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矿历史档案觅珍-无法“淹”没的等级差别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开滦档案馆馆存的一部分文件,因为浸过水而变得模糊不清,宣纸上的毛笔字已经变成了黑团团,难以辨认。但是,在这些满是黑团团的纸上竟然还有十分清楚的文字,一丁点儿都没有受到水的影响!那可是在同一张纸上啊,这就十分奇怪了。

    笔者开始接触这些文件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发现模糊的文字都是矿级单位呈送给上级(总矿)的文件内容,而那些清楚的文字无一不是矿经理或总经理周学熙的批语。知道了这两种字出自两种不同身份的书写者,于是猜想这些文件可能是在传送过程中淋了雨,然后领导们在这些模糊不清的文件上作了批示,即猜测那些清楚的字是后写的。这个猜测很快被推翻了,因为如果是淋雨后批示的,有三两件还有可能,但决不会有大批的文件(估计有数百份以上)都被雨淋过,而且这些文件也不是同一个时期的,哪一年的都有。经过调查询问和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原来1981年后开滦档案库房被设在矿务局大楼地下室,由于大楼结构缝密封不严,下雨后多次水淹档案。最严重的一次是1987年,库房的水达半尺多深,档案箱全部泡在水中,有些被淹的档案彻底报废,只得扔掉。笔者面前的这些奇怪的档案,可以断定是淹后余存勉强可以看的一部分。知道了这些档案的来历,就可以断定所有模糊的字和清楚的字都是100多年前同期书写的,而不是旧开滦当官的在模糊文件上做的批示。

    为什么同一张宣纸被水淹过之后,上面的字有的模糊不清有的依然清晰无比,其答案只有一个:即两种身份不同的人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墨汁,经理用的墨汁比一般员司使用的要好得多,其质量很可能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最佳者。因为就算是在今天,质量顶尖的墨汁写出的字,也未必能在浸泡以后仍然清晰不变。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在开滦历史上,等级制度是十分森严的,高级员司和一般员司的待遇差别无处不见,甚至在使用墨汁这样一件小事儿上都能显示出来。至于员司的待遇跟贫苦的井下矿工相比,那更是云泥之别。而且,这种待遇的不公平和差别实在是举世无双的。

    明白了这个问题,您就会知道,开滦矿工在历史上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中,为什么那样坚决、那样勇敢、那样能战斗。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