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知的100个科学发明-奔向新世纪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第七十五章奔向新世纪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明

    1991年,美国参议员“戈尔”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概念。1993年,美国政府郑重其

    事地将信息高速公路列入了政府的建设计划。世界各国闻风而动,亦步亦趋。“信息高速

    公路”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前景不可估量。

    “高速公路”美国领先

    在通信领域中,信息是希望得到或传给对方的某种特定内容。信息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

    拍电报、挂长途电话、写信等,相同的信息可以有不同的传递方式。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据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大大加强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能力,电子计

    算机把各种信息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构成现代信息革命的主要内容,也促使人们进一

    步去认识和重视信息。

    1991年,当时身为美国参议员的戈尔率选提出了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张,他的意思

    :把全美国所有公用的信息库及信息网络都连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大网络,再

    把大网

    络接到作为用户的所有机构和家庭中去,让文字数据、声音、活动图像这3种基本形态的信

    息都能在大网络里交互传输,使人们利用、传递信息更加方便。

    戈尔的主张一传出,不仅引起专家们的重视,而且深得当时身为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

    的赏识。1992年,当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时,他把“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作为竞选纲领之一

    ,从而赢得了美国大众的支持。

    当年9月15日,美国宣布将实施一项“永久改变美国人生活、工作和互相沟通的“信息高速

    公路计划”,并发表了“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日程表”,提出了9项政策原则和24项行动方

    案。年底,戈尔又宣布:美国政府正在制订“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并投入几十亿美元建

    设高速信息网。联邦政府还计划在近年内拨款数百亿美元,着手兴建全国光纤信息网,以确

    保在下世纪初建成“信息高速公路”。克林顿总统把这一切工作交给了戈尔。

    在组织上,美国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小组”和“美国国家信

    息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在财力上,预计在今后20年内将耗资4000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

    将达3000亿美元。“信息高速公路”的进程表也出来了:1995~2000

    年初步建成,2013年全部建成。

    在1994年5月,国际电信联合会的会议上,戈尔副总统发表了美国关于建立全球信息网络的

    报告,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5年2月25日,在布鲁塞尔,西方七国

    工商界人士召开了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的圆桌会议,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

    英国、意大利等国家的45家世界最大电子企业集团的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这对清除电信壁垒

    大有推动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不是美国人的狂热,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

    果。几乎与此同时,美国微软公司和麦考移动电话公司宣布,将投资90亿美元,兴建一个84

    0颗卫星组成的庞大的通信网络。另外,美、欧、亚的其他一些大公司也做也反应,宣布将

    建立一个由48颗卫星组成的“环球之星”的通信网络,将有33个国家加入这一网络。计划该

    网络在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如果把目

    前的信息网络化比作“羊肠小道”的话,那么,“信息高速公路”真可谓是高速公路了。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美国,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国家:美国产业结构中信

    息产业已占50

    %以上,而且逐年增加之势不减;美国电视已经相当普及,70%的家庭拥有有线电视;电话普

    及率达93%;家用电脑拥有率达31%;多媒体的个人电脑也已大量上市,1993年美国的多媒体

    电脑销量达72万台,比1992年的27.9万台激增两倍半,价格也从1992年的每台2500美元跌到

    只有1500~1800美元,与普通家用电脑价格差别已不大。毫无疑问,销量将继续上升。在计

    算机网络方面,美国也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例如:原来美国国防部的电脑“交互式网络”

    既连接各相关大学、实验室和军事基地,也为企业和专家提供信息服务,现在已通过卫星和

    电缆连接了150个国家的900多个网络中心,有320万台终端和2500万个人用户。早在1991年

    ,全美国已铺设了560万英里的光纤电缆,到1994年年底已增加到1600万英里。美国代表了

    今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它已具备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是其

    他国家难以相比的,难怪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美国人走到前头。

    前景诱人大放异彩

    “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之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前景十分诱人,将给人类生活

    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息高速公路”将在改善国民教育方面发挥全面而有效的作用。俗话

    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信息高速公路”便于自学的人们查找各类研究和学习资

    ,不管住在多么偏远的地方,不必出门就可以在家用多媒体终端上浏览全世界任何一家图书

    馆的存书,需要保存的资料可以直接用光盘整篇拷贝下来。当然,通过这个“信息高速公路

    ”和多媒体交互式远距离教学设备,所有学生不必到学校就能够享用最好的学校、教师和课

    程,而不受地理、距离、财力或残疾等因素的限制。专家的研究表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

    育,其成本效益比十分显著,可减少40%的时间和30%的费用,但却使学生多学习30%的课程

    。

    “信息高速公路”将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美国专家

    估计,美国仅个人通信业这个无线电服务的新部门,在今后10~15年内就将为美国创造30万

    个就业机会。在其他国家也大致如此,比如日本,1994年1月,日本邮政省发表《面向信息

    产业的新创造》,十分乐观地估计:随着光纤网络的充实而新生出来的市场,如图像节目、

    电视购物等新式服务,以及用于它们的终端机等,到2010年至少将达56万亿日元,加上现有

    相关市场(已有的终端机和软件等)将要达到的67万亿日元,到2010年将达到123万亿日元的

    市场规模。另外,由于光纤网络的充实,届时还将新增240万就业人员,占同期劳动力的3.6

    %。

    “信息高速公路”能让各地的医生联合会诊,病人在家可以选择世界各地的优秀医生看病

    使国家医疗保健服务实现根本的变革,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大大节省医疗保健费用。专

    家们认为:“信息高速公路”能为已有的和潜在的医疗保健应用系统及时提供宽敞的信息通

    道。与此同时,由于许多事情都可以在家里办了,70%~80%的人都可以呆在家中办公,这样

    就减轻了交通压力,美国传统高速公路的客流量有可能会减少30%~40%;办公室、学校、医

    院、商店也可减少,像图书、报刊、杂志、录音带、录像带、拷贝光盘等媒体不必大量生产

    ,所

    以,可节省大量原材料和劳力,也必将减轻地球环境的污染,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基

    础设施的改造。

    还有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享受到“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实惠。“信息高速公路”如此诱

    人,自然得到大众的热情支持。根据权威的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75%的美国公民相信“信

    息高速公路”能改善他们的娱乐和教育状况,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当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

    大战”计划的时候,有不少美国公民走上街头,示威反对。美国产业界对戈尔的提议更是不

    甘寂寞,他们希望借此在未来的世界信息产业竞争中大显身手,所以,在政府行动计划出笼

    不久,产业界掀起了一股兼并浪潮,计算机界、影视界、通信业之间交互融合,其势头有

    增无减,这种兼并还扩大到国际领域。由此,可以说,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生活也呼唤着“信息高速公路”。

    戈尔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立即得到全世界的积极回应,欧洲、亚洲各国不甘落后纷

    纷跟进,发展势头迅猛。

    信息高速路任重而道远

    诚然,美国政府和实业界对“信息高速公路”全力支持,但如果以为美国建设“信息高速公

    路”已万事俱备,将会一帆风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美国政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尚

    存在许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正如各行专家们所提出并警告的那样。首先是资金费用问题

    美国政府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近期投资为300亿美元,但整个工程约需4 000亿美元,两

    者相差太远。“信息高速公路”能否如期“通车”?这就不得不更多地依靠私营企业。即使

    “信息高速公路”建成了,费用问题仍未解决。美国政府要求电信公司对富人和穷人同时开

    放,但公司投入几十亿美元之后急于收回成本,“信息高速公路”肯定不会免费地使用的,

    所以,传媒警告国民不要期望有什么廉价服务。有人估计,与“信息高速公路”的联网费为

    每月50美元左右,此外还要加收其他单项费用,比如视频点播和电子游戏等等。这个费用对

    于处在贫困线之下的美国人来说,使用“信息高速公路”就不能不顾虑他们羞涩的钱袋。所

    以,尽管美国政府提倡信息的“全民服务”,但现在我们就可以肯定,富人与穷人占有的信

    息绝不会相同,信息拥有上的“贫富不均”现象同样会出现。

    其次是技术问题。尽管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加紧努力,但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有的甚

    至还是一片空白。数字压缩技术对传输视频信息至关重要,因为数字化的视频信息需占用大

    量空间,只有4秒钟的数字化电影会占满100兆字节的硬盘空间,如果不经压缩,一部标准长

    度的故事片会充满350多盘普通光盘。例如:一部描写木乃伊的科幻影片“木乃伊归来”,

    包含着1 00

    0亿个数据字节,利用目前的压缩技术能够把它压缩到40亿个字节。然而即使如此,这部电

    影的信息量仍是十分庞大的,足以填满相当于20台具有2亿字节硬盘的个人计算机。所以,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更先进的压缩技术,但是,这项技术的完善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也

    许还得几年。

    再次是管理问题。“信息高速公路”建成后,对信息的管理将十分复杂,人们将面临“信息

    过剩”、“虚假信息”、“信息污染”、“信息安全”、“信息犯罪”等等问题。信息量

    过大,资料太多,使人们难以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想找到的东西却大量地出现在

    你的面前。虽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美国的软件设计人员正在研制一种叫“

    智慧蛹”的软件,这种软件像无孔不入的精灵“蛹”一样,在领会主人的意图后,便会从一

    个信息基地神速地钻到另一个信息基地,直到找出主人所需的信息为止,但是,由此又会出

    现另一个大问题,即“信息高速公路”的“堵车”问题。当过多的“智

    慧蛹”同时涌向一种信息源时,此地便会出现类似今天这样的“交通拥挤”。同时,虚假的

    信息也会乘虚而入,掺杂在真实的信息之中,使人们对所有信息的可信度减少。更严重的是

    ,如何保障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防止重要的信息被非法使用、更改、窃取、破

    坏、遗失、泄露,已成为专家们感到为难的事情,将使有关部门防不胜防,因为不管将你的

    重要信息加上多少道锁,总是可以找到能找开的钥匙。

    此外,一些社会学家就担心人们长期面对多媒体的屏幕,身心的某些机能可能退化,与

    社会人群相处的处世之道将会受到损害。美国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提出过:如果人

    们整天呆在“电子小屋”中工作,长期形成的在同一办公室工作的亲密同事关系将减弱,

    至消失。可见,“信息高速公路”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尽善尽美,公众对它的期望可能过

    高了,它将带来什么问题尚在探索之中。

    至于说“信息高速公路”能增加就业机会,更是一厢情愿,因为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以

    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尽管它能带来一些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但同时,另外一些行业将面

    临减员甚至完全消失。一些权威人士估计:“信息高速公路”一旦“通车”,能源、交通、

    造纸、印刷等行业很可能萎缩。而按一般想法可能增加就业机会的电信部门也是如此,比如

    ,美国各电话公司由于计算机和声音识别技术设备的使用,劳动力需求大大减少,估计被裁

    减人数将达10万。1994年8月15日,贝尔大西洋公司宣布在今后3年内将裁减5 600人,占职

    工总数的7.7%。1995年,纽约电话公司宣布裁员1.6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0%以上,阿梅里

    特克公司将裁员6 000人,大西洋特莱西斯公司将裁减1万人,贝尔南方公司将裁减1万人,

    美国

    西部公司将裁减9 000人。失业人数的增加,将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但是,以上这些并不能阻挡“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更不能阻挡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

    迈进,可以说,人类目前正面临着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喜悦而又不得不忍受分娩时的阵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