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最近冒出个年轻的歌星,名叫周晓玲,她的演唱很受歌迷们喜爱,也得到专家的肯定。因此,市报总编决定在周末版上发篇文章,以扩大影响。这写文章的任务,就落到了一位女记者身上。
写文章自然先要采访,女记者于是便给周晓玲挂电话,想和她约时间。
可是周晓玲却说:“记者同志,我无非唱了几支歌,实在没啥好写的。你们如果一定要采访,那就找我父亲吧,他住在西门路5号302室。”
女记者按周晓玲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她父亲,女记者向父亲出示记者证,并说明了来意。
老人听说记者要了解自己女儿的情况,显得有些激动,点点头说:“是的,我家晓玲自小就喜欢唱歌,嗓子也好。她最爱唱的歌,就是那支《月光光,水汪汪》,‘月光光,水汪汪,照见我娘洗衣裳,我娘的棒槌扬啊扬……’那真是一首让人听不厌的歌。对了,我家晓玲不光爱唱歌,读书也很认真,又非常懂事。有一回,她班上有个女同学病了,她就背她去医院;谁要是欺侮小同学,她也会站出来……”
老人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但说的全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讲不到点子上。
女记者连忙插话说:“大爷,你女儿有没有男朋友?她有过几个男朋友?你能不能谈谈她这方面情况?歌迷们都挺关心呢!”
老人愣了一下,说:“你是问晓玲谈朋友的事?唉,不瞒你说,她谈倒是谈过一个,小伙子模样不错,可惜是个搬运工。我劝过她,你在银行那么好的单位,怎么能嫁个搬运工呢?我不同意。可我家晓玲说这小伙子心好,硬是不肯和他分手……”
女记者一听,奇怪地问:“你女儿不是十五岁就考进歌舞团了吗?怎么在银行工作?”
老人以为女记者不相信他,赶紧解释说:“我不骗你,我家晓玲真是在银行工作。去银行之前她倒是考过歌舞团,可没考上。唉,她现在要在,说不定真成歌星了。”
老人这话一出口,女记者惊呆了。她朝老人看看,心想:这老头是不是神经有问题?明明他女儿现在在外面鲜蹦活跳地唱歌,而且唱得这么红火,他竟说他女儿死了。难道这里面还会有什么隐情?女记者忍不住追问道:“大爷,你女儿真死了?”
老人不住地摇头:“唉,死了,死得很惨哪!”
“她是怎么死的?”
“那天夜里,我家晓玲在银行值班,两个歹徒窜进来,逼她打开保险柜。我家晓玲可勇敢了,死活不干,还大喊‘抓强盗’。歹徒一看没辙,就对她下了毒手。唉,说起来惨哪,我家晓玲身上中了十二刀。眼看自己命都没了,可她还硬撑着按下了警报器……”
老人说到这里,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女记者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走错了门,老人说的这个“我家晓玲”,并不是那个唱歌的周晓玲。既然搞错了,采访也就不必再继续进行下去,女记者于是好言安慰了老人一番,直到老人情绪稳定了,她才告退。
回到家里,女记者越想越觉得这个姓周的歌星很奇怪:明明是要采访她的,可她却把自己推给一个不相干的老头,这是什么意思?她拨通了周晓玲的电话,直截了当地问:“周小姐,西门路5号302室的那位老人,是你父亲吗?”
对方回答:“也是,也不是。”
女记者不解:“这怎么理解?”
对方沉默片刻之后,说:“记者同志,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那位老人,得知我和他女儿不但同龄,而且同名同姓,可让我吃惊的是,他女儿在半年以前就以身殉职了。这件事情给我震动很大,我对那位与我同名同姓的姊妹肃然起敬,对那位失去女儿的孤单老人深表同情。从此,我常常抽空去看他,也真想成为他的女儿,叫他一声父亲……”
女记者听到电话那头周晓玲说话的声音有些发颤,忙安慰说:“周小姐,你别激动,慢慢说。”
停了一会儿,周晓玲继续说下去:“记者同志,老人的女儿为了保护国家财产,毅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今天只不过是唱了几支歌而已,和她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你们写文章,应该写写那个周晓玲,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壮举,她才是大家的典范和楷模。对不起,这就是我让你去采访老人的原因……”
对方没有再说下去,沉默片刻之后,把电话挂了。女记者呆呆地握着听筒,老半天没有放下。
(作者:陈永林;讲述者:吴文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