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河西-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公元1966年,神州大地到处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

    某日,一列红卫兵来到饮马涧,于烈士的墓前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忆苦思甜运动。他们还特意请来当地文化站的民歌创作员伍士杰来给大家作忆苦思甜报告。据说伍士杰曾领导过一次著名的灾民大暴动并因此受到反动派的长达一年零两个月的迫害。

    关于伍士杰,在这一带是很有些名气的。他的出名,最早是在五十年代末的那场工农兵诗歌大潮中。当时伍士杰还是一个一名不文的文化馆员,突然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让当时中国文坛上许多极有声望也极有权威的老诗人们都发出“我们不如工人,我们不如农民,我们不如士兵”等一声声感叹的诗歌,那些诗歌作者已经无法记起了,只能略记得是描写一棵高粱戳破了天空,一颗山芋滚破了地球之类。后来,伍士杰便做了文化站的站长。他继续写诗,但那些诗不吃香了,伍士杰便也渐渐被人淡忘了。

    伍士杰的重新出现即是在那次的忆苦思甜报告会上。在那次差不多有一万人参加的大会上,伍士杰平静地介绍了他与烈士何仲文领导那次灾民大暴动的详细过程。当说到何仲文如何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从事涉浦河准备继续组织农民暴动,又如何被历史反革命伍启辉出卖,如何在敌人的严刑拷打烙铁烙胸面前坚贞不屈,怒斥反动派的罪行时,全场泣不成声。台下高呼:打倒一切反动派!为烈士何仲文报仇!伍士杰也感动得哭了,他说:“同志们,战友们,直到何仲文同志被反动派带到这饮马涧旁,当反动派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我们的烈士长叹一声说,当恨今日阴间去,不能来日剥反皮。”伍士杰解释说,因烈士文化不高,他的诗带有强烈的农民气息,所谓“剥反皮”,就是剥反动派的皮。

    这次饮马涧的忆苦思甜运动,从而掀起浦河镇文化大革命的新高潮。造反派们以渐渐瘪塌下来的烈士墓为根据,充分证明浦河镇的走资派所持的阶级立场。浦河镇走资派的大权,便也在那日被造反派一举夺下了。

    接着,人们来到伍家祖坟山上,当慷慨激昂,众志成城地读完一段领袖语录后,便搬出一包早就准备好的炸药,要炸掉那个反革命的老坟,要掀翻那座反革命的招牌。

    忽一女首领灵感大发,说:“何仲文烈士是被这狗反革命出卖而光荣牺牲的,烈士的墓碑应高大挺拔,方能显示出革命者的壮志凌云。何不将这石碑上的字铲去,刻上:革命烈士何仲文之墓,再移到何烈士的坟头上去呢! ”

    这建议得到她的战友们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于是,他们找来山锄,羊角镐以及抬杠、绳索之类,费时二十天,终于将这块石碑移到了何大嘴的坟前。

    直到那场大革命结束之前,那座巨大的石碑一直矗立在何大嘴的坟前。

    似乎还应该交待一下伍士杰。

    自从那次忆苦思甜报告会结束之后,伍士杰本来就说话不很灵便的舌头突然就短了一截,以至于当其他多处请他前去忆苦思甜报告时,他不得不躲到山里的本姓亲戚家死也不肯出来。

    他奇怪他的舌突然短了一截,猛然想起当初应机和尚告诫他的话语,但是,应机和尚死了,连楞严寺也被人砸了,他的舌头还会有什么希望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