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日光浴
今天天气不错,绵毛巨鼠准备出洞晒晒日光浴。八九个月的漫长冬季,它们就缩在地下的洞穴里,啃草根、嚼草茎,把天气暖和一点时备下的食物一扫而光。现在它们打算再找找有没有可以填饱肚皮的植物,尽管外面依然冰天雪地,但在厚厚的积雪下翻找食物,可是它们老祖宗的长项。
绵毛巨鼠的标准像
圆的,圆的,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就是一个圆球。只有当它龇出那对大门牙时,你才能认出这是个鼠类。耳朵几乎小到没有,四肢几乎短到极限,就连尾巴也几乎没了踪影。只有个头却可以和猫媲美,不然怎么当得起“巨鼠”之名呢?
变成球形有道理
想不到吧,这巨鼠的祖先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旅鼠。托老天爷的福,地球进入了大冰期,当年这些生活在北极,身长不过10厘米的小老鼠,如今也成为猫一般大的巨鼠了。这可真应了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伯格曼的说法。伯格曼当年发现,同一种温血动物,生活在越冷的地方,个头就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因为在同等温度下,体积越大,散热就越慢,而相同体积中球形的表面积最小,也最有利于保暖。
神秘举动一二三
相传巨鼠祖先当年有几大神秘举动,一直让生物学家困惑不已。
神秘举动一:繁殖力超强。每年3月份,旅鼠夫妇们就开始了忙碌的大生产运动。它们一年可以生七八胎幼崽,一胎就是十几只。这些小旅鼠20多天后又可以当爹当妈。赶上好年景,一对旅鼠一年就能繁殖几十万个后代呢!
神秘举动二:找上门送死。疯狂大繁殖的后果让密集的旅鼠群变得焦躁不安。它们一反常态,见到天敌,就主动迎上去。实在不行,还会上演“换衣秀”,把灰黑的毛皮变成扎眼的橘红色,亮明身份,只求速死。
神秘举动三:死亡大迁徙。直到有一天,旅鼠多得谁都受不了了,它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聚集起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奔袭,冲向大海,来个集体大自杀。
每隔三四年,旅鼠就这么闹腾一回,让种群数量从少到多,直至爆满,然后再回到起点,重新来过。
计划生育少生娃
经过100多万年的进化,绵毛巨鼠早已没有了老祖宗当年的疯狂。超生游击队变成了计划生育的模范。没办法,天气太冷,植物太少,再拼着命生孩子,吃什么?其实,当年旅鼠也不是年年大生产,赶上年景不好的时候,它们也能把繁殖的数量控制得好好的。如今,绵毛巨鼠只不过把所有的日子都当成荒年来过就是了。
至于旅鼠的集体大自杀,早就有人说那是个美丽的谎言。其实,食物短缺时,许多动物都会踏上大迁徙之路,只不过旅鼠定错了自己的方向,它们想越过大海,结果却葬身海洋,留下个自杀之谜世代流传。
绵毛巨鼠不会再干这种傻事了,现在自己的同伴没有那么多了,天敌也没有那么多了,即使食物短缺,和对手争抢一番就是了。当年老祖宗个子小,连北极驯鹿都敢用蹄子来踩踏,今天让它试试!都是吃草的,谁怕谁啊!
专家点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 宛新荣
看完这篇短文,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幅景象:在冰天雪地的画面中,一只巨大的、毛绒绒的巨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关于绵毛巨鼠标准像的设想,相当符合生物进化的思想。长期处在冰雪环境中,绵毛巨鼠的牙齿和前爪都可能有较大的改进,更有利于动物的摄食和防御。就体型来说,身体呈现圆形可能有助于保持体温,是动物对于寒冷气候的一种适应结果。较小的耳朵和短缺的尾部可以使动物的热能损失降到最低。但肢体尤其是前肢未必缩短。还有,从巨鼠的前方后方看去,应该是个圆形,但若从侧面或上面看,椭圆形可能更符合实际。因为运动会使动物在头尾方向上要拉长一些,因此“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就是一个圆球”,还是有点偏颇。
关于体型大小的变化也比较符合实际。200万年后,由于天气变迁,很多动物都会灭绝,如北极驯鹿可能就不存在了。大型动物的消失会腾出一些生态位,活下来的北极旅鼠极有可能迅速占领这些生存空间,长得更大,乃至个头可以与猫媲美,从而使巨鼠名副其实。
残存下来的北极旅鼠能进化成体型硕大的绵毛巨鼠,说明它缺乏竞争者。在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中,小型动物不用大量繁殖,它们以降低繁殖率,提高存活率的方法来提高种群的适合度。也就是说,在缺乏竞争对手与天敌的环境中,弱小的北极旅鼠会由以数量取胜演变为以质量取胜。另外,寿命的延长可能使其繁殖对策发生变化,因此,绵毛巨鼠很有希望进化出冬眠的习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