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宋词:如是听到你的爱-一川烟雨任平生——孙居敬·《好事近·渔村即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买断一川云,团结樵歌渔笛。

    莫向此中轻说,污天然寒碧。

    短篷穿菊更移枨,香满不须摘。

    搔首断霞夕影,散银原千尺。

    宋代有不少词人酷爱山水、村野,写垂钓之乐,悟古今得失,或者写草衣寒霜,深山采樵。有隐士之风,有远离尘嚣的清净,也有村落春燕,炊烟从黄昏升起,是世俗真味。

    这样的词人,他们身在宦海、京城喧闹的世界里,心底却是宁静的溪流,有着一条红色的小鱼,或者几只虾、蝶,几朵云。他们白天在朝堂谈论国事,黄昏在屋檐下看彩霞落日,这就是多情词人的日常生活。词人写日常境界,须得现有平常心,上面这首词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这首词写渔村之景,有即兴的成分,但是心境是平常心。没有天接山光,残月满襟的宏大场面,只是表现渔村的日常人物、景色。他从京城或者朝堂、草野,走到山川渔村前面,看到的是白云流水,满山翠色,樵夫们在河畔采撷草木,渔歌从对岸传来,笛声清扬,一派自然和谐的气息。“樵歌渔笛”,这就是渔村的日常之景,它远离政治权力的中心地带,樵夫、船家、渔家,他们的身心都是与这自然的生活节奏相适应的。

    “买断一川云”,“买”,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遁)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许由买山而隐。’”所以“买山”,它的意思就是指归隐。在这里词人使用这个词,虽然突兀,但是与词旨是相和的。一川云,就是玲珑世界,一个樵夫,就是自在生活的缩影,而渔歌、笛声,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实之境。词人身临此境,不免产生一种远离俗务,抛却案头文牍去做闲散渔人、樵夫的想法。

    这渔歌,在古代的山野,随处可以听到,有时候是樵夫的豪放歌声,有生活是渔者归家的长长曲调,你似乎听到了古村落那些亲切的声音。其实正如词人的心思一样,做一个樵夫、渔夫,普通的山村凡夫,这是宋代许多词人的一个心灵追求,向往。这样的身份可以帮助他们从繁重的文牍工作,涂抹脂粉的应制之作的束缚,官场人际的险恶复杂环境中脱身。如此以来,这从根本上理解也是宋代文人一种共同的心态。

    看看这宋代的樵夫、渔者,词人本身也成为一种精神追求的符号,象征。他一路追寻,来到这渔村,即兴写下词篇,意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展开,获得的。侧耳听渔歌,起身访船家,是实际的探问,也有精神层面上的寻求。“莫向此中轻说”,世间万丈红尘,宦海起起落落,面对这渔村美景,词人感觉到它的美,安宁,日常之乐都是不可亵渎,不可恣意褒贬的。他担心“污天然寒碧”,这是对渔村幽境的敬重,对一种和谐安然秩序的尊崇、歆慕。这种自觉,是古代知识分子走向渔隐之徒的一种自我清醒的意识,因为这种意识他们对大自然的理解才更加深入,对传统的天人合一,治国修身的领悟才更开阔。

    “短篷穿菊更移枨”,其实是这种虔敬之心的表现。词人看船儿从菊花边穿过,渔舟带走清香,“香满不须摘”,无需采撷菊花。这就像他此时此刻欣赏着渔村的美景,心地虔敬,小心仔细,不扰乱这个世界的一丝一缕。菊花是隐者的象征和隐喻,这就与开篇“买一川云”的心怀相衔接起来了。

    一般来说,词人们或出世,或归隐,或闲居,他的内心总是不甘寂寞的。人生苦短,功名烟尘,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更多的是这种对生存本身的意义的质疑。词人们像历代的远行客一样,思索着人生天地之间,不可避免的寥落。这样的一个生命主题逼问着每一个朝堂、江湖、村野的词人,让他们寝食难安,无法直面。词人因这种虔敬,而心有菊花之香。这样的隐,是身在江湖的隐,无需采撷菊花,心有一瓣浓香,身处何地,都有欣赏大自然之美的兴致与情怀。

    “搔首断霞夕影”,搔首,意思就是顾盼,有所思。看渔村沉浸在霞光中,银光点点洒在水面,澄亮明净,这是词人的定性。他能分得清世间的羁绊与放纵,隐逸与案牍之苦各自的分别。也许正是这种心态,使他从心灵深处悟透渔村的佳境,人生的纷扰。不采菊,而心有花圃,有清香,这就是词人的人生境界。

    如此,你、我,寻找一个古代的渔村,与词人共饮一江水,哪怕是漏船载酒,流落江湖人家,亦不枉平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