,你会喜形于色吗?一个人的升迁就意味着另外的人失去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让你升职。经理需要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情。再说,你的出色表现已经够让同事们注意了,如果他也明显地表现出对你的偏爱,那岂不是帮你招惹嫉妒?从这个角度看,经理的冷遇也是在保护你。

    要诀二:要冷静——就算不能冷静,现在你也必须保持沉默。你应该与经理隔开一点儿距离。这距离可以展示你成熟的心理素质。

    要诀三:多努力——如果逾期两个月仍未见提升,或是经理把职位给了别人,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资格得到那个位置。你还得继续奋斗!

    4. 权威型上司——出国商谈突然器重人

    筱辰做梦也没想到,她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会得到董事长的看重,竟点名要她陪同前往日本进行商务谈判。虽然那是人人都垂涎的机会,既可以展示才能,又可以接近老总,还可以顺便旅游看风景,但筱辰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她心里有不少疑虑:董事长是不是开玩笑?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轮到我?会不会临走又换别人?

    制胜绝招:缜密仔细。

    要诀一:别自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你的某方面潜质吸引了他,比如有无懈可击的口才和一口流利的外语。不论董事长出于什么原因对你委以重任,都说明这是一件好事,你得给予相应的重视。相信经验和智慧都比你强得多的老总,不会心血来潮地决定某个人的工作,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要诀二:要认真——在这个时候,你要拿出最慎重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短时间内精心做好准备。如果出错,丢丑的是你;如果成功,则人人有份。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你要展示你的才华和智慧,使出浑身解数,为老总赢得主动、赢得利益、赢得所有人的称赞。

    要诀三:会暗示——工作结束后,如果老总问你:“你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理想?”你千万别直接说:“我想升职。”但可以不失时机地给老总一个暗示:“如果有更多的挑战,我会有更多的创造。”等待你的肯定是另有重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