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868年,那不勒斯的国际会员通过总委员会委员杜邦同国际工人协会保持了联系。他们派他作为自己的代表出席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
国际那不勒斯支部终于在1869年建立起来。这是国际工人协会在意大利的第一个人数相当多的支部,成员中有许多工人。这个支部受巴枯宁主义者很深的影响。1871年初这个支部瓦解了。但是这个支部在得到恩格斯指示的卡菲埃罗帮助下进行了改组,并同总委员会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卡菲埃罗经常向支部成员介绍恩格斯的通讯和国际的文件。支部很快就起了意大利中央支部的作用,但在1871年8月被警察破坏了。——编者注
[152]马克思指国际意大利支部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特别是1868年8月18日在总委员会会议上曾宣读了一封信,其中谈到在“波伦亚及其近郊已被禁止开会,工人团体的负责人已被关进监狱”。
1867年11月3日,法国军队协同罗马教皇的雇佣卫队在门塔纳附近击败了再次进军罗马的加里波第军队;加里波第进军罗马的目的是要把罗马从法国占领下解放出来,使它归属意大利国家。——编者注
[153]由于国际支部巴黎理事会的理事被捕,派代表参加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主要是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法国各工会团体。出席代表大会的法国各工会团体的代表有十余人;其中有机械工人、白铁工人、起重工人、印刷工人、装订工人、彩画匠、大理石匠、铜匠等的代表。——编者注
[154]1868年7月23日,倍倍尔以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名义邀请国际总委员会出席纽伦堡代表大会,邀请书中写道:“列入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当中,……纲领问题占主要地位。我们……拟建议代表大会接受国际工人协会的纲领,……并建议该组织加入国际工人协会”。
倍倍尔领导的联合会的纽伦堡代表大会,于1868年9月5日至7日举行。总委员会派埃卡留斯为正式代表,除他之外,还有国际的几个代表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以多数票(六十九票对四十六票)通过了关于加入国际工人协会的决议,并通过了承认它的基本原则的纲领。在代表大会上选出了一个由十六名委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实地执行这一决议;这十六人于1868年9月22日由总委员会批准组成国际工人协会在德国的执行委员会。纽伦堡代表大会还通过了关于组织工会的决议,并听取了李卜克内西关于军备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要求废除现有的军队。——编者注
[155]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前的国际总委员会最后一次会议于1868年9月1日举行。在这次会议上除了讨论其他问题以外,还听取并一致批准了马克思起草的总委员会向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报告。——编者注
[156]即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编者注
[157]指1868年9月9日的《泰晤士报》,在这号报纸上发表了埃卡留斯关于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第一篇通讯,标题为《国际工人代表大会(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congress)其中包括马克思所写的《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第四年度报告》全文。这号报纸的社论也专门论述了国际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以后的各篇通讯发表在1868年9月11、14、15和17日的《泰晤士报》上。——编者注
[158]原稿为:“8月10日”。——编者注
[159]指德国工人协会联合会纽伦堡代表大会和拉萨尔派在柏林举行的工人代表大会。——编者注
[160]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2卷第142—143页。——编者注
[161]马克思指比利时联合会和法国蒲鲁东主义者在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和洛桑代表大会上反对工会的言论。——编者注
[162]看来是指马克思的著作《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第四年度报告》中编辑的改动。——编者注
[163]见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8月29日)。——编者注
[164]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27页。——编者注
[165]这里指莫·赫斯1868年9月11日在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会议上的演说(见本卷第174页)。赫斯在反对蒲鲁东主义者的“无息信贷”论时,引证了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中对这种理论的批判。——编者注
[166]指勒维编辑的《每日电讯》。——编者注
[167]卡·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第四年度报告》。——编者注
[168]由于埃卡留斯长期患病,在总委员会的会议上没有讨论埃卡留斯给《泰晤士报》写的通讯稿的问题。——编者注
[169]列斯纳差不多每天都向马克思报告关于国际的布鲁塞尔代表大会的进程,他在1868年9月11日的信中写道:“星期三讨论了关于机器的问题,我发了言,并且提到了你的书,宣读了其中的一些段落……《每日新闻》对此作了一些报道。该报记者找过我,问过书名和我宣读的章节。宣读《资本论》的引文博得了掌声。而朋友埃卡留斯却认为在他给《泰晤士报》写的报道中提到这一点是不值得或者没有好处的。”——编者注
[170]见本卷第XXX页,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32卷第736页。——编者注
[171]布鲁塞尔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德国人关于战争的决议,全文刊载在代表大会的记录中——见1868年9月22日《比利时人民报》(Le Peuple belge)附刊(第231—232页)和1868年10月《先驱》杂志第10期。马克思提到的决议的不完全和不准确的文本,发表在埃卡留斯1868年9月17日给《泰晤士报》写的通讯中。——编者注
[172]见上页注释①。——编者注
[173]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选举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来调查韦济尼埃对国际的一些委员提出的指责。1868年11月3日在总委员会会议上宣读了布鲁塞尔来信,该委员会在信中宣布,韦济尼埃没有为这种指责提出任何证据,委员会也没有发现丝毫根据。委员会委员表示同意代表大会关于把韦济尼埃作为诽谤者开除出国际的决议。——编者注
[174]1869年在伦敦出版的传单《国际工人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编者注
[175]《国际报》1869年8月29日第33号。——编者注
[176]布鲁塞尔德西雷·布里斯梅印刷厂,亚历克西安大街13号,1869年。
我们根据存在巴黎社会博物馆的版本出版这份报告。
[177]从随后的报告中可以看出,9月5日和12日两天都未用于举行会议,因此大会的正式会期为9月6—11日。——编者注
[178]布吕安的原文是“人民国家”(Volksstaat),该法文译文译为“人民共和国”(république populaire)。——编者注
[179]总委员会于1869年6月22日通过的巴塞尔代表大会议程见本书第6卷第138页,亦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6卷第647页。——编者注
[180]即“总委员会向国际工人协会第四次年度代表大会的报告”,此处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6卷第417—432页刊出。——编者注
[181]英文版中不是“地方长官”,而是“大公国的官员”。——编者注
[182]1869年1月9日和13日《总汇报》第9号和13号。——编者注
[183]英文版中在“jeunesse dorée”(“花花公子”)这个词后面补充有:“La jeune Suisse”(“青年瑞士”——这里指的是沙文主义的青年组织“青年日内瓦”(“La jeune Genève”))的有前途的二流子”。——编者注
[184]“Les orgies infernales des casse-têtes”(“残暴的打手逞凶”)——摘自立法团的议员拉斯拜尔在1869年7月8日的会议上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抗议波拿巴警察当局在巴黎选举时的暴行。——编者注
[185]马克思所叙述的事实曾公布在1869年5月29日《平等报》第19号上。由于日内瓦的建筑工人和印刷工人的罢工,1869年春天罗曼语区联合会委员会和日内瓦的国际支部进行了巨大的工作。——编者注
[186]“Crédit Mobilier”(“动产信用公司”),全称“Sociétégénérale du Crédit Mobilier”,是法国的一家大股份银行,创办于1852年。它的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用它所开办的股份公司的有价证券在交易所进行投机。Crédit Mobilier同第二帝国的政府官员有密切的联系。1867年,该银行破产,1871年停业。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许多文章中揭示了“Crédit Mobilier”的真正本质(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2卷第23—40、218—227、313—317页)。——编者注
[18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16卷第第395—400页。——编者注
[188]原文是“stiebert”,这个词来自“Stieber”——“警犬”,“密探”;暗指普鲁士警察局长施梯伯(Stieber)。——编者注
[189]“pulwer”一词有“火药”和“药粉”两个意思。——编者注
[190]《国际报》(L’International)是1863年至1871年在伦敦用法文出版的不大的日报;法国政府的半官方报纸。——编者注
[191]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是根据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建议在1867年成立的,它包括19个邦以及北德意志和中德意志的3个自由市。联邦的建立是德意志在普鲁士领导下重新统一的一个决定性阶段。——编者注
[192]“Les chassepots avaient encore fait merveille”(“沙斯波式步枪又一次发挥了威力”)——这里指的是沙斯波改进了的枪,1866年用这种枪装备了法国军队。——编者注
[193]《总汇通报》(Le Moniteur universel)法国的一家日报,1789年至1901年在巴黎出版;从1799年至1869年是政府的正式机关报。——编者注
[194]“Vivre en travaillant ou mourir en combattant!”(“不能劳动而生,勿宁战斗而死!”)——这是1831年起义的里昂织工的口号。——编者注
[195]指奥地利在1866年普奥战争中的失败。——编者注
[196]1869年8月7—9日在爱森纳赫举行了德意志、奥地利和瑞士的社会民主主义者的全德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大会通过的纲领的第二部分第六点中说:“鉴于劳动解放的任务既不是一个地方的也不是一个民族的,而是涉及存在有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任务,社会民主工党把自己当做(既然关于结社的法律允许这样做)国际工人协会的一个支部,并且赞同它的宗旨。”——编者注
[197]在1866年军事失败后政治危机加剧了的情况下,以及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情况下,奥地利的反动统治集团一方面不得不同匈牙利缔结协定建立二元帝国——奥匈帝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一系列的政治让步。1867年通过的宪法扩大了代议机构——帝国议会的权力,建立了内阁责任制,实行了普遍义务兵役制和中央集权制;政府成员除了贵族的代表外,也包括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编者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