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的“灞桥双煞”不信小小年纪的铁石心真有如此能耐,特地寻访而来。他俩放出大话:什么铁石心,非打得他豆腐身不可!灞桥双煞明白,铁石心再厉害,无非年少气盛罢了,论武功套路,百分之百是雨前新茶——嫩头。
好,打趴了铁石心,看谁敢不服。有人对铁石心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关中乃中原武术之正脉,千万千万小瞧不得,是否避其锋芒,再作打算。”
铁石心说:“寻也要寻这种对手比试一下,切磋一下,哪有躲之避之的道理。管他双煞三煞,让他们尽管放马过来,我静候就是。”
灞桥双煞来到娄江之后,扬言要打得铁石心喊他俩师傅为止。铁石心像赶集看耍猴似的来到了江边的南码头。只见灞桥双煞已摆开场子,正在口吐狂言呢。
铁石心年纪虽轻,一旦比武打擂,从不示弱,从不心软,其出拳之快,出拳之重,常使刀口上舔血,棍棒下讨生活的镖师、杀手也目瞪口呆。铁石心为了让灞桥双煞输得心服口服,他先让了他俩三招,而且是徒手与手执利剑的灞桥双煞相搏。好个铁石心,一个“仙人躲形”躲过双煞的正面袭击后,一个移步换形,闪到了双煞的右侧,当双煞感到一股风起时,已来不及化解抵挡了,只见铁石心一跃而起,一个金龙探爪,双煞的心口已分别中了铁石心千钧之力般一爪,双双倒于地上。在一片喝彩声中,铁石心连看也不看一眼,疾步而去。
铁石心的武功虽是了得,但人们总觉得他小小年纪,未免太铁石心肠了。
铁石心听到这种议论后也不恼,没事一般说:“我追求的是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死伤是难免的,不铁石心肠,何以达到武术最高境界呢?”
铁石心认为要达到这种境界,唯一的出路是外出寻访高手,寻访名师,否则,哪怕在家再面壁十年二十年,再苦修苦练到头发雪白,胡子尺把也没用。
在一个大雾迷漫的早上,铁石心抛下年迈的双亲,独自一人仗剑而行,以武会友去了。
一路上,铁石心听说了一位又一位名声大得吓人的前辈与同道,但交过手后,十有八九徒有虚名,弄得铁石心极是失望。正当他心灰意懒时,他听得一个新的信息:愚山之顶住着一位心愚师太。心愚师太有云:“武术之最高境界乃天人合一,人剑合一,心到剑到,心静剑静,心剑到处,无坚不摧。”
据山下坊间相传:心愚师太从不佩剑使刀,可折柳枝为剑,摘树叶为镖,哪怕细嫩如麦苗,也能手起苗飞,取人性命。铁石心听得呆了,自己苦苦寻觅的,追求的,不就是这种绝技、这种境界吗?如练到了这等层次,岂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铁石心决定上山拜师。
正当铁石心要上山之际,有位老妇人捎来口信:“铁石心老母命在旦夕,叫铁石心速速回去见最后一面。”
铁石心觉得,天地万物,没有比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更重要的事了,他硬硬心肠,向家乡方向拜了三拜,头也不回上了山。“慢!”那位老妇人喊住了铁石心,问铁石心是否有口信捎回?
铁石心回答道:“我心里只有武术最高境界!”
老妇人问:“你追求武术最高境界又是为了什么呢?”
铁石心竟被问住,是为了称霸武林,还是为了青史留名,抑或是为了万民敬仰?铁石心实在没认真想过。
老妇人又告知说:“这心愚师太有三不收徒的怪癖你知道不?”
铁石心忙打听哪三不收。原来心愚师太定出规矩:为名为利者不收;争强斗狠者不收;不孝不贤者不收。
老妇人自言自语道:“你老母亲弥留在即,却不思回去看望、服侍、送终,如此不孝子孙,心愚师太断不会收的。”
“那我快马加鞭回去,给我老母亲送终后再来拜师。”铁石心有点怀疑这老妇人就是心愚师太。
“就算尽孝了,贤呢?不如从身边的善事做起,心诚则灵。”不等铁石心细问,老妇人顾自走了。
铁石心想想心不甘,连夜上了山,镜花庵的尼姑告诉铁石心,心愚师太就在山脚下。
铁石把那老妇人的形象描述后,尼姑遗憾万分地直说:“无缘无缘。”再不肯说其他。
铁石心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谁知老母亲无病无灾,健身健饭。
秋夜静坐,铁石心回忆与老妇人一问一答所有细节,突然悟到:那老妇人所言乃修身养性之根本,若做到心无名心无利,有孝心有贤心,身怀绝技而又不称雄称霸,岂非人生的最高境界、武术的最高境界?!他又转而想到了所传心愚师太天人合一,人剑合一,心到剑到,心静剑静,心剑到处,无坚不摧的剑诀,他似乎什么都明白了,他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练什么了。
据说,此后的铁石心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