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生-生命记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中国第一伟人杨斯盛传

    兄弟现在又要说一位大豪杰了。这一位豪杰,空了双手,辛辛苦苦做了几十年,积了几十万家私,到了老来,一一的把家私散了大半。来得艰难,去得慷慨,这种人,兄弟要是不来表扬表扬,兄弟这枝笔可不是不值钱了么?

    这人姓杨,名斯盛,字锦春,是江苏川沙厅人氏。从小父母双亡,无力读书;不但无力读书,差不多连饭都没得吃了。后来只好做一个泥水匠,赚两文钱度度日。看官!我中国的人,有一种怪习气,越是做下等劳动的人,越流落得快。因为生来不大吃得苦,稍吃些苦,便腰驼背胀的了。只好吃两分鸦片烟,喝两口酒,或是买点好小菜,一天辛苦钱,还不够一餐吃喝,哪里还会成家立业呢?看官要晓得,这“穷苦”二字,真是一块试金石,随你什么人,须要经过这个关头,才有后来的指望。唉!这些脓包男子,哪里经得这块试金石的摩擦。只有我如今所说的“杨斯盛”先生,不震不惊,从容不迫的跳过了这个关头,睁开了眼睛料事,立定了脚跟吃苦,驼起了肩头做工。如此者十几年,才有了立脚之地。回想起初到上海的时候,年纪才得十三岁,那一种孤苦伶仃的景况,真个如同梦境了!

    杨斯盛先生有几种本事:第一样天资极高,他原是没有读过书的,后来不但能读中国书,并且能说英国话了。第二样见识甚好,办事极有决断。有了这两种本事,办事自然容易,再加以一种坚忍的气概,独立的精神,自然天下无难事了。于是乎不上三十年中,杨斯盛已成了大富翁了。

    列位!你不看见中国的富翁么?一生奸刁诈伪的赚了个把家私,便说道老夫的家私是血汗心力去换来的,如今是要省吃省用的用去才可留下来传给子孙。所以这种人心目中,只认得黄的金子,白的银子,哪里敢轻用一钱?哈哈!只好留给他子孙把去孝敬那烟馆老板堂子乌龟吧!但是我所说的这位杨先生,却不是这种人。他要是这种人时,他那家私可不知要积到多少万了。他一生一世,遇了什么天灾人事,务必捐出巨款,赈济受害的人;遇了什么公益事业,务必出钱捐助。他生平捐钱造的马路也不知多少条;救活了的人也不知多少人了。他所做的事业,最为人所最崇拜的就是那“破家兴学”一事。

    杨先生因为自己少时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他很想造就一班少年人才出来。所以他便捐了十万金,开了一所广明小学,并附设一个师范传习所,后来逐渐扩充,便改为浦东中学,附设两等小学。筑校舍于上海对面之浦东,那学堂中如今已有了二三百人。其中规模之宏大,办法之整严,就是上海开办了多少年的学校也还不及。不料那学校开办不上二年,我们这位可敬可爱可师可法的杨斯盛先生,竟尔死了。可怜他死的时候还说:“那学校用的黑板要改良。”这句话还没说完,便死了。唉,可怜啊!

    他未死之前,便把家产分为数分,把所有家产的三分之二捐人那学校,此外的家产捐助南市医院,改筑桥梁,捐助旁的学堂。还有许多事业,兄弟说也说不完了。余下给子孙仅十分之一耳。看官!这种人是一种什么人?兄弟的“豪杰”二字,能够包括得完全么?我们中国古时有个人叫做疏广,他说“子孙若贤,多了钱,便不用功上进了,便灰了他的志向了。子孙若不贤,多了钱,便是助他作恶作歹了!”所以他有好多的黄金,都拿去办了酒食,日日请客,大吃大用,却不传给子孙。中国的人,几千年来都称赞他的好处。看官!他所说的话可是不错,但是他行的事却大错了。他不拿钱去做些济人利物的事,却拿去大吃大喝。一来呢,独乐一身,无益于天下生民。二来呢,饮食醉饱,给子孙做一个败家的榜样。他那里比得上我们这位可敬可爱可法可师的杨先生啊!唉!兄弟这个话,如何可拿去责备几千年前的古人,他那里懂得,只好把来希望列位看官吧!

    1919年8月

    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

    列位看我写这篇传记,一定要奇怪,说这“王昭君”三字,怎么能和这“爱国女杰”四字合在一呢?那王昭君不是汉朝一个失宠的宫女么?不是受画工毛延寿的害,不中元帝之意,被元帝派去和番的么?这个人怎么算得爱国的女豪杰呢?列位这种疑心并没有错,不过列位都被那古时做书的人欺骗了几千年,所以如今还说这种话,简直把这位爱国女杰王昭君,受了二千年的冤枉,埋没到如今。我如今既然找得真凭实据,可以证明这位王昭君确是一位爱国女豪来,断不敢不来表彰一番,使大家来崇拜。这便是在下做这篇昭君传的原因了。

    我且先说那旧说。那旧说道,王昭君是汉元帝时候一个宫人。那是元帝的后宫,人太多了,一时不能看遍。遂召许多画工,把那些宫人的容貌,都画成一册,好照看那册子上的面貌,按图召见。便有那许多宫人,容貌中常的,便在那画工面前行了贿赂,有送十万钱的,也有送五万钱的。只有王昭君不屑做这些苟且无耻的事,那画工不能得钱,便把昭君的容貌画成丑相。后来匈奴(匈奴是汉朝北方一种外族人的种名,时常来扰中国)的单于来朝(单于是匈奴国王的称呼,和中国称王一般),向元帝求一个美女。元帝翻那画册,只见王昭君的面貌最丑,便许了匈奴,把昭君赐他。到了次日,元帝便召昭君来见,不料竟是一个绝色美人,竟是宫中第一等的美人,一切应对举止,没有一件不好的。元帝心中可惜的了不得。但是既许了匈奴,不便失信于外夷,只得把昭君赐了匈奴。后来元帝心中越想越可惜,便把那些画工都抓来杀了。

    以上说的,都是从前说王昭君的话头。你想那些画工竟敢在皇帝宫中做起买卖来了,胆子也算大极了。况且元帝既见之后,又何尝不可把别人来代替他?所以这种话都是靠不住的。我如今所引证的,也是从古书上来的,并不是无稽之谈。列位且听我道来。

    王昭君,名嫱,是蜀郡秭归人氏。他父亲叫王穰,所生只有昭君一女。昭君自幼便和平常女儿家不同,一切举动都合礼法。长成的时候,生得秀外慧中,绝代丰姿,真个宋玉说的“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傅粉则大白,涂脂则太赤”。再加上幽娴贞静,所以不到十七岁,便早已通国闻名的了。及笄以后,那些世家王孙来求婚的,真个不知其数。他父亲总不肯许。恰巧那时元帝选良家女子人宫,王穣听了这个消息,便来与女儿说知,想要把昭君送进宫去。王昭君听了这话,心中自己估量,自思自己的父亲只生一女,古语道得好,“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所益”,父母生我一场,难道亲恩未报,就此罢了不成?如今不如趁这机会,进得宫去,或者得了天子思宠,得为昭仪或是婕妤,那时可不是连我的父母祖宗都有了光荣,也不枉父母生我一场。主意已定,便极力赞成王穣的说话。

    王穣见女儿情愿,便把昭君献入宫去,看官要晓得,这原是昭君一片孝心,想做那光耀门楣的女儿。那里晓得皇帝的深宫,是一个最凄惨最可怜的地方,古来许多诗人做的许多宫怨的诗词,已是写得穷形尽致了。更有那《红楼梦》上说的,有一位贾元妃,对他父亲说,“当日送我到那不见人的去处”,你看这十二个字,写得多少凄怆呜咽,人尚且不能见,什么生人的乐趣,更不用说自然是没有的了。那宫中几千宫女,个个抬起头来,望着皇帝来临,甚至于有用竹叶插门,盐水洒地,来引皇帝的羊车的。其实好好一个人,到了这种地方,除了卑鄙龌龊苟且逢迎之外,哪里还想得天子的顾盼。唉,这种卑鄙污下的行为,岂是我们这位爱国女杰王昭君做得到的么?昭君到了这个地方,看了这种行为,心想自己容貌虽好,品行虽好,终究不能得天子的宠遇,休说宠遇,简直连天子的颜色都不大望得见了。要是照这样下去,还不是到头做一个白发宫人么?昭君想到这里,自然要蛾眉紧蹙,珠泪常垂的了。

    看官要记清,上面所说的,都是王昭君入宫的历史。如今要说那王昭君爱国的历史了,看官须晓得,汉朝一代,最大的边患便是那匈奴,从汉高祖以来,常常入寇中国,弄得中国边境年年出兵,民不聊生。宣帝的时候,匈奴内乱,自相争杀,遂分成两国,一边是呼韩邪单于,一边是郅支单于。后来汉朝帮助呼韩邪,攻杀郅支,呼韩邪单于大喜,遂来中国,入朝朝觐。那时正是汉元帝竟宁元年。那时便是王昭君立功的时代了。

    那时呼韩邪来朝,先谢皇帝复国的恩典,便说:“小臣得天子威灵,得有今日,从此以后,断不敢再萌异心。如今想求皇帝赐一个中国女子给臣,使小臣生为汉朝的臣子,又做汉朝的女婿,子孙便做汉朝的外甥。从此匈奴可不是永永成了天朝的外臣了么?”皇帝听了呼韩邪的话,心中很喜欢,只是一件,那匈奴远在长城之外,胡天万里,冰霜遍地,沙漠匝天。住的是韦韛毳幕,吃的是膻肉酪浆。那种苦况,这些娇滴滴的宫娃,那里受得起。谁肯舍了这柏梁建章的宫殿,去吃这种惨不可言的苦况呢。想到这里,心里便踌躇起来了,便叫内监,把全宫的宫人都宣上殿来。不多一会,那金殿上,便黑压压地到了无数如花似玉的宫人。元帝便问道:“如今匈奴的国王,要求朕赐一女子给他,你们如有愿去匈奴的,可走出来。”连问了几遍,那些官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答应的。那时王昭君也在其内,听了皇帝的话,看了大家的情形,晓得大众的意思,都是偷安旦夕,全不顾大局的安危,心里便老大不自在。心想我王嫱入宫已有几年了,长门之怨自不消说,与其做个碌碌无为的上阳宫人,何如轰轰烈烈做一个和亲的公主。

    我自己的姿容或者能够感动匈奴的单于,使他永远做汉朝的臣子,一来呢,可以增进大汉的国威,二来呢,使两国永永休兵罢战,也免了那边境上年年生民涂炭之苦。将来汉史上即使不说我的功勋,难道那边塞上的口碑,也把我埋没了么?想到这里,便觉得这事竟是我王嫱义不容辞的责任了!昭君主意已定,叹了一口气,黯然立起身来,颤巍巍地走出班来,说:“臣妾王嫱愿去匈奴”。那时元帝看见没有人肯去,正在狐疑的时候,忽见人丛里走出这么一位倾城倾国绝代无双的美人来,定睛一看,竟是宫中第一个绝色美人,而且是平日没有见过的。

    这时候元帝又惊又喜,又怜又惜,惊的是宫中竟有这么一个美人,喜的是这位美人竟肯远去匈奴,怜的是这位美人怎禁得起那万里长征的苦趣,惜的是宫中有了这个美人,却不曾享受得,便把去送与匈奴,岂不可惜,岂不可惜么?皇帝心中虽有可惜,然而那时匈奴的使臣,陪着呼韩邪单于,都在殿上,昭君的美貌,是满朝都看见了的,昭君的言语,是都听见了的,到了这时候,唉,虽有天子的威力,大汉的国势,也不能挽回这事了。元帝到了这时候,一时没得法了,只好把昭君赐了匈奴。从此以后,我们这位爱国女杰王昭君,便做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支(阏支的意思,和我们中国称王后一般)了。

    呼韩邪单于得了王昭君,快活极了。那时汉元帝封昭君为宁胡阈支,这“宁胡”二字,便是“安抚胡人”的意思。果然一个王昭君,竟胜似千百万雄兵,从此以后,胡也宁了,汉也宁了。那时呼韩邪单于便和昭君回到匈奴,一路上经过许多平沙大漠,呼韩邪便叫匈奴的乐士在马上弹起琵琶来,叫昭君一路行一路听着,免得他生思乡之念。不多时昭君到了匈奴。匈奴便年年进贡,永永做汉朝的外臣。于是汉朝的国威远及西北诸国,从元帝到成帝、哀帝、平帝,一直到王莽篡汉的时候。那时呼韩邪也死了,昭君也死了,他子孙做单于的都说,我国世世为汉朝的外甥,如今天子已非刘氏,如何做他的藩属?于是匈奴遂不进贡了,遂独立了。可见这都是这位爱国女杰王昭君的功劳。这便是王昭君的爱国历史,我们中国几千年来,人人都可怜王昭君出塞和番的苦趣,却没有一个晓得赞叹王昭君的爱国苦心的。唉,怎么对得住王昭君呀,那真是对不住王昭君了!

    1908年10月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今天2月11是爱迪生的一百十三年纪念日。明天2月12是林肯的一百五十一年纪念日。去年2月12日,我参加林肯一百五十年纪念演说。今天我很高兴能参加爱迪生一百十三年的纪念会。

    林肯是自由的象征,爱迪生是科学的圣人。

    科学的根本是实验。爱迪生真是终身做实验的工作。他十一岁时就在他家里的地窨子里做化学试验;十二岁时他在火车上卖报纸卖糖果,他就在火车的行李车上做他的化学实验。十五岁时,他开始学电报,就开始做电学实验,要改进电报的器材与技术,从此他就终身没有离开电学试验了,就给电学开辟了新天地,给世界开辟了新文明,给人类开辟了一个簇新的世界。

    从十一岁开始做科学实验,直封他八十四岁去世,他整整做了七十三年的实验工作。所以我们称他做终身做实验的科学圣人。

    他每天只睡四个钟头的觉,至多只睡六个钟头。他每天做十几个钟头的工作,他的一天抵别人的两天。他做了七十年的实验,就等于别人做了一百四十年的实验工作。

    中国的懒人,有两首打油诗,一首是懒人恭维自己的:

    无事只静坐,一日当两日。

    人活六十年,我活百二十。

    还有一首是嘲笑懒人的

    无事昏昏睡,睡起日过午。

    人活七十年,我活三十五。

    睡四点钟觉,做二十点钟科学实验,活了八十四岁,抵的别人一百七十岁——这是科学圣人的生活。

    在New Jersey的West Orange的爱迪生实验室里——现在是“国家的爱迪生纪念馆”的一部分子,——保存着二千五百册他的实验记录,每册有二百五十页,或三百页。最早的一册是他三十一岁(1878年)的记录。

    单是“白热电灯”的种种实验,就记满了二百册!他用了几千种不同的材料来试验——各种矿物、金属,从硼砂到白金,后来又试验炭化绵丝,居然能延烧四十多个钟头,——后来又试验了几百种可以烧作炭精丝的植物,——最后才决定用日本京都府下的八幡地方所产的竹子做成最适用的炭精丝电灯泡。

    科学实验是发现自然秘密,证实学理,解决工业技术问题的唯一方法。

    在他八十岁时,有人请问他的生活哲学是什么,他说,他的生活哲学只有一个字:“工作”(work)“把自然界的秘密揭开来,用它们来增加人类的幸福,这样的工作是我的生活哲学”。

    他的实验并不都是创造的,空前的。但他那处处用严格的实验方法来解决工业问题的精神,他那终身做实验的精神,他那每次解答一个问题总想做到最好最完美(Perfect)的地步的精神,他那用组织能力来创大规模的工业实验室与研究所的模范,可以说是创造的,空前的(现今美国有四千个工业研究实验所,都可以说是仿效爱迪生的实验室的)。

    他的绝大多数的实验与发明(他一生得到专利权的发明有一千一百件),都是用前人的失败与成功做出发点的。他说:

    每回我要发明什么东西,我总要先翻读以前的人在那个问题上做过了的工作(图书馆里那些书正是为了这个用处的)。我要看看以前花了大工夫,花了大经费,做出了一些什么成绩。我要用从前人做过的几千次试验的资料做我的出发点,然后我来再做几千次试验。

    这是他做实验的下手方法。

    他在1921年1月曾说:

    我每次想做一件尽善尽美的工作,往往碰到一座一百尺高的花岗石的高墙。碰来碰去,总过不了这百尺高墙,我就转到别的一件工作去用功。有时候,——也许几个月之后,也许几年之后,忽然有一天,有一件什么东西被我发明了,或是别人发明,——或者在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有一件新事物出观了,——我往往能够认识那件新发明可以帮助我爬过那座高墙,或者爬上去几十尺。

    我从来不许我在任何情形之下感到失望。我记得,我们为了一个问题做了几千次实验,还没有能够解决那个司题。我们的一个同事,在我们最得意的一次实验失败之后,就灰心了,就说,我们不会找出什么来了。我还是高高兴兴地对他说,“我们不是已经找出了不少东西了吗?”我们已经确实知道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了,以后我们必须另走别的路子了。只要我们确已尽了我们最大的思考与工作的努力,我们往往可以从我们的失败里学到不少的东西。

    这是爱迪生做科学实验,经过几千次失败而永不灰心失望的精神。

    他在十二三岁时,耳朵就聋了。他一生是个聋子,但他从不因此减少他工作的努力。他在七十八岁时(1925),曾有一篇文字说他的耳聋于他只有好处,于世界也只有好处。他说:

    因为我成了个聋子,我就把Sesroit的公立图书馆做我的避难所。我从每一个书架的最低一层读起,一本一本地读,一直读到最上一层。我不是单挑几支书读,我把整个图书馆都读了。后来我买了一部Swoin出版的最廉价的百科全书,我也从头到尾全读了。

    他还说两三个笑话:这是耳朵聋给他自己的恩惠。他还说,他费了多年心力去发明,制造留声机,“别人听了满意了,我总不满意,总想设法改善到最完美的地步,——这也是因为我是个聋子,我能听别人不能听见的音乐声音”。他还说,Bell发明了电话机,他听了总觉得声音太低、太弱,他听不清,所以他想出种种改良方法,把电话改良到他听得清楚才满意。他的改良部分(炭素传声器)(Carbon Transmitter)后来卖给Bell,就使电话大改善。

    后来我被选作一个商业组织的会员,常常参加他们的大宴会,往往有许多演说,我耳聋听不见演说,也不免感觉可惜。有一年,他们把宴会的演说印出来了,我读了那些大演说之后,从此就不感觉耳聋是可惋惜的了。……有一天,有一位社会改良家到新新大监狱去向监中囚犯大演说。有一个犯人听了半点钟,实在受不了,就大喊起来。管监的人一拳打去,把那犯人打得晕过去了。过了半点钟,他醒过来了,演说家还在讲,那犯人走过去,对管监的说:“请你再打一拳,把我打晕过去罢!”

    前些日子,我在报上看到某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短时间的麻醉药,我脑子里就想,这种麻醉药是蛮有用的:在大宴会的演说开始之前,听演说的客人每人吃点麻醉药,倒是蛮有用的。

    这是这位科学大圣人的风趣。这样一位圣人是很可爱的。

    1960年2月l1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