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的风景里流放-暴走伊斯坦布尔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冬惊

    火车快开动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小伙子从车窗翻了进来,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一问,原来是列车员放他进来的。他说他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行程计划,刚刚搭讪了列车员,听说有一班要出发的火车就上来了。“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就保加利亚好了。”

    土耳其和保加利亚是邻国,在保加利亚做交换学生的我们五个人于索非亚花45美金办了签证,就踏上了土耳其自助游之路。

    这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跨越亚欧大陆、充满异国情调的浪漫之城。它几乎具备了一个魅力之城应该拥有的一切:山坡、海峡、岛屿、历史遗迹、购物广场和集市、夜生活,古老又现代,繁忙而充满生机。

    整整五天的旅程算不上轻松愉快(因为每天都在暴走和迷路之中挣扎,还要对一些过度热情的土耳其男性保持警惕),实在令人难忘。

    去往伊斯坦布尔的火车晚点一个小时左右,我们于凌晨2点到达土耳其边境。这时有乘务员挨个来敲卧铺车厢的门,口中念叨着“passport,passport(护照,护照)”。于是我们全下了火车,在入境处排队给护照盖章。入境处有好几个窗口,土耳其人一个窗口,欧盟国一个窗口,另一个窗口是其他外国人。同一个车厢的德国女孩只带了一个身份证,签证都不用就来了,真是让人羡慕。次日早上8点半,睡眼惺忪的我终于看到了车窗外的伊斯坦布尔:湛蓝的海峡,宽阔整洁的街道,灿烂的花丛,一派久违的南国景象,感觉和深圳、珠海有点像。在保加利亚这个乡下地方住了半年,太久没有看到这么繁华和现代的城市了,顿觉神清气爽,困意全消。出了火车站我们就成了文盲,满大街的阿拉伯语一个不认识,只顾往繁华的地方乱走,见了清真寺就拍照。这时有成群的海鸥飞过广场,降落在清真寺的台阶上,空气里都能闻到海的味道。穿过一条窄窄的巷子朝高处走寻找蓝色清真寺,道路两边都是廉价的小商品,估计有不少是中国制造。卖红茶的提着茶盘走街串巷,小巧的玻璃茶杯煞是可爱。几位土耳其老大爷用土语指引我们向上走,在我们道谢之后他们发出诡异的笑声,于是我怀疑是不是被耍了。果然,过了几条巷子看到一座清真寺,问了一个卖东西的人才知道我们完全走错了方向。如果不是老大爷指错了或者理解错了,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识到的土耳其式幽默。

    好在蓝色清真寺并不难找。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建于1609年,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据说只有回教圣城麦加的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到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结果蓝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建造蓝色清真寺没有使用一根钉子,而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这座世界最大的清真寺十分宏伟,内部装饰以红色调为主,富丽而祥和。我看到众多旅客的喧嚣声中有一位信徒匍匐在地,虔诚地祈祷着。

    清真寺广场里有很多成群结队的土耳其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见了我们都用英语热情地打招呼,听说我们来自中国便大喊“I love you” ,一个个都要和我们握手,还用手机给我们拍照,有种明星出现在机场的感觉,真让人受宠若惊。

    我们吃过午饭后,便去了地下水宫。据说旧时,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居民总能在夜间听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声,却没人知道其中缘由。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考古学家在蓝色清真寺附近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地下水宫,也就是著名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才最终揭开了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

    从水宫入口顺阶而下,好似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呈现在面前的景色亦幻亦真,令人着迷,耳畔回响的全是水珠掉落水面的叮咚作响,脚下的石板路有些湿滑,路旁矗立着一排昏暗的路灯,不禁令人产生暗夜街角的错觉。凭栏望去,一根根汉白色的石柱表面,留下了时光和流水雕琢的痕迹,氤氲的水汽和石柱底部散发出来的暖红色幽暗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幽远、神秘而朦胧的氛围。往脚下望去,只见浅浅一汪水,却极清澈透明,鱼群穿梭往来,好似闲庭散步般悠闲自得,似乎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水中有许多硬币,我也许了个愿,投了几枚斯托丁(保加利亚货币)进去。走在这里让我想起《歌剧魅影》里描述的情景,幽灵和克里斯汀在歌剧院的地下暗湖里泛舟,想必就是这样的氛围吧。

    水宫之所以充满神秘色彩,还因为这里囚禁着的邪恶的神灵——蛇发女妖美杜莎,在希腊神话中,凡人只要与她对视,便会化作石像。在水宫的一侧,两个巨大的石柱下面压着女妖的头像,一个朝下,另一个则侧脸向下。究竟为何如此放置,就不得而知了。

    来到土耳其,自然要吃土耳其烤肉。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原版的土耳其烤肉并不如世界各地的改良版好吃,大概是太干了。在海边,吃海鲜才是王道。当然,还要出个海才算完整。于是我们一行五人来到码头,上了一艘快艇,对面还有两个金发碧眼的洋妞。不久我就和她们攀谈起来,这两个女孩很是直爽,听说我学的是保加利亚语,其中一位女孩不假思索地说:“Are you crazy (你疯了吗)?”让我们几个笑了半晌。不少人都觉得学保加利亚语很稀奇,这位姑娘真是最心直口快的。

    我们四男三女就这样懒洋洋地坐在快艇上晒太阳,吹着海风,头顶飘扬着土耳其的国旗。男孩们靠着桅杆,随意地坐在甲板上,戴着墨镜,点上了烟,酷得像大佬。坐船是件相当惬意的事,坐小船兜风最为潇洒,只可惜没赶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日落。船长用生疏的英语告诉我他曾经在轮船上工作,去过中国香港和上海。后来,我又坐了作为交通工具的大轮渡。大轮渡更为平稳舒适,载着我漂荡在蓝色的温柔乡里,海风吹散了那淡淡的羁旅之愁。

    博斯普鲁斯海峡把伊斯坦布尔分成三部分,使其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城市。连接新老城区的桥上有很多人在钓鱼,线垂得老长。海边有很多卖鱼汉堡的小摊,新鲜的海鱼被烤得焦黄,十分可口,整个海岸都飘着烤鱼的香气。最绝的是在船上做汉堡的厨师,船停在岸边不停地摇晃,厨师却如同在平地上一样操作自如。岸边还有一种特色小吃——塞满米饭的贝壳,配一瓣柠檬去腥,味道很好很独特。

    在旅行的后几天我每天暴走出一身大汗,但当看到这片蔚蓝时便会觉得身心舒畅,步伐也变得轻快。

    旅行的第三天,我和4个男生告别,独自踏上了伊斯坦布尔的探险之路。我先去了新皇宫,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买到票,全价20里拉(约10欧元),用学生证2里拉就搞定了,一想到省了18里拉,这让疲惫的我一下子就振奋了起来。新皇宫坐落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环境优美静谧,在水晶馆的庭院里甚至可以看到散步的孔雀。皇宫里都是欧式建筑,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设计将皇室的奢华高贵渲染得淋漓尽致。吊灯、屋顶、走廊、地毯、壁画,每一样都精致到了极点,令人叹为观止。

    从新皇宫出来,我走到码头,想回到老城区,却发现航线太复杂,没法从这里坐船回到来时的地方。问了一堆人都不懂英语,码头的人给我写了一个纸条,让我去坐公交。还好在公交车站遇到几个中国同胞,终于一起把路给弄清楚了。

    和几个同胞参观了索菲亚教堂之后,我找到了一家干净温馨的青年旅社,名叫hostel Istanbul(伊斯坦布尔青年旅社),在这里认识了几位友好的欧洲朋友。他们听说我一个女孩独自在到处是“色狼”的伊斯坦布尔玩耍,觉得我非常勇敢。的确,伊斯坦布尔的男青年确实很喜欢骚扰外国女游客。那几天我走在路上,只要一落单,就会有土耳其大叔请我去店里喝茶,甚至有土耳其小伙子尾随我,见了我就问要不要做他女朋友…… 最夸张的是大巴扎里卖丝绸的大叔,留着一头半长的头发,像个摇滚歌手。他说他在日本有一家分店,让我将来去日本找他。我说我有男朋友了,他也不罢休,非要卖一条丝巾给我。那丝巾确实漂亮非凡,可惜我手头没有足够现金了。

    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大巴扎。土耳其的辣椒非常好吃,但在买辣椒面的时候我被坑了一回。明明买的时候看的是一公斤15.00,付款的时候才发现是150.0,做这种手脚坑游客真是太可恶了。结果我花了十几里拉(人民币70多元钱)买了一包辣椒面,真是叫人哭笑不得,虽然这个辣椒面真的味道很好。

    旅途的最后一天,我和在青年旅社认识的英国人罗迪一起登上了新城区的那座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塔。在塔顶可以俯瞰全城。原来伊斯坦布尔是一个建筑布局如此稠密的城市!不经意瞥到谁家的屋顶阳台,女主人正坐在那里悠闲地喝茶。向海峡那边望去,竟有一座海上喷泉!

    土耳其这座城市,有繁忙码头和港口,时尚的商店,也有悠闲的花园。在伊斯坦布尔的最后一个黄昏,我误入皇宫外围的花园。走得筋疲力尽的我发现此地居然还有这样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去处。幽静的庭院隔绝了尘世的喧嚣,郁金香沐浴着夕阳的余晖,高大的老树上布满了鸟儿的巢穴,古堡的围墙下缓缓驶过一辆马车,真像置身于童话,让人忘记了时间。情侣们在长椅上闲坐,或在树下拥吻,让独行的我不禁心生感慨,这样浪漫的地方一定要和心爱的人一起来。

    第五天的晚上,我踏上了回保加利亚的火车。火车快开动的时候,有一位欧洲小伙子从车窗翻了进来,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一问,原来是列车员放他进来的。他说他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行程计划,刚刚搭讪了列车员,听说有一班要出发的火车就上来了。“不知道下一站去哪里,就保加利亚好了。”啊,真是潇洒呢!旁边车厢里一对年轻情侣也是如此,不知道下一站去哪儿,就走哪儿算哪儿了。

    从伊斯坦布尔回到索非亚之后的好几天,我一直沉浸在旅途的兴奋之中,仿佛把灵魂的一块丢在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召唤着我有朝一日再度造访。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