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时答不出来,就请收回自己的眼光,看着书桌前自己的孩子。当然是中国人的孩子,肯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努力的人。听说了,外国人(主要为西方的国家)奉行的是快乐教育,孩子接受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首先是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快乐的基础,他们会觉得很失败,甚而会提出抗议。看到不止一篇文章,讲的也都是亲身体会,在西方社会的教室里,孩子是很自由的,可以坐着听老师讲课,也可以站着,走着,甚至是躺着听老师讲课,学生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问题,要求老师回答。咱没有那样经历,不知是真是假。在咱们的城市,有请了外教的补习班,暑假时,把孩子送了进去,咱去窗外看着,就见外教把严肃的课堂几乎变成了游戏室,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外教的引导下,与孩子没高没低、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进行的。咱看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等孩子从课堂上下来,咱征求孩子的意见,不去外教的班上补习了。孩子很不解地盯着咱,以为咱感冒发烧了,好好的怎么能不在外教的班上补习呢?
孩子坚定地摇摇头,“不,就上外教班。”
咱的态度也像坚定的,“那叫课堂吗?那是游戏。”
孩子笑了,“可我学得很好、很扎实,老师课堂上教的东西,我都学会了,比严肃古板的教育学习的东西更多,理解也更深。”
咱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向孩子妥协了。
此后的实际也证明,孩子的感知不谬。
哪像我们,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实行的却还是应试教育。为了那一个“考”字,孩子累,老师累,家长也累。有什么办法呢?谁都想有一个好职业,谁都想碗里的饭稠一些,就只有加倍努力地学习了。咱们的老先人是怎么说来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咱们就依着老先人的经验,在孩子刚会走路的时候,走在大街上,看见扫大街的,就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不然就扫大街去;看见讨饭的,就对孩子说:要努力学习,不然讨饭吃去。咱的小女儿在西安幼儿园的时候,一次,她母亲接了,在大差市的凯悦饭店对面等车,小女儿指着豪华亮丽的凯悦饭店问母亲:什么人住在那里边?母亲随口回答:听老师话,学习成绩好的人住在那里。小女儿就很明白了,对她母亲说:那我一定听老师话,努力学习。
这一次的现场教育,深刻地影响了我的女儿,她果然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很优秀。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提起她和母亲面对凯悦饭店的对话。
在中国,孩子必须是努力的。
背着沉重的书包去学校,学上一天,再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把饭碗往旁边一推,就开始做作业了,大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后,才能有个了结。
这时候,咱们家长做什么呢?不是在外边应酬,唱歌,跳舞,打麻将,就是在家里看电视,翻闲书,睡大觉。常常是父母在床上打一阵呼噜,翻一个身,孩子还在一盏昏灯下,咬碎笔杆,绞尽脑汁,为一通可能要“考”的试题,做着痛苦的解析。
这就有了一个叫陈青的父亲,知道无法奈“应试教育”何,便自觉像孩子一样的努力了。他可能受经济困扰,许多努力都是在书城完成的。《华商报》的记者采访了这位父亲,地点在小寨的一家大型书店,这位父亲蹲在一根柱子旁,全神贯注地在读一本《父亲的影响力》的书。这位父亲三年时间了,以这样的姿势,以一周一本的速度,阅读了一百五十多本书。
叫陈青的这位父亲,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欲教子,先教己。
陈青儿子果然争气,在班上的学习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面对这样一对父子,我们做家长的,恐怕不能只是抱怨孩子的书包太重了,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缺陷,而是自己也像孩子一样努力,也许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这收获会是什么?会有多大?就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