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张翼背着光绪越墙而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开滦这座大型煤矿,之所以被英国人侵占和掠夺半个世纪之久,张翼其人起到了绝对重要的坏作用。

    他在八国联军的魔爪下贪生怕死签定了“移交约”和“副约”,并从英国人手里得到了大笔的赃款。事过之后他对朝廷谎报矿区情况,隐瞒了事实,这在当时可是杀头的欺君之罪。事情败露,袁世凯向朝廷三参张翼,朝廷命令张翼到英国打官司,他先是一拖再拖耽误时间,赖着不去,到了英国以后,胆敢置皇帝收回矿山的圣旨于不顾,闭口不谈关键的收回问题,而只是强调“副约”的生效(“副约”的实施对张翼个人有利),以求保住自己的“督办”地位和高薪以及大额股份。他在英国法庭的表现,让今人觉得好像张翼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去了。第二次“收开”,他照样施展伎俩,三上密折,巧舌如簧,阻挠陈夔龙“赎开”。总之,开平煤矿几次收复机会的丧失,都与张翼的恶劣表现有关系。

    张翼还是一个肆无忌惮的贪污分子,他在操持开办秦皇岛港口时,上下其手几经折腾,就把秦皇岛口岸大片大片的土地弄到了自己名下,以至于在他死后,开滦还要与他的子孙纠缠,以收回本属于公司的土地权。这些历史事实,都在开滦历史档案里有记载。

    为什么这样一个犯了大罪的腐败分子,清政府不但没有对他严厉惩处(仅仅是免职和收回官印),反而还临时给他升官,派他到英国打官司与虎谋皮;从英国回来后清政府不但允许他继续插手开滦,让他协助载泽、盛宣怀“收开”,而且对他的满口歪理还是言听计从。朝廷并非不知道张翼犯了多大的罪过,可还是对张翼手下留情,不予法办,而张翼照样逍遥法外,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翼早年间是醇亲王府的一个扈从(即跟班的),后升为王府管家,他出身微贱,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但是,他续娶的妻子是慈禧太后的远房侄女,经常跟慈禧接触。张翼用钱捐了一个官,成为江苏候补道,后人评论他是靠裙带关系混世界的。我一直觉得,就凭张翼与慈禧太后这点也许八竿子打不着的“瓜葛之亲”(卡尔生所著《开平煤矿》语。下同),似乎不足以让张翼这样嚣张,也不足以让慈禧太后为他“特意缓颊”。近日看了开滦的历史档案,才知道在1875年的清廷政变中,张翼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开滦煤矿志》初稿资料3卷119页记载,慈禧太后在同治帝(载淳)驾崩后,违背清廷不得以先帝同辈的皇族继承王位的祖制,欲立老醇亲王的儿子光绪(载湉)为皇帝,这必然遭到朝廷正统势力的反对,他们采取了激烈的行动。张翼在这次政变的紧要关头,“曾肩负着这个孩子(指光绪)爬过墙垣”,落荒逃命。这页档案中虽然注明说这是一段“未经鉴定”的“轶事”,来自论述胡佛与开平关系的卡尔生所著《开平煤矿》中的一段话,但这段话有一定可信度。笔者查阅卡尔生的《开平煤矿》,的确找到了张翼背着光绪逃命的最初的译文。

    为什么张翼丧权丢矿还可以为所欲为、未受严惩而一直逍遥到死,读到张翼早年间“曾背负着这个孩子爬过垣墙”这句话,我对这些问题懵懂间微有所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