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共产党人-街头巷尾勤操劳家长里短总关心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记会理县益门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益门环卫所副所长何朝银

    说起何朝银,在益门集镇随便问一问,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何朝银就是那个每天戴个红袖标走街串巷入户的胖子。就是这个胖子用实际行动把黑、脏得有些历史的益门集镇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引领益门集镇走出了脏乱差时代。

    集镇来了个管家

    2003年的益门集镇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每天扫街都可以扫出1吨左右的煤渣,整个集镇只有一个临时垃圾池,街道又黑又脏又臭。在这样的情况下,镇政府于2003年7月正式聘请在集镇上摆肉摊的何朝银担任集镇管理员,集镇从此就有了个“多事”的“管家”。

    何朝银上岗以来不怕脏、不怕累,虽然待遇不高,但他对这个平凡而辛苦的工作充满了热情,也真正为之付出了辛勤和汗水。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配合,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向,他委屈过、也彷徨过,甚至想过放弃。但一想到工作、一投入工作、一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就有了信心、也有了干劲,通过不厌其烦的讲道理、讲规矩,硬是说服了大多数人,推动集镇管理工作上了台阶。

    2004年,交通整治综合执法全面开展,给处在工作第一线、矛盾最前沿的何朝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车归站人归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短途客运和长途客运之间、短途客运与短途客运之间抢客源矛盾较大。曾经有一次,两个驾驶员为争客源打了起来,何朝银和两个同事及时插手制止,其中一方对他们平时工作不满,便借机故意从背后打了他,还把他的眼镜拧烂,把他的两个同事各咬了一口。当派出所民警赶到时,他却为了缓和矛盾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说没有被打、没有事。每当说起这件事他都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受气是肯定的,解决好了就是硬道理,相互理解就对了”。

    2008年,集镇管理办公室和街道居委会相继成立,何朝银担任集镇管理办公室主任兼街道居委会主任。随着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全面拉开,环卫工人从3人增加到5人再增加到12人,人员增多了、服务范围增大了,何朝银更忙了,也更努力了。集镇管理办只有一辆垃圾清运车,一天光是转运垃圾都忙不过来,更别说是清理沿途垃圾了,这可把他愁坏了。

    此时,恰逢县上为每个园区配备一辆环卫保洁车,园区领导安排他把车接回来,但益门园区有四个集镇,保洁车只有一辆,能否争取到保洁车将影响整个集镇的垃圾清运工作,他左一次右一次地找到园区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反映情况、争取保洁车,园区领导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把保洁车分给了他们。

    危急时刻显担当

    何朝银不仅在集镇管理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危难面前他也临危不乱、冲锋在前,时刻维护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发挥了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2006年的一天,集镇居民万红梅找到何朝银,说她家的自来水有股农药味儿,何朝银第一时间想到了集镇供水源,如果水源出了问题集镇居民的生命安全就将受到威胁。于是他迅速联系卫生院做好急救准备,随后联系派出所、报告镇政府,并及时到街上发动人员挨家挨户相互转告停止用自来水。同时,他带着几个人奔向水源点,到了现场竟着实把他们吓了一跳,水里一大股农药味儿,水池边丢了几个农药瓶,他们一面切断供水,一面清理水池,并报告派出所组织调查。在何朝银有条不紊的组织下,集镇居民没有一个人出事,连牲口、家禽、宠物都没有中毒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上村的精神病人吴某某把农药倒在了水池里,为杜绝后患,何朝银到街上挨家挨户打招呼,要求不要卖农药给吴某某,同时找到吴某某的丈夫范某某,要求监管好吴某某并协助范某某把吴某某送到太平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

    2013年的“三八”妇女节那天,益门街益旺超市发生火灾,事态紧急,何朝银知晓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立马组织群众参与救火和抢救财物、及时报告镇政府并联系益门煤矿救护队消防车、组织疏通消防车通道、为消防车准备水源、联系电管所断电、协助派出所维持现场秩序……因抢救及时,火灾中没有一例人员伤亡,还抢救出了很多物品,最大限度减小了损失。事后益旺超市老板给何朝银送来一面“及时相救,真情难忘”的锦旗表示感谢,何朝银只是笑着说:“没有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门外汉成了专家

    这几年,何朝银不仅管好了分内事,他还主动介入调解邻里纠纷,热心集镇文化建设,成了集镇居民公认的“调解能手”、“舞龙专家”。

    益旺超市火灾后,房东刘勇和租房户王选华因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发生了经济纠纷,闹得不可开交,两人找到了何朝银,请他帮忙调解。在多次调解未果后,何朝银找来益门司法所和益门镇联系领导共同为两家调解,在何朝银的斡旋下,经过三次座谈,双方终于达成了赔偿协议,矛盾得到了化解。后来,刘勇在重建房屋时,挖机师傅张小虎不慎将邻居陈孝会家一面墙推倒,刘勇与张小虎相互推诿责任,又一次找到何朝银调解。何朝银还是一样的热情细致,并连续3天召集当事人调解到晚上11点过,在他的努力下达成了共同赔偿协议。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集镇居民都说“何朝银协调事情还真有一手,又耐心又细致……”

    何朝银还主动担起了丰富集镇群众文化生活这个重任,他积极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舞龙队。为准备参加县上组织的“龙腾狮舞闹元宵”比赛,他每天都开车到50公里外的鹿厂接送舞龙教练并组织队员按时参加练习。春节期间教练不愿来,他就组织队员自编自导,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生活突出“舞”字练习。当县上临时调整表演顺序时,只有他带领的舞龙队能适应调整、舞得活灵活现,连续两年都获了奖,2013年还获得了一等奖。

    日常工作中,何朝银也是个多面手。2014年的大年初二,垃圾填埋场发生自燃,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取水灭火,整整忙活了一天才扑灭。每年夏天他一有空就会给路边的绿化树浇

    水,冬天有的树冻死了,他就将自家的树移栽到绿化带;每次垃圾填埋时他都在场直到作业结束;遇到逢年过节,他驾车清运垃圾,尽可能让环卫工人过好节……在何朝银的努力下,益门镇被评为省、州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书记就是服务员

    俗话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朝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热心人,他除了本职工作格外上心外,还一直对“邻事街事无关事事事热心”。

    2013年8月,何朝银在巡回检查时,在大磨村垃圾中转池中发现一个又黑又脏、头上还带着伤的老人。何朝银上前问他,老人却一直说“想回家”,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何朝银把他拉上车到益门片区卫生院检查,并自己出钱为其开了药,老人说家在县委旁边,他就开车带老人到会理县委旁边找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没有办法之下他又把老人带回益门,又出钱为其买东西吃、开宾馆住,并联系益门派出所通过网上查找相关信息。期间有人劝他不要管,他都笑着回答:“不管,年纪这么大的人出事了咋办?”两天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的家人。原来老人是会东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自80岁生日后就走失了,家里人找遍了都没有找到。儿子、女儿见到老人那一刻都感动得哭成了一片,连连握着何朝银的手连声说感谢。

    2013年9月,听说有个孕妇露宿街头,何朝银马上到街上寻找,在一处屋檐下找到了该女子,但是那女子只会重复说“我要回家……”,家庭住址等其他信息一无所知。经他到处打听,终于得知该女子是太平镇大村8组村民张某某,有精神问题。他便通过村组干部联系到了张某某的家人,张某某的姐姐激动地对他说:“幸好社会上还有你这样的好人,不然我妹妹是死是活我们都不知道,你救了两条命啊,太感谢你了。”这样的街边事,何朝银经常在管,每做一件他都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2013年7月,益门镇居委会党支部成立,供销社、粮站等关闭企业的老党员悉数转到了该支部。党员居住分散加之年龄较大,开展组织生活难度很大,但是何朝银仍然把组织生活真正开展了起来,还开展得很好,老党员赫德顺在组织生活会上动情地说:“我们终于有个家了。”对于参加不了组织生活会的党员,何朝银当起了服务员,他多次开车到县人民医院看望80多岁的刘树莲老党员,及时向她传达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他还多次开车到县城接送田贵安等老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这些举动让老党员们很受感动,说起何朝银他们竖起了大拇指,都说“这个书记选对了”。

    每天一大早走在益门街上,你看到的那个手臂上戴个红袖标到处撕小广告、到处维护秩序的就是“保姆所长”何朝银。他还是那样的热心、那样的“多管闲事”;走进益门镇居委会支部办公室,那个戴副眼镜、埋头办公的就是“服务员书记”何朝银,他还是那样的耐心、那样的热情。他把集镇当成了自家,日扫夜扫;他把街事当成了家事,日管夜管。有这样的支部书记、有这样的环卫所长,相信益门集镇的明天会更美好。

    人生可以没有辉煌,但一定不能止步不前!

    ——王开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