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今福建建瓯)人。淳化进士,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北宋文学家。
北宋仁宗年间,一日,老丞相寇准与几位文臣在池边游玩。他见日头映在水中,即吟出上联,杨大年脱口对以下联,众人齐声称妙。
形为实,影为虚,此联虚虚实实,相映生辉。下联内含对丞相的尊敬之意,堪称佳联。
李耳生马援死李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相传宋代淳化年间,同僚黄宗旦与杨亿闲暇对句,恰成这副巧联。
李耳:指道教创始人老子。传说,他生下即能说话,指着门外李树为姓。故有“生而知之“一言。
马援:东汉大将。他曾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此联嵌典恰当,以“死“对“生”,工稳自然,更为奇妙的是:上联“生“是“姓“的旁部;下联“死“又是“尸“的旁部。
云内流泉远云内流泉远;风前飞鸟轻。
此联虽只十字,却向读者呈现了一幅诗意盎然的中国画。”远”、“轻“二字,具有灵光活气。有人称此联为:晋人文、宋人诗、元人书。即宋代大文豪苏轼集晋代陶渊明《归去来辞》中之字成诗句,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书写此联传世。堪称联墨苑一绝。
无山得似巫山好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辙(1039-1112),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嘉桔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
一次,苏辙与苏轼,偕同佛印和尚,同游巫山。佛印眼观变幻无穷的巫山烟雨、云海,出上联让二苏对。当时,苏轼先对出一句: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辙嫌兄长下联失之轻薄,于是对出此巧联。
“无“与“巫“同韵;“何“与“河“也为同韵,对仗甚工,足见名门大师功力诗与书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龙。
这是黄庭坚自撰的书斋联。
上联言吟诗之韵味,好像春风荣草木;下联指书法笔见功力,犹如快剑斩蛟龙。语出不凡,足以惊人。
雪里红梅风中绿竹雪里红梅,雪映红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晚年住润州(今江苏镇江),北宋杰出书画家。
此联在句式上,采用先勾轮廓后描绘的手法,色彩鲜明,有静有动,犹如一幅颇具风采的“梅竹图”。吟联如赏画,不失名家大作。
朔雁与阳鸟一行朔雁,避风雨而南来;万古阳鸟,破烟云而东出。
陈(1178-1260),字子华,号抑斋,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开禧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参知政事、佑神观致仕。
一次,朱熹与陈对饮,二人趁酒兴对成此联。
上联“避”,下联“破”,仅二字把朔雁和阳鸟写活了。
鼎甲盘庚鼎甲一二三;盘庚上中下。
“鼎甲”,旧时科举,殿试取一甲前三名,即一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盘庚”,是商代国君盘庚动员臣下渡河南迁建都于殷的告谕书。分为上中下三篇。
以数为列,一二三;以等为列,上中下,对仗平淡中显奇巧。尤为难得的是:“盘庚“对“鼎甲”,“盘”、“鼎“皆为器皿,“庚”、“甲“都是天干字。丝丝入扣,字字工对。
《论语》与《周易》
《论语》二十篇,惟乡党篇无子曰;《周易》六四卦,独乾坤卦有文言。
这副对联从《论语》、《周易》的篇章特征着眼,再从中挑出“惟”、“独“者写就,可谓巧矣藕断露丝飞栗绽缝黄见;藕断露丝飞。
此联巧借谐音,顿然生趣。你看:
栗绽凤凰见;藕断鹭鸶飞。
巧对大明君千里成重,重山重水重庆府;一人为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一次,朱元璋在南京结识了一位四川才子。初见面时,二人相互猜测,并出口对成此联。
先拼字,后复字。上联切重庆地形特点,下联也合皇帝身份。
多宝大明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国号大明,更无大大明皇帝。
洪怀素(生卒年不详),明代僧人。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登南京多宝寺,乍观寺门上的匾额,冲着僧人洪怀素吟出上句。其实朱元璋口拈此句也无意求对下句,可是在一旁站着的洪怀素为了讨好朱元璋,对了下联。
“多多“与“大大“在联中好像是叠用,其实不可叠读,这就是其中之妙处。
大明永乐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朱棣(1360-1424),明太祖第四子,1402年继位,庙号成祖,年号永乐。曾使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作出贡献。
这是他在元宵节观灯时,作的一副对联。上联叠复“明“字,下联叠复“乐“字,在于盛赞大明天下,皆大快乐。下联“永乐“一语双关,既意指“永远快乐”,又作为“永乐“年号,与上联“大明“对仗。
日照龙袍万点金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袍万点金。
传说,朱元璋与马后为结发夫妻,仅生一子,即太子标。朱棣乃元顺帝妃瓮氏遗腹子,后封燕王驻北平。一日,朱元璋欲试二位太子才识,出上句让他们对。建文当时对作:“雨打羊毛一片毡。”朱棣出语惊人,对成妙对。
下联对上联,不仅对得好,而且暗寓将来要继承龙位、掌管天下之雄心。
王不出头谁是主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姚广孝(1335-1418),名道衍,字斯道,苏州人,明朝谋士。曾参与纂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为燕王时,一年春节,设宴招待群臣。席间,朱棣出句,姚即刻对出下联。
这是一副拆字对。巧在下联话里有话,暗含劝燕王举兵金陵靖难继位之意。
草本木本春香秋香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的“蒲”、“桃“恰与“葡萄“同韵;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同韵。并且,三样叶分作“草本木本”;三种花散发着“春香秋香”。通篇处处皆妙,确是不可多得的联苑珍品。
闷死寨内将军龙不吟,虎不啸,鱼不跃,蟾不跳,笑杀落头刘海;车无轮,马无鞍,象无牙,炮无烟,闷死寨内将军。
一日,解缙邀朋友下棋。刚见面,朋友要与解缙对对子,解缙一口应允。朋友指着墙上挂的四扇屏出句。解缙随后指着桌上的象棋对成此巧联。
构思各具特色,新颖有趣。
朔日望日端阳重阳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礼月令》载,阴历每月初一日为“朔日”,十五日为“望日”。上旬上即朔日日,中旬中即望日日。五月五即端阳节,九月九即重阳节。
上联写天象,下联言节气。联语如此组合,有俗雅之分,雅俗共赏。
水车与风扇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明代,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和祝枝山很要好。这天,二人到乡间游玩,一路走,一路对成此联。
上联“水”、“车”,下联“风”、“扇”,以顶针格式,结成连环。
山峰星斗四壁山峰,淡淡浓浓图画;满天星斗,圈圈点点文章。
传说,上联是周文宾所出,让祝对,祝允明对成此联。
巧用比喻,“山峰“似图画;“星斗“像文章。叠音词出现,更见“图画“之美,“文章“之妙。
“月半“与“日中“
月半月圆,世上皆称月半;日中日昃,人间尽道日中。
沈石田:明代才子,与祝允明为好友。
一次,沈石田与祝允明月下对饮。二人相对成此联。
此联把字同义不同的“月“和“日”,写进联语中,耐人寻味。上联第一和第三个“月“字,都当月份讲。第二个“月“则是月亮。下联第一和第三个“日“字,皆为一天的意思。第二个“日“指太阳。”昃“为太阳偏西之意。
沼内种莲田中插稻沼内种莲,藕白、花红、叶绿;田中插稻,秧青、苗翠、谷黄。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江苏苏州人。明初书画家。着有《石田集》、《石田诗钞》、《江南春词》等。
相传,一天,祝允明与沈周在苏州荷花池边观赏荷花,祝允明吟出了上联。沈周对以下联。二人击掌称妙上联突发奇思妙想,莲花的根、花、叶三种颜色“白”、“红”、“绿”,形象生动,令人叹服。下联从农夫插稻秧为题人手,点出了稻子秧、苗、谷三个生长阶段的颜色“青”、“翠”、“黄”,自然逼真,让人叹为观止二月莺花九秋蟾桂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明代,王宠与文征明交友甚笃。一日,二人在花下对饮论诗。王宠出句,文征明对成此联。
“莺“有“声”,自然悦“耳”,“花“有“色”,能不赏“目”?前后对应,环环相扣。下联亦具这等妙趣:“蟾“(明月)有“影”,映“我身”;“桂“飘“香”,惹我倾“心”。字词自见功力不凡月如弓霞似锦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施盘(生卒年不详),字宗铭,江苏吴县人。
明代英宗在位时,他科考得中进士第一。有人带他去拜见张都宪,张设宴招待这位新科进士。酒过三巡,张出句让施对,施盘对答如流。
上联将“月“比“弓”,下联将“霞“喻“锦”,这都是前人用烂了的比喻,读者见之也难免生腻。后面换了一种说法:“上弦月,下弦月”,“东川锦,西川锦”。旧喻翻出新意,妙鸿是江边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镇江丹徒(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官至右都御史。
有一天,杨在翰林院与一同科学士相对成此联。
拆字准确,联语对工。
截断分开移多补少枣棘为薪,截断分开成四束;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陆粲(1494-1533),字子余,明代长洲(今苏州)人。
这是一副拆字联。撰联者构思巧妙,上联从“截断分开“下手;下联由“移多补少“着工。将“枣棘“二字截开成“四束”,“束“与“束“虽不同,这里取字形相似,也能说得过去。把“闻“中“昌“移出一个“日”,“昌“实为“日”、“曰“组成,并非两个“日“字,同也取“日”、“曰“字形相似成联。严格而论,这副拆字联,拆得确有勉强之憾。
羊脂白玉天鳝血黄泥地;羊脂白玉天。
黄(生卒年不详),字日升,号东楼,江苏吴县人,明代弘治进士。
一日,黄到乡下出访,见该地泥土近于赭色,十分新奇。问路旁农夫,答道:“鳝血黄泥地。”黄兴起,将农夫语作上句,对下句为联。
“羊脂“对“鳝血”,一岸上物之脂,一水中物之血。”白玉天“对“黄泥地”,形容修饰,各见特色。天上云白似“羊脂”,地上土黄如“鳝血”。字字对仗工丽,妙绝春景秋书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这副对联比喻新颖,富有诗情画意。”柳线莺梭”、“云笺雁字“为实写,后面联语为虚写,颇有言未尽、意无穷之妙题张氏书室联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上联有“笙簧“之音、“鸟啼“之趣,听来悦耳动人。下联有“锦绣“之美、“画图“之境,看去耀目迷人。上下联融为一体,有声有色,书室主人自然而然身居画图之中了。联语对仗十分讲究,单看“笙簧“对“锦绣”,“白日“对“青春”,足显其笔下功夫。唐代诗人杜甫有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青春“似从此处借来,借得巧,用得也巧,在联中焕发了新的含义,非名流妙笔不能有如此佳句。
自题书舍联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徐渭,可称为明代继解缙之后的楹联大家。他的楹联成就,应与其诗书画齐名。这副自题书房联,即是他诸多遗联中的代表作。
此联写景皆以“声“人手,但读者能从“雨“声“风““响“中,清晰地看到“蕉叶“之碧绿、“藕花“之艳红。这些音响与色彩的巧妙融合,构成了一幅韵味别致的写意画。联中“醒”、“载“二字用得新颖奇丽,别具匠意。
五指三长两短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和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清·梁恭辰《巧对补录》:“旧有一绝对,久无人能对者,后为徐青藤(徐渭,字文长)所属。”所属对之联,即指上面这副对联。
联内巧以数字为对,而且是散点式嵌入一至八各数字。”六和”,指杭州西湖畔的六和塔。上下联对仗工整,“擎天”、“插地”,气度不凡,使整个对联富有形象化,立体感。
类似于此联的传说颇多,而且都托于历代名士之身。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传说:
北宋嘉佑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黄州。一天,朝中来了位钦差大臣,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暗查苏东坡有何不轨行为。查无所获,于心不甘,即以与苏门弟子对对子为幌子,想当面败露苏东坡的名声。这位钦差把上联念出来后,苏门弟子们都把手举起来,摇了摇,不答不理。钦差大臣不解其意,正要发作,苏东坡轻蔑一笑,解释了弟子的手势哑谜对。钦差听了,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这副对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又说,宋代高丽派使臣来访大宋。使臣出句考一过路老人,老人未答话,摆手而去。陪同宋臣苏东坡代解“摆手“成对句为:
独塔巍巍,七级四方八面;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三更月半夜风一帘花影三更月;万壑松声半夜风。
祝世禄(1539-1610),字延之,号无功,德县(今江西鄱阳)人。万历进士,明代着名书法家。
“月“映“花影”,“风“播“松声”,时值“三更”、“半夜”。联语中“三更”、“半夜“似显重复,意在突出夜景的有色有声。有人还将此联改为:
一庭花影三更月;十里松阴百道泉。
一肩挑尽洛阳秋赏菊客来,两手擘残彭泽景;卖花人去,一肩挑尽洛阳秋。
相传,湖广巡抚顾磷,爱养菊花。重阳节,菊花盛开,顾邀当朝宰相张居正前来赏菊。不料,一位好友伸手摘花三枝,顾十分惋惜,并念出上联对句。话音刚落,下联让张居正对上了。
上下联都切赏花之题,妙在借助夸张手法,一个说“擘残”,另一个则道“挑尽”,充分表现了二人爱花如痴如醉的心情。
溪西鸡齐啼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徐唏(生卒不详),字孟初,明代江阴人。官至兵部尚书。这是他做府吏时,与太守对成的一副对联。
上句按《佩文诗韵》言,除“北“属“职“部外,其余四字皆为“屋“部同韵。五字均是入声。下句五字全属“齐“部同韵,又都是平声。这在联海中实为奇特罕见之作。
宝盖头字对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客官寓官宦,富室宽容。
叶向高(1559-1627),字进卿,福建福清人。万历进士,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天启元年,拜首辅。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返朝途经福州,在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留宿。品茶之余,翁念出上句,以示照顾不周之歉。叶向高随即笑笑,吟成这副妙对。
全联皆由宝盖头字撰成,道出各自心意,此联别具一格,确实难度不小。正因为要搜寻同偏旁字,联语牵强、生硬是难以避免的。
绝命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金圣叹赴刑这天,儿女们哭哭啼啼,前来祭奠。此时,他却出了个五字对题,让儿女对。生离死别之时,谁还有心对对子。午时三刻到了,还是金圣叹含着泪念出了下联。
上联中,“莲“是“怜“的谐音;下联里,“梨“是“离“的谐音。联语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皂荚与芭蕉皂荚倒垂千锭墨;芭蕉斜卷一封书。
比喻贴切,对仗严谨。”倒垂”、“斜卷“两动词极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岩泉滴久石玲珑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崇祯进士,明末抗清统帅。
“偃蹇“(yan,jian),即倾倒变形。”玲珑”,这里指经水滴时久石头变得孔穴明晰、犹如手工雕镂的工艺品了。联语精妙对仗,内含哲理,似有“滴水穿石“之寓意。
树影横江山色倒海树影横江,鱼游枝头鸦宿浪,山色倒海,龙吟岩畔虎眠滩。
清康熙年间,贵阳来了位巡抚大人。一天夜晚,巡抚登上甲秀楼观景,见岸上风物映在涵碧潭中,禁不住吟出上句。恰逢此时,贵阳才子周起渭也在楼上,听见对题,脱口对出下联。巡抚大人连声称妙上下联皆在水中倒影上作文章。形象生动,好像画了两幅山水禽兽图。此联与“难题“明代袁炜撰《湖山倒影日月循环》联相仿。
碧波洞口联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赤耳银牙白玉兔,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相传,周起渭到江南任主考时,一日,闲暇无事,去游碧波洞。行至洞口,见洞左贴着半边对子,求对上联。周起渭即刻取出笔墨纸砚,把上联书题在洞口右侧,人们争相吟诵,无不叫绝下联借月中“白玉兔“为对题,月影在望,栩栩如生。周渔——璜对句则以“紫金龙“落笔,词语五彩斑斓,对仗人格合律,并嵌入“碧波洞“之名。
琴韵书声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写得有声有色,意在突出“琴韵”、“书声”。后有人写琴韵书声的对联,巧将“韵”、“声“调换,联云:
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
静幽溪鹿过苔还静;深树云来鸟不知。
王图炳(生卒年不详),字麟照,清康熙进士,官侍读,有《援香书屋诗集》传世。
诗一般的语句,造成了一个异常幽静的意境。
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1715或1724-1763或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人。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写有传世不朽名着《石头记》(《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有“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刻有此副对联。
此联大意即:如果把假当做真时,真也就变成假的了;假若将无作为有的话,有也就化为无了。”假“与“真”,“无“与“有”,交织在一起,造成了一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朦朦胧胧的艺术氛围。看似文字游戏,却是寓意深刻地把《红楼梦》的真谛揭示了出来。在“文字狱“大施淫威的年代,笔法必须隐晦曲折,造一个虚幻梦境。以虚写实,以假乱真,达到讽刺鞭笞封建旧制度的艺术效果。
沁芳亭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此联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赞宝玉才情不凡,登上沁芳桥亭,“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于是,念出了这副对联。
联句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用“三篙”、“一脉“代而言之,雅丽蕴藉。又有分隐“红”、“绿“二义,与“怡红快绿“暗暗相关之妙。
潇湘馆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此联出于《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回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潇湘馆“属林黛玉居舍。联语大意是:茶已饮毕,煮茶的宝鼎却依然绿烟袅袅;棋已下罢,坐在幽静的窗前,手指仍然带有棋子的微凉。
曹雪芹以清雅笔墨,描绘出室内精巧静逸的气氛,沁人心脾。正像脂砚斋评联云:“尚“字妙极,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犹“字妙,“尚绿”、“犹凉“四字便知置身于森森万竿之中。
对吟“牡丹图“联分黄散碧无双艳;结彩包金第一香。
春日,曹雪芹应邀入京探访好友爱新觉罗·敦敏,只见敦敏正在府中悬挂名人字画。还未待曹雪芹坐定,敦敏即言:“愚藏几幅国画,可惜尚无对联相配,曹兄才思敏捷,正好可遂吾心愿矣。”曹雪芹离座一边观画,一边道:“你出上联,我对下联,如何?“敦敏素知曹雪芹言出必行,于是以墙上《牡丹图》拟出上联,曹雪芹脱口对出下联。
牡丹乃国色天香。敦敏从“国色“着眼,突出一个“艳“字,曹雪芹从“天香“落墨,突出一个“香“字,对得极工丽、精妙“杏花春燕图“联十里杏花经雨湿;三春燕子逐风斜。
敦敏又指着一幅《杏花春燕图》出上联,曹雪芹稍加思索对以下联,敦敏连声称妙。
“杏花经雨湿“与“燕子逐风斜”,一静一动,形象生动。
“白玉堂“与“红楼梦“
白玉堂中香结彩;红楼梦里笔生花。
敦敏与曹雪芹观画对句,别有一番雅趣。这时,敦敏得意地四下观看《牡丹图》、《杏花春燕图》、《梅花轴》,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上联。曹雪芹即刻以“无情对“对出下联。
“白玉堂“与“红楼梦”,属无情对。上联“香结彩”,下联“笔生花”,特定环境生出特定情趣来,妙哉涧草山花自在芳奇松诡石天然净;涧草山花自在芳。
乾隆皇帝也算是一位“对联大师“了。他撰的这副对联,妙就妙在自然。”奇松诡石”、“涧草山花”,无刀斧之痕,无人为之饰。有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天然就是美。而且美得自在,美得真实。
天际识归舟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上联意在远景,有图画之趣;下联树在云烟深处,富朦胧之美。两个动词“识“与“辨”,落笔不凡,颇具功夫。
松阴一径白云湿松阴一径白云湿;花影半帘红日迟。
黄慎(1687-1768),字恭寿,又字恭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久寓扬州。清代着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同是“松阴”、“花影”,时逢白昼,另是一番景致。”白云湿”、“红日迟“句妙在“湿”、“迟“二字上,颇有几分新意几分怪味。
对联巧断案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传说,郑板桥在范县任县官时,有个教书先生因财主年底拒付酬金而被迫告状。郑板桥恐因先生腹无才学、误人子弟所致。于是,手指大堂门口的灯笼出句,让先生对来。教书先生立即对出了下联。郑板桥一听,暗暗点头。即传财主上堂,酬金加倍,当面付给先生。
此联巧在下联,不仅与上联对得工工整整,而且教书先生把自己的苦楚冤情含在联内,好似一帖状子,请县太爷明鉴。
云开见日水面结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从前,有个姓孙的秀才,家境贫困,不料,又被恶人诬告,传他公堂受审。他面对官府大人和三班衙役,念出了上联对子。审堂的恰好是个明察秋毫的清官,一听对句,再看原告状子,就让原告、证人上堂当面对质。官府大人发现其中有诈,当堂判孙秀才无罪,原告无端诬陷好人,重打四十大板。孙秀才此时万分激动,眼望蓝天,顺口念出了下联。
这副对联巧妙地采用顶针连珠法,以形式服务内容。上下联都以自然现象出现,语带双关,恰到好处地道出了孙秀才开始苦上加难后来澄清冤情,由悲变喜的不同心情。
谢天谢地谢君王口十心思,思妻恩子思父母;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年间,纪晓岚当了侍读之后,每天在皇宫御园,情绪悒郁,思乡念亲。乾隆看出他的心情,即出句试之。纪晓岚揣摩皇帝心理,可能要准他返里探亲了。于是,撩袍下跪,对出了下联。果然,乾隆龙心欢悦,赏他御马一匹,探亲而去。
上并“思”,下并“谢”。二字又连连复用,语句切各自身份,妙在其中。
书斋联无事此静坐;有情且赋诗。
此联字句朴素淡雅,如信口吟哦而成。这比起斟字酌句者更见功夫,当然较之堆砌词藻哗众取宠者,尤显清逸隽永、自然风流。
搬开出门两重山赐破磊桥三块石;搬开出门两重山。
传说,李调元到广东任学政时,在路上遇一书童,坐在路中的三块石头上,要与他对对子。李调元未等书童把上联念完,就笑着对出了下联。书童一听,连忙把拦路的三块石头搬去了。
巧在拆字:“磊“为“三块石”;“出“是“两重山”。
严冬过后始逢春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花落花开,花开花落,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李调元充军伊犁,后得赦回京。夫人见到久别天涯、大难不死的丈夫,喜泪盈眶,吟出上联。李调元即以同样心情口拈下联,成此巧对。
巧在反复、重叠,意在岁月难熬,盼亲怀故。读来感情真挚动人。
天阵地盘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肴海酒地为盘。
乾隆皇帝喜好对对子。一天,偶得上句,正为难对下句而闷闷不乐。正好冯诚修前来见驾,将下联对上了,乾隆欣喜若狂。
上下联妙处就在于通篇借喻,即借小物比大物。气势场面确实惊天动地,非同一般。
题赠伊秉绶联南海有人瞻北斗;东坡此地即西湖。
伊秉绶任广东惠州知府时,宋湘亲书此联相赠。”南海“即广东南部的东江岸畔,先秦古籍中泛称这一带为南海。”北斗“指北斗星。”东坡“是宋代被贬谪惠州的苏东坡。”西湖“乃惠州之游览胜地,为我国第二个大西湖。联语对仗工丽,自然妥帖。尤为尖新的是嵌入了“南、北、东、西“四方位,不着痕迹,堪称妙笔。
半联七字一屏三色,鹅黄鸭绿鸡冠紫;半联七字,李白桃红杨柳青。
一次,苏州刺史韦应物与钟耘舫(即钟祖芬)对句。韦指着屏风吟出上联,钟耘舫此时见壁上悬有一联:冬祥夏泰春秋美;李白桃红杨柳青。随即对了下联。
上联三种颜色,冠以“鹅”、“鸭”、“鸡“三禽,可称巧思。下联虽借他人半句,但在此时此刻,巧与上联成对,亦属妙借。美中不足的是“半联七字“对“一屏三色”,欠工。不如改作“半副七言“为佳。
东鲁与西秦泰岱三观,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传东鲁;黄河九曲,文王谟,武王烈,而今道统在西秦。
王杰(生卒年不详),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中头名状元。这副对联是他和一位山东文士所对而成。
上联“孔子”、“孟子“都是山东人,下联“文王”、“武王“又都是陕西人。斗对二人分别以此来炫耀“东鲁“与“西秦”。这个裁判可不好当,真是秋色平分,难较高低。
朱元璋画像联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状元,曾任工部、礼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以后又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从小帮人放牛,后又入皇觉寺为僧,元末他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称吴王)。后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全联32字,主要的18字概括了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可谓遣词准确,用字精炼。
张之洞陶然亭;张之洞。
李文田(1834-1895),字若农,广东顺德人。清代工部侍郎,承修宫室建筑。
一日,清代张之洞与李文田在陶然亭对饮。张以“陶然亭“作无情对上句,李文田冲张之洞笑道:“若要无情,非阁下姓名莫属矣。”
以“张之洞“人名对地名“陶然亭”,一副绝妙的无情对。妙在上下联词性(姓氏、虚词、名词)对仗工稳,自然天成。
忠王府寝殿联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为健者;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民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李秀成(1823-1864),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后期卓越领导人,号称“忠王”。
此联旗帜鲜明,将太天平国的政治纲领、战斗业绩都写得精炼清楚,颇有气势。
凤鸣朝日龙跃云津,凤鸣朝目;桂生高岭,莲出绿波。
邓世昌(1855-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禹县人。甲午中日海战中,致远舰首领,壮烈牺牲。
此联有自对之妙,故一联可作二联吟读,一样形象可见,对仗工整。
中容大鹤里记春秋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江西抚州一带,流传着这副巧联。
上联借抚州方言音韵:“容“同“庸”,“鹤“同“学”。嵌入《中庸》、《大学》二书名;下联中,“通书”,即皇历书。”里“谐音“礼”,嵌入《礼记》、《春秋》二书名。”中容“和“里记“在联语中,皆具双关之妙。
对联解冤投水屈原真是屈杀人曾子又何曾从前,一个秀才被指控为杀人凶手,拘到县衙公堂,秀才连声喊冤。县官一不问姓名,二不审案情,冲着秀才念出了上联对句。秀才本未杀人,心里清楚,脱口对出了下联。县官一听,断定秀才并非凶手,喝令退堂。
此联巧用典故。县官用屈原投汩罗江之典;秀才则用曾子并非杀人凶手之典,巧妙地把自己比作“曾子”,不曾杀过人。恰如其分。
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少小深知尊长理;黄香温席,幼年省识孝亲心。
孔融、黄香:皆为汉朝传世孝子。相传,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哥哥吃。黄香幼年家贫,冬天夜里,用自己的体温替父亲温炕席,让双亲就寝。后来,二人都是汉朝功臣。此联巧在嵌典工巧。
赵云对孔明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坡上,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双全。
妙在下联,以赵云救阿斗的故事,对孔明的业绩。而且在上联占去一至十数目字的难题下,相应地对出了十个特别的数目字:孤、重、匹、单、长、数、百、千、独、双。
诗名官职称双好诗名官职称双好;丹桂灵椿并一时。
张应昌,不详。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句集杨万里诗,下句集刘克庄诗。”丹桂灵椿“与“诗名官职”,明说暗喻,互相表里,妙语天成。
樵歌松风樵歌一曲,众山皆响;松风满耳,万壑争流。
李福,不详。
上联“众山皆响”,回声四起,有身临其境之感。下联也写声响,用“万壑争流“写松涛,也显奇妙。
香成海绿到门梅花绕屋香成海;溪水如云绿到门。
胡钁,不详。
“香成海”,夸张手法使然。”溪水如云绿到门“句,新颖出奇,神来之笔也。尤其“绿到门“三字,把春意盎然之景写到家了。非是妙笔生花。而是“妙笔生春“了藏志联暂借荆山栖彩凤;聊将紫水活蛟龙。
冯云山(1822-1852),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起义军领袖之一。
相传,他出广东花县,到广西桂平,在紫荆山以教书为名,暗地进行反清活动。这是他书题于书房门口的对联。
联内以“碎锦格“明嵌“紫荆山“三字,暗藏将来要大干一番事业的宏图大志。”彩凤”、“蛟龙“用来自喻,暗示时机一旦成熟,彩凤要出山,蛟龙要翻江。
无燕有龙四壁春烟无燕到;一窗云影有龙飞。
这副对联是无名氏题杜文秀书房之联。杜文秀,是185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云南爆发的回族起义领袖,起义坚持十八年之久,在大理建有革命政权。
此联从字面上看似诗如画,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生花之笔在于“无燕“对“有龙”,四个字,道出了杜文秀胸中无“燕雀“之小人之志,有“龙飞“之博大志向,隐喻杜文秀揭竿而起,大有推翻清朝帝业之决心。将情志融入景物之中,颇有诗意之美,是此联之一大艺术特色。
望百步长江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相传,戊戌变法失败后,黄被清政府解职返乡。他身处逆境,对前途仍未失去信心。这是他悬在堂上的对联。
从嵌在联中的数目字,足以看出他昂然向上、步步登高的满腹豪情。
药花虫鸟对药是当归,花宜旋复;虫还无恙,鸟莫奈何。
用语巧妙,托物言志。选用药名、花名、虫名、鸟名,语意内含双关,在于表达作者不甘寂寞并充满希望的心境。
庭院楼台绿绮凤凰,梧桐庭院;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陈曼生,不详。
此联对仗甚工,词性相对,就连字形也相对得很妙。”绿绮“与“青春”、“凤凰“与“鹦鹉”,连偏旁部首都相偕而对。有珠联璧合之美。
清史联摄政王兴,摄政王亡,建虏兴亡两摄政;兼祧子成,兼祧子败,清朝成败二兼祧。
年,光绪死后,由三岁溥仪继位,改年号为宣统。溥仪之父载沣为“摄政王”。当时,缅甸仰光《光华日报》(由清末革命党人主办)上,登载上联公开征对。下联是从应征对联中选的。
摄政王:前指清太祖多尔衮,后指载沣。
兼祧子:本意是一个男子兼做两门的继承人。前指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后指宣统。
全联三十个字,跨越了清王朝由兴到亡的二百多年历史。可见此联的概括力是惊人的。上下联巧妙地运用了先分述、后总述的手法。不仅词语对,得工整,而且内容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浑然一体。
云无出岫心鹤有还巢梦;云无出岫心。
徐世昌于民国7年(1918年)10月10日就任总统,及至民国11年(1922年),黎元洪复任,徐被赶下台遂退居天津。
此联语带双关,自比“鹤”、“云”。岂不知,此乃无可奈何、自作安慰罢了。
事事无成事事成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活动家。也是诗人。
年前夕,陈毅同志被法国当局无理驱逐出境,押送回国。他回到家乡四川乐至县,亲眼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涂炭的凄凉景象。这年春节,他写了此联贴在自家门口。
运用重叠、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发当时处于逆境的沉重心情。妙在后边翘起一个光明的小尾巴,意指在困难时看到希望和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拯救老百姓阿弥陀佛,拜谒大慈大悲观世音;出生入死,拯救多灾多难老百姓。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陈毅同志只身一人到镇江金山寺,寺内长老想探知他的身份,即出上联对句,陈毅同志立即对出了下联。
上下联各具特色,道出了各自的身份。上联禅心十足,似见双手合掌、身披袈裟的方丈神态。下联看到了陈毅同志舍生忘死、救国救民的大无畏精神。
直上中天摘星斗直上中天摘星斗;欲倾东海洗乾坤。
口气之大,无与伦比;气势之雄,无可比拟。颇有浪漫主义色彩。此联也有人抄录为:
欲上中天摘星斗;直倾东海洗乾坤。
将上下联首“直”、“欲“换位,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日月楼中日月长星河层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着名书画家。
此联利用隔字重叠手法,使“星河”、“日月“更为突出。两个修饰动词。”转”、“长“的妙用,使对句怡然生辉。
七夕巧对帝女合欢,水仙含笑;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农历七月七日,称“七夕”,也谓“七巧节”。
此联由八种花卉名组成,说的恰是七夕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的故事。意趣别致,引人入胜。
牛女二星河左右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参(shen)商:两个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的星宿。
此联意指牛郎和织女不能见面,含有怜悯同情之情。对仗工稳,耐人品味。
“花甲“串对花灯悬挂杏花天,桃花开红,李花开白,头戴花,步生花,花上加花,百花香透花马国;甲箓翻看灵甲日,麟甲呈吉,龟甲呈祥,龙现甲,鳖展甲,甲中添甲,万甲光腾甲子年。
王树和,不详。
年,岁为甲子,六十年一遇,实为难得。丽江县纳西族秀才和文华撰“花“上联,并且贴在大街上,公开征对“甲“下联。当地举人王树和对出了下联。人们争相传诵,一时成为“甲子“佳话。
上下联“花“与“甲“相对十处,成为一副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的串对。
子地午天月明星稀临子地;云淡风静近午天。
王湘绮,不详。
“子”、“午“皆指古时记时法中的两个截然相对的时辰。子时:夜间十一点至一点。午时:白天十一点至一点。过目此联,谁不说上下句属对工丽“一历“对“三才“
三才以天地人为本;一历与欧美亚同春。
上联“三才”,即天、地、人。下联“一历”,指全世界通用的公历。巧在把通用公历的世界演化为“欧美亚”,意在与上联“天地人“成对。
春宵巧对买春输一刻;度腊剩三更。
旧时除夕,家家燃烛秉炬守岁。有的把对联描在蜡烛上,俗称“蜡烛对”。这副对联就是典型的“蜡烛对”。
上联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句;下联化用“腊鼓催三更“句,把人们在烛前守岁迎新的心境写了出来。
揉春为酒揉春为酒;剪雪成诗。
春可揉?雪能剪?诗意就出在这里。作者构思巧,手儿也巧,居然不同凡响地“揉春”、“剪雪”,不合理中寓合理。奇妙工稳。
春藏柳谷莺先觉春藏柳谷莺先觉;露滴松枝鹤有声。
柳浪闻莺,松涛鹤语,这已是古今墨客文人时见吟哦的对象。此联语意出奇,上联将春活化“藏“于柳谷,让莺先发觉,饶有情趣。下联妙在露水滴松枝、松枝无语“鹤有声”。诗意雅丽,沁人心扉。
柳摇台榭东风软柳摇台榭东风软;花压阑干春画长。
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语若惊人,必须炼字。此联就在炼字上见功见力,一个“软”,把柳丝轻盈婀娜之态写了出来。看来,这“软“比“暖”、“轻“皆佳,富有情意绵绵的人情味。
种梅花邀燕子闲锄明月种梅花;漫卷疏帘邀燕子。
张洪斋,不详。
据传这副对联是张洪斋与书友冯汝弼,一天傍晚共坐楼台赏月,冯托古人句出上联,张亦借古人句对出的。
联中连用动词,属连谓句式。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吟梅联天地心从数点见;山河春借一枝回。
全联吟梅不见一个“梅“字,却让人见其影、闻其香。上句“数点”,下句“一枝”,皆为状梅之词,可谓妙笔。
约雨移花数点雨声风约住;一枝花影月移来。
风能约雨,月可移花,真是想象奇特。作者将“风”、“月“人格化,并在动中勾勒出一幅雨声住、花影斜的恬静夜色,可谓妙笔传神。
无风有月无风焰烟直;有月荫影寒。
上联“焰”、“烟”,为同韵字;下联“荫”、“影”,也属同韵字。”直”、“寒“在联中有域龙点睛作用。读来妙趣横生。
云影与风声云影空明,一曲清溪当户绕;风声寂静,千竿修竹向门栽。
此联幽静雅逸,好一个清明秀丽的门户。”当户绕”、“向门栽“把溪水和竹林写活了,好像听见潺潺水声,看见了婷婷翠竹。
假山石上栽真树假山石上栽真树;死水池中养活鱼。
巧在“假“中有“真”,“死“里存“活”,反意对比,倒也新奇不凡。
“品泉茶“与“竹仙桥“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桥,两个山人。
拆字自然,尤上联为妙。只是上下联对仗不甚工整。
山出柴夕多烟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拆字并字,有巧拙之别。此联就并得巧,而且上下联,对仗灵巧工稳。据说上句是清乾隆间巴蜀名士李调元任广东乡试主考时,路遇一樵夫所出对题,下句为樵夫即兴所对。
又加点缀便成文因火生烟,若不擞开总是苦;采丝结纾,又加点缀便成文。
拆字、拼字,虽谓做字面文章,但也有巧拙高低之分。此联很少斧凿痕迹,可称上乘之作。
寺边无日不逢时门内有才何闭户寺边无日不逢时。
旧日有一学生,调皮乖俏,想瞅时机试试私塾先生的才学。一天傍晚,先生关了门。那学生假装前来问字,在门外出上联。先生听出学生出句用意,随口对了下联。学生在门外一听,面红耳赤,只好悄悄离去。
这副对联巧在拼字。上联“门”、“才“并为“闭”;下联“寺”、“日“并作“时“(繁体字)。下联虽“时“与“闭“错位,但从联语对仗要求讲,必须如此。况且下联语言流利,意思是:日已落山,学生你来得不是时候。
上下无处逃生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一个老秀才出门遇一乞丐,正伏在泉边喝水,即以对句问他。那乞丐是个落难书生,立即对出了下联。于是,老秀才将他领回家中。
这副对联巧在先拼字、后拆字:上联“欠”、“食“为“饮”,“泉“又拆为“自水”。下联“才”、“门“为“闭”,“卡“可拆为“上下”。联语又与各自身份口气相吻合,一问一答,很是动人。
生生不息滴滴归源二木成林,二土成圭,二火成炎,木生火,火生土,生生不息;三瓜为,三石为磊,三水为淼,瓜滴水,水滴石,滴滴归源。
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重叠组合。你看,上联两两相叠,“成林”、“成圭”、“成炎”。下联三三组合,“为”、“为磊”、“为淼”。尤为难得的是利用传统的五行生克学说,以“生“变化,生生不息。”生生不息“取意于《易》和《庄子》相生不绝之意,寓哲理于其中。下联用“滴“与“生“相对,内蕴丰富,含有朴素的唯物观。
天连水尾水连天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此联妙在正读倒吟为同一语,成回文联。有人对以“人留镜面镜留人”,亦工巧,但比起此联来,稍有逊色。
种花植树院庭种花红花种庭院;峰岭植树绿种植岭峰。
季兆秋,本名季德新,1937年生,贵州贵定县人。当代楹联家。
此联又是种花,又是植树,把环境与山峦绿化得令人称道。在撰写手法上巧用了“回文法”,使上下联正吟倒读,一模一样,不差分毫。
邀石对月临窗邀石听溪语;凭槛对月浴竹风。
读此联如同读诗。”邀石”、“对月“把石、月当成了酒客诗友,情趣盎然。
猎马归来作虎奔载舟出处如鱼乐;猎马归来作虎奔。
“舟“比作“鱼”,“马“状为“虎”。给人以新奇之感。”乐“与“奔“字,用得也十分精彩,把“鱼“游“虎“驰的形态,写得既确切又生动。
海欲浮天去海欲浮天去:
山疑渡水来。
海接天,海天一色;山映水,山水相依。作者观景突发奇想,生出此等奇妙佳句来。
海上渔舟天上来岛中楼阁水中立;海上渔舟天上来。
此联像两幅图画挂于壁上。”水中立“静景幽雅;“天上来“动景高远,诗情画意把人带入美的境界。
山静松声远山静松声远:
秋清泉气香。
吟此联自有空灵之诗意、清香之韵味。无“静“声不“远”,有“清“泉方“香”。
山色带云看松声和雨听:
山色带云看。
王遐举,当代着名书法家。
此联“和”、“带“二字用得妙,将雨声、云色溶入联语中。意思是:听松声和雨声;看山色带云色。
神龙猛虎神龙万变海天小;猛虎一声山月高。
此联巧用了夸张,而且通过“海天”、“山月“的变化,衬托出了“神龙”、“猛虎“那非凡的气势声威。
凤游鱼跃凤游云海;鱼跃江天。
四十年代,夏衍在香港主持《华商报》编务时,友人赠他这副对联。夏衍把此联悬在堂上,一有空暇就欣赏。据传,他在该报上发表文章时用的五、六个笔名,全是由这副对联中化用过来的。
凤乃飞翔之物,因有“云海“方“游”,颇为新颖。鱼在水中跃,因有天色映水,才有“江天“可跃,也有新意。难怪连一代文学巨匠都爱之不舍呢山静鸟谈天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此联别出心裁,让“鱼读月”、“鸟谈天”。其中“读”、“谈“极妙,人格化地{舌现出水中景、山里趣。下联“鸟谈天“的“天”,字面上与上联“月“相对,但其意却是聊天、谈天说地之意,尤见妙处。
鸣蝉移树流余响鸣蝉移树流余响;斗雀追风堕细翎。
此联在语法上呈连谓结构。上下联分别用了两个动词,把蝉鸣声、雀斗状写得活灵活现,真好似声在耳畔、态在眼前。
莺掷金梭破绿烟燕翻玉剪穿红雨;莺掷金梭破绿烟。
以“玉剪“比燕、“金梭“喻莺,似已不新鲜了。然而,又在花雨、柳烟中开拓新意。联语顺着前面的“玉”、“金”,在色调上作文章,写出了“红”、“绿”,让人去想象是桃花和柳烟。
绿水映霞红胜锦绿水映霞红胜锦;远山凝黛澹如烟。
作者匠心独运地把“水“拉近,将“山“推远,色调上也有区别,形成了层次感、立体感,远近各异,相得益彰。
黄河九曲秦华五峰精金百炼,良骥千里:
黄河九曲,秦华五峰。
这是一副“无情对”,上联和下联各不相干,毫无联系。全联四个短句,三个虚写,唯有“秦华五峰“是实写:秦华,即陕西的华山。五峰:指华山有东、西、南、北、中诸峰,峰名为“朝阳”、“莲花”、“落雁”、“五云”、“玉女”。
十万峰峦脚底轻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轻。
此联读来气势雄浑,荡气回肠,真是大气度之笔。下联中“轻“字尤妙,一个字顿时让“十万峰峦“失重变矮。好家伙!气魄之大,令人叫绝。
园静花留客园静花留客;林深乌唤人。
赋予“花”、“鸟“以人情,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和韵味。
桃源与蓬岛桃源有洞无人到;蓬岛无山有佛居。
“有“与“无“交叉对应,同时在联意中转折得巧妙。
“小金“与“雨人“
小楼一夜雨;金粉六朝人。
曹雨人,不详。
传说,扬州文士曹雨人,工诗词,寄寓南京,与歌妓小金交往甚密。此联是他题赠小金的。
全联十字,首嵌“小金”、尾嵌“雨人”,可谓一副构思精巧的嵌字联。
雅琴飞白雪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白雪“并非写实,而是“阳春白雪”,意即琴曲高雅。下联以“青云“对“白雪”,也显工整。
白马秋风塞上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对仗工稳,珠联璧合。联语洗炼地写出南北两地的特色。
梅黄节李白诗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
“五风十雨“:语出《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在此句中仅取黄梅节一到,风刮枝条无声,雨滴土块不破之意。若就字面讲,指黄梅天晴雨无常,决无十日一雨之理。下联中“二水三山”,指李白有诗《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等句。”梅黄“对“李白”,极为灵巧工妙,“李白“又妙在双关。
雪月梅花三白夜雪月梅花三白夜;酒灯人面一红时。
雪白、月白、梅花白,合为“三白”;人在灯下饮酒,面颊绯红。联语先分述,后总述,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对仗也颇为工整。
白白白红红红孝子放羊上雪山,白白白;关公骑马过赤壁,红红红。
此联构思精巧。前半截把色彩隐了起来:孝子穿白衣,羊白,雪白;关公是红脸,马为赤兔胭脂马,赤壁又火烧。联语后半截色彩明快,叠用三个“白”、“红”。是对前面故意隐了起来的色彩之表白。
七百选冠首梅白菊黄,桃红柳绿芳草青,冬傲雪,秋傲霜,夏揖和风,春沾雨露;郊寒岛瘦,庄肆关宏板桥怪,诗言情,画言意,文揣妙理,曲诉悲欢。
刘庆华,现代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上联是彭更先生在《对联》杂志公开征联之句。收到应征联七百余件,刘庆华所对下联被选评为第一联。
评下联为佳,佳在嵌古典人名典籍,不俗不呆,庄丽严谨。”郊“指孟郊,“岛“指贾岛,二人诗言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画竹言意。”庄“为庄子,“关“为关汉卿,各自文揣妙理,曲诉悲欢。下联容量宽宏,耐人品味,不愧为七百应征联之佼佼者。
存真相浴佛头绿水河,河水绿,绿映双塔,塔影绿水存真相;青溪岭,岭溪青,青留九台,台临青溪浴佛头。
年9月,昆明存真照相馆由金碧公园迁至双塔寺前绿水河畔。相馆主人张用之在开张营业之日,出上句征联。一时轰动全市,应征者几百。下句为中标夺魁的一联。
下联中“青溪岭”、“九台山”、“浴佛寺“均为地名。联语上下皆成顶针连珠式,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浑然一体,要对得精巧确也不易。当时还选出五个下句为佳联,在此拈来一条过目:
黄花岗,岗花黄,黄拥群英,英雄黄花留芳名。
黄花岗,葬广州起义72烈士之地。此联内妙在“留芳“恰也是一家相馆名,可与上联中的“存真“相媲美。在此种角度上评,似乎此联更有资格中标夺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