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推向纵深-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限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放管服”改革进行到现在,从数量上看权力减了不少,一些部门也认为减得差不多了。但改革成效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有些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不明显、“获得感”还不强。各种审批、证照、资格认定还是多,有些保留的审批事项名义上是一项,但实际上里面又细分了很多小项,成了“权力套娃”。不仅如此,一些地方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和职业资格又悄然“复活”。前段时间有位农民因无证收购加工玉米受到刑事追究,初审时被判处刑罚,就是因为当地根据不合时宜的行政许可规定作出的,虽然最终改判无罪,但充分说明简政放权的空间还很大。所以,还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并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清单是规范政府权力责任的“总台账”,是扎紧权力运行制度笼子的重要举措。要把所有权力和责任事项,不管有多少大项、多少小项,都详尽地列入清单,明明白白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禁止擅自增设审批事项,已经取消的要严防死灰复燃。2017年要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权力事项能减则减,除涉及重大安全和公共利益等事项外,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程序取消。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并不断压减负面清单。当前社会上对工业生产许可证多、审批繁的问题反映十分突出,这个领域审批部门涉及10多个,产品涉及60个大类、近千个品种,有的地方连化工产品配方、制造业工艺流程都要审批,部门评审不过来,就组织专家评审,由企业支付评审费。这不仅极大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贻误市场先机。必须全面清理和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保留的要制定清单、严格管理,真正为企业创新清障松绑。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等各类涉企收费,也要一律实行清单管理。清单编制要科学规范。在已公布的省级部门权责事项清单中,有的省级部门权力事项有6000多项,有的只有1000多项,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标准不一,有的按大项公布,有的细分成小项,老百姓看了一头雾水。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相应标准,增强清单编制的科学性、严肃性。各类清单都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以公开晒权促进减权限权。

    加强放权的协同配套,提高审批效率。简政放权效果与社会的反映和群众、企业的感受有一定差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权进展不平衡、落实不到位。从各地反映情况看,有的放权不配套、不联动。一些投资项目,立项放到了下头,但有的前置审批还在上头,企业需要多头跑,既不方便,又增加了成本。有的放权后基层接不住、出现“消化不良”。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审批事项,简单下放到基层后,基层政府部门因缺少必要的技术条件和专业人员而难以承接。还有的放权事项因为修法不同步落不了地,有的地方改革措施受到上级部门规定限制。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如“容缺审批”、“多评合一”等,都和国务院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因此,要对已放权事项开展“回头看”,查找问题,改进完善,确保放权事项落地显效。一要加强放权协同配套,推动关联、相近类别审批事项“全链条”取消或下放。推动已放权事项加快修法进度。二要精准合理向基层放权,同时加强指导,增强基层承接能力,确保放权事项基层能接得住、管得好。三要大幅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审批的规范化、标准化。鼓励各种审批后置事项的“串改并”,支持各种审查与验收的“单改综”,推动各种检验、检测、认定、认证事项的“多变少”。要继续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四要继续大力精简评估事项,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实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等新模式,推动解决程序繁、环节多、部门不衔接等问题。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