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画家的情缘-无章节名: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离开听雨巷后,言子就不停地走,随身只带着一方砚,一块墨,一卷宣纸和几支毛笔。他走累了走饿了,就找户人家住下来,先是画上一幅画,就地卖了,换几个小钱,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也有的路边人家,喜欢言子的画,言子住进去后,当场将画画好,人家收了画,也就免了吃住费用。言子画的都是一些小品,有山水,也有人物,画的时候也没有用什么心,只是信笔涂鸦,可就是这信笔涂的东西,人家就是喜欢。言子就这么孤身一人行行复行行,不知不觉,就到了那座江南名山。那一天,大概是早晨,或者是傍晚,反正是早晨还是傍晚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言子终于走到了那座名山的山脚。还没看清山的影子,只是闻到了一股山的气味,那是一股由草木的清香和山间飞瀑与空气摩擦后所产生的气味,那股气味使言子顿时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旅途的疲劳也消失了。言子在原地立了片刻,就觉得大团大团的浓雾扑面而来,后来他整个身子都被浓雾包裹了。

    言子裹了一身大雾,开始登山,这时他已经从雾的缝隙里,看见了山的轮廓,辨认出了那条像羊肠似的悬在半空中的山道。这条山道,是大师在刚刚成为大师的那年花重金雇了山脚的民工来修筑的。这座名山,可以说是大师的老师,大师所以后来成为世界知名的画家,首先是因为拜倒在它的脚下。大师在成为大师前曾无数次来名山写生。大师刚来写生的时候,名山还没有山道,只有一条天生的便栈,那是千百年来山民进山打柴踩出来的。大师沿着这条便栈一次次地来朝山,来拜山为师学画,后来,就有了顿悟之感,大师的画因此而变得价值连城。于是,大师雇人来修山道,据说,大师是用卡车拉了银子来到山脚下的。大师一生赚了很多的钱,可是最终还是一个穷光蛋。大师从来不聚钱,有多少用多少,为了自己所追求的艺术,他甚至可以将命都搭上。经过数百名山民近三年的开凿,一条铺着石条台阶的山道终于修成,从此大师上山就可以顺着石阶路步步从容登高了,因此上山的过程中就多了一份闲情。

    言子拾阶而上,就觉得自己是沿着大师走过的路在一路登高。这山道上,到处都弥漫着大师的仙气和情绪。他爬一阵,看到一处好景,就掏出随身带着的炭条和素描本,坐在道边画上一页。就这样走走画画,爬到半山腰,已是傍晚时分。山道旁,坐落着数间瓦屋,远远看去,就像是大师用枯墨画在那里的。言子走近,只见瓦屋的门楣上方写着熟悉的“半山庵”三个字,一扇柴扉,半开半闭地虚掩着。这就是大师带着他进山写生住过的那座古庵。言子推开柴扉,一脚跨进了门坎。屋里光线暗淡,一缕霞光有气无力地爬进门,在地砖铺就的殿堂里火红着,映着一个尼姑的身影。那尼姑正跪在地上,手中捧着一炷清香。言子默默地站在她身后,久久地注视着。那刻,在言子的眼里,面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画,于是言子就悄悄拿出速写本和炭条,坐在门坎上画起来。

    言子刚将面前的风景收进素描本,那尼姑突然从跪着的蒲团上立起,转身朝言子走来。那刻,言子正看着素描本上的那幅草图而陶醉,当他抬起头来,尼姑已经立到了面前。言子的目光顺着尼姑的脚向上攀援着,尼姑尽管穿着僧衣,但她身子的优美曲线依稀可见,言子的目光爬上尼姑的脸蛋,他一下惊呆了。

    站在面前的僧尼,原来就是那个上海小姐。

    两人默默对视了好一阵,言子便用炭条在素描本上写了以下几个字:

    怎么会是你?

    尼姑随后接过言子手中的炭条,又在上面写了以下几个字:

    怎么不会是我?

    后来,两人就你一句我一句用炭条对起话来:

    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你怎么会到这里来?

    我来写生。大师说过这座名山是他的大师。还有,我要给半山庵的师太的一幅画上添个人物。

    我是来为写生的人提供景物。在听雨巷做模特儿的时候我就晓得,有个日后能成为大师的哑巴画家,总有一天会来朝拜这座名山,要跪倒在名山的脚下,并终身以它为师,画它的气韵,画它的血脉。最后,他将与它融为一体。那时,他也就成为大师了。

    尼姑写完这句话,将本子和炭条递给言子。言子接在手中,突然将本子和炭条扔出手,扑向了她。那一刻,连言子自己都说不清自己这是怎么了。三天后的一个早晨,言子和那个女子攀上了名山的主峰。两人是爬了一天一夜才爬上这个插在云雾深处的主峰的。在这之前,女子已经得到当家师太的同意而还了俗。本来,女子来半山庵修行,一直带着发,还没有受戒,她提出还俗的请求后,当家师太很快就恩准了。言子带着女子离开半山庵之前,让师太拿出当年大师画的那幅山水,在画面上添加了一个人物,那是一个仙风道骨的古人,手中还拿着一根竹杖,只是寥寥数笔,却风神兼备。言子和女子出了庵门,顺着那条叫一线天的险道一步步爬上了主峰,朝下一看,都觉着自己成了仙了,因为那刻,大团的云雾就在他们的脚下绕来绕去,云层下方,是一眼看不到底的深渊。那刻,言子突然想画画,而且那种愿望是那般的强烈,如果不让他画上几笔,自己非要从这里跳向脚下的深渊。可是,此刻,他随身带的宣纸都被山雨淋成了一团纸浆。这座名山就是这么怪,一年四季雨水不断,总是一阵风一阵雨。言子和女子在爬向主峰的一天一夜里,已经淋了无数场雨了,不但身上的衣裳尽湿,就连那本素描本也潮透。站在主峰顶上,言子激动得嘴里哇哇直叫,两只手也不停地挥舞着,只是不敢将手伸向头顶方向,他担心只要自己的手一伸,就能抚摸到天的顶了。女子看着言子的样子,知道他的创作欲发作了,便一件件脱着身上的湿衣裳,当脱完最后一件内衣,突然背着跪下,将那一扇光洁的脊背朝着言子。此时,满天的云层突然闪开一道缝隙,一缕紫色阳光从云缝间飞泻而下,照在女子那雪白的背脊上,那扇光洁的背真像是一张无与伦比的宣纸,悬挂在言子面前。言子迅速从随身背着的一个布袋里掏出一块砚台,放在面前的石板上,又拿出一块松烟墨,在砚池里磨起来。言子没有朝砚池里施水,是因为这方砚台是有名的歙砚,采自一处龙脉,只要见着风,就能自己吸取大地间的水气。言子磨了几下,砚池里就汪出了一层鲜嫩的水墨。言子又从布袋里掏出一支毛笔,放进嘴里衔了片刻,随后就伸向砚池。顷刻,砚池里就发出了一阵咕咕的类似水牛饮水的声响。吸足了墨的笔肚迅速鼓起来,而笔锋却收成了一道尖利的锋刃。

    言子握着笔杆,刺向那扇美丽无比的背脊,此时,他听见一阵笔锋与肌肤接触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声音,从名山之巅传来。

    一年后,言子和那女子在江南名山举行了婚礼。远在太平洋小岛上的大师带着三房姨太太特地赶回国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