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笑一下,足够了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把日子过成段子”的岁月已经停滞在许多年前了。

    我特意翻开相册想看看我多年前什么样。话说很多年前还有相册,要是想看去年的照片只能在电脑里瞅了,人们活得越来越简洁,越来越虚拟。

    8年前,我是短发,特别意气风发,几乎没有单人照。不是在地上爬,身子底下还藏着一个小孩,就是跟孩子一起舞刀弄棒,反正都是成双成对,可见那时候我的生活是多么丰满,因为刚当了妈妈。

    而8年后,那个小孩已经成天以上厕所的名义坐在马桶上偷偷看小说了,他会跟你讨论新闻,会义正词严地指出你言行不一的地方。当年对他快乐教育的理念正一点点地瓦解,因为实在无力对抗应试教育的野蛮席卷。身边家长把孩子们喜欢的兴趣班一个个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奥数、英语、作文……小班,成了孩子们的社交圈。我一点都不迷信什么好学校,因为学习好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在学校学的,那些跟智力测验似的考题老师在课堂几乎不讲,想要跟得上,比拼的是业余时间加了多少小灶。那些教育机构的大楼里,一到周末简直人满为患,把附近学校几乎整班整班都给挪过来了。前几天,一个朋友说给她的孩子找了一对一的辅导老师,一小时150元,先交了60000块,按时间依次扣除。

    8年前,教育还没这么疯狂。

    时间是把锋利的锉刀,无声无息,让万物成型,又让万物顿失。

    一直觉得有怀旧情结的人是勇敢者,那些零落一地的得失,是经不住一想再想的。好在有书,这些印刷字体上标注着年份,我们仅仅能按这个数字在脑子里算算自己当年多大,此外,连人生大事都变得模糊不清。

    人的内心始终无法像保持身材那么容易,而那些路上的朋友,也是走着走着,远了,找着找着,忘了。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留下一些痕迹,直到多年以后,再次遇见已经很生疏了。各自早已走出了彼此的生活,但我们依然能隔着长长的一生彼此祝福。脚步,谁都无法停下。

    手边有几本奈良美智的书,在我眼里一个长得像小河马的女孩,总是一个倍儿不乐意的表情。我喜欢!把日子过成段子,有时候要的就是这样一副招欠的表情。

    我们向生活展示的一面都还不错,全跟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蓬似的,但根还在烂泥里戳着呢。你会有郁闷难当的时候吗?我在无比窝火的时候打网上买了本书《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书的内容几乎没怎么看进去,因为道理人人懂,我整天揣着这本书,是为了用封面励志,是急于在心里找根救命稻草。

    经常在跟佛教有关的书里看到“放下”“随缘”等词,但如果你做不到,那些词就在那儿依然是个词而已。在我看来,心就像一盆水,经不住你晃悠。太多的波澜如何才能平复,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和定力。

    生活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默剧。

    我们本身要为创造内在的祥和负责,没有人能为我们达成这个目的。情绪就是心上的波澜,经常听见有人说“带相儿”指的是表里如一,心里的波澜都漫到脸上来了。这样的人不成熟,成熟需要波澜不惊。可见,控制情绪是多么重要。其实,无论你高兴、伤心还是愤怒,说出口的话都带有情绪,都不具有可信度,因为当这样的情绪平复之后,内心的想法往往就又改变了。

    我们需要安静下来,管理内心的乱流。

    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我们的心理上是什么样。我们的内心就是一面特别干净的镜子,干净得过于敏感。我们还没鼓起勇气交流,对方的气场已经把我们震慑住了,“还有什么可说的,说了也没用,爱吗样吗样吧”,当我们内心镜子反射出这句话的时候,面前就多了一座山。因为,社会价值排序其实是一种心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在如今这个社会,没人会因为你内心是个孩子,就得喜欢你,宠着你,更何况,你内心还不是什么好孩子。

    在人际关系上会玩几个阴招、损招,会插科打诨,那只是小聪明,档次极低;中等聪明是了解人心定律,熟谙社会游戏规则,远祸净身;大聪明是顺应天道,思索宇宙人生。

    8年前,人们只懂得“炒作”这个词,应用极广。现在人人都成了策划人,任何一个有脑子的策划人都知道编故事的重要性。故事就是个奢华的包装。就好比,我们春节时候发的沙窝萝卜,看包装盒以为里面是高档茶叶呢,打开一看,就俩萝卜,据说200块钱一盒,合着一个萝卜100块钱。打开一吃,跟普通萝卜没任何区别,还是糠的,里面跟毛坯房似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钱都花在故事上了。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一个有好故事的人,更容易被记住,一个有故事的产品,在市场上更有明显优势,因为感性的大脑更容易被故事感动。一支能卖一块钱的笔,配上一个贴切并使之升华的故事,轻易就能卖到一百块。一个看似平凡的普通人,配上一个传奇的故事,就能身价倍增,在事业与生意场上无往不利。有故事的耗子叫米老鼠,有故事的猫是加菲猫。一块钱的水配上一个传说能卖上十几块,一块手表不用打广告,靠着历史故事走奢华路线也一样大赚,关键是怎么配故事。

    不得不说,我们进化得更聪明了,但关照自己内心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我特别感谢读者能在这漫长的8年中一直跟随着“王小柔”的名字盘点跟这个时代最短兵相接的生活细节。我们一起走进岁月的深处,见面的时候打个招呼,笑一下,足够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