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识这个人就是我们的老大哥杨望,而他在广州的××情报《先锋》上面每次发表的文章,却已经读过不少了。……他曾经请我和女朋友慧端去茶馆里喝茶,他说他身上有八个大洋。在茶馆里谈起了一些有趣的事,竟至露出了他的一排整齐得,洁白得类似女人的牙齿,哈哈地大笑起来。一只手把他的皮袋揉动得吱啁吱啁的响,这吱啁吱啁的响声非常新颖,好几次使我们停止了对其他一切的注意,立意地去寻究这响声发出的源头。的确,他全身都发散着新的气息,他的谈话使我对于远方从未见过的情景也开始思索和想象了。我起初是有点怕他,以后却很亲近他,由怕他到亲近他,我可摸不出此中的界线。
有一次,我在自卫军的总指挥部遇见他,他热烈地接待着我;这时候恰巧他的母亲来向他要钱,说自从他的父亲死后(父亲是眼看这儿子做出了许多残暴的事情,恐怕将来要累及自己,所以自杀死去的),她的日子很苦。杨望在自己的袋子里搜寻了半天,卒至把袋子捣翻了,许多碎屑发臭的东西都跌落下来,只得到一个铜板。杨望把这个铜板交给他的母亲之后,挥着手叫他的母亲“走!”像我们平时对付乞丐一样。这些事情,在我们许多朋友中都很喜欢谈起,有时甚至还激起了小小的争论,参谋团的主席董仲明就不齿他的所为。例如有一次,杨望叫他的弟弟去放哨,他的弟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驼背,鹭鸶脚,又患着“发鸡盲”的可怜虫。那一夜恰巧是杨望自己去查步哨,那可怜虫忘记了叫口令,杨望竟然立即一枪把他结果了。像这样的事,主席董仲明就讥笑他过火,或者做假!以后,关于杨望,还有种种的谣传:据说杨望有一次到碣石、金厢沿海一带的地区去解决了许多军事上的困难问题,当地的农民竟然像信仰菩萨一样的信仰他。“这是不吉利的现象,”
那时候有人投给县政府的匿名信是这样写着,“因为,我为什么要那样激烈的反对他呢?岂不是,如果长此下去,民众的整个的信念,要转移到个人的信仰上去了吗?
……”而总指挥杨望,他一向是这样的朴素,他决不在口头的声辩上去费工夫,他着着实实的工作着,他渡过了不少的难关,也爬过不少历史的极高的顶点。他所取的全是一种阔达、高远、俯瞰的态度。他仿佛脚上穿着厚而牢固的皮靴,不管脚底下有多少荆棘,只是向前迈步着,这在他几乎是失却感觉而麻木了的一样,……但是不管怎样,我却要重复地再说,从这次战役中发生了的特殊事件所昭示,杨望,这总指挥老大哥的钢般坚硬的格调是造成了!
我们,背上背着江平客籍的居民所特有的箬帽的队伍,在九月初旬某日的下午,乘着日将下山,暮气笼罩的黄昏,从夏风城出发到红花地前线去。我们没有在公共体育场集合,开欢送会,演说等事,一点也没有。我们从各分队的驻地独自出发,分散了外间的注意力,到距县城二十多里的双桂山地方才作一个总的汇合。我们决定和敌人接触的时候作一次不怎么认真的轻兵战,服装和所带的物品都力求简单,一点多余的东西都不带。平时我们作一次示威游行就预备了一些救伤队,现在却什么救伤队都不用;工读学校的女生几乎全都愿意在救伤队里服务,她们都是些体格壮健、胆略过人的女朋友,但是我们不需要。
如果她们诚恳地请求着要跟我们来,我们也拒绝。我们现在最着重的是轻便,像单单只剩了两手两脚时的轻便。在黑夜中进军,我们愿意我们的队伍是一条黑——和黑夜一样,不要参进别的任何色彩,就是农民的梭标队也不要。
看来,总指挥杨望是有着这个企图:因为我们这新组织成的三个分队担任作战还是第一次,总指挥杨望要给我们这新的队伍以最干脆的考验,他要看清这个新队伍的机能,如果战斗一旦摆在它的面前,在它上面所唤起反应是怎样。这些,他都非从一次最单纯的战斗中去细心地加以试练不可。其实我们夏风城的军队都开到别地去应战去了,如今要守御红花地的阵线,这职务就只好留给了我们。
在双桂山集合的时候,总指挥杨望对我们的说话简单得很:
“诸位,”他的声音遏制得低低地,他仿佛知道我们在初次上火线之前都有着可怕的死的凝思,以至成为一种有力的沉醉,这样他的声音一高了起来,就要把我们从这沉醉中惊醒似的,“我们的阵地在红花地,你们知道红花地距离县城不过三十多里远吗?如果红花地不能守,就逃回县城去挖自己的墓穴去吧!……喂,记得吗?在路上要静,连一点咳嗽也不准有!”于是挥动了他的右手,“走吧!”低低地叫着。他的面孔堆着怒容,似乎很忧郁。但是他平静地说完了他的话,声音没有抑扬,始终不曾稍为有所激动。他的怒容也始终没有改变多少。
我们很静默,不过都没有立正,用各人自己喜欢的姿势站立着,大家互相地来一个壮健的微笑,有近于散懒或松懈的样子。这时候,太阳发出粗线条的光焰向我们平射着来,整个的队伍呈着腐败可怕的白色,总指挥杨望的黑面孔几乎有半边也变成白的。别的人却避免了夕阳的猛射,把面孔躲在灰黯的阴影里去。枪尾的刺刀有的有,有的没有,很不整齐;弹药带有的是皮革制的,有的是蓝布制的,围在各人的背上。此外是在胸前作着交叉的红红绿绿的箬帽带子,简单,明了,再没有别的更复杂的配备了。……当我们在撒满着粗粒的砂石的小路上走着的时候,总指挥杨望默默地走在我们的前头,他的身边跟随着的两个武装的传令兵,自觉得很寂寞的样子,当队伍一弯曲的时候总是频频地对我们回顾着。我们整个的队伍都静静地走着,路上的砂砾在草鞋的践踏下互相地磨动着,跳跃着,低低地发出了一片喑哑的噪音,这嘈音并且还似乎标志着我们队伍行进的速率。的确,我们的队伍是行进得意外的急促。夏风城的屋宇本来不成样子,是那样的又破烂又低矮,离开了它,就显见得更加干瘪了,回头一望,只有一些高低不等的树梢在地平线上耸立着,仿佛是一座废圩,踪迹不明似地模糊下去了,疏远下去了;苍色而阔大的天,冷淡地毫无异样地把这个给千万人的热血冲激着的城覆盖着,简直是有意抛掷了它,从而干脆地忘掉了它似的。
这个城现在却也变得很寂静,所能望见的深蓝色的树梢,正和近边的一些死灰色的小山阜衔接着,简直是荒原一片。天是一阵黑似一阵,而那深蓝色的树梢,也很快地变成了一簇簇的阴影。我不晓得我们和夏风城离别的那个黄昏为什么是这样的忧郁无声,……我们的队伍也是这样出奇地静默着。战斗,似乎只是可以远远地传闻着而不会在自己的近边发生的事。我们现在是亲自地承受着,担当着;并且,从这里所将要发生的一切变动,我们是亲自地承受着,担当着。就这样,我们静默着,我们要用这静默来陪伴那静默的城,来安慰那静默的城,……最初出现的星儿,辽远地发射着壮健而充溢的光亮,并且默默地互相鼓涌着,激动着,发出了誓言似的,要用那光亮来延接已经过去的白昼,渡过这个夜晚,以抵达明天的晨晓;这个活跃而生动的挣扎使夜幕变改了黄昏的衰颓而沉进了更深的黑暗,星儿们也因之更加鲜亮,更加企图着把黑暗区别在光亮以外的地方。路上的白色的砂砾渐渐地在黑暗中显现了,不过泛出了河水一样的油光色,教我们像看见了磷火一样的怵惕着,然而我们行进着的草鞋却还是急促地一步步踏实着它。——冰冷的夜风送来了远近的村落的狗吠声,这狗吠声总是那样的若断若续,似乎是疑惧不定,又似乎是故意发出的讯号,这讯号仿佛要使一切秘密地行使着的暴力都失去效率。——黑夜中的树林,猫头鹰学着最古旧最可怖的声音,骄倨,自大,拉长地重复地呼叫着,仿佛所有一切黑暗的势力都被召集来了。路边的小沟渠,爽朗地弹动着喉咙,长远不息地歌唱着,……当天色微妙地从黑暗开始慢慢地变白的当儿,我们,还不到两百人的三个小小的分队,就在红花地的深邃的森林里掩藏好了,……红花地是夏风城北面莲花山麓底一幅长达五十多里的斜坡,浓密地长着由老鼠畏、杉木、黑山绸、白土藤、有刺的麻竹等等混合而成的大森林。我虽然在夏风这一小块的土地上出世,是一个道地的夏风土人,但是这有名的红花地大森林于我却还是生疏得很。这里面,一向给夏风的乡民认为神怪的地区。樵子和“割草婆”们的口中,关于这神怪的地区有令人慑栗的可怖的故事在传闻着,这些传闻使所有的樵子和“割草婆”们都趑趄不前,教全夏风十数万人群把这富饶的森林抛掷不用,而他们在日常生活上所需要的燃料、木具,以及建设上所需要的木材,就只好仰给于外境。在那些不能一一命名的种类复杂的树木里面,不晓得有多少凭仗了那可怖的传闻的威力,和世人隔下了强固的长城,保全了几千百年的寿命。这实在是一座森林的最古的城垒,现在,为着军事上的需要,我们把这城堡占据了。这里有一条小路是夏风县境西面一个颇重要的进入口,据确实的探报,敌人的进袭夏风,除了用他们的主力向后门、梅陇一带推进之外,他们的别动队正采用了这条小路。这别动队的前头队伍约在这天(我们从夏风城开拔的次日)午前到达边境。我们是这样匆匆地,冒失地走着来了,依照一句叫喊了很久的口号——欢迎敌人的来临!
临晨的北风吹得更紧了,这古旧的大森林咻咻地呼着长气,间或又深深地叹息着。我们——实数一共一百八十五名的队伍,按照着复杂多样的计划,单薄地分散在不同的地点。随着天色渐次的明亮,我们躲避了所有显露而易于被觉察的地方,接连变换了不少次掩藏的地点。梅陇人高伟、莫愁、彭元岳,捷胜人刘宗仁、刘友达和我,一共六个人,在一条山涧的岸边,面对那相距有六七步左右的小石桥据守着。这山涧的两岸、涧底,总之它全身的骨骼都是一些奇模怪样的乱石所造成。奔泻着的流泉,从上到下,十分威猛地披着瀑布,飞溅着,怒喷着,废除了所有的节拍和韵律,疯狂的叫嚣着;两岸,在黑色的大石的边旁,长长的红脚草很有礼貌地、隔着那疯狂的流水,互相的点着头;一种不知名的深绿色的土藤,用厚而多汁的怪异的躯干,悄悄地从石底裂缝里爬了出来,分了支,又各自据着不同的方向出动,在石底每一突出的部分,前行的蛇似的高举着头,互相的窥探着,浑身发散出一种强烈得几乎令人喷嚏不止的奇臭。水面上升腾着白烟,仿佛那疯狂的流水是真的在沸着。上面,森林的巨粗的木条交织着集密的楹栋,楹栋上又给枝叶铺成了极厚的屋顶,隔绝了天空,新的阳光从这屋顶的缝隙漏下来,斜斜地从这一边射过那一边,奄奄地变成了蛛丝一样的嫩弱了,……就在小石桥那边,来了三个敌人的尖兵。他们,一样高低的个子,穿着一律的黄色制服,戴着赭褐色的钢盔,敏捷、精警、要觉察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觉察。走起路来,像精警的野兽,可以完全听不见脚步的声音。正规的队伍,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在操场上和讲堂里所学得的一切都可以搬到山林里来应用了,瞄准,射击,都可以依据着一定的姿势;弹道在空气里所绘画的弧形都可以分出最准确的角度来!
但是我们却从最不易被觉察的地方在窥伺着他们。我们看得很清楚:开望远镜,耳语,糊里糊涂地皱着眉头思索了好一会,卤莽起来就拔足挺进的表情和动作都一无遗漏地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我的胆子大起来了,不知怎样,急于要放小便似的,浑身总觉疴痒得难以忍煞,情绪已经变成了极度的暴躁和野蛮。
——在这里,我觉得除了宗教二字之外,当战士在处理他们的猎获品的当儿,再没有更虔诚更果决的形容辞了。想到敌人在临死的千分之一钞钟的时间以前还可以不觉察自己将至的运命,而这运命是恰好在自己的手里掌握着,什么是强劲,什么是胜利的真谛也深深地领悟了。这又是唯有战士才能享受的幸运!
六个人中的首领,梅陇人高伟,一个当木炭夫出身的壮健的少年人,他的圆大的眼睛,像下等动物的复眼,拼命地去凝视敌人,并且拼命地把敌人的影子扩大着;他是委实太卤莽了,他对于这战斗的范围的大小是可以说毫无计算,就是处理一件最微小的事,也不惜动员了毕生的精力。对于他,战斗和世间上所有一切有趣的玩艺完全两样,他是彻头彻尾地把战斗当作一个最残暴、最严重的主题在发挥着;他对于战斗的凶恶,战斗的丑野毫无忌讳,他喜欢赤裸裸地在战斗的红焰焰的光辉中濯浴着。……他斜斜地倚靠在大石边的上身摆动了,他在瞬息间所决定的主意,不单是他自己,而且还有我们五个人在绝对忠诚地一同执行着!这是一个奇迹:彭元岳、莫愁、刘宗仁、刘友达和我,我们五个人在战斗中和我们的分队长高伟,完全地互相配合,高伟的左手紧紧地握住了枪杆,枪尾的白色的刺刀分外地发亮着。
约莫过了吃一顿饭那么久的时间,什么都完毕了。总指挥杨望所决定的最初施行的计划,成功得像无意之间从路上拾得的一样。当然,敌人的密集队伍这时候是可以安心放胆地向这神秘的大森林里长驱直进了,而他们安在额上的触角给我们悄悄地拔掉了却还不知道!
西面,距我们这里约莫二十里远的地方,大森林像突然暴病了似的喑哑地深隐地叫号着,因为老大哥杨望所直接带领的战士们已经把紧密的排枪放射了!
战士们利用了复杂神秘的地形,并且凭着极短的距离,他们在每一颗子弹放射之前都握有着沉着地正确地瞄准的余裕,当每一次的猛烈的排枪放射之后,趁着敌人的队伍狼狈地分散的当儿,他们学着敌人的兵士所能懂的方言,喊出了清晰的最高音:“缴枪!欢迎投降!”……和敌人仓皇地还击的杂乱的枪声交换着……这火线是从最远的地方点燃起,随之迅速地蔓延到近边的地方,我们这里要算是火线的终点,而我们六个人的排枪,也已经远远地和最前头的排枪呼应起来。
我们发现了从那整列的队伍中分出来的一队敌人,他们的人数约莫在三十左右,他们显然很镇静,在这样深邃的大森林里面,东西南北的方向还能够认清,但是他们一味儿只是夺路而走的企图却被我们阻止了!在这里,我庆幸着,我发现了高伟的战斗的天才,他的胆量又好,射击又准确,他每一次从“静”入“动”,从沉默着至挥动着臂膊奋力高呼,其中都有着很足以使我长远地记忆着的明确的特点。而我却实在抱憾得很,我终于没有把这些都微妙地加以雕塑的能力,总之,他作为一个战士的威武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在敌人的面前最先出现,他奔向敌人的时候,上身总是过分地向前面突进着,而他使用刺刀的姿势,我现在才明白,原来有他父亲教给他的自己的手法在应用着!他的父亲在他们的村落中是一个有名的拳师,无怪他向来就鄙视着举枪,瞄准,射击之类的军事教育。
我好几次看见他的刺刀还未对敌人的身上实行劈刺之前,敌人的枪尖就已经对着他瞄准了,射击了,不,其实(如果可能!)这还是千分之一秒钟以后的事,而高伟却正在这千分之一秒钟的时间之内,利用了最难于被觉察的优势,把敌人制服着!他杀死一个敌人,总是用刺刀拼命地冲进敌人的胸膛,然后,他决不把刺刀很快地就拔出来,他要亲眼看定他的对手是怎样的在他的刺刀之下确实地死了去。而他的对手从身上着了刺刀的一瞬间起,继之倾斜着身体躺倒下来,以至于在地上仰卧或俯伏,这些变动,几乎没有一点不是直接地受了他的刺刀的威胁的结果。
其次是彭元岳,他有点肥胖,个子不高,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正和通常的农民一样,没有受教导的习惯,一种有力的教导到了他的身上,就要成为一种迟钝而不能深入的东西,几乎是一种天定的性格使他和教育隔绝了。他的面孔是又圆又大,表情很皮相,看不出更深的东西!他又爱笑,不管和谁人交谈,总是听见他哈哈地笑着。但是他也有着他自己的特点,他的射击是比高伟还要准,对于敌人,他有着很确当的轻蔑。为什么这轻蔑是确当的呢?因为他在轻蔑中并没有半点放纵敌人的意念在留存着;他的动作虽然有点近乎迟钝,但是和敌人的惶急而仓卒的动作相比,这迟钝在战斗的效用上是恰恰成为了必要,而他爱笑的面孔也已经正式地紧张着!
刘宗仁和刘友达在射击的位置是自头到尾地并排着,他们两位是同出一家的堂兄弟,面孔却像亲兄弟一样的相肖,在陆安师范,他们是高我一年级的同学,他们同样是出人头地的体育家,直到进了我们的队伍,体育家的身份还是保持着。
那夺路而走的数十名敌人,严正地保持着他们的成行的纵队,而且是一个颇为严紧的纵队,他们在危急的时候惶乱地散开了,这当儿,他们一个个都几乎要为路边的大石或大树的横根所绊倒,甚至手脚忙乱得枪也开不成,把整枝枪杆抛掷到我们这边来了!但是一经集合而又成为纵队之后,他们的失去的胆量重又恢复,他们总是斜斜地向我们的近边横冲着。这横冲所加于我们身上的决不是一种直接有力的压迫,不过我们却并不以为这样就对我们本身有利。我们要奔过他们的前面,迎头拦住他们的去路,利用着他们鱼贯而成的直线,使我们所发射的每一颗子弹都能够杀死他们两个至三个以上。于是那最激烈的“白刃战”开始了,……我们,预早就给派定了负担这特务工作的六个人,每一个的枪尾都挂着雪亮的刺刀。在这里,莫愁,那很早以前就在军队里混过的高个子,和我实行了最微妙最确当的合作。好几次我们用两把刺刀去逆袭同一个敌人,而当另一个敌人决定了他自己的方向,单独对着他或者对着我直扑而来的当儿,我们似乎从中取得了约会的余裕,又是一齐地用两把刺刀去迎接着!
三十名左右的敌人已经有三分之一倒下,还有三分之一失去了战斗力,其余的三分之一也正在急速地分解着的当儿,从我们的背后忽然又出现了三个敌人。他们取了适当的地形,三杆枪沉着地一同对准着高伟的背影发射。高伟在刚要爬过一个平斜面的大石的时候,毫无防备地用他的阔大的上身去接受那三颗子弹的横袭,他无能为力地倒下了,在倒下的一瞬间,他的枪还在手里高擎着。于是战斗突然地陷进了危险的境界,原先被我们所追袭的敌人,好像一时有了新的警觉似的,他们已经转回了枪口向我们采取攻势。彭元岳不知怎样,他刚刚一闪过了一株大树干的背面就立身不稳起来,卒至摇摇不定的倒了下去。他是左胸上受伤了,但是他很镇静,他利用这一跌转变了射击的方向,出其不意地使那从我们背后袭来的三个敌人中的一个很准确地在太阳穴上接受了一颗子弹,其余的两个竟然狼狈地舍弃他们受伤的兄弟而走了!紧随着他们的背后猛袭上去的是刘宗仁和刘友达两兄弟,大概已经用完了身上的子弹了吧,他们决不放枪,他们这一去是只管挺着血污淋湿的刺刀,一径向那两个逃走的敌人直奔着。不知怎样,这两个逃走的敌人竟然失去了他们原来的镇静和勇猛,而为刘宗仁刘友达他们直奔而进的可怖的气势所慑服,他们变成了毫无战斗的能力。当跑在前头的刘宗仁的刺刀接近他们还不到五步的时候,他们便发觉了,虽然武器在手里紧执着也等于无用,都把枪杆子抛开了去,不知愧赧地在两位胜利者的面前屈膝下跪。但是这得不到刘宗仁和刘友达的饶恕,他们是毫无怜惜地结果了这两个俘虏,给高伟复了仇!
这其间,西边一带的枪声慢慢地减少,在中部担任作战的兄弟和我们取得了联络。战斗似乎很早就失去了重心。对我们进行反攻的敌人,火力非常单薄。中部的兄弟有五个已经加上了我们的阵线,我们突然增加了一倍以上的火力,不消说,战斗的胜利从这一瞬间起就已经决定了下来!
二十分钟后,红花地全线的战斗情形,了如指掌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小小的三分队,一共还不上两百人的队伍,奇迹地克服了敌人两团的兵力。
遗留在后头,还未开进这森林里来的敌人的大队受了这意外的震惊,已经一拉而断,向西撤退到三里外的布心圩地方去。当然,我们的队伍在这时被发现,对于他们正也是一种很好的情况,因为他们只要抓住了我们这个目标,进攻这事就有了着落。我们呢,对于敌人的更严重的进攻之防御,是从这一刻起就必须紧密地准备着,但是我们整个的队伍却开始了忧愁!
我们,在这一次初始的战斗中除了必须支付的正常的牺牲——死伤之外,剩下了一百四十三个人,用这一百四十三个人去接待敌人更严重的进攻,那是绝对地没有问题!只是还有一件更繁重的任务,就是看押俘虏。这俘虏的人数有三百多,超过我们全数一倍的数目,我们就是用整个的队伍来担当看押俘虏的任务也还不够。我们全部八个分队的武力,有五个分队已经开到梅陇方面去应付那更严重的战斗。在后方,全是赤手空拳的群众,可以说是一兵一卒也没有,我们还能有援兵么!那么,我们只好把红花地的宝贵阵地断送了,我们根本就够不上守御!
杨望,我们的老大哥,这时候毫不动摇地决定了。三百多的俘虏的黄色制服,强烈地、占多数地在我们的服装不一律的、近乎败坏了的队伍中参合着!学生出身的兄弟们比在火线上呼口号更进一步的宣传工作也开始了。三百多俘虏几乎九成九是下级军官和兵士,他们的态度是驯服得很;战斗,已经共同地都认为是过去了的事,他们一般地都陷于一种愁苦而疲乏的状态,有的用手巾在包扎手上或脚上的轻伤,有的在山涧边喝水,虽然一堆堆地聚集着,而可惊的企图在他们之中可以说是半点也没有。他们也许多半都已经打消了各种的疑虑,静待着我们的处理。
我们对他们并不曾用过任何强暴的压制手段。他们之中,间或互相地发出了谈话,我们一给他们一个眼色也就把谈话停止了。但是总指挥杨望所发出的命令,秘密地,像强烈的电流,在我们彼此的耳边交流着,为着神圣的防御之继续,并且为着一百四十三名的秘密(在这神秘的大森林里面,敌人始终不明了我们到底有多少兵力),不要在这三百多的俘虏中被发露。总指挥杨望秘密地把他的命令发出之后,就屹然不动地在我们的侧边站立着,一只手拼命地把他的长长的睫毛揉动着,似乎在叫他的两只圆大的眼睛要把这不容易控制的场面把握得更准些。
太阳光从树梢的缝隙向下直射,时候已近正午,森林里的冷气低退了不少,我们也多少感到一种烘热的气流。
我的头脑却沉重着,胸腔里起了在战斗中还不曾有过的气喘,呼吸也不容易起来,几乎感受到窒息的痛苦。……我好几次想要对杨望提出异议,但是一看到杨望的一副钢般的黑而冷的面孔时,内心似乎又受了一阵强烈的警醒和启示,因之我的头脑也变成冰冷了,几乎是指头触摩杨望的冷面孔而起的感应。我得为自己庆幸——在杨望所领导的战斗中,我和我手里的冰冷而犀利的武器是自始至终紧紧地结合着。
这惊人的场面是终于痛楚地展开了!
我们,一百四十三人一齐地发射了一阵最猛烈的排枪。这排枪有着令人身心颤动的威力,黄色的俘虏崩陷的山阜似的一角一角地倒下了。随着那数百具尸体笨重地颠仆的声音,整个的森林颤抖了似的起着摇撼,黄叶和残枝簌簌地落了下来,而我们的第二轮排枪正又发出在这当儿。
回顾我们自己的队伍,是在森林里的丛密的大树干的参合中,弯弯地展开着,作着对那黄红交映的尸堆包围的形势,像一条弧形的墙,……第1章通讯员
一
林吉的门口,长着一株高大的柠檬树。六月初间,曾在这柠檬树下杀死一个收租的胖子。他的尸身横架在树根上,嘴巴还在一下一下的张合着;但是背步枪的已经回去了。在四面站着的人,望着林吉腰边带着的皮盒子说:
“哼,我说你哪里去!——来啦,你的曲尺到现在还不曾用过?……还不来,你这傻瓜!”
于是,林吉拔起了他的曲尺,对准那胖子的前额。
“砰!”林吉觉得手里有点震荡,那胖子的头颅便裂开了一个角。
“第一!”许多人都举起手来,挺着一只大拇指。
经过这样的事情以后,林吉便给大家称做一个最有胆量的人了。
二
林吉当了江萍区的通讯员,很少回到家里来。他每天都是跑路。就是回到家里,至多也是吃一餐饭,或者上半夜和妻子睡一觉就走了。
邻居的人常常到他的家里来看他吃饭。林吉在一张跛脚的木凳上坐着,只是吃自己的饭,并不向他们打招呼,他们自己也随便找一张小木凳来坐。大概这样的小木凳只有一张,其他的便背着门板站了。他们常常用咳嗽作一作声,有的却半声不响,也有把两只手交叉在胸口的。
这时候,林吉的妻一面向灶子里送草,一面给丈夫添菜。她用袖口挨一挨眼睛,便懒散地向他们招呼一声,大多是这样说:“大家吃过了?”
或者是:“早?”
以后,她便微微的笑着,自己一个人踏出门口,两只手交绊在背后,背脊靠着墙,一只脚站着一只脚向后蹬在墙上。
这样,她留心地了望那远远的插在山堆上的一枝青竹;这青竹每天有人在那里轮流看守,倘若看守的人把青竹倒下,那便是敌军来了。
趁着他的妻踏出外面,这许多人便向他问起一些秘密的事。
“听说,××落船出香港的时候,他的卫队有十五枝手机关枪放在碣石,现在已经给我们掘出来了,那是在地底下掩埋着的;但是很奇怪,半点也不曾生锈,不过有几颗油珠在枪柄上粘着咧!你听过吗?”
有时,他们也说:“法琉山脚有一条崔坡桥,你也走过的吧?近这边,有两架摆茶水的摊子,喔,你也不曾看过,那里不是有一个歪了鼻子的妇人在走来走去的吗?呸,你也跟人说是通讯员!有许多轿夫坐在那里等客的,那摊子的下面有许多破碎的电杆上的白瓶子丢在那里,你也不曾看过?
十五天前,喔,不错,十五天前,那里来了一个营长,——从东海来的?那是一定!——口哀,到了不走运的时候,不前不后,他一经过这里,就恰好我们的——喔,那班家伙!——在那个乡里吃了芋头刚才出来。
哈哈,鸭笼里还有隔夜的蚯蚓吗!在那竹林里抢出来,连人带马都牵到法琉山上。哈哈,不多不少,齐齐整整缴十枝驳壳!你想得到吗?
他有八名护兵,一名马弁。用什么机关不机关,这一边只消十二个人,三个空手的,两个拿锄头,六个拿梭标,只有一个是带着一枝不会响的土曲尺——我看过了,没有你的那么好;你那一枝是德国的,不是会连放?”
但是,林吉一面把嘴里的鱼骨吐在地上,一面只是对他们把箸微笑,从来是不多说话的。
他往灶子上的铜锅里再装一碗饭,把筷子敲一敲桌子的破板,又吃起来了。倘若他没有吃完饭——不,倘若他没有离开这里,这些邻居的人,总是非常喜欢和他一起的。一定的,他们又有话说了:“喂,我问你,林吉!有人说,一只耳朵可以藏起三封信,这是可以相信的事吗?我想,这信是细到怎样?还有藏在眼膜里的,等到碰见敌人的时候,一定赶快装做瞎子吧?”
“你说,我是瞎子!但是,你身上没有带布袋,也没有带铜锣子,他们能够相信吗?”
“读熟甲子乙丑的甲子花要紧咧!布袋和铜锣子还是闲事!哈哈哈!……”
他们说到好笑的时候,林吉也就笑了起来;但是,他把煞尾的那一口饭咽下肚里之后,掉过身来又装饭了。
“喔,老林,你一定不肯告诉我们的,仙机不可泄漏咧!
譬如,你的通讯员是给我当了什么的,我说譬如!那时候,我要经过一个关口,好像黄土墩的茶店一样,每天一定有许多敌军在那里把守的,那末,你看我要拿出什么计策呢?你猜啦,叻?——没有什么,单单一个轿斗!——什么,你倒说大吗?通讯员永久只好带信!送宣言,送传单,这有什么办法呢?哼,一个轿斗,你看其中有几条大竹管!
不要说传单,宣言;我要在那里藏左轮,你有法子看出吗?不过,我说,头一回经过那个关口,是驮着一个轿斗;第二回经过那个关口,又是驮着一个轿斗,这样有点不便罢了!要做轿夫是容易的事咧:我不能把屁股拉长一点吗?……叻,老林,这全靠我们自己变化就是了,你说怎么样?”
林吉经过了许多的微笑之后,这才回答一声:“那是一定!”
三
林吉走路的时候,大抵是打扮做平常人的。他穿的是浅蓝色的短衫,黑柳条的裤;左脚的裤放下来,右脚的裤却折到大腿上去。
这一回,他的工作,是带一个人从江萍到梅冷。这是一个担任政治工作的少年,非常喜欢说话。林吉告诉他,在夜间行走,连脚底踏到地上都不许发出声来,因为,他说:“敌人的尖兵,有时会把耳朵紧贴在地上,半里远的步声还可以辨别出来。”
但是,要是不能给他说话,他便时时的咳嗽着了。
从江萍到梅冷,必须经过一处很危险的山坳,两边的山上有许多敌军在那里放哨,林吉打算趁这天还没有亮以前,走过那里的虎口。
“——”林吉拉住那少年的手,把嘴巴挨近他的耳朵说,“你的脚——哼,你半点也没有经验!倘若你找不到实地便踏下去,你说翻一个斤斗就了事吗?给敌人听见了,你将怎么办?”
那少年正要发出声来答应他,林吉已经用一只手来掩闭了他的嘴。于是,他又跟在林吉的背后走了。
月亮早下山了,但是天空还有星光照耀,山坡上的树林,在他们的前面显出幢幢的黑影。平时十分沉默的林吉,到这里就变成灵精的狼,后面的少年,在灰暗的夜色中看出林吉的头是不住的转动着。他当心在辨别林吉先行的足迹。
要是林吉突然停止脚步,他便吓得突跳起来了。
“你,”林吉仍旧把嘴巴挨近少年的耳朵,“你看住我吧——我现在要你蹲下去,你听出了吗?”
少年蹲下了,林吉却是向下卧倒,前面的树木都从那清朗的星空显映出来,林吉的眼睛,像尺子一般在打量前面所能看到的黑影。这时候,仿佛周遭已经绝灭了一切的秋虫,林吉的耳朵,全为夜的沉默所穿透。
这样的过了一会,林吉把脚尖的拇趾触一触少年的颈,叫他起来;林吉在他的前面,他又跟着走了。
但是,突然,前面响出了野兽的叫声,“口令!”周遭是更加沉寂了,然而,接着又是响出了一声严厉的“口令!”
林吉往后退了一步,正要蹲下来,就听见“扑通”一声,后面的少年已经跌进左边的水涧里去。林吉刚把身闪开一下,前面的手电和子弹已经一齐射来,他只好赶快把身伏下,爬进附近的山坑里去隐匿着。
林吉隐匿的山坑距遇事地点并不远,那被捕的少年怎样结果,他是听得十分清楚的。
四
这一天的早上,大约是八点钟的时候,林吉已经回到江萍,报告那少年的死事。一个同志偶然遭了意外,其实这算得什么!横竖这一辈子是准备拿“死”做出路的了。
那负责的人,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十分平常的,对于林吉,不但没有半点责骂,而且恳切地加以安慰。然而从此以后,林吉的心里便好像起了不可排解的苦痛,他的形状是突然改变了。
起初,他决意向人寻问那个和他一同遇事的少年,是叫做什么名字。他的神情好像变成疯狂了。许多人因为自己的工作太忙碌,都不同他说话。当他踱过区公所的门口时,碰见一个武装的人,好像队长,他立刻上前去拉了他的手,请求他答应一句话。
“喂,兄弟,你一定是他的朋友吧!那孩子,要我带他到梅冷去的,你晓得他的名字吗?”
“你看清楚了吗?你不是认错了人?”
“哦,认错,谁呢?不,我问你是不是晓得他的名字,你不能答应我吗?”
他万想不到对面的人,突然便生气起来,撒了手;又掉过忿怒的面孔,叱骂着说:“哼,你这王八!”
这时候,他的心里觉得突然受了一种痛苦的谴责,两只手抱着颈脖,随即跌倒下去。他的头非常沉重,面上烘烘的发热。无论他是怎样的想,那少年临死时的各种叫声,总是存在他的心头,这样,他便暗暗的惶急起来,因为,无论如何,他总是没有法子抛去这件痛苦的事情……“口令!”周遭是更加沉寂了。
“口令!”
他往后退了一步,正要蹲下来,便听见“扑通”一声,后面的少年已经跌下水涧去了。然而,手电和枪声一齐射来,他怎么能够在那里多站一刻呢?他已经伏下他的身,并且安全地爬到那山坑里去了;然而,……“我不能跳进那水涧里去挽起他?倘若我到了他的身边,他不会跟随我从那水涧里逃出?喔,我却自己先走了!……”想到这里,他觉得非常惊惶;他站起身来,又是跌倒下去了。
于是,他无论碰到什么人都拉着,告诉他那一夜的事;当他说到他的朋友在水涧里给人挽上山坡去凌迟时,他自己假做一只猪,用手掌当做屠刀,猛可地向胸口劈刺下来,于是,他从恐怖的嗓子里发出颤抖的叫声,他立刻又跌倒下去了。
巷口的人,起初在他的四围堆成墙堵,但是,谁都没有听出什么,以为碰见一个疯子,就走开了。现在,他的边旁,只存有几个孩子。
“这一边是树林,”一个孩子挽起他那垂下的头,捻开他那合闭着的眼睛,“那一边是山涧,喂,你刚才是这样说吗?
那末,你再叫:口令!砰砰!扑通!……”于是,他伏下身子从林吉的面前爬到背后,“喔,我却自己先走了!我却自己先走了!……”
“哈哈哈!……”他们都笑起来了。
五
现在,林吉在他家里的床上躺着,他是病了。
江萍的同志到他的家里来看他。他本来是微笑着的脸孔,现在已经变得异常愁苦,而且比前枯瘦了许多。他一提起嘴巴便摇着头。但他还是自己诉说自己的事,这却丝毫没有改变。
“少的死了,大的却逃了回来,你说这是对的事吗?”末后,他含泪的问。
“喳!”这位同志却表示没有这回事:“这是什么呢!”
但是,停了一会,他忽然想起一个譬喻给林吉说:
“老林,我们现在什么都不必说,我单说医生的事给你听。
一个医生,到某地方去给人医病,但是病人已经快要死了,医生没有法子,只有眼巴巴,看住那临死的病人在喘着气。他说:‘我是医生,我是竭尽了我的能力来医治你的,可是,没有法子,你一定死了;我很难过,因为,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跟随你死去的!’你想,别人是不是可以说出这句话来责备医生:‘你为什么不跟着他死去呢?’——老林,你懂得我的意思吗?”
然而,他便是说了再多一箩的话也没有用处。林吉合了他的眼睛,提起嘴巴来又摇着头问:“但是,少的死了,大的却逃了回来,你说这是对的事吗!”
其实,他现在所需要的是一种药石般的责罚;对于认罪的人,安慰是没有用处的。
一天过一天,他的病渐渐的沉重下去。他的妻,从另一地方探得那少年的姓氏,瞒了一总的人,自己走到他们遇事的地点,焚香烧锭,望着山堆上放哨的敌军,念出那少年的姓氏来,替她的丈夫讨魂,但是,这也没半点效果!
邻居的人,依然常常到他的家里。他们也曾说了许多的话,给林吉开心的。
“哼,老林,——人家晓得什么,也学人在夜里走路,容易?”这个人,他是非常厌恶学生走到他的门口来演说的,一提起便讥笑那被难的少年;“嘿,燕洲吴石龄的事,你听过吗?口哀,读两本书,只会做麻骨梯玩耍,出来干什么鬼?喔,那一夜,一个同他带文件的人,险些儿也给敌军做了。你说怎样呢?那个交通员——带文件的——走在他的后面,他说他的胆子很好,你有什么法子呢?那个地方,大约也是敌军放哨的所在,右边一条车路是直通东海的,从我们江萍到县城也有一条车路通过那里,那个山,原来是很小的,但是它生在这两条车路的总口,四围又是很平坦的田园,站在那小山的顶上,可以了望到很远的地方,敌军也很有眼色,一来便爬到那小山上去放哨了。那孩子——吴石龄呢,刚才在老婆的裤肚里爬出来的!——他较有见识!他就提议了:‘叻,这地方太危险!’又说什么‘不好两个行在一起!’他的胆子很好,并且说:‘我做尖兵,我先走过去!’那个交通员,姓李,喔,将军山脚李潭水,鹭鸶脚,坏了一边鼻管的,你不曾看过?你叫他落火坑也不用加嘴的啦,其实哪里没有胆子呢!但是,要说他走在后面,这倒也可以!那时候是中夜一点钟左右,吴石龄真的先走过去了。照公道说话,这衰丁两条腿子倒也长得十分结实咧!
但在前头等了一个时辰,便觉得不妥当起来。原来他是和李潭水约定半点钟后到前面的一座古墓相等的——其实,他连一个时辰也等不过去,——口哀,叫这粪箕仔纸还未解完的孩子,自己一个人走近那座古墓,连魂都散了,李潭水还不曾走到,他心里一着急,便喊了起来——‘潭水呀……潭水呀……’这样喊着。但是,李潭水刚才在那小山下走过一条石桥,他听见有人叫喊,一不留神便踏错了一块石板,‘京——贡’的发出声来,山上的敌人,到了夜里是散布到陇畔上去巡逻的,那时候,他们便立刻开枪了!……”
“以后呢?”另一个问。
“以后?——你说这样不是很危险吗?”
停了一会,他又接着说:
“李潭水后来又是那个衰丁救了他,吓,谁想得到呢!”
“这是活该的,吴石龄听见枪声就走了。那里四围都是水田,吴石龄像一只涂龟,在水田的泥浆里爬过去的,哈哈,这孩子,连吃奶的力都出完了!他走了四里多远,穿进了一个乡村,——新寮?孔子寨?那乡村叫做什么名字呢?喔,我忘记了!——那时候,敌军还没有开始围乡,四乡都设有巡夜的人,在提防敌军的侦探。
各地的同志是约定了秘密的信号的,——你不晓得口令?但是吴石龄慌得口令都忘记了,‘口令!’他听得前面有人,心里着急起来,便向一个池塘扑进去,于是,全乡的人把铜锣敲动起来,集合了许多梭标队,一面包围着那池塘,一面派人带剑子跳进水里去搜索,他们以为吴石龄是敌人的侦探了!他们的铜锣声和喊声引起了四围的乡村,四围的乡村也起了骚动。在那里放哨的敌军,至多也不够一连,他们有法子在那孤小的山子维持下去吗?——连屁股都丢掉了!李潭水便从他们的手里活活的逃了回来!”
“吴石龄在池塘里给人搠死了吗?”又是另一个问。
“哈,我说到这里又要失笑!你说吴石龄这个涂龟,他是钻进哪里去了呢?那池塘的岸畔,架着一架水车,有人准备在那里踏夜车的。天旱,高的田已经开了裂缝。吴石龄便在水车的底下藏着,他们也没有法子把他搜索出来。末后,李潭水走来了,他把大概的情形告诉他们之后,大家都晓得刚才是追错了人,李潭水站在池畔,就把吴石龄叫了出来,——哼,还要叫,倘若我是李潭水,我一定给一把剑子结果他——留了他有什么用呢?”
但是,这样的故事除却增加林吉内心的痛苦,也没有半点用处。当他们在谈论的时候,林吉常常是不舒适地在床上翻转着,不然,便是紧闭了眼睛,或者睡着了。
有一次,在他家里谈论的邻人,有一位忽然对林吉诘问着说:“喔,老林,为什么你那时候不开枪还击他们?身上的曲尺,不是碰见敌人的时候拔出来用的吗?哼,你这傻瓜!”
这时候,林吉却含笑地扳起身来,把那位朋友的手拉到自己的额上,对他说。
“你说得十分对!——你拿起拳头来击破我的头吧!来,你听我说,我要……”
于是,这位朋友假意在他的额上拍了一下,然而这使他很忿激。
“我要你击破我的头,一点也听不懂?……”
说着,立刻拔起了他的曲尺,许多人都惊慌起来,青了脸,连忙跑出了门口。
林吉的妻听见了,随即碰进屋里去。然而,她只看见丈夫和那枝手枪一同在床沿跌倒下来,她的耳朵受了一阵过激的震荡,立刻昏过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