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人们掘开千年尘封的泥土,扣醒了沉睡千年的古城,哈拉帕遗址,乱石林立,枯坟再现,记载着多少困惑和不解之谜。
遥远的古城城址,辉映着灿烂的远古文明,但这高度发达的文明究竟从何时升起,耀眼的文明曙光又是如何熄灭的?没有人能知道。城堡故迹依旧,雄伟的砖墙仍在,似乎一切都在显示着古老文化兴盛时的辉煌,但城址的遗迹只能让人想象往日文化的成就,却难以知道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而且被毁灭得如此地彻底?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注视这重视天日的远古文化的遗迹时,推测着它们被毁的可能,一种是外族入侵;另一种就是生态的变化。每一种文明被毁的假说都有其遗迹的根据,也存在着臆想的假设。更令人吃惊的是,废墟的残留物中,竟有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难道在几千年以前就已有原子弹爆炸?残留的古迹,不能给出确切的结论,远古文明的毁灭,仍没有最后的答案。
开掘的远古城市的遗址,仿佛再现了千年文明的奇迹。远古高大的城堡,防御的塔楼,飞船似的寺庙,神奇的雕刻都向人们展示着古人创造的完美,在有史文明之前,这些建筑是怎样完成的?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这又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总是在困扰着人们。
悠悠岁月,哈拉帕遗址的发掘并不能使它的迷雾烟消云散,那突然消失的古印度文明永远在遗迹的残留物上散发着迷人的迷茫,吸引着人们那探寻远古文明消失的踪迹。
1古城乱石显示的辉煌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一代灿烂的文明戛然而止。乱石枯坟,记载着多少令人困惑的谜团……印度次大陆文明的曙光,究竟从何时升起?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是从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算起,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这样,印度也就难以列入世界文明古国的行列。可是,当人们读到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经》的一些诗句时,常常发现,雅利安人初侵印度河流域后,曾与原始居民进行过无数次剧烈的战斗,并摧毁了他们的许多城堡。
这就不能不使人们产生联想;在雅利安人到达次大陆之前,这里一定曾有过居民、城堡和高度发展的文化。可是,这种文化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特别是它为什么被毁灭得如此彻底,以致在地面上找不到任何痕迹,从而成为世界史上的千古之谜?
历史的迷雾吸引着考古学家的脚步。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来到了印度河下游的一个名叫摩亨佐--达罗的土丘。这里有一座古代佛塔的废墟,他原想在这里发掘出有关佛教的遗物,但是,出乎意料,却在此发现了被尘土埋没、沉睡了几千年的古城遗址。之后,学者们在印度河上游的哈拉巴,又发现了一座与摩亨佐--达罗同时代的古城。两座古城的城址,设计复杂,文物多采,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画卷,使人们看到了作为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发展的文化。这类古城的文化常常以哈拉帕遗址命名,故称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据惠勒的考古断年定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
另据阿格拉瓦尔把考古和碳14定年相结合,断定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帕文化的分布范围很广,西起苏特卡根--杜尔(距伊朗东境约40公里),东达阿拉姆吉尔普尔(德里附近),北起罗帕尔,南至纳巴达河以南的巴格特拉尔。东西长1550公里,南北宽达1100公里;其范围比现今的巴基斯坦尚大得多。
哈拉帕文化的中心是雄伟、庄严的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座城市,它们是上古印度文明的见证。哈拉帕城址位于旁遮普地区拉维河(印度河的支流)的左岸,摩亨佐--达罗城址位于信德省(今巴基斯坦境内)的拉尔卡纳县,靠近印度河的右岸。两座城市大小相等,周长大约都有4.8公里,城市由位于高岗上的卫城(统治者的居住区)和较低的下城(居民区)两部分组成。两座卫城面积相似,哈拉帕卫城围绕以雄伟的砖墙,高达15米,市内占据相当大的面积,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城北有一座大谷仓,还有作坊和两排劳动者的宿舍,据估计,这些宿舍可容纳数百雇工和奴隶。摩亨佐--达罗的城市建筑规模,较哈拉帕略大,遗迹保存最好,是印度河文明的典型城市。卫城的四周有防御的塔楼,中央是一个大浴池,长10.9米,宽7米,深2.4米。浴池的用途,说法不一,或云为沐浴而建,或云为履行某种宗教仪式而建。在浴池的东北有一组建筑群,其中的一座大厅,面积约70米×23.8米,可能是这一地区最高统治的居住区。在浴池的西面有一个可能是作为大谷仓的平台,南面的一组建筑,则可能为会议厅。下城是居住区,规划整齐,主街又宽又直,达10米左右,可以同时并行几辆大车;在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备有点灯用的路灯杆,便于行人夜间行走。房屋主要用红砖砌成,房屋大小、高低和设备很不一致,有十几间的楼房,也有简陋的茅屋,在富人区还有用烧砖砌成的完善的排水设施,这些说明当时的阶级分化已经十分明显。总之,两座城市的规模都很大,总面积都约有85万平方米,其居民数,据学者估计,各自都有35000人左右,两城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物,丰富多彩,在这里,既有刻着文字、图画的精美印章,还有计量重量的石头砝码、计算长度的介壳尺和青铜杆尺,也有金银珠宝、象牙装饰以及各种青铜工具、武器等。这些令人惊叹的文物,显示出上古印度人民高度的创造才能。光辉灿烂的哈拉帕文化是举世罕见的,它表明印度河流域当时已具有高度的文明。
谈至此,不妨插几句题外话,有关印度河文明的成就,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很早的时候,欧洲有一个传说,说地球上存在着一条地下长廊--阿加尔塔,里面储有大量黄金。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起事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读了英国作家李顿写的《未来民族》一书,书中说犹太民族很聪明,是很有前途的民族,阿加尔塔的秘密很可能掌握在犹太人手中。这种说法使希特勒大为震怒,他上台后,网罗地理、地质、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广泛搜集全世界有关阿加尔塔的一切信息,企图从犹太人手中夺去阿加尔塔的秘密,用雅利安人压倒犹太人。当时希特勒向世界各地派出考察队进行搜寻、探测,前往印度的考察队在考察中找到了一本用梵文写的书,书中有关于阿加尔塔的记载,并提到上古印度有一种叫“众神之车”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道中悬空穿行。希特勒知道后异常高兴,如果有了“众神之车”,在地下长廊中探宝岂不更加方便了吗?于是,他组织了一批人,在已发现的地道里,参照上古印度梵文书中的描绘,仿制起“众神之车”来。后来,他们竟在“众神之车”基础上研制出“Ⅵ”和“Ⅶ”的火箭,直接使用于战争中,由此足可见印度古文明之发达程度。
然而,就是这样灿烂的文化在兴旺发达了几个世纪后,到公元前1750年,却突然衰毁,有些地区,如摩亨佐--达罗则遭到巨大的破坏。从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灭了。
2遗骨残垣诉说的谜案
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由于仅有的一些印章文字和其他铭文尚未释读,这个谜底仍然隐匿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过去印度史学家曾根据毁灭后的遗址和遗物,提出种种假说,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
(1)外族入侵说此说过去影响较大。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现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例如,在下城南部的一所房屋里,发现有13个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横躺顺卧,杂乱无序。在这些人中,有的还带着手镯、戒指和串环等,显然是突遭杀害的;还有一个头盖骨上留有146毫米深的刀痕,这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在街头井旁,也都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在下城北部的街巷中,发现有另一骨骼群,其中还有两根象牙,这可能为象牙雕刻匠人一家的不幸遭遇。
持此说者认为,摩亨佐--达罗在经过这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后,居民东奔西跑,从此古城才开始荒凉了。在这同时,哈拉帕文化的其他地区城镇也遭到了或轻或重的破坏。在哈拉帕卫城上层有明显的衰落迹象,特别是在这里发现有新的外来陶器类型与哈拉帕文化并存。这一切说明当时有新的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帕文化区域。那么,这些新的入侵者是谁呢?
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同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要晚得多,与哈拉帕文化的毁灭相隔有几个世纪。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入侵者可能有各种人种集团,其中有居于俾路支斯坦的诸部落;有同伊朗相近的诸部落;还有接近文明中心的周邻部落,其中也可能有一小股先行的印度--雅利安部落集团。但印度--雅利安人的大规模入侵是以后的事情,而且最初他们主要活动在印度河上游的五河流域。
(2)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此外,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例如海水的后退,对沿海的港口城市会带来很大的破坏。有的学者认为《百道梵书》所记载的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人在神鱼的启示和帮助下造船得救的洪水传说,可能就是对印度文明毁灭的一个回忆。
除了上述两种学说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过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新奇的看法。他们推测道:在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可能意外地发生了某种故障而引起核爆炸,以致给地球上的居民造成重大的灾难。两人推测的主要根据是印度的古代文献。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对摩亨佐--达罗城的毁灭作过这样的描述:“空中响起几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接着的是一道耀眼的闪电。南边天空一道火柱冲天而起,比太阳更耀眼的火把天割成两半,空气在剧烈燃烧,高温使池塘里的水沸腾起来,煮熟的鱼虾从河底翻了起来。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房子、街道、水渠和所有的生命,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火烧毁了,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从描述看,显然这突如其来的天火是一场神奇的大爆炸。史诗《玛哈帕哈拉特》中也曾记载了远古发生的一次奇特大爆炸:天空中充斥着“耀眼的光辉和无烟的烈火”,“水沸腾了,鱼儿被烧焦了”,人类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另外,考古材料也似乎证明了他们推断的正确性。古城遗址中有一块十分明显的爆炸点,约1平方公里半径内的所有建筑物都化为乌有,而爆炸中心较远处,人们却挖到许多人体骨架,也就是说破坏程度由近及远,逐渐减弱。此外,在爆炸区域内还发掘过一些粘土烧成的碎块,据推算燃烧的温度高达1.4万~1.5万度。令人吃惊的是,古城废墟极像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和长崎,而且地面上还残留着遭受冲击波和核辐射的痕迹。这些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当然,两人的推测也只不过是一个大胆的假设,尚缺乏充足的证据。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上述观点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从事物的外部(外因),从某一方面去寻找根源,而且都是把哈拉帕文化的衰落视为突然的事件,这样难免缺乏说服力,至少是不全面的。最近,有一种说法,认为文明的衰落是个渐进的过程,是几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而内因则主要是内部阶级关系紧张所致。这一派认为,哈拉帕文化时期,阶级分化已十分明显。阶级压迫和剥削是很残酷的。同时,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有限,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水土流失,河流改道,雨量减少,灾害频频,而这一切又给外族入侵以可乘之机,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现今,这一观点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当然,注意归注意,这一问题并未因此而最后定案。
3神灵汇聚的古印度建筑
印度是一个多姿多彩,古老和现代,贫穷和富有相互交织的国家。这里的人们思想淳朴,信仰佛教,招人喜爱,因为他们的国度是神灵的王国。树荫下,学校的学生们聚在一起,学习古代《罗摩衍那史诗》和《摩诃婆罗多史诗》。像几千年前一样,庙会学校受到有钱人的支持,管理得非常好。年轻人不分男女,像过去一样,都要学会跳复杂的、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却优雅无比的寺庙舞蹈。
印度是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精神财富代代相传,远古时期神灵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并被编成戏剧在寺庙里反反复复上演。
在印度,寺庙是神圣的地方,要修建得豪华、富贵,以示对神的尊敬。古老的信仰认为,神灵们曾在这些寺庙里居住过。正是为了表达对那些踏云而来向人们撒播智慧的神灵的尊重,人们才修建了寺庙。
神灵们不只在天上生活,他们有时也降临凡间。为了神,为了对神的敬意,人们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自己的创造力,自己的财富,自己的血和泪。
爪哇岛上巴兰班南的湿婆庙,规模很大,始建于19世纪。它的基座建筑的年代更为久远。这座寺庙的主体由一座雄伟的主塔和两侧的配塔组成。两个配塔分别隶属于创造神梵天和守护神毗湿奴。湿婆庙前面的更小的庙宇象征着神灵乘坐的飞船。弓形的栏杆围护着狭窄的台阶,一直延伸到庙宇昏暗的入口。人们完全想像得出,湿婆神是怎样在众人的拥护下进入庙宇的。
庙宇的栏杆上布满了各种装饰石刻的雕塑,它们生动地反映着《罗摩衍那史诗》中记载的事件和人物。《罗摩衍那史诗》是一部关于人和神、愤怒和欢乐的史诗,其中也记载了许多为当时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技术现象。
有关飞船的猜测,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臆造,这在古印度的一些典籍中早已有所描述。
这类典籍集中描述了神灵、从宇宙深处来的撒播知识的智者,以及那些获得特权得以和上述外星生灵一起飞往远离地球的地方的人。这些有幸被选中的人自然要向世人宣讲他们的飞天之旅。他们还相互竞赛,看谁能把所见到的天体仿建得最好;看谁仿建的建筑把神灵们成功地吸引到地球上来,使他们觉得好像回到了宇宙中的驻地一样。事实上,印度许多寺庙的地基和建筑本身形状,和一些天体与飞行物不谋而合。虽然寺庙建造的时间有早有晚,寺庙供奉的神各不相同,但这种建筑传统却一直保存到今天。
印度南部的寺庙之城默苏利珀德姆是这一建筑传统的鲜明例证。这里寺庙基座上的雕塑,刻画了《摩诃婆罗多史诗》中英雄阿周那的生活场景。这位英雄曾因某种罪愆而必须忏悔,他的忏悔之行被刻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默苏利珀德姆的5座飞船雕塑,所谓的诸神之车,使它成为令游客向往的地方。这些飞船形象都是从一整块岩石中雕刻出来的。阿周那的飞船雕塑上面是一个金字塔形的顶盖,顶盖上刻着和现实中一样大小的狮子、大象和公牛形象,它们紧紧靠在几辆手推车上。其他几座飞船雕塑像是小型的庙宇或是茅舍形的建筑,里面供奉着神像。
印度人把不可理解的神秘现象用雕塑、建筑的形式保存下来。历史上它们虽历经毁坏,但每次总又被修葺或重建,从而使人们对奇异现象的理解有了可凭借之物。宗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行使着它维护传统的使命。
4古印度文明的神秘毁灭
在印度河流域文明神秘地消失后,直到20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6世纪初,印度次大陆才又跨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们通常称之为“吠陀时代”。这样,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吠陀时代之间出现了一个“黑洞”,既无文字记载,又缺乏考古材料,真可谓一片混沌。于是,一些历史学家干脆把这个时期称之为印度史上的“黑暗时代”。
印度河文明衰落之后,是否真的销声匿迹,就像一缕青烟消失在空中那样。多少年来,为了使这个“黑暗时代”重现光明,考古学家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印度--巴基斯坦的原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印度河流域文明晚期的遗址一个接一个地被发掘出来,“黑暗时代”的轮廓愈来愈清晰地显示出来。
考古学家们根据大量的考古材料指出,在印度河文明衰落时期或以后,一系列地区性的文化在印度--巴基斯坦出现了。这些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其中有印度河流域文化以前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成熟时期的传统;有印度河流域文化退化时期的传统;亦有外来因素的影响。4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发现一座墓地,被称为H墓。当时就有人认为它属于“后哈拉帕文化”,但未引起重视。60年代,有学者对这个墓地作进一步研究,指出H墓地的居民在文化上和种族上似乎与哈拉帕人相去不远,洛塔尔是另一个晚期印度河流域文明遗址,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一种红色磨光陶器,有的学者认为此种文化可能为印度河文明毁灭后,逃经古吉拉特的哈拉帕难民创造的,因为这种陶器与哈拉帕陶器不仅在地理分布上相同,而且这两种文化在各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最近,考古学家又在德里附近发现了“后哈拉帕文化”的遗址,其中有许多晚期哈拉帕的陶器。诸如此类的遗址还有很多,且都主要分布在印度河的东部和南部。说明印度河流域文明毁灭后,这里的人民带着他们的技术和知识逃往上述地区。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也只能是哈拉帕文化的余晖,已难与昔日繁荣昌盛的哈拉帕文化相媲美,从文化发展上讲,则是历史的中断、倒退!
印度河流域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现今仍然是许多历史、考古和自然学家们所探的谜中谜。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哈拉帕文化的印章文字被语言学家们完全释读,将会大大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底,同时,“黑暗时代”也将会重现光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