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万事由来全集-地理·名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001地理大发现的由来

    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就提出地球为球状的概念。古罗马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理学指南》中对球形地球有粗略的数据记载,但后人一直无法对这些数据验证。

    从1492年起哥伦布先后四渡大西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鲜为人知的美洲大陆。就这样,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被开通了,人们的地理视野进一步扩大。

    1519年9月,深信地圆说的麦哲伦率领船队驶离西班牙,横渡大西洋,沿南美大陆东岸南下,穿过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后得名麦哲伦海峡),在太平洋航行三个月后到达关岛。

    之后,他离开关岛抵达菲律宾群岛。在这里,麦哲伦被土着人杀死,他的部下继续驾着剩下的最后一艘船“维多利亚”号,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第一次完成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地理大发现不仅是“地理的发现”,而且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是对地球的科学认识深化的基础。

    002新大陆的由来

    新大陆的发现者据说有许多,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中国人首先发现新大陆的。

    《梁书》记载:公元前499年,梁朝一个叫惠琛的高僧来到皇宫,向当时的皇帝上书,介绍他过洋传教的经历。他说他乘船离开中国,向东远航数万里,到了一个神秘的国家。惠琛称这个国家为扶桑(日本)。

    但据有人考证,他到的不是日本,而是美洲的墨西哥。他的航线是离开我国时先向东北航行,然后转向正东,最后折向东南而达“扶桑”,即沿太平洋环流而行。

    墨西哥人也喜爱玉石,美洲的天龙与亚洲龙相似,有的工具的称呼与汉语称呼一致,当地出土有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的青铜像、陶器三角鼎及带有汉字的文物等现象,都说明中国人早就到达过美洲。

    但史学界公认真正发现新大陆的人是欧洲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率87名水手,分乘3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他们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

    后来,1493年、1498年、1502年,他又率船队3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及中美、南美洲大陆的一些沿海地区。

    因为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故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003经纬度线的由来

    “经纬度线”的测定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34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兵南下,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第凯尔库斯在绘制“世界地图”时发现,沿着亚历山大由西向东的征战路线,无论季节变换、日照长短,各地都很相仿。他于是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纬度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后来,埃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计算出地球的周长是46250公里,并画了一张有七条经度线和六条纬度线的世界地图。

    公元120年,集天文学和地理学成就于一身的克罗狄斯·托勒密综合前人经验,提出在地图上绘制经纬线网的概念,并对地中海一带重要城市的经纬度进行了测量,编写了八卷地理学着作,其中包括8000个地方的经纬度。

    为使地球上的经纬线能在平面上被描绘出来,托勒密设法把经纬线网绘成简单的扇形,从而绘制出一幅着名的“托勒密地图”。

    15世纪初,航海家亨利带着“托勒密地图”出海。但是,经过反复核对,他却发现这幅地图并不实用。

    测定经纬度失准,关键是因为没有“标准钟”。用准确的钟表在海上计时,显然比通过看日出日落计时要方便、实用得多。

    18世纪机械工艺的进步,终于为解决这个长久的难题创造了条件。英国约克郡的钟表匠哈里森,用42年的时间,连续制造了5台计时器,一台比一台精确、完美。第5台只有怀表大小,经度测定的误差,只有113英里。

    紧接着,法国制钟匠皮埃尔·勒鲁瓦设计制造的一种海上计时器也被投入使用。至此,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问题终于初步得到解决。

    004亚洲的由来

    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公元前2000年初,地中海东岸出现了一个新民族——腓尼基人,他们具有非常卓越的航海本领。腓尼基人为了在海上进行大规模的频繁的活动,首先必须明确方向。

    为此,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泛称为“Asu”,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处”;反之,则将爱琴海以西的全部地区,统称为“Ereb”,意思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日没处”。

    “Asu”音译为“阿苏”,给它续一个指地各后缀的尾巴,构成Asia,就是亚细亚洲。

    腓尼基人用这个词做地名,本来是笼统的、泛指的。直到中世纪以后,这个词才逐渐扩大概括范围,指所有东方的土地。

    “亚细亚”一词见诸汉语是从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开始,后来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卷一提到:“亚细亚者,天下一大洲也……”不过正史中首次着录该词,则是《明史·意大里亚传》。从此,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

    005欧洲的由来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关于“欧洲”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些传说。在希腊神话中,得墨忒耳(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称为大洲的名字。

    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做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见到她后,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温顺的公牛,来到欧罗巴面前。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跨上牛背。

    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带欧罗巴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欧罗巴了。

    006美洲的由来

    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美洲又被译做“亚美利加”(America),这是由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Amerigo)·维斯普奇的名字而来。

    美洲大陆的发现权被公认为属于意大利人克星斯托夫·哥伦布,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新大陆”没有以他的名字命名,反而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呢?

    原来,从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叫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着居民叫印第安人,即印度人。

    而亚美利哥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也于1499年至1504年几次到美洲探险,并到达了南美洲的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是世人所不知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

    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在他的着作中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而德国地理学家华尔穆勒则在他的着作中以亚美利哥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后者的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趣味链接:中美洲和南美洲为什么又合称为拉丁美洲?

    习惯上,我们把中美洲和南美洲合称为“拉丁美洲”。这一名称的产生是有深远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的。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起,这两大洲的大部分地区就处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历时达数百年。因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移民的涌入而在当地广为传播。

    更重要的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逐渐取代了当地的印第安语,成为被普遍使用的官方语言。

    这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的罗曼语族,而罗曼语族又名拉丁语族。“拉丁美洲”这一名称即由此而来。

    007非洲的由来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其英文名为Africa。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

    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信奉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

    还有一种说法是:侵入迦太基地区(今突尼斯)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全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加”。以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时,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部分地区。

    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和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这个名称又泛指非洲大陆。

    趣味链接:“好望角”本名“风暴角”,为什么改成了今天这样的名称?

    好望角位于非洲的南端,是非洲最着名的岬角。“好望角”一词最早正式出现于1487年。

    好望角最初名叫“风暴角”。1486年葡萄牙着名探险家巴托罗·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命令,率探险队沿非洲西岸向南航行,开辟通往东方的航路。

    迪亚士首次到达非洲南端,就在那里遇到了特大风暴,他乘坐的帆船几乎被惊涛骇浪掀翻,最后漂到一个无名的岬角岸边。迪亚士被迫返航。他将这个岬角称为“风暴角”。

    回国后迪亚士向国王汇报了到达“风暴角”的情况。国王认为这样命名会挫伤探险家们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并认为只要越过这一岬角,就有希望开辟一条新航路。所以,他在1487年正式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

    008西伯利亚名称的由来

    西伯利亚是北起北冰洋,南抵哈萨克丘陵,东到太平洋,西抵乌拉尔山、乌拉尔河的广大地区,面积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约占俄罗斯2/3的领土。

    “西伯利亚”这一名称是由英语的Siberia一词翻译过来的,而英语名称则是来自俄语中用拉丁字母拼成的“Sibir”一词,汉语译做“希比尔”,这个译名最早出现于1483年。

    “希比尔”曾是一个部落的名称,后该部落灭亡。作为一个地区,希比尔最初的范围很小,仅包括乌拉尔山以东和托拉河(塔博尔河支流)、套瓦河(伊尔其河支流)流域。从16世纪中叶起,俄国势力越过乌拉尔山并逐渐向东推进,经过3个世纪的发展,最后形成今天的西伯利亚。

    009喜马拉雅山名称的由来

    位于我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山是我国与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交界处的大山脉,关于它的语源,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梵语“雪”加上“家、家乡”组合而成,即“雪之家,雪的家乡”之意,这种说法最多见。另一种说法认为它的名称由当地的神名而来,即“雪山之神”之意。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喜马拉雅山”由南印度的德拉维亚语“山”加上梵语“雪”组成,即雪山之意。

    010太平洋名称的由来

    “太平洋”这一名称是葡萄牙出生的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在率船队环球航行时取的。公元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西班牙探险队从圣罗卡起航,经直布罗陀海峡,沿大西洋向西,开始环球航行。

    在沿南美海岸航行时,他们突然发现海岸陡分为二,麦哲伦便命令船队顶着惊涛骇浪驶进了一个海峡。经过38天的艰苦奋斗,他们终于绕过险滩暗礁,平安地驶过了海峡。

    这时,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洋又在他们眼前出现了。船队航行了3个月,从南美洲和火地岛来到菲律宾。在航行中,他们始终没有遇到一次大的风浪。队员们高兴地说:“这里真是个太平之洋呀!”从此,人们就把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一片大洋叫做“太平洋”。

    011大西洋名称的由来

    “大西洋”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明朝的记载。意大利学者利玛窦来华晋谒明神宗时,自称是“大西洋人”。他把印度洋海域称为“小西洋”。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为“大西洋”。

    我国明朝年间,国人对东西洋分界,大体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其西叫“西洋”,其东叫“东洋”。因此,我国习惯上把欧洲人称为“西洋人”,而把日本人称为“东洋人”。

    随着明末人们对欧洲地理知识的了解的增多,人们改称印度洋为“小西洋”,而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大西洋”。西方世界地理学和地图作品传入后,对于AtlanticOcean,我国翻译家难以将其译成汉语,于是以“大西洋”来命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012印度洋名称的由来

    印度洋最先是以古波斯君主厄立特里亚的名字被命名为“厄立特里亚海”。厄立特里亚曾一度统一强大的古波斯帝国与沿海的广大地区,以他的名字作为海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君主。

    16世纪初,中欧地图学家舍奈尔在编绘地图时,把这块大洋称为“东方的印度洋”,这里“东方的”是和大西洋相对而言的。到了16世纪末,另一名地图学家奥尔太利斯在他所绘制的世界地图集里,把“东方的”一词去掉了,简化为印度洋,这个名字被一直沿袭下来。

    他们为什么把印度作为大洋的名字呢?原来在当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还不能完全了解整个世界。那时在欧洲人眼中,印度是块富庶的宝地,一说到东方就是印度,通往东方的航海之路也就是通往印度的航路。印度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印象极深,于是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印度南部的广阔海域称为印度洋了。

    013红海名称的由来

    “红海”一词是中文对外文的意译,关于它的名称的由来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而大多数的说法往往又同红色联系起来。

    一种解释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变成深红;另一种解释说红海沿海地带有大量黄中带红的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一种解释是,红海温度高,光照充足,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红海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由于数量庞大使得蓝蓝的海水看上去呈现出微红色,于是红海得此美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其得名的原因。在古代,人们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只能驾船在离岸不远的海面航行。他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颜色岩壁,在日光的映照下,岸上红光闪烁,红光反射入水中也使海水变红。红海由此而得名。

    红海的气候也被认为是它得名的原因之一。在红海海面上,经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西风吹来,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气流中夹带的红黄色的尘雾常常笼罩着红海,天空一片昏暗。古代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在这里航行,看到红海这种奇异的景象,于是便将此海命名为“红海”。

    也有说法认为红海名称是因其地理位置而定,由于人们认为“红”是表示“南方”的意思,红海即为“南方的海”。

    趣味链接:黑海的海水是否就是黑色的?

    位于亚欧之间的黑海名称的由来,人们一直认为是因为它的海水是黑色的。其实黑海里的水并不是黑色的。只有当海上刮6级以上大风时,它的颜色才变暗。

    苏联一位学者根据古文献考证指出,最先使用“黑海”这种称谓的是黑海南岸的希腊人、波斯人、土耳其人。而这个地区的许多民族,有以不同颜色代指东西南北的习惯:黄色为东,红色为南,蓝色或绿色为西,黑色为北。因为黑海在他们的北面,所以他们便把这片海域称为黑海了。

    014死海名称的由来

    死海是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一个咸水湖。由于地势低洼、深陷,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湖水最深处达400米,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的地方。它东西宽5~16公里,南北长75公里。

    死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咸水湖。阿德西等高山的泉水和约旦河水会聚在这里形成湖泊。长年累月,由于大量矿物质随着河水和泉水流到湖中沉积下来,越积越多,使湖水含盐量高得惊人。

    如果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计算,那么死海水里的含盐量则高达23%~35%。这一数字是世界最高的,生物在这样的咸水湖中都无法生存,于是人们把它命名为“死海”。

    因为湖水含盐量极高,造成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所以即使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湖中也不会沉底,甚至还可以躺在水面上看书或抽烟。

    015巴伦支海名称的由来

    1596年5月,威廉·巴伦支为了寻找传说中通往西印度群岛的航道,带领由两艘船组成的探险队,从荷兰出发了。

    同年8月,巴伦支一行的船被浮冰围困于新地岛(今属俄罗斯)北岸。由于无法继续前进,船员们弃船登陆,在岛上建起一间小屋,打算冰化之后继续前进。

    后来,他们的海船不幸被冰块挤毁,而巴伦支又患了坏血病,不得已只得和大伙儿乘两只小船离开新地岛。

    这一年的9月20日,巴伦支逝世。后人为纪念巴伦支,把从挪威至新地岛之间的这片海域命名为巴伦支海。

    016白令海名称的由来

    白令海位于太平洋的最北方,是一片扇形海域,是亚洲和美洲相隔的地方,也是美俄两国交界的地方。这片扇形海域是以丹麦航海家维图斯·白令的名字命名的。

    1725~1743间年,在俄国彼得大帝的授命下,白令曾两次来到这个海区,探测亚洲和美洲是否相连。白令第二次出航时,曾在阿拉斯加南部登陆。但返航时,其所乘的船“圣彼得”号不幸触礁沉没,白令和30名船员遇难身亡。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这片海域被命名为“白令海”。

    017爱琴海名称的由来

    爱琴海的命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古时阿提卡地区(今雅典及其周围)有个叫埃勾斯的国王,他唯一的儿子忒修斯自荐到南方大海中的克里特岛,给半人半牛的怪物米诺陶洛斯奉献童男童女做贡品。

    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是天神宙斯和欧罗巴所生,他将童男童女祭献给吃人的米诺陶洛斯。埃勾斯深恐他的儿子受害,约定如能平安归来,即以白帆为号。

    忒修斯在一个美丽的公主的巧妙救护下平安归来,但忘记临走时同父亲的约定,返航时仍用的是黑帆。日夜在海边守候的埃勾斯误以为儿子已惨遭毒手,遂悲恸欲绝,投海而死。后世为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给海命名,叫做“爱琴海”,意指“埃勾斯的海”。

    018直布罗陀海峡名称的由来

    直布罗陀海峡长约57公里,是世界着名的海峡,它位于西班牙最南端与摩洛哥最北端之间,是地中海的出海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直布罗陀海峡因北岸的直布罗陀港而得名。

    直布罗陀港是为纪念阿拉伯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取得的一次胜利而命名的。公元8世纪初,穆萨·伊本·努塞尔率领的阿拉伯军队入侵北非,一路所向无敌,一直打到今摩洛哥西海岸,并占领了重要港口丹吉尔。他任命其部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为丹吉尔总督。

    公元711年,齐亚德又奉努塞尔之命,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乘船穿越海峡,直抵直布罗陀。登陆后,他们在那里修建了军事要塞。

    为纪念这次渡海作战的胜利,阿拉伯人便把登陆的地方命名为“直布尔·塔里克”,阿拉伯语意为“塔里克山”,英文译名则为“直布罗陀”。

    此后,这个地方慢慢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这个名字也就被沿袭下来。

    019霍尔木兹海峡名称的由来

    霍尔木兹海峡东接阿曼湾,西连波斯湾,是介于阿曼的穆桑达姆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个大的海峡。由于它是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必经之地,所以有“海湾的咽喉”之称。

    关于它的得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霍尔木兹”是公元3世纪至7世纪波斯萨珊王朝中一个国王的名字,“霍尔木兹”在波斯文中意为“光明之神”。该海峡被起名为“霍尔木兹海峡”,以示对国王的纪念。

    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古希腊时代,亚历山大大帝委任一个名叫霍尔木兹亚的将领为舰队司令。这个舰队曾穿过霍尔木兹海峡,并在海峡附近的一个无名岛上停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司令,便以他的名字霍尔木兹亚来命名海峡和那个无名岛。以后,这个希腊人名慢慢阿拉伯化,变成了今日的霍尔木兹。

    020亚马孙河名称的由来

    亚马孙河全长约6480公里,是世界上的第一长河。它发源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麓,横穿整个南美大陆,最后径直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的得名,可追溯到16世纪。

    公元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奥雷利亚纳率领一支探险队,对亚马孙河进行全面考察。由于大河两岸森林密布,渺无人烟,又常有毒蛇猛兽出没,随船带的粮食吃光后,他们面临着饥饿的严重威胁。

    正当一筹莫展之际,探险队发现附近有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停船上岸后,他们疯狂地抢劫村里的粮食,与手持简陋武器的印第安人发生了激战。印第安人勇敢地还击,尤其是那些强悍英勇的印第安妇女,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雷利亚纳想起了希腊神话中一个名叫亚马孙的女人王国,王国里的妇女英勇善战。由此,奥雷利亚纳便把自己乘船航行过的这条世界最长的河取名为亚马孙河,并沿用至今。

    也有人说:“亚马孙”来源于印第安语。在印第安语中,人们称大潮为“亚马孙奴”。亚马孙河由于海潮可以沿河上溯1000多米而即得名。

    021长江名称的由来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部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十个省区,在上海吴淞口附近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河。在世界上它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非洲的尼罗河,居第三位。长江,就是以其源远流长而得名的。

    长江又名扬子江。此名来源于扬州以南至镇江丹徒的扬子津。起初有人把扬子津这段长江叫扬子江,后来又有人把长江下游称做扬子江,而把整个长江称做扬子江的则是外国人。

    长江因穿行于许多省区,所以还有许多地方名称。它的最上游叫做沱沱河,当与曲河合流后,它又被叫做通天河。

    因川藏之间的峡谷江流盛产沙金,这段长江便被叫做金沙江。金沙江流至四川省宜宾附近的岷江口以后,便叫做川江。川江东段200余公里的河段穿行于峡谷之中,所以又被称为峡江。从湖南城陵矶到湖北枝江这段,被称做荆江。

    022黄河名称的由来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在黄河上游有个黄家庄,庄里一个叫“黄河”的姑娘被恶霸逼死了。她的亲人们听说她是投河自尽的,便驾船沿河而下,寻找她的尸体,一路走一路呼唤她的名字。“黄河”之名由此而来。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事实上,在两千多年以前,黄河只是叫“河”,名称中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它。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由于近千年来气候变迁,以及大兴土木、滥砍森林,黄河中上游地区环境开始恶化。黄土高原泥沙大量流失,注入黄河,黄河才变成今天这副浑浊如黄汤般的模样,于是两岸百姓逐渐称呼其为“黄河”。

    023东北名称的由来

    “东北”一般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和通辽市等地区。其实“东北”一词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不过是近代的事情。

    清朝初年,沈阳改称“盛京”,东北统称为“盛京省”。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政府划分盛京省为辽宁(当时称“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简称“东三省”。

    1921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任命张作霖督办“东北”屯垦边防事宜,他遂将其统领的“奉军”改称为“东北军”,接着又在沈阳开办东北大学,办报纸,做旗帜,当上了“东北王”。

    于是“东北”一词就成为这一方土地的统称,被世人接受,作为地域名称沿用下来。

    024波斯帝国的由来

    古代的波斯帝国疆域辽阔,对外贸易发达,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

    波斯位于现今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波斯帝国曾是古代西亚地区的奴隶制国家。在波斯帝国兴起前,伊朗高原先后出现过亚述和米底两个国家。

    公元前7世纪后期,米底和巴比伦结成同盟,灭了亚述帝国,米底统治着波斯。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统一了波斯各部落,打败了米底王国,建立起了阿黑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成为波斯王。

    公元前540年,波斯占领了吕底亚。公元前538年,波斯攻陷巴比伦,统一了整个西亚地区。不久,居鲁士又挥师东进,进军中亚。

    公元前529年,他在与中亚的游牧部落作战时受伤去世。居鲁士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承王位,继续对外扩张。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了埃及。

    冈比西斯死后,居鲁士的女婿大流士粉碎了国内的政变,登上王位,称大流士一世。随后,他亲率大军平定了叛乱的西亚各国,俘虏了9个国王,重新确立了阿黑明尼德王朝的统治。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西至爱琴海,北达里海,南到埃及,成为当时地域空前辽阔的大帝国。后来亚历山大东征灭,掉了波斯。

    02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由来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土耳其人的祖先就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突厥人。他们以游牧为生,经常侵扰唐朝的边境,被唐军打败后向西迁徙,游牧于中亚细亚一带的草原上。

    其中的一支塞尔柱突厥人于11世纪迅速崛起,占领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接着又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一带的领土,建立起塞尔柱土耳其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人也是突厥人的一支,最初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国家。14世纪初,在首领奥斯曼的领导下,这一支突厥人逐渐强大起来。

    1326年,他们夺取了拜占庭帝国的布鲁萨城,在那里定都,建立起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历史上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侵略日益衰落的邻居拜占庭帝国,扩张自己的版图。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它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的城市),作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灭掉了拜占庭帝国后,继续扩张。16世纪,它先后侵入伊朗,占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西侵入欧洲的腹地,曾攻陷当时属于匈牙利的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兵临维也纳,成为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17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衰落,20世纪初又不断遭到列强宰割,后于1922年被推翻。

    026英国国名的由来

    英国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是英国本土最大岛屿的名称,与爱尔兰岛和周围5500个小岛合称不列颠群岛。

    “不列颠”一词来源于古罗马,那时人们称该岛为“不列敦尼亚”。大不列颠岛最早的名称是“阿尔比恩”,即“白”的意思,这是由大不列颠岛东南沿海岩石为白色而得名。

    北爱尔兰指的是爱尔兰岛的北部。爱尔兰是因爱尔兰人得名,其原意为“西方的”或“绿色的”。

    我国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为英吉利,简称英国,该名来自“英格兰”一词。英格兰只是大不列颠岛上三个地区之一(三个地区即北部的苏格兰、南部的英格兰、西南的威尔士),它因日耳曼部族盎格鲁人得名。

    趣味链接:“约翰牛”为什么用以代指英国?

    有些文章中常用“约翰牛”一词代表英国,可“约翰牛”(JohnBull)这个雅号是英国人自己起的。

    1712年,英国宫廷御医兼作家约翰·阿布斯诺特写了一本书,名叫《约翰牛本事》,借此书抨击民权党(英国自由党前身)搜刮民脂民膏为大英帝国扩张服务的好战政策。书中主人公约翰牛生性残忍、冷酷、自私而桀骜不驯,作者在书中把他暗喻为英国。

    “约翰牛”最初的形象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中年船长,他满脸横肉,盛气凌人,好像随时准备同人挥拳格斗,表现了英国人当时在世界上不可一世的地位。

    当美国人以企业家的样子出现以后,“约翰牛”就变成了一个宽脸膛,五短身材,火红的络腮胡子,头戴宽边礼帽,足登翻口皮鞋,上着夹克衫,下穿麂皮长裤的年过半百而且发了福的人,完全是一副饱经世故的实干家的样子。

    027新西兰国名的由来

    最初迁入新西兰的居民是面貌与中国人差不多的毛利人,故有人称新西兰为“毛利人群岛”。

    1642年1月13日,荷兰航海家塔斯曼发现新西兰南岛。他误认为该岛是接近南美洲的斯塔滕岛的一部分,很像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地西兰岛,故后来给其取名为“新西兰”,意为“新的海中陆地”。

    028美国国名的由来

    美国的全名叫美利坚合众国,英文是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简称USA。但我国按英语的语音,把America译成“美利坚”或“亚美利加”,这是有原因的。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误认为它是印度。到了1499年,一名葡萄牙人率船到印度去,途中在南美洲的巴西登陆。船上有个名叫亚美利哥(Amerigo)的意大利探险家。后来,这位探险家回到欧洲,把航行途中的见闻写成一篇报道。

    在这篇报道中他第一次提出,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大陆并不是印度,而是一片新大陆。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在欧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因为它大大拓展了当时人们所知的世界范围,地理学家们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来命名这块新大陆,把它叫做“亚美利加”,意思是“亚美利哥发现的土地”(“亚美利加”是“亚美利哥”的拉丁语读音)。

    这一名称由于悦耳好记,立即为大家所接受。这就是美洲和美国名称的由来。

    趣味链接:“山姆大叔”为什么成了美国的象征?

    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决议,确立“山姆大叔”为美国的象征。那么,这个称号是怎么产生的呢?

    山姆·威尔逊曾是纽约州一个小镇的肉类包装商。1812年英美战争时,他曾负责为美国军队供应食品。州议会为了表彰他在战争中的功绩,通过一项提案,命名山姆大叔为州的“爱国者”。

    威尔逊在被命名为“爱国者”后,又担任了战争期间的食品检查官。凡是运往前线的食品经检查合格后,他都要在箱子外面打上“US”(美国)的印记。前线战士们戏谑地将“US”解释为UncleSam(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称呼中的两个词的开头字母分别为U和S,恰好与美国国名的英文缩写一模一样。于是,人们根据这一巧合,就把“山姆大叔”当做了美国的象征。

    029加拿大国名的由来

    传说在16世纪初,法国探险家卡蒂埃乘船横渡大西洋,驶抵加拿大。上岸之后,他在印第安人的村庄里碰到了易洛魁部落的一个酋长。他上前询问酋长这是什么地方,也许是语言不通的缘故,这个酋长指了指周围的棚屋,高声说道:“加拿大!”意思是说“这是棚屋”。但卡蒂埃以为酋长说的是整个地区的名字,于是赶忙把字音记了下来,没想到“加拿大”竟然变成这个国家的国名。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加拿大”原为印第安人的一个村庄的名字,后来成为周围地区的统称,最后成为国名。

    加拿大曾被法、英殖民者分别称为“新法兰西”和“英属北美洲”,直到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土,才恢复了“加拿大”的旧称。

    趣味链接:加拿大为什么又叫“枫叶之国”?

    世界各国都习惯称加拿大为“枫叶之国”,加拿大的国旗上也有枫叶标志,那么称该国为“枫叶之国”的缘由是什么呢?

    加拿大地处寒温带和寒带,大部分领土在北纬47°以北,但东南部气候温凉,降水充沛,满山遍野生长着枫树。秋天,枫叶灿如朝霞,十分瑰丽。

    加拿大人对枫叶怀有深厚的感情,视美丽的枫叶为国宝。加拿大人喜欢枫树,除了因为它很美丽之外,还因为枫树的树液可被用以熬制枫糖浆。

    枫树糖浆十分有利于健康,从而成为儿童们最喜爱的一种食品。每年三、四月是收获枫树糖液的季节,届时,加拿大人会举行盛大的聚会,庆祝一年一度的“枫糖节”。

    在加拿大人心目中,枫叶成了祖国的象征。在加拿大人的日常生活中,枫叶图案比比皆是。因此,加拿大有“枫叶之国”的称誉。

    030法国国名的由来

    公元前5世纪,今法国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卢人(凯尔特人的自称)所居住,所以有学者将这一地区称为高卢。

    公元3世纪末,散居在莱茵河下游一带的日耳曼族的一支即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入侵高卢。5世纪末,法兰克一部落首领克洛维率领部族占领了北方的高卢,建立起法兰克王国(FrankReich)。

    Frank在日耳曼语中原意为“自由的”。今天的France是由拉丁文Francia演变而来的。

    031澳大利亚国名的由来

    澳大利亚全称“澳大利亚联邦”,位于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

    其国名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为“南方的土地”。大约在公元150年,希腊地理学家就曾意识到南半球有一块土地,并将想象中的这块土地称做“未知的南方大陆”。

    1531年法国制图学家奥龙斯·菲纳在他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也设想南方有个大陆,他称其为TerraAustralis,意即南方的陆地。

    1605年,荷兰人威廉·扬茨第一个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但他不知道这就是南方大陆。17世纪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和人员多次到达澳大利亚的西部海岸,他们把西部海岸命名为新荷兰NewHolland。1769年,一位英国船长又把澳大利亚海岸东南部和东部海湾地区称为新南威尔士。

    19世纪初叶,另一位船长马修·费林德发现,从澳大利亚西海岸到澳大利亚东南和东部海湾地区之间,有一条绵延不断的南海岸线,这才意识到澳大利亚是一块大陆。他在1814年7月17日出版了《南方大陆之行》一书,建议把这个大陆叫澳大利亚,其名称来自拉丁文Australis,即“南方的土地”。

    1817年麦阔里总督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澳大利亚”才成为官方正式使用的名称。1901年1月1日,该地区正式被组成“澳大利亚联邦”。

    032意大利国名的由来

    关于意大利国名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较为流行。一种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利亚区被人们习惯称做“威大利亚”(Vitalia)。

    “威大利亚”的意思是小牛生长的乐园。逐渐地,当地居民根据读音的习惯把字母“V”省略了,这样,Vitalia就成了Italia,即“意大利亚”。

    公元前5世纪,这个名字传遍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半岛的名称。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正式把亚平宁半岛命名为意大利亚。在英文中,Italia读做Italy;中国译名又是从英文转来的,所以写做“意大利”。

    另一种说法是,意大利的名称是由一个古代部落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古希腊人最早到达亚平宁半岛的普利亚地区附近后,把这里的维图利部落称为Italoi。

    后来罗马人统治该地区时沿用了这个名称,并把它作为半岛上很多部落的共同称呼。因此,Italia(Italoi的拉丁文写法)这个名称产生了。

    19世纪,撒丁国王艾曼努尔二世与其父王奋起反抗外国势力的干涉,与拿破仑三世携手,基本上实现了半岛的统一。

    为给这个统一的国家选择一个合适的名称,艾曼努尔二世再三考虑,后来选中创建罗马共和国的意大利人的民族名,把它作为统一国家的名称。现在的意大利共和国继承了这一称呼。

    033挪威国名的由来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近2万公里。

    在历史上,挪威人有航海传统,尤其是造船技术十分先进。在北欧海盗猖獗时期(公元8~10世纪),沿挪威南部的西海岸北上的海路被称为“通往北方之路”,当时叫“诺尔维”,即挪威。

    汉语中“挪威”两字由英语音译而来,按现代挪威语的发音,“挪威”应被音译为“诺尔盖”,即北方海盗的意思。

    034西班牙国名的由来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古希腊人称其为Liberia,古罗马人称其为Hispania。其国名与这两个词很接近。

    关于西班牙国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国名是取自15世纪末诞生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伊斯帕尼亚王国的国名,而该国国名又源于罗马统治时代的半岛地名希斯帕尼亚(Hispania)州。

    古名希斯帕尼亚是一个腓尼基地名。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曾在西班牙沿海一带建立过殖民地,他们把该地叫斯潘(Span或Szpam),意为“兔子”,因为这里野兔成群。

    新地名伊斯帕尼亚的产生,是由于这一地区的拉丁语方言已不再发罗马地名希斯帕尼亚中的H音。而伊斯帕尼亚以后经讹传,又演变成现在的埃斯帕尼亚。

    英语和荷兰语则省掉罗马地名希斯帕尼亚语头的Hi音节,把它读做西班牙(Spain)。

    另一种说法认为西班牙国名来源于希伯莱-腓尼基语Espana,意为“埋藏”,转义为“矿藏、埋藏的财富”。因为伊比利亚半岛盛产黄金、银、铜等,令腓尼基人羡慕不已,因而他们用“Espana”为其命名。

    035尼泊尔国名的由来

    尼泊尔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中部南麓,处于中印两大国之间。关于“尼泊尔”一词的含义,至今仍有种种解释,也流传着不少传说。

    有的说,在藏语里,“尼”的意思是“家”,“泊尔”的意思是“羊毛”,两词合起来,意思是“羊毛之家”。

    有的则说,尼泊尔源于藏语Niyampal,意为“神圣的土地”。还有人说,“尼”是“中间的”,“泊”是“国家”,尼泊尔就是“中间的国家”的意思。其他的说法还有许多。

    关于尼泊尔的得名,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加德满一带生长着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几个牧牛人生活在这片莽莽林海之中。他们饲养的奶牛,个个体大膘肥,每天都能挤出大量的乳汁。

    可是有一天,一只最好的母牛不知何故拒绝被挤奶,并跑向森林深处,牧牛人赶快追了上去。母牛跑到很远的地方才停下来,这时它的乳汁竟自动流起来。见此情景,牧牛人惊奇万分,刚要上前察看究竟,谁知母牛却突然没入地中,一下子踪迹全无了。

    牧牛人连忙挖刚才牛站着的土地,此时地下忽地冒出熊熊的火焰,把他围住了。还好,住在此地不远的河谷里的一个叫“尼”的隐士,看到火光冲天,便前来抢救,扑灭了火焰。所以人们传说,尼泊尔的“尼”即指的是那位隐士,而“泊尔”则是“保护”或“抢救”的意思。

    036新加坡国名的由来

    新加坡市为新加坡共和国的首都,古称单马锡。此外新加坡也被称为叻坡、叻埠或石叻。

    由单马锡改称新加坡,大约是在1160年。“新加”一词在马来语中是“狮子”的意思,“坡”是“岛”的意思。据《马来纪年》记载,相传室利佛逝王国的王子圣尼罗优多摩,即“吉祥三界王”,有一次狩猎时发现一处洁白的沙滩,听随从说是单马锡,便走过去。

    这时,一只比公羊大、黑头红身、胸生白毛的野兽突然疾驰而过。王子问侍从是何怪兽,侍从随口称是狮子。王子认为这是吉祥之地,决定在此地建国。

    随后,王子在这里建成一座城市,并命名为“信诃补罗”,其梵文之意是“狮子”,马来语称“新加坡”,就是狮城的意思。

    19世纪初,此地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被称为新加坡。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正式成立。

    037阿根廷国名的由来

    阿根廷被称为“白银国”,但实际上阿根廷却不产白银,那它为什么会得此美称呢?原来它的得名还有一段故事。

    1516年,西班牙探险家胡安·迪亚斯·索利斯率领船队沿巴西海岸南下,企图寻找一条通向太平洋的航路。船行至拉普拉塔河口时,他们误以为这里是海湾,但尝尝“海水”,却没有咸味,于是他们便称其为“淡水海”。

    他们继续驾船前行,在一座小岛登陆,不料随即遭到印第安人的围攻,索利斯当场被打死,探险队也几乎全军覆没,余者狼狈而逃。

    但殖民者并不甘心,1527年,索利斯的儿子加沃托带领一批殖民者又来到这里。他们看到当地印第安人身上佩戴着闪光耀眼的银饰物,以为这儿盛产白银,于是欣喜之际把“淡水海”改为“拉普拉塔河”。

    “拉普拉塔河”的西班牙语意为“银河”,这个国家慢慢也以“阿根廷”(Argentina)命名,它源自拉丁文Argentum,其意为“白银”。

    038伊拉克国名的由来

    伊拉克为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从公元前4700年起,这里先后建立了苏马连王国、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后被并入波斯帝国。7世纪,伊拉克又被并入阿拉伯帝国。17世纪初,它成为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一部分。1920年它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21年8月独立的伊拉克王国成立。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共和国成立。

    关于伊拉克国名的由来,说法有很多种。在阿拉伯语中,“伊拉克”的含义是“陡崖”。伊拉克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但平原西南边缘和阿拉伯沙漠交界的地方有石灰岩峭壁,高7米左右,其中有很长一段和幼发拉底河平行。这些峭壁和平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人们便称这片地区为“伊拉克”,并定为国名。

    “伊拉克”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为“血管”之意。由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及两条河汇合成的阿拉伯河连成的水网,在古代伊拉克这片肥沃的平原上,布局形如人体的血管,所以,古阿拉伯人将其称为“伊拉克”。

    单就“伊拉克”一词本身来说,它有“低地”、“耕耘的土地”之意。由于这一地区的北部横亘着亚美尼亚高原,东部和西部分别为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环绕,形成宽仅100公里,长有600公里的细长的伊拉克低地,故它获得这一称号。

    039中国国名的由来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得很早。在古代,“中国”一词的意思之一是指帝王所处的都城。《诗经·大雅·民劳》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里,“中国”指京都,“四方”指京都的诸侯。

    “中国”的另一古义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远古华夏族所居住的地方。

    上古之所谓“中国”者,即指后世之“中原”也,但又有不同于“中原”的地方,即地域不及后世中原之广,而仅相当于今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

    为什么古人把这一带称做“中国”呢?这一带四周分布着夷、狄、戎、蛮诸族及其所建国,将这一带包围在中间,故古人称这一带为“中国”。后来尽管“中国”的地理范围随着历朝历代的统一和衰落有所变化,但这一名称还是流传了下来。

    趣味链接:“九州”为什么成了中国的代称?

    我国所谓的“九州”,也就是传说中我国的中部地区,相当于黄河和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此说出自春秋战国时代。《尚书·禹贡》开头即是:“禹敷土,随山刊水,奠高山、大川。”意思是夏代的开国君主禹,平定洪水后,跟着划定疆域。

    九州计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周礼·职方》所记有幽、并州,无徐、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所记有幽州,无梁州。

    九州又有“九有”、“九囿”、“九原”等别称。古人分当时的中国为九州,取天长地久之意,“九州”也就自然成为中国的代称,这在历代诗人的诗词中均有所见,如唐代诗人王昌龄“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放歌行》)等句。

    所谓的“九州”虽然并非完全是准确的行政区划,但对我国后世的政区划分却影响甚大,特别是以“州”作为行政区域名称,自汉以后,很多朝代都采用过。

    040纽约名称的由来

    160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英国籍雇员亨利·哈得逊驾船来到了纽约湾,并从纽约湾继续北上,第一次深入那条河流,与两岸印第安人贸易。在此以后,欧洲人把这条河命名为哈得孙河。

    1624年,一艘荷兰船“新尼德兰号”把30户荷兰人运到哈得孙河口。他们在这里开辟了一块殖民地,命名为新尼德兰。

    在新尼德兰南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岛叫做曼哈顿岛。1626年,新尼德兰总督用约值24盾(荷兰货币单位)的纽扣、别针、眼镜等小玩意儿把该岛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了下来,然后着手在岛上建立城堡,并以自己的祖国的首都的名字把它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即纽约的前身。

    1664年,英国人与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作战,结果荷兰人战败,被迫交出城堡。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占领后,名字也被改成了“新约克”(NewYork),即纽约。

    趣味链接:纽约地标——自由女神像是怎么建成的?

    自由女神像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的俗称。它坐落在美国纽约哈德孙河口的“自由岛”上。

    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铜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110周年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珍贵礼物。

    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由法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德·拉布莱伊提出铸像建议,由法国人民捐款,由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巴托第设计并主持铸造,由设计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像内铁架自由女神像终于与世人见面。

    据说,女神像的模特儿是艺术家的妻子尚奈密丽,面貌则是艺术家母亲的脸。巴托第从1874年开始设计,到1884年5月全部工程才完成。

    1885年6月,自由女神像被分装成210箱,用法国拖轮运至纽约。这尊像高46米,连同基座在内,总高92米,重225吨;女神握着火炬的右臂高插入云;左臂刻着“1776年7月4日”的字样,标明宣言发表的日期;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铁链,气宇轩昂,神态刚毅,宣布获得自由,故称为“自由女神像”。像内有22层,电梯可升至第10层平台上,人们再沿盘梯攀登,可到达巨像冠部的望台。

    巨像的底部建筑为美国移民博物馆。1886年10月28日,由时任美国总统的克利夫兰主持揭幕。

    041金边城名称的由来

    吴哥是柬埔寨举世闻名的古都,只是到了1434年,金边城才被柬埔寨国王蓬黑阿·亚特选做新都。国王为何迁都金边?这其间有一段故事。

    1372年前后,在洞里萨河畔的一座山岗上住着一位富有的信奉佛教的寡妇,名叫奔夫人。在一个涨水季节的早晨,有一棵大树漂到奔夫人住处附近,遇到旋涡不能动了。

    奔夫人便召集乡邻,把树打捞到岸上。这时,大家发现这棵大树是个奇异的空心树,树心里有四尊铜佛像和一尊石佛像。大家都认为这里是个圣地,连佛都想迁到此地居住。

    于是,奔夫人就请来村民把这座山岗加高,成为一座高山,并且在山峰上修建了一座宝塔安放五尊佛像。此后,人们称这座山为奔夫人山。这座山在汉语译音里就称为金边。

    大约60年后,国王蓬黑阿·亚特有意把京都迁离靠边境太近、易受外族侵犯的吴哥,便派遣官员和高僧到各地寻找适于建新都的地方。到了金边,他们看到此地位于洞里萨河和湄公河汇流处,风景秀丽,土地肥沃,交通方便,地势也适合建都。

    后来他们又听当地居民讲述了奔夫人的故事,一致认为把京都迁到金边也符合佛的心意。于是,他们返回吴哥把耳闻目睹的情况写成奏章呈递国王。国王看了大喜,于是就迁都到了金边。

    042东京名称的由来

    东京,顾名思义,就是“东方的京城”。这是与日本的故都——京都相对而言的。东京在京都之东,所以被称为东京。

    古时的东京是武藏国国丰岛郡江良乡的一个小村落——江户村。江户,按字面意为“江水入海的门户”。1457年以江户村为基础,人们建起江户城。

    江户幕府执政时期,江户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实际上的首都,远在平安京的天皇则徒有其名。

    1867年,明治天皇迁都于江户,江户更名为东京。明治四年,东京被升为东京府,从此东京的名称被固定下来。

    043突尼斯城名称的由来

    突尼斯城是突尼斯共和国的首都。关于突尼斯城的由来,这里有一个故事。

    大约3000年前,腓尼基人建立的提尔国(位于今黎巴嫩西海岸)由一位叫季多娜的女王和丈夫共同统治。她哥哥皮格马里昂,是当时塞浦路斯的统治者。他因为妹夫帮妹妹夺走提尔国统治权而非常痛恨自己的妹夫,扬言不杀死他就死不瞑目。

    为了保证丈夫的安全,季多娜便与丈夫乘船来到了北非海岸的中部,在今突尼斯城附近上了岸。季多娜下令在这碧波荡漾的地方建造行宫。这个地方后来发展成为一座小城镇,据传这就是历史名城迦太基的前身。以后,季多娜又下令在这座小城镇的东南面另建一城,据传这就是突尼斯城最早的由来。后来,这座城因为罗马人的入侵而被彻底摧毁。

    公元698年,哈桑率领阿拉伯远征军征服了今突尼斯地区。他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新城以纪念自己的赫赫战功。

    但哈桑建起的新城为什么称做突尼斯?一种说法认为突尼斯城是因迦太基的女神“坦尼特”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这儿原有一个古老村落叫突尼斯(或提尼斯),突尼斯城即取名于这个村落的名称。

    后来,突尼斯城又成为独立的突尼斯国家的名称。

    044罗马名称的由来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关于其城名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希腊人攻占了特洛伊城,特洛伊王子一家逃至台伯河畔寻找安身地。后来,特洛伊王子的后裔西尔维娅做了战神马尔斯的妻子,生下一对双胞兄弟罗马路斯和里穆斯。

    当时的国王得知后,派人杀死西尔维娅,还残忍地把两个无辜的幼儿放进篮筐中扔到波涛汹涌的台伯河,企图以此永绝后患。但幸运的是篮筐被冲到了岸边。由于他们是神的后裔,所以一只母狼跑来,用狼乳哺育这两个婴儿。从此,兄弟二人就一直和狼群共同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个好心的猎人发现了孪生兄弟,把他们从狼群中救走,并抚养成人。兄弟俩长大后,变得和父亲战神马尔斯一样力大无穷、武艺惊人。他们通过神谕知道了身世后,便杀死了国王,为惨死的母亲报了仇。后来罗马路斯在母狼哺育他们的台伯河畔建城,并用自己的名字罗马来做城名。

    045雅典名称的由来

    希腊首都雅典的名字是根据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女神的名字命名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奥林波斯众神中的一位主要的神,由“万神之王”宙斯和“聪慧女神”墨提斯所生,是威力和智慧的化身,被尊为智慧之神,又是“明眼女神”、农业和园艺的保护神。

    传说这个城市建成以后,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都争夺此城的拥有权。众神表示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就以谁为这座城市的保护神,并以其名字给城市命名。

    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猛刺了一下岩石,岩石中跳出一匹战马,这是战争的象征;雅典娜用她的长枪敲一下岩石,岩石中变出一个金苹果,象征着和平。于是众神判雅典娜获胜,城市归了她,并以她的名字命名。

    046旧金山名称的由来

    世界上被称为“金山”的两个地方都与采金活动有关,其中一处是美国的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18世纪时,这地方确实挖出了不少金子,但挖空之后,淘金者逐渐转移,因而这地方被叫做旧金山。

    19世纪中期,有个叫哈格雷夫斯的人,发现澳洲悉尼的土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泥土相似,既然加利福尼亚有金矿,澳洲也应该有。这一发现轰动了悉尼城。人们涌向金矿,采金所需的物资和食品价格顿时开始飞涨。1869年,人们在墨尔本附近发现一块特大金块,有70多公斤,因而墨尔本被称为新金山。

    不过,旧金山已成为固定的地名,而新金山则只是与旧金山相对的俗称而已,地名仍叫墨尔本。

    047洛杉矶名称的由来

    洛杉矶位于美国西南沿海,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其得名与宗教有关。

    1769年8月2日,西班牙教士胡安·克雷斯皮随加州总督加斯帕尔·德·波尔托拉到此探险,正好前一天是天主教的圣母节,于是他们称其驻地一带为“崇高的天使女王、圣母玛利亚给予一小块土地的村庄”。

    西班牙人于1779年在此设移民点,于1781年建立城镇,均用上述的全称做名字,但通常只用其缩写LosAngeles,意即“天使”,音译则为“洛杉矶”。

    048香港名称的由来

    “香港”这个名称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有以下几种传说:

    第一,由“红香炉山”一名演变而来。

    据说清初在铜锣湾海旁有红香炉从海上飘来,于是村民们便在沙滩上建庙,庙后的小山便被命名为“红香炉山”,由此演变成“红香炉港”,后简称为“香港”。

    第二,意为“芬芳的港口”。

    香港很早就常有外国商船停泊,水手们上岸游览时见遍地是芬芳的野花,非常高兴,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芬芳的港口”,于是这个名称被译做“香港”。

    第三,鳌洋甘瀑。

    据说在香港附近有一条山溪,是行船者喜欢取用的溪水,被称做“香江”,其入口的港口被称做“香港”,而全岛也被叫做“香港岛”。

    第四,与“香水”有关。

    香港在明代至清初盛产香水,名叫“莞香”。这里种香及制香盛极一时,不少居民赖此为生。莞香先被运至九龙的香涉头,然后被运到石排湾(香港东北),再由艚船运至广州甚至江浙一带,所以运香水的海湾就被叫做“香港”。

    049澳门名称的由来

    据记载,明代前期,广东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带有许多供外国商船停泊的地方,如浪白、广海、望峒、奇潭、十字门、虎头门、屯门、鸡楼等处。海边这些可供船只停泊的地方,在粤语中被通称为“澳”。至于“门”,其由来则有多种传说。

    一种说法是澳门内港的妈阁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水道像门,故称“澳门”;

    第二种说法是澳门南面对开的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分立对峙,海水贯流其间,成“十”字门状,所以亦有“十字门”之称,故称“澳门”;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澳门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两山相封成门,故称“澳门”。总之,既是澳,亦有“门”,便称“澳门”了。

    050白宫的由来

    白宫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北面的宾夕法尼亚大街,包括建筑和园林在内,占地18英亩,主楼是幢三层的白色楼房。

    白宫是由建筑师詹姆士·贺朋设计的。据说贺朋受了一座爱尔兰宫殿的影响,把白宫也设计成类似宫殿的建筑。这项建筑工程在1792年开始动工。

    1800年,美国第二届总统约翰·亚当斯和他的夫人启用这座建筑。1814年,这座建筑不幸失火。火灾之后,为了消除火烧的痕迹,整个建筑被涂成白色。1901年,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给这座建筑命名“whitehouse”,意即“白色的房屋”。后人根据这幢楼的颜色,称它为“白宫”。

    051白金汉宫的由来

    白金汉宫位于伦敦圣詹姆斯公园以西,其建筑富丽堂皇,外部装饰精致华美。白金汉宫系英国白金汉公爵于1703年所建,因而得名。

    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以巨资买下这座宫殿式建筑。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后,这里正式成为王宫。

    052克里姆林宫的由来

    克里姆林宫是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心红场西侧的建筑群,是俄罗斯政府机关所在地,常被称为俄国的“白宫”,也是莫斯科的标志性建筑。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封建社会时期是俄国沙皇的离宫。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俄国更名为苏联,其党政首脑机关集中于克里姆林宫。久而久之,克里姆林宫便成为俄罗斯政府的代称。

    趣味链接:红场的规模有多大?

    莫斯科红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侧,占地73000平方米,路面用方石块砌成。

    红场的前身是15世纪末伊凡三世下令在城东开拓的“城外工商区”,当时叫“商业广场”。后来,广场又多次易名,直到17世纪下半叶,才被称为“红场”。

    在俄语中,“红”字含有“美丽”的意思。因此“红场”直译应为“美丽的广场”。但是,许多国家在翻译时,都只取了“红色”这一层意思。

    1812年冬天,法国军队攻占了莫斯科城,拿破仑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打败拿破仑后,莫斯科人民重新兴建了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红场被拓宽,沟壑被填平,广场四周栽种起花木,一座座纪念性设施和建筑物在附近纷纷落成。

    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人又把红场与邻近的瓦西列斯夫广场合二为一,把红场扩建到现在的规模。

    053狮身人面像的由来

    狮身人面雕像高20米、长57米,是古代埃及的奇观。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狮身人面像是能工巧匠用一块天然大岩石凿成的。最近,埃及学者通过研究否定了此种说法。

    他们认为狮身人面像的最初雕刻者是风。被狂风刮起的沙石从四面八方不断地对岩石进行“镌刻”和“加工”,天长地久便形成雕像的“毛坯”,而古埃及的雕刻匠仅仅是对风的“创作”进行了加工,使之完善而已。

    上述论点的根据,是人们最近在费拉菲勒绿洲发现多座酷似狮身人面雕像的岩石,但它们的“工艺”都十分粗劣。

    054雄狮凯旋门的由来

    雄狮凯旋门是世界上最大亦是最着名的凯旋门,它位于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上,它在法国人民心目中是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荣誉的象征。

    1805年12月2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取得战争史上的辉煌胜利。他决定在星形广场修建凯旋门,以纪念自己的凯旋。凯旋门由法国着名建筑师查尔格林设计,整个设计按拿破仑的要求,体现了帝国风格。凯旋门于1806年动工,1830年7月29日竣工。

    后来,雄狮凯旋门成为法国纪念在世界大战中为国牺牲的战士的场所,因而更为法国人所敬重。

    055凡尔赛宫的由来

    凡尔赛宫是法国着名而高雅的宫廷式建筑物,它的由来有一个故事。

    法皇路易十四在位时,财政部长富基特有座城堡,建造得豪华美丽。他为了炫耀,在此宴请路易十四,令路易十四妒忌万分,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死。

    但路易十四希望自己也有一座这样的城堡,遂于1662年雇用富基特的建筑师路易里华,以玻璃和近似香槟酒颜色的石块,在巴黎西南12英里处的凡尔赛建造了一座雄伟的郊野皇宫。

    凡尔赛宫的主要部分长600英尺,两翼各长150英尺。宫中共2000间房,可供1000名显贵人物及随员住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镜厅在烛光映照下会显得灿烂辉煌。

    在路易十四时代,凡尔赛宫是整个欧洲的中心,在这里居住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之一。

    056伦敦塔桥的由来

    伦敦塔桥凌空横架于泰晤士河上,它始建于1884年,竣工于1894年,是一座25孔的双层桥。桥上层供人通行,下层可自由开闭,供船只往来。正桥全长62米,距水面42米。正桥两端各有一塔,雄踞泰晤士河两岸,因而谓之塔桥。

    1981年~1982年,伦敦集资500万英镑重修了这座着名的塔桥。为减轻桥自身的重量,人们用玻璃纤维装饰板取代了原来的铸铁装饰板,大桥的石料也改换成了塑料制品。原先驱动大桥的活动桁架开合的动力是蒸汽,现在则改为电力。

    此外塔桥还装设了电梯,游人瞬息之间便可抵达桥面,从而使得塔桥观光更加吸引人。塔桥已成为英国的重点文物。

    057比萨斜塔的由来

    意大利比萨的大理石塔是向一边倾斜的奇特的塔。它于1174年8月9日开始兴建,持续了100多年才建成。

    该塔开始建造时本是笔直向上的,但建到第三层时,由于建筑师对地质结构不太了解,土层强度很差,而用大理石砌筑的塔身又重又高,加上基础仅3米深,故造成了塔的不均衡下沉而发生倾斜,工程因此而被停止。

    直到170多年后才又继续施工。为防止倾斜,人们在施工时尽量设法将塔的重心转移。但由于塔身底部三层倾斜已成事实,故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还是偏离了垂直中心线2.1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塔身还在不断地倾斜。

    058埃菲尔铁塔的由来

    埃菲尔铁塔因其设计者而得名,它是巴黎市的标志,也是法国的象征。

    1880年,法国刚刚从普法战争的失败中恢复过来。为了显示国力,法国决定在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举行世界博览会。为此,法国需要在塞纳河畔的战神广场上修筑一座300米高的铁塔。政府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征求高塔设计图案,应征的图案达700多件,最后设计师埃菲尔的图案被选中。

    铁塔的破土典礼于1887年1月28日举行。1889年3月20日,铁塔落成,同年3月31日,举行了竣工庆典。在博览会上铁塔出尽了风头。为了永久地纪念铁塔的设计者,政府于是将其命名为埃菲尔铁塔。

    059华尔街的由来

    华尔街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南端,西起百老汇的三一教堂,东到东河码头,是一条不到半英里长的弯曲街道。街口右边第一幢大楼的墙上嵌着一块铜匾,上面写着“纽约的里程碑”,记述了华尔街的来历。

    1653年,这里是纽约市的北部边界。荷兰殖民主义者统治北美时期,为了防止印第安人的袭击,从百老汇到东河码头一线,筑起一道木头栅栏的围墙。后来,英国殖民者取代了荷兰在这里的统治,拆除了围墙,建成一条宽约36英尺的街道。由于先前这里是一道墙,故称其为“墙街”,音译就是“华尔街”。

    华尔街主要因它是美国甚至世界金融的神经中枢而闻名天下。如今的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亿万富豪的代名词。

    060唐宁街的由来

    英国伦敦白厅大街上有一条短而窄的横街叫做唐宁街。由于“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内阁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于是,人们便常用唐宁街作为英国首相府的代称。

    唐宁街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17世纪中叶以英国外交官乔治·唐宁的名字命名的。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此人骄横、卑鄙、贪财,善于谄媚和看风使舵,曾在克伦威尔和查理二世手下任职,并赚取了大量不义之财。他购置了大片地产,建造了很多房舍,连成一条街,便为“唐宁街”。

    18世纪英王乔治二世在位期间,把唐宁街10号和11号两幢三层楼房收归皇室所有。从18世纪30年代起,“唐宁街10号”便成为首相官邸,11号则是财政大臣官邸。

    061唐人街的由来

    华侨或外籍华人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城市往往聚居在一条街或一个区,这样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例如,美国的旧金山、纽约、华盛顿、费城、芝加哥、洛杉矶,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悉尼,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城市都有“唐人街”。那么,为什么华侨或外籍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呢?

    我国唐代前期国势强盛,其影响波及国外。《明史·外国真腊传》写道:“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诗人王渔洋在《池北偶谈·汉人唐人秦人》中也说:“昔予在礼部,见四泽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暹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可见海外各国对中国人早有“唐人”的称呼。华侨亦自称“唐人”,更有把其所穿服装也称做“唐装”者。

    英语中的Chinatown译成中文为“中国城”或“华埠”,但多数人习惯译为“唐人街”。

    趣味链接:国外人为什么习惯称中国人为“唐人”?

    国外人都习惯叫中国人为“唐人”,关于“唐人”这种称呼的由来,有两种解释。

    其一是说,中国唐朝相当繁荣,其经济文化影响到世界的很多地区,外国人于是把中国的移民称为唐人。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闽粤同胞都是唐代中原移民的后裔。唐高宗时,河南固始陈元光父子率众人迁移至闽粤,祖孙四代,历时百年的开发,传播了华夏文化。

    郑成功是从河南固始迁到福建南安的后裔,收复台湾后,他所率将士也都是两次从固始移民到漳州、泉州、潮州、福州、满仙等地的后裔。这些人既然是唐代移民的后裔,也就有人称台湾人为“唐人”了。

    062富士山名称的由来

    日本的富士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山顶终年积雪,和山下的湖水景色相映,成为日本的旅游胜地和日本的象征。关于“富士山”的由来,是这样的:

    富士山原名叫做“灵火山”,古阿伊努语发音为“fuji”,意思是造物主的祖母,“富士”之名由此而来。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相传古时有一个姑娘和一个铁匠相爱并生活在这里,每当他们生火做饭时,山顶上的裂缝中就有一股火焰喷出,炊烟袅袅升起。人们把这一景象看做是奇观,就称这座山为“富士山”,意思是“不死的山”。

    063三山五岳的由来

    “三山五岳”的提法,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

    据考证,“五岳”的提法始自汉武帝,到汉宣帝时确定了以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为北岳(在河北省曲阳县)。其后又改湖南的衡山为南岳。

    关于“三山”的说法有很多。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座山峰排列,南北相连,称为三山。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有“三山半落青天外”的诗句。江苏省镇江市长江江滨和江中的金山、焦山、北固山夹江相峙,世称金口三山。

    还有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认为“三山”也就是指三神山,即古代传说中的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山,总称“三神山”。据说山上有长生药,宫殿都是用黄金、白银建造的。

    其实,现在所说的三山五岳,是泛指中国的所有名山。

    趣味链接:中岳嵩山的名称是怎么定型的?

    中岳嵩山的名称历来变化甚多。据《尚书》上说,嵩山从外形看是方形,古称“外方”。又由于古代传说中的尧、舜的居地都在现在的山西省南部,对于部落氏族来说,嵩山距离他们已经很远了,所以把它称做“外方山”。夏禹时人们称其为“嵩高”、“崇山”。

    周公所着《尔雅》上说:“山大而高者叫嵩”。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始定嵩高山为中岳。“嵩山”这一名称是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以后历代均沿称嵩山为中岳。这是根据《诗经·大雅》中“嵩高唯岳,峻极于天”的诗句而命名的。

    古人认为它凝聚天地灵秀之气,居于四方中央,巍峨高峻,雄伟秀丽,故称其为中岳。

    064万里长城的由来

    万里长城由西向东绵延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开始,为防止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一些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长城用以自卫。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军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并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等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绵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千米,人称“万里长城”。

    汉代对秦代长城进行了重新修筑,并修筑了朔方长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后旗内),大修“凉州西”长城,建立了河西四郡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沙州(敦煌)。

    明代,为了防御蒙古族鞑靼、瓦剌两大部落的侵扰,自洪武至万历年间,又用100多年的时间先后18次对长城进行重修和扩建。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山海关,总长6350千米。今在北京居庸关、八达岭所看到的长城即明代长城。

    065天安门的由来

    天安门是我国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始建于公元1417年,设计者是明代着名的建筑师蒯祥。

    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结构牌楼,叫做承天门,这就是最早的天安门。

    1457年7月,承天门被大火所焚。8年后,明英宗命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承天门的事务,白圭又请蒯祥出谋划策,又建成承天门。明末战乱中,承天门又被焚毁。

    1651年,清政府重建承天门,新建城楼高33.7米,广9间,进深5间,以显示皇帝的尊严,并改称“天安门”。这个名称沿用至今。

    066紫禁城的由来

    紫禁城即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建国后被辟为故宫博物院,成为旅游胜地。可“紫禁城”的名称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与我国古代天文地理以及帝王的封建思想密切相关。

    紫禁城的“紫”指紫薇恒。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恒星分为三恒、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恒指太微恒、紫薇恒、天市恒。紫微恒在三恒之中央,因此代称皇帝。又因皇帝宫殿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紫禁城的“禁”字正是强调了皇宫的这种无比的尊严。

    古时人们认为“玉皇”是居住在天宫之内的,天宫谓之紫宫;而封建皇帝自诩是“天子”,其住所即相当于天上的“紫宫”(亦称紫薇宫)。封建社会时,皇帝居住的宫殿,四周绕以高大厚实的城墙,戒备森严,严禁庶民百姓靠近,故称之为“禁城”。

    目前,紫禁城同长城一样,已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它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067颐和园的由来

    颐和园位于我国北京市西郊,总面积290公顷,是北京着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清代以前,颐和园一直是一处风景名胜。金朝,这里是皇帝的行宫。到了明朝,这里被称做“好山园”。好山园的山称瓮山,湖称西湖。清康熙帝亦曾将此作为行宫。

    1750年,乾隆帝为其母做60大寿,在此大兴土木,在瓮山山顶建了一座9层高的“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后又乾隆下令把山前的西湖扩大加深,更名昆明湖,使这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园林,称为“清漪园”。

    1860年,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将清漪园劫掠一空,毁坏殆尽。1888年,慈禧太后为追求享乐,私自挪用海军经费纹银2000万两重修此园,并更名为“颐和园”。1900年,该园又被八国联军毁过一次,后又花费巨资修复。

    068明十三陵的由来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十分重视选择皇家陵地。他派人在京城附近寻找陵地,最先找到的是屠家营。因明成祖姓朱,“朱”与“猪”同音,猪进屠家,就要被宰杀,不吉利。又找到狼儿谷,猪旁有狼,更危险。又找到燕家台,但“燕家”和“晏驾”(皇帝死了叫晏驾)谐音,也不能用。

    最后他找到黄土山这块地方。这里山间明堂广大,群山似封若闭,中间水土深厚,加上术士一番瞎吹,明成祖就下旨圈地80里,做陵区禁地,并将它改名为天寿山。

    这里共埋葬了十三个皇帝,因而被称为十三陵。其中以长陵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其次为现已被发掘的地下宫殿定陵。

    069长江三峡的由来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西起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208公里。从西至东,三个峡分别叫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可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距今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侏罗纪后期,我国发生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结果使川鄂交界区地壳发生强烈褶皱,海底隆起,形成川鄂两地各自的湖泊。那时(距今7000万年前),四川还是内陆湖,分水岭使水流分成两支水系,一支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另一支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

    距今4000万年至300万年,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发生了一次比以前更加激剧的隆起,形成裂缝,江水沿着裂缝不断往下切,并产生向下和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天长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岭,把长江和四川内湖连接了起来。

    二水合一以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在不断地向下切。因三峡地段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向斜槽部则是由抗蚀力较弱的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切向斜形成峡谷。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地貌发生变化,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