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街头,晚上八时许,一个叫乔治的十三岁男生补完课回家时,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口,目睹了一场车祸。一辆小轿车迎面驶来,将一个乞丐模样的男子撞倒在地,小轿车的司机慌忙地下车察看,当发现乞丐已经昏迷后,他慌作一团地爬上轿车,驶离肇事地点。
乔治看清了那个男人的脸庞,特别清晰的是,他的左脸有一大块胎记,在灯光下十分耀眼,乔治还看清了那辆车的车牌尾数,他从花丛里探出头来,将事情经过记在了日记本上。
乔治去看那个受伤的乞丐,发现他的手仍在动弹,本能的反应是将他送往医院,可乔治太年轻了,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棘手的事情,再加上害怕自己被冤枉,他选择了逃避。他一步三回头地逃离了这条小巷,回到家里时,发现自己浑身是汗水,眼中也有莫名的泪水溢出。
母亲发现了乔治的异样,问他怎么了。乔治谎称有些心慌,草率地吃了晚饭后,便躺下睡觉了。可噩梦接踵而至,他老是看到那个乞丐向自己索命,他拼命奔跑,乞丐却不依不饶。
第二天早上看电视时,电视台曝光了车祸现场,触目惊心,没有目击证人,只有肇事车辆的车辙印痕,电视台要求知情者提供车祸的相关细节。
刚刚起床的父亲发现乔治一直在逃避电视里的情节,要求乔治直视自己的眼睛,问他是否知道这起车祸。乔治哭了起来,将昨晚的情况向父亲讲述了一遍。父亲听完后十分恼火,他对乔治说道:你应该及时报案,让警察处理,那个乞丐也许就不会死了,电视台说了,乞丐完全死于见死不救。
看乔治经受着良心的谴责,父亲二话未讲,拉了乔治便要去警察局,母亲千劝万阻,父亲就是不听。警察局里,乔治哆嗦着讲述了事情经过,并且将日记本交给了警察,警察进行了认真记录,并且感谢乔治提供的有效信息。
下午的时候,根据乔治提供的资料,肇事者浮出水面,那个半脸是胎记的家伙被抓获归案。
警察并没有怪罪乔治的见死不救,可他的心中总是过意不去,在父亲的陪同下,乔治开始寻找乞丐在芝加哥唯一的亲人,他想当面请求他家人的谅解。
乞丐的哥哥也是个乞丐,当他得知弟弟已经死亡后,脸上毫无痛苦,他轻易地原谅了乔治,因为这样他家中的半壁房舍就成他一个人的财产了。
这还不说,乞丐下葬那天,乔治与父亲一块儿到了殡仪馆,由于无人照料,他和父亲俨然成了亲人,他们不停地忙前忙后,直至事情终结。
这件事情引起了电视台的注意,他们对车祸的后续情况进行了追踪报道,也将乔治与他的父亲作为奉献爱心的典范进行了报道,倡导爱心人士学习他们这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电视台采访他们时,乔治的父亲是这样说的:乔治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他当时伸出援手,乞丐或许就不会死亡。我这样做,一是弥补良心上的不安,二是让孩子锻炼善良。
善良并不是一个人的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善良也需要锻炼与提高,善良也需要最佳的处理方式。我们所有的学校课程中,均缺乏一门叫善良的课程,而善良,却是支撑这个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我们昂首阔步踏上人生路途的加油站。
我们均应补一堂叫善良的课程,并有意识地去锻炼善良。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