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史-进入群魔乱舞的时代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埃及的赎罪日战争

    阿以冲突由来已久,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争端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双方对峙的实质依旧是领土问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巴勒斯坦的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约旦河以及黎巴嫩南部水源的问题。

    在阿以问题上,素来有“不战不和”的说法,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势必要经过血淋淋的战斗,才能换来短暂的和平。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东西线两国——埃及和以色列度过了十几年相对和平的日子,到了1967年,战争又不期而至。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所有的空军,开始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机场进行闪电式的袭击,半个小时后,以色列出动了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的5个师,向加沙、阿里什、阿布奥格拉发动进攻,和阿拉伯国家正面交锋。

    根据苏伊士运河战争的经验,埃及将大量的兵力放在了尼罗河三角洲一带。当时,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只有5个步兵师和2个装甲师,约12万人。面对以色列军队的反复进攻,12万人的军队无力抵抗,以军迅速地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

    战场上,以军强势进攻,令埃军节节败退,为了挽回局面,埃及方面发动了两次反攻,最后因为没有空中支援而失败。退到无路可退时,埃军封住了苏伊士运河,以军不能继续深入埃及,却已将西奈半岛收入囊中。战争持续了六天,以阿拉伯国家战败作为结束。历史上,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日战争”。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人数达到了六万多。相对应地,以色列死亡不到一千人。六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百多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可是,这场战争并没有给以色列带来和平,失去大片土地的埃及一心想要收复失地,从1968年开始,埃及和以色列又进行了两年的消耗战争,埃及的炮兵部队炮击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军队。以军也没有示弱,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以色列的空军开始对开罗周边的地区实施空袭,双方还互派突击队搞偷袭。

    时断时续的战事让纳赛尔深感埃及空军力量的薄弱,地面部队也需要加强,于是,埃及开始从苏联购买武器装备,苏联也利用这个机会,将苏军的掌控范围扩大到地中海。苏联的对手美国则大力支持以色列,为其提供物资、装备以及情报信息。虽然美苏双方在这场消耗战中分别获得了好处,但是,两国领导人都不希望这场冲突逐渐升级,最终变成东西方的全面对抗。经过多方斡旋,197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停战协议,不过,停战分界线还是按照六日战争的结果来划分。

    虽然叙利亚和埃及都想要拿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以色列方面却不这样想,即使联合国出面调停,也无法改变其强硬态度。以色列在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之后,在那里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1971年,以色列甚至花费5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堡垒系统,即巴列夫防线。

    197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去世,萨达特成为他的继任者。萨达特也希望拿回在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不过,他在政治上主张民主,在外交上则推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希望以此打破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1971年,萨达特对外声明,以色列必须撤出在西奈半岛和加沙走廊的所有武装部队,并且履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中的所有条款,埃及才会“准备与以色列和平共处”。可是,以色列的态度僵硬蛮横,甚至以“绝不会撤回1967年6月5日以前的边界”作为答复。

    1971年5月,萨达特开始大力增加武器装备,他和苏联签订了合作条约,希望从苏联那里得到更多的军事支援。可是,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与国防部长却提出,苏联可以提供飞机,但飞行员必须由苏联指挥。萨达特当然选择拒绝,不过,勃列日涅夫开出了更令人满意的条件,他在清单里的4架米格-25战斗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架。然而,战斗机到达埃及后,萨达特依然没有权力指挥。颇为不快的萨达特对苏联下最后通牒,“要么卖给我们,要么开走”。结果,苏联人真的将飞机开回去了。

    不过,萨达特并没有因此认命。萨达特深知,此时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经济,将埃及从战争的疲惫状态中拯救出来。可是,发展经济需要和平的格局,“不战不和”似乎成为中东地区唯一的宿命,因此,萨达特需要通过一场战争,打破当下埃以僵持的局面,获得对话的权力。于是,埃及发动了一场出其不意的战争。战争是胜利也好,是失败也好,终究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萨达特的目的达到了。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庄严、最神圣、最重要的日子,即赎罪日。对于虔诚的犹太教徒来说,赎罪日也是“禁食日”,在这一天,所有人都要放下手头的工作,与家人团聚,他们不吃、不喝、不工作,并到犹太会堂祈祷,以期赎回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所犯的或可能犯下的罪过。即使是不太虔诚的犹太人也会到会堂祈祷,参加特别祈祷仪式。

    这一天被阿拉伯人选定为进攻发起日,也有一定的道理。赎罪日当天,以色列境内一切公共活动全部停止,学校、商店、饭店、咖啡馆、办公室全部关门,以色列的广播、电视一律停播,这样一来,战争消息难以迅速发布,甚至无法进行战争动员。

    当天下午,叙利亚军队全线出击,在以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打了个措手不及,由此拉开了赎罪日战争的序幕。实际上,以军在战前已经察觉到叙利亚方面的活动,6日上午,守备戈兰高地的部队接到命令,按照要求进入阵地。不过,他们并没有进入战备状态,而是在由犹太教徒组成的“哈贝特运动”成员的组织下,进行赎罪日的祈祷和斋戒。中午时分,所有士兵没有进食,跪倒在地,跟着牧师虔诚地祷告,直到下午两点,士兵们还在祷告。与此同时,在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阿萨德已经发布了军事进攻的命令。

    叙利亚军队初战告捷,一个星期后,战局却出现了逆转,形势对阿拉伯国家越来越不利。为了减轻叙利亚方面的压力,埃及军队重新发动了攻势,试图占领西奈半岛中部的丘陵地带。虽然埃及的地面部队尚且能和以色列抗衡一段时间,一旦上升到空军作战,埃及就要吃苦头了。

    以军也非常清楚,对埃及的空军基地进行突袭是打击埃军最有效的方法。果不其然,以色列空军的突袭打出了七十比零的漂亮成绩,导致埃及的空军基地瘫痪了好几个小时,埃及空军不得不暂停对地面部队的支援。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以军击退了埃军的进攻,可谓输了一役,赢了全局。

    两个小国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就是背后大国的对垒。阿拉伯人的背后有苏联,以色列的背后有美国源源不断的军事支持。赎罪日战争期间,美国向以色列紧急空运了共2.3万吨、670种作战物资,其中包括坦克600辆、飞机80架以及各种电子对抗器材,此外还有5000吨给养物资。在情报方面,美国人将高空侦察机拍摄的西奈半岛埃军情况的照片传给了以色列总参谋部,对于鏖战阶段的以色列来说,找到埃及、叙利亚之间的缺口,无异于提前进入胜利阶段。从10月9日起,苏联也开始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武器装备和补给。

    在地中海区域,美苏双方的军舰也进入了对峙状态。10月6日,美军在地中海部署了48艘战舰,包括旗舰“惠特尼山”号、4艘在地中海巡航的潜艇以及第60和第61特混舰队。与此同时,苏联的地中海分舰队将21艘水面舰艇放在了地中海区域,并且放在了第六舰队的海域,旨在拦截美国海军的行动。

    在苏联情报搜集船开始监视部署于苏达湾的美军两栖特混舰队的同时,苏联向美军发出信号:如果美国干预苏联运输补给的行动,将会遭到苏方的武力回击。此时,美军的舰载武器装备已经严阵以待,只要接到命令,美军舰艇上的炮弹就会飞向苏联的舰队。

    在未来的几天里,美苏双方采取的都是心理战术,目的在于令对方神经紧张。当美军的侦察机在苏联舰艇上空盘旋时,苏军就发射鱼雷,激起海面上的浪涛,迫使侦察机提升高度。按照苏联的中东政策,苏联既希望与美国和平共处,又希望扩大自己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力,为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装备便是其中一个途径。不过,勃列日涅夫也曾一度阻止埃及和叙利亚发动战争,甚至在战争开始时拒绝向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

    苏联的援助并没有改变战争的结局,相反地,苏联领导人在战争期间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苏联被萨达特踢出了中东地带。赎罪日战争期间,苏联军火没能打过以色列的美制武器,在空中较量中,埃及的空军更是输得惨不忍睹,此外,萨达特已经不愿意苏联继续插手中东事务。于是,当美苏两国正在商量召开中东和平会议,试图以超级大国之力解决阿以问题时,萨达特选择了出访以色列。这一决定震惊了所有犹太人,也震惊了美国和苏联,从此之后,埃及抛弃了苏联,开启了亲美的外交历程。

    被希腊涮了一把

    中情局在国际上向来以严谨、高效、神秘著称,不过,中情局的偏执、无法无天、不计代价也让它惹来了众多的骂名。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机构,中情局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取之不尽的钞票,于是,中情局在全世界范围内撒网,地处地中海的古国希腊也成为它的目标之一。

    中情局刚刚建立时,就已经和希腊打交道了。二战之后,为了应对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人士,中情局雅典工作站的特工也密切注意着希腊国内的动向。从1944年到1949年,希腊陷入了希腊共产党和政府之间的内战,在美国、英国的支持下,希腊政府军最终获胜。希共一夜之间被定性为非法组织,许多党员遭受迫害或者流亡出国。从此,希腊军方和中情局之间的关系开始密切起来。

    1952年,考虑到对抗苏联的需要,希腊恰好处在苏联的腹部,且和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接壤,因此,北约第一次扩大时,希腊便顺利地成为会员。很显然,美国之所以同意希腊加入北约,是看好了希腊在围堵政策中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在美国看来,希腊政府军在内战中打败共产党,是美国在冷战中的一次胜利。作为对抗的一方,苏联却没有用全力,甚至在至关重要的1944年,苏联依然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而不愿意帮助希共占领全国的领土。于是,当希共和南斯拉夫的总统铁托的关系交恶时,希共的努力也就前功尽弃。

    不过,美国也不是非常喜欢希腊军方的人,一位出使希腊的美国大使曾说,那些军官都是法西斯主义者,完全符合墨索里尼对法西斯的定义:社会主义国家、产业和工会一体化、没有国会……在对希共再度叛乱的担忧中,希腊军方笼罩在一种极度恐惧的气氛中,他们害怕共产党卷土重来。在这种环境下,希腊的极右势力开始抬头。

    内战将希腊变成了一片废墟,经济状况甚至比二战期间还要糟糕。同时,内战也造成了希腊内部两股势力的长期对立,数以千计的希腊人面临牢狱之灾,许多人被流放到荒岛上,有的人则选择移民澳大利亚或者其他国家。内战结束后,极右势力一直占据着希腊政坛,他们搞出许多暗杀事件,甚至发动推翻政府的军事政变。

    1965年之前,希腊的领导人一直由保守派人士担任,此后,中立派的乔治·帕潘德里欧就任希腊总理。在人们看来,帕潘德里欧的当选可能会对希腊国内的政治局面有所改变,可是,年纪轻轻的国王康斯坦丁二世也想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在和改革派发生冲突后,国王将帕潘德里欧赶走,由此,康斯坦丁二世为自己的王室末路作了关键的铺垫。

    1964年,希腊国王保罗一世去世,年仅24岁的康斯坦丁即位成为希腊国王,成为康斯坦丁二世。希腊王室和欧洲的多国王室都有姻亲关系,康斯坦丁二世的姐姐是西班牙王后,而英国的查尔斯王子是他的表兄。尽管康斯坦丁二世自认为年轻有为又有极高的责任心,不会畏惧繁重的国事,可他在国王的宝座上仅仅坐了三年,便遇上了他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刻。1967年4月,一群军人冲进王宫,逮捕了国王和他的大臣们。在这场政变中,共有8000人被捕。

    4月21日清晨,陆军上校乔治·帕帕多普洛斯率领军队发动了政变。大批的坦克包围了王宫,炮口对准了国王的寝宫,随后,国王被请到了国防部。此时,军队的所有将领都已经在那里等待。在武装军人的胁迫下,国王同意政变军人组成名为“上校团”的军政府,以取代之前由文人领导的右翼政府。“上校团”在国王面前宣誓后,即成为希腊的合法政府,在未来七年的时间里,军政府在希腊实行独裁统治。

    六个月后,康斯坦丁二世试图组织一支同政变军人抗衡的部队,但最终失败。他害怕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引起一场国内战争,于是逃到了罗马。康斯坦丁二世后来回忆说,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离开祖国,避免可能对人民造成的任何伤害。国王出逃以后,希腊军方成立了摄政团,取代了原本的民选政府,由乔治·帕帕多普洛斯接任首相。国王一家的离开,让希腊的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按照希腊的法律,离开希腊一定年限而不返回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康斯坦丁二世由于离开希腊本土太久,后来被希腊禁止入境。1993年,他曾经试图乘船进入希腊,结果被希腊海军炮艇驱逐。1994年,康斯坦丁二世彻底丧失了希腊公民身份,从此只能持丹麦护照旅行。2000年,康斯坦丁二世在希腊政府没收其房产的诉讼中获胜,并且获得了一定数额的赔偿,不过,这位前国王还是将这笔钱捐给了希腊人民。2004年,奥运会在雅典举行,康斯坦丁二世应邀回到阔别37年的祖国,希腊人民对这位前国王非常友好,不过,在法律上,他依然不被允许在希腊定居。

    说回当年的政变。有人猜测,这一次政变肯定和美国有关,至少和中情局有关。不过,希腊军方发动政变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他们担心希共会死灰复燃。康斯坦丁二世将帕潘德里欧赶走后,成立了临时政府,并且宣布于1967年5月28日举行国会改选。保守派深知,如果帕潘德里欧所属的中间联盟成为国会的第一大党,随后和立场偏左的联合民主党组成政府,保守派将永无宁日。对于极右人士来说,政变无疑是先发制人的一个有效策略。

    政变后,军政府开始四处搜寻各党派主要的政治领袖,即使是同情共产党的平民,也可能面临被捕的下场。面对希腊军方的政变,美国驻希腊大使曾经批评说:“这是强奸民主。”中情局驻雅典站的站长波茨却不这样认为,波茨说:“你要怎么强奸一个妓女?”政变的军人比任何人都了解,驻雅典的大使只是美国的形象代言人,中情局雅典站的站长才能真正代表美国。

    肯尼迪时期,美国政府并没有特别亲近希腊军方,不过,后者和中情局的关系始终不错。尼克松参选时,希腊军方曾经暗中送了一笔钱给尼克松,当尼克松陷入“水门事件”时,他们又凑了些钱,帮助尼克松收买中情局的特工。这些行动,无疑都是中情局的功劳。

    当然,中情局向来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雅典工作站的特工之所以如此用心,也是看在希腊那些头脑简单的军人对他们言听计从的份儿上。在他们面前,中情局就代表了美国政府,和中情局保持友好关系,就是和美国关系稳妥,于是,当中情局对希腊的国内事宜指手画脚时,希腊军人也是唯命是从,比如镇压共产党。

    在政变之前,希腊军方和中情局已经合作多年,中情局对希腊的动向也非常了解。虽然中情局早就预测到希腊军方会推翻民选政府,但是他们在不曾知会中情局的情况下发动了政变,这让局长赫尔姆斯非常恼火。幸好,这并没有影响双方的亲密关系。希腊依旧是地中海上亲美的国家,美国也是希腊武器装备重要的供应商。可是,随后成立的军政府却让中情局大失所望——他们竟然瞒着中情局,跑到塞浦路斯跟土耳其人打了一架。

    塞浦路斯是一个面积约9251平方千米的岛国,属于地中海内第三大岛,地处欧、亚、非三洲相接地带,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塞浦路斯国内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主要是居住在岛上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两个族群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同所致。截至2002年,在塞浦路斯约76万人的总人口中,希腊族占85.2%,土耳其族则占11.6%。

    1959年,在结束了英国长达82年的殖民统治后,塞浦路斯宣布独立;1960年,塞浦路斯共和国成立,由希、土两族组成联合政府。从此,塞浦路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国内的民族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963年,希、土两族因为制宪问题发生了流血冲突,冲突中,希腊支持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土耳其则支持土耳其族。1974年,希腊军政府在塞浦路斯策划政变,推翻了希腊族人马卡里奥斯的政权,随后,土耳其以保护岛上土族居民为由出兵塞浦路斯,希腊军队也进入塞岛,两族联合政府解体。

    希腊人虽然想占领塞浦路斯全境,却始终有心无力,最后被土耳其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战争导致土耳其人在塞岛北面屠杀希腊族人,希腊人则在塞岛南面屠杀土耳其族人。后来,北方的希腊族南迁,南方的土耳其族北迁,塞岛被不同的“母国”分成了两部分,南方由希腊统治,北方由土耳其统治。

    1975年,土族宣布建立“塞浦路斯土族邦”,1983年又宣布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不过,这个国家只有土耳其一国承认,在国际上,南部的塞浦路斯共和国被更多的国家承认。为了结束塞浦路斯分裂的状态,国际社会一直从中斡旋,希望促使希、土两族的领导人谈判。直到2002年11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了塞浦路斯建立由“希族州”和“土族州”平等组成的“共同国家”政府的建议,双方才达成共识。

    实际上,希腊和土耳其交战一事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为中情局过于信赖与之合作近30年的希腊军方。当中情局驻塞浦路斯的特工搜集到希腊军政府即将推翻马卡里奥斯政权的情报时,立刻向雅典战的站长波茨报告,可惜,波茨根本不相信这一说法。即使塞浦路斯的特工继续发送情报说,如果希腊真的如此行动,势必引来土耳其军队的入侵,希腊和土耳其都是美国支持的国家,总统应该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波茨依然瞪着眼睛说瞎话,发了一封“希腊没有任何推翻马卡里奥斯的行动”的电报给美国国务院。直到塞浦路斯的总统府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驻雅典站的特工们才真的相信:希腊军政府骗了他们。

    令中情局没有想到的是,希腊本土也正在进行一场军事政变。1973年,帕帕多普罗斯军政府宣布废除国王,随后,吉齐基斯中将发动政变,帕帕多普罗斯上校被迫流亡。第二年,折腾了七年的军政府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流亡的政治家卡拉曼利斯在大选中获胜,希腊重新由文人执政。卡拉曼利斯组建的民选政府很快就国家体制问题进行全民公投,结果,69%的希腊人赞成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身居海外的康斯坦丁二世表示尊重希腊人民的选择,承认共和国的成立,他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表示:“如果希腊人决定要一个共和国,那么他们拥有这个资格并在和平之中享受它。”不过,他希望和家人回到希腊的请求被拒绝。

    不结盟的苏加诺

    1942年3月8日,在印尼的荷兰人在爪哇战役中战败,向日本人投降,之后,日本人带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侵占了印尼,开始了三年半的占领时期。可惜,日本人的梦想在美国原子弹的打击下化为了泡影,印尼脱离了日本的统治,准备筹建独立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后,印尼这片土地突然出现了政治真空,日本人虽然掌控着政权,但是已经宣布投降,盟军的队伍活跃在欧洲战场,忙着分享他们的战利品,没有人来收拾印尼的残局。真空的状态给印尼独立带来了希望,8月16日,印尼独立筹备委员会的领导人苏加诺与哈达共同起草了独立宣言,第二天,他们在人群面前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还升起了红白旗,唱了《大印度尼西亚歌》。8月18日,“独立筹委会”召开会议,选举苏加诺和哈达为共和国的正、副总统,八月革命旗开得胜。

    没过多久,荷兰以宗主国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印尼,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消灭刚刚宣布独立的印尼共和国,恢复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一时间,印尼国内上演了几股力量之间的制衡,印尼的一些土邦王公依然选择支持荷兰人,在荷兰人的殖民统治中,他们无疑是除了宗主国之外,受惠最大的群体;共和国的普通老百姓则选择支持共和国,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迅速发展成“亲共和派”,在印尼国内行动起来。

    在荷兰之后,盟军的部队也相继赶来,英国、美国相继登陆,和荷兰军队一起占领印尼外围各岛屿。对于刚刚成立的共和国来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了。尽管“印尼社会主义青年团”拥有约2.5万人的武装部队,并已经接管了各地区的重要部门和企业,但面对英、美、荷三国,共和国依然觉得胆战心惊。

    9月29日,英国以解除日本武装为名,派遣军队进占印度尼西亚。荷兰政府也以盟军名义从欧洲派兵在雅加达登陆。10月25日,6000名英属印度军队来到泗水,和共和国的2万名正规军、12万非正规军展开了战斗,战争持续到10月30日,苏加诺按照英军的要求停火。由于英军的司令官战死,英国人派了更多的部队前来增援。11月,英军开始在雅加达市内进行血腥扫荡,共和国方面伤亡惨重,丧失了许多武器,却让英国人见识到印尼人顽强抵抗的精神。

    进入11月,共和国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化,代表土邦王公的苏丹沙里尔成为总理,共和国的国会制内阁取代了总统制内阁。苏丹沙里尔要求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此时,荷兰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以往的眼光看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了。1946年,在恢复中立的英国主持下,荷兰和印尼签订了《林芽椰蒂协定》,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的合法性,但是印尼的婆罗洲、苏拉威西和马鲁古群岛等地仍受荷兰控制。

    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荷印战争,此后,荷兰和印尼之间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荷印战争,直到1949年12月,荷兰终于向印尼移交了主权,作为一个拥有16个邦的联邦共和国,印度尼西亚拥有与荷兰平等的国际地位。12月27日,临时政府成立,苏加诺任总统,哈达任总理。

    在印尼,苏加诺是1.05亿印度尼西亚人民心中的“伟大革命领袖”,是印度尼西亚的国父,是他领导印尼国民从荷兰长达350年的统治下赢得独立,并建立了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苏加诺,全名库斯诺·索斯罗·苏加诺,在印度教经书《摩诃婆罗多》中,“加诺”是英雄的名字。于是,从童年时期开始,人们就只叫他苏加诺。

    1901年,苏加诺出生在爪哇岛的泗水,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僧侣的女儿,由于父亲是穆斯林,而母亲是印度教徒,使得苏加诺的思想交织在伊斯兰文化和印度教文化中。小时候,苏加诺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得以体验普通百姓的贫困生活。

    15岁时,苏加诺进入荷兰语中学读书,住在父亲的朋友阿米诺托家中,这位阿米诺托叔叔成为苏加诺成长路上的榜样。当时,印尼的民族主义兴起,而阿米诺托恰好是伊斯兰教联盟的主席,在阿米诺托身上,苏加诺学到了作为一个领导人应该具备的组织能力和口才。进入大学后,苏加诺的头脑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他在《青年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民族主义、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这一思想在印尼独立后被他发展为“纳沙贡”思想,即“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

    在印尼独立之初,美国是支持苏加诺的独立运动的,不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情局就格外留意他的活动了,原因在于苏加诺采取了一些令美国不甚愉快的行动。苏加诺在访问美国之后,访问了苏联和中国,他从东欧购买武器,并将荷兰人在印尼的私有财产收归国有。在首次国会大选中,苏加诺正式当选印尼总统,而且,印尼的共产党在大选中获得了25%的选票,这些信号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潜在的危机。

    苏加诺效仿纳赛尔、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让美国很头疼,逐渐靠近共产党阵营的倾向也让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损。当共产党发展为印尼的第一大党,成为苏加诺对付陆军的可靠力量时,印尼的右翼势力非常恼火,特别是陆军中的右翼势力更加深了对苏加诺的怨恨。

    当时,印尼是远东地区除了中国之外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情局不愿看见,这个人口大国逐渐倾向于共产党,甚至成为苏联集团的一分子。此外,中情局在印尼收集的情报显示,印尼有大量未开发的石油,可是,苏加诺似乎没有兴趣和美国人做生意。如此一来,苏加诺无疑成为美国人的头等目标。于是,中情局又开始行动了。

    1957年8月1日,中情局的远东部长厄尔默带着700万美元的活动经费,跑到了菲律宾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成立了指挥站,中情局的特工们开始寻找反对苏加诺政权的军官和其他试图争夺权力的指挥官,策划着一场秘密的颠覆行动。与此同时,厄尔默听闻苏加诺好女色,除了娶了四位夫人之外,不时地还会传出桃色新闻,厄尔默将这一点看作是苏加诺的软肋,想要狠狠地打击一下他的声望。

    苏加诺访美时,一行人在美国四处周游,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中情局的特工就去打前站,为苏加诺挑选女色。特工会到当地的警察局,对提供性服务的女性进行政治审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就会送去给苏加诺享用。苏加诺访苏时,苏联的克格勃也为他做了类似的准备,很显然,克格勃比中情局技高一筹,在献给苏加诺的姑娘中,其中有一位就是克格勃的特务,而且,他们每一次约会都被克格勃拍了下来。

    这位金发女郎的公开身份是苏联的空姐,很快,她就被苏加诺“征服”,还三番两次地跑到印尼去看他。不知是苏加诺果真坠入了情网,还是碍于苏联的关系逢场作戏,不管怎么样,苏加诺已经中了这出美人计。

    利用这一层关系,中情局决定拍一部主角是苏加诺和这位金发女郎的色情电影,诋毁苏加诺的形象。于是,中情局找到了一个很像苏加诺的男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女,将他们带到和克里姆林宫的房间非常类似的房子里,摆出准备做爱的样子,然后用摄像机拍下来。中情局在拍摄录像带时,并不知道苏联的美人计已经破产了。当克格勃的官员将偷拍到的情色录像带放给苏加诺看,试图讹诈苏加诺时,苏加诺问克格勃可否将录像带带回国去,以便在国内公演,这样戏剧性的提问搞得克格勃官员目瞪口呆,克格勃的行动失败了。

    不过,中情局的行动还是产生了一些效果,为了怕人看出片子中的苏加诺是假冒的,中情局只把几个静止的画面公开。接着,这些画面在亚洲和欧洲的媒体上出现,印尼国内则谣传苏国父和苏联女特务有染,最后,苏加诺不得不断绝和金发女郎的来往。此时,有人开始反对苏加诺,有人对他失去了信任。

    1965年,印尼国内形势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苏加诺任总统时期,印尼的政局并不稳定,经济也不景气,人民生活困苦,经济危机引发了更多的政治危机。加上中情局和印尼右翼之间的密谋,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即将浮出水面。

    10月5日,野心勃勃的右翼将领准备发动一场政变,可惜计划败露,苏加诺的警卫部队指挥官翁东中校带领亲苏加诺的军官,在印尼共产党的支持下先发制人,以阴谋发动推翻苏加诺总统的军事政变为由,在雅加达处死了六名陆军将领,其中包括陆军司令亚尼。这就是60年代世人皆知的印尼“九卅事件”。

    苏加诺的先发制人为反共的右翼军官提供了借口,10月1日,时任战略后备司令部司令的苏哈托调动大量兵力控制了首都雅加达,并借助电台和报纸大肆宣传,指责“九卅事件”的主谋就是印尼的共产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印尼的左翼团体备受摧残,主要领导人艾地等人全部被杀。

    右翼军人一边逼迫苏加诺让权,一边在媒体上宣传中国政府支持了“九卅事件”,连事件发生的时间——10月1日,也和中国的国庆日扯上了关系。一时间,印尼国内掀起了反华热潮。从11月2日起,数千人袭击了中国驻印尼的各领事馆,疯狂的印尼人将大使馆内的文件档案、书籍付之一炬,驻印尼的外交官和工作人员也被殴打致伤。同时,军方还污蔑印尼华侨也参与并支持了“九卅事件”,于是,印尼华侨的房屋被焚烧、财产被抢夺,无数华人倾家荡产、流离失所,成千上万名华侨被关进集中营或者监狱,有的则被驱逐出境。

    这场政变之后,苏加诺被架空,印尼完全由苏哈托掌控。1966年,苏加诺被迫签署命令,将国家权力转移到苏哈托手中。1967年3月,苏哈托任印尼代总统;一年后成为正式总统。从此之后,印尼在外交上由倾向苏联变成倾向美国。解密的资料显示,在这场屠杀中,英国外交部的信息研究部曾针对印尼共产党、印尼华人与苏加诺展开一系列的反宣传,中情局的特工则负责编写印尼共产党的名单,一旦其中有人被捕或身亡,美方即在名字上打勾。在英美两国的密切合作中,美国是为了颠覆亲共的苏加诺政权,英国则是为了保护其在马来西亚的利益。

    “九卅事件”之后,华人在印尼的日子变得非常难过。在苏哈托当政的31年里,政府不允许印尼的任何地方出现中文,印尼华人不能学习中文,华人不能用中文名字,也不能从政。由于印尼撕毁了中国与印尼的双重国籍协定,一些印尼华人的国籍身份至今含混不清。幸存下来的人在1970年被归于印尼国籍,但是必须放弃中文姓氏。直到今天,印尼华人依然在政治、社会领域受到歧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