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粒尘埃都有光-和自己的心灵对话(4)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可能因为父亲是蒙古族知识分子,对她自小言传身教,席慕蓉的血液里一直欢跳着一种声音,一种语言,对她而言,既遥远,又近在咫尺,那就是蒙古语。在席慕蓉五岁时她就能将蒙古语说得流利而地道,但因一直远离故乡,为生计奔波,为人生谋事,在逐渐苍老而敏感的心灵间,母语便更像是一份叮咛,一直在心间唱着歌谣,怕你冷着,怕你冻着,怕你疼着,如此这般细致地安抚与召唤,让一颗远离的心不禁感叹起来,原来,母语在日深年久里成为一种消失的回忆。

    虽然之前她一直魂牵梦萦,自以为身心都是故乡的,心不该不安,但自1989年真正踏上那方灵魂的故土开始,才让内心深处不安定的心绪得以安慰。这种安慰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支持着归乡人。这从席慕蓉切身的感触就可见一斑:有一天晚上,席慕蓉在蒙古高原,车子开进了一片巨大的松树林,找不到路,怎么也绕不出去。这时候,她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感觉,她回忆说,那时心神有着无比可靠的安全感,因为这是蒙古高原,是自己的故土。

    因为没有生长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所以,在到过的任何一处,从没有乡亲跟她说:“你回来了?”不过幸好的是,因为对故乡与母语的热爱情怀,使得席慕蓉成为一位闻名遐迩、风靡一时的女诗人和散文家,作品还被收入语文教材。我想,这些文学成就最大的安慰,不是满足一颗虚荣繁华的心,而是让故乡可以在心的素笺上抒写最美的华章。

    我也因此相信,有一种生命,即便被异乡的风剪掉了翅膀一样的枝丫,即便被异乡的尘土霸占了生生相惜的根脉,它还留有一截枝条,隔山隔水地奔来,插在故乡丰盛的泥土里,以一颗感怀与感恩的心,自顾自美丽地插枝而活。

    所以,已经六十六岁的席慕蓉说:“我是插枝而活的人,我身上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这二十年来,我迫不及待地用散文来表达,只是为了知道我是谁。”

    而故乡,在这个时候,总是慈悲地收留,收留一个插枝而活的人,并微笑着告诉她,她是谁。她也从此拥有了一个人气质的故乡。

    无畏之境

    马德

    苏轼的弟弟苏辙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人叫孟德,从小喜欢深山老林。长大后,他当了兵。有一次,戍守秦地,他见那个地方的山岭险峻陡峭,于是,就一口气从兵营逃出来,逃进了深山。

    在逃跑的路上,他用自己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张饼。饼很快就被吃完了,他只好吃草根和野果。他知道,自己被抓住了,是死;饿死了,是死;被虎豹豺狼吃掉,还是死。无论如何也是一死,索性他便什么也不怕了。哪里有深山,他就往哪里钻。有一段日子,因为吃草根野果,他肠胃不适,经常呕吐拉痢疾,但他不管不顾。奇怪的是,后来他再吃这些东西,竟然像吃五谷杂粮一样了。

    孟德经常遇到狮虎等大型的猛兽。这些猛兽在离他百步远的时候,就开始嚎叫,声音尖厉而瘆人。一阵威慑之后,猛兽便跑到距他十几步远的地方,上下腾挪,做出要与他搏斗的样子。每当这时候,孟德都泰然自若,毫无畏惧之色。因为他想,自己无论如何也是一死,怎么死,也无所谓。

    猛兽见孟德没有任何害怕之意,便犹疑起来,锐气失掉了一大半,逡巡一阵子之后,便蹲坐在那里,呆呆地盯着他看上一阵子,最后,怏怏地离开。

    就这样,孟德避开了许多猛兽的攻击。

    苏辙写信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哥哥苏轼。苏轼将信将疑。不过,苏轼由此联想到了另一个相关的故事:说有一位妇人带着孩子到河边洗衣服。她把两个刚刚牙牙学语的小孩放在沙滩上,自己就去一边洗衣服去了。这时候,有一只老虎跑来,想要吃掉这两个孩子。老虎发现,这两个孩子对于它的到来,没有一点恐慌。天真无邪的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老虎故意用头蹭了蹭其中一个孩子的身体,结果,这个孩子没有搭理它,依旧自顾自地玩着。老虎在两个孩子身边待了好一会儿,最后,悻悻地离开了。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从无休止的战争到频繁的灾害,从虫豸虎豹到强权恶势力,从领导的脸色到同事的情绪,从杀人的谣言到无形的暗算,我们怕过许多的人,也惧过许多的事。尽管我们一直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不去得罪人,也不愿惹是非,却总难觅得生命中的一块让心灵轻松到无所挂碍、坦荡无畏的境地。

    更多的时候,我们累,是因为我们一直活得战战兢兢,惶恐不安。

    这个世界有头脑一热而无所畏惧的人,有为爱而不顾一切的人,也有为信仰而牺牲自我的人,在他们的生命底色里,有勇气,能奉献,敢牺牲,但并不是纯粹的无畏者。这个世界,真正的无畏者,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置身于绝境的人,一种是纯净到澄澈的人。

    我羡慕那个逃兵以及那两个孩子,因为,在他们的心底,有我们永难抵达的无畏之境。

    铁树开花

    刘清山

    百花园里有一棵铁树,她长着片片羽毛状绿色的叶子,像是随时要飞起来的样子。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点点桃红令人陶醉。所有的人的眼光落在桃花上,一片赞叹声中没有人注意到默默生长的铁树。

    夏天来了,荷花开了,粉红色的莲花如一盏宝莲灯,让游人流连忘返,有人甚至低吟起了咏莲的诗句,铁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了一声叹息。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千姿百态的菊花仿佛磁石一般,把人们聚拢在她的周围,赏菊的人络绎不绝,但没有一个人在铁树前驻足。

    冬天来了,冰天雪地中,蜡梅花宛如朵朵火苗悄然开放。人们从温暖的家中走出来,好像是来烤火一样,对满树的蜡梅花指指点点,合影留念。铁树仍是绿的,但她的绿被皑皑白雪掩盖了。

    一年四季中,百花园里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姹紫嫣红中,铁树显得那么普通,微不足道。

    “铁树根本就不会开花!”所有能开花的草木都取笑着铁树。

    “千年的铁树才开花,难道真要让我们等一千年吗?”即使只能开出星星点点小白花的野草也对铁树评头论足。

    “姐姐,铁树不会开花吗?”一对姐弟俩来到了百花园,弟弟问姐姐。

    “铁树当然能开花!”姐姐的话给了铁树莫大的鼓舞。铁树相信长得像天使一样的姐姐的话是对的。

    从此,铁树开始鼓足劲,使劲地生长。

    春天来了。一场风雨过后,铁树感觉自己的心中痒痒的,铁树的树心上,长出一撮毛茸茸的嫩黄。她有点激动:难道我要开花了吗?铁树的微小变化也引起了人们和百花的注意。大家等啊,等啊,一天的清晨,就在大家等得快要绝望的时候,铁树的树心突然露出了一簇尖角。沉默了几日后,铁树的树心齐刷刷地伸出了一寸来长的浅绿色的触角,不经意间,触角长长了,伸展开来,化为针叶。新叶很嫩很嫩,是那种软软的浅浅的绿,让人怜惜。

    “唉,原来只是长出了新叶!”虽然铁树的树叶比许多的花都要美,但大家还是感到失望极了。铁树自己也非常失望,但她始终相信那个小女孩的话是不会错的。

    “我是能开花的!”她在心中对自己说。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凄风苦雨,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严寒酷暑,铁树依靠着“我是能开花的”这个信念的支撑,不停地长啊长啊!

    “铁树开花了!”一天清晨,一个孩子的叫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铁树和花草。孩子的叫声,引来了所有人的围观。是的,铁树真的开花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相一睹铁树开花的奇观,惊叹声和赞美声响彻百花园。

    一股热流涌上了铁树的心头,泪水化成了花朵上的点点露珠。铁树绽开的花朵像是在对大家说:“你们早就应该知道,我是能开花的!”

    盛开在空酒瓶里的鲜花

    胥加山

    在小女孩的记忆里,爸爸以前滴酒不沾,每次爸爸和她亲昵,她总很爱闻爸爸嘴中的味道,那种淡淡薄荷香的味道,成了小女孩最甜美的记忆。那时候,她是爸爸下班后的掌上宝,爸爸几乎每天都对她充满兴趣。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小女孩觉得自己好高好高;爸爸和她做游戏,总是有意输给她,她在爸爸的面前是常胜将军……

    然而,在小女孩即将上幼儿园的那年,她却发现爸爸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时她推门而进,爸爸回首时不是送上往日甜甜的微笑,反而是一张陌生凶狠的脸,甚至还伴有一两句骂声。小女孩不解,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自责地想,是不是我惹爸爸生气啦!此后,小女孩很少去开爸爸房间的门。小女孩不明白大人的心情为何变得比小孩子还快!

    上幼儿园小班那一年,小女孩再没见过爸爸出过家门,即使出家门也是送她去幼儿园。起初爸爸接送她上学,小女孩很高兴,时常在别的小朋友面前夸耀,这是我的爸爸!可见到爸爸板着脸,别的小朋友前来接送的大人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妈妈,几乎很少有爸爸来接送的,小女孩猜想让爸爸接送我上学,他心情肯定不好。此后,爸爸来接她时,小女孩总是低着头跟在爸爸的身后……

    小女孩不懂大人的变故。但她还是从妈妈和爸爸的争吵中听出一点名目——爸爸没有工作了!爸爸妈妈的争吵越来越频繁,愈加激烈,渐渐小女孩发现爸爸妈妈很少说话,即使说话不是破口大骂,就是冷言冷语……家中以前欢乐幸福的笑声,只有小女孩偷偷躲到镜子边,自己对着镜子笑寻找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