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因你而美丽-序章 教授的生日纪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1.爬楼梯的剪影

    天空呈现出透明的蔚蓝色,晨曦泛着静谧的亮光。看来是顶好的飞行天气。已是80岁高龄的盛志勇教授,应美国希露姆公司和几所大学的邀请,前去参观讲学。

    行囊已经打好,就要出发。

    这是2000年5月,北京一个普通早晨。

    他通常总是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一天,像一年365天中的任何一天一样,当太阳的脚步踉踉跄跄穿越大洋的风暴,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时,属于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当然同样属于一位耄耋老者的新的一天开始了……

    车子要开动了,他蓦地想起了什么,转身叫门诊大楼走去。他的办公室在四层。他仍和往常一样爬楼梯上去,动作灵便,步态稳健……大约一刻钟,他便从楼梯口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小本本。送行的人感到纳闷:盛老该不会是在出发前,再体会一下爬楼梯的滋味吧?

    这么多年,他一直这般执着地一坚持每天上班爬楼梯。用他的话说:我少时好动,喜爱各种体育运动,打下个好底子,所以爬爬楼梯、活动活动腿脚,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虽然门诊大厅里有电梯开着呢,但他似乎对乘电梯不屑一顾。倔强的脚步在水磨石台阶上奏响铿锵之音--

    人生,就像一个谜语,好奇心诱着你往前走,总想去揭那迷底,看到了一部分,还想继续看下去,一生一世,诱惑无穷。这也就像人们常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事业和追求是无止境的啊!

    年届八旬的老者,为何对“爬楼梯”情有独钟?也许,“爬楼梯”之于他的事业、他探索的领域,是一种象征,一种昭示,一种证明。只有熟知他的人方能领悟“爬楼梯”的意蕴:攀登医学的高峰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不停地攀登,将心血、汗水和眼泪,都洒在这台阶上;到达一个高度、一座峰巅之后,你又会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于是,一生你就这样“纠缠如魔蛇,执着如冤鬼”般,被你的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发现和新发现所震撼!

    一抹鲜活的朝晖镀出一副攀登者的剪影,瞬间楔入万里云端……

    作为中国军队的一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土、享誉海内外的创伤、烧伤外科专家,盛志勇在他所从事的领域,已孜孜不倦地探索开采了半个多世纪。

    但这个领域,对世人来说--尤其对身体健康、躯体健全、崇尚健美的人来说,似乎就是一个恐怖的“魔域”。有人称,在这个领域你必须有颗常人肚里装不下的胆子,而且是个相当出色的“刀斧手”--说白了说干脆一点,就是另一种意义的“刽子手”。因为你面对的是一个“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世界。

    作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盛志勇和他的弟子们的使命,就是为那些被战争或非战争造成“惨不忍睹”的受难者,修复、弥合生理和心理的伤痕,为一尊“焦头烂额”、“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的身躯塑造重新站立的人的形象。

    经他收治和主持收治的7000余例烧伤患者,总治愈率达到98%,近几年来达到99.8%;烧伤面积98%、三度烧伤86%的病人一半被治愈,居世界领先水平,--记住,这还不包括他在抗美援朝时救治的志愿军战土;不包括他在“文革”期间被下放改造时救治的危重病人;不包括他在邢台、唐山大地震中抢救出的受难者;不包括他赴中印、中越自卫还击战前线总救的重残伤员……

    在盛志勇手中,“整形”、“移植”这类字眼可以说早已超出它寻常的意义,而展示出鬼斧神工的魅力啊!

    而对于那些劫后复生的患者,苏醒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变得宽阔明朗起来,人生又一次被照亮!

    这位中国专家在这个领域涉猎之广,研究之精深,用心血和智慧托起的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让国外同行感到震惊、诧异,不可思议,难以企及。

    于是,他一次次地应邀出访、讲学、参加国际会议。他被美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授予创伤外科学会荣誉会员,被加拿人麦吉尔白求恩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还荣任国际烧伤学会实验诊断委员会委员、国际烧伤学会机关刊物《Burns》杂志编委等职。

    在国内,他先后任中华医学会终身会员理事、名誉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顾问,中作创伤外科学会常务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烧伤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和全军战伤创伤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华创伤》和《中华烧伤》杂志名誉总编,《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副主编,《解放军医学》杂志主任编委,《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编委、副主编等学术职务。曾任解放军第三〇四度院副院长、创伤中心主任。现任医院专家组组长、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

    哦,这么多“头衔”,这么多“荣誉”……你无法不钦敬地油然而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可谁能解释,一个人的一生,怎会开采出这么多潜力,释放出这样大的能量,又何以挥洒到生命的极致?

    但他依然是这身白大褂,依然是上班爬楼梯……就在次出访的前一天,他还亲自去查房。这时,年轻的医生和研究生们都跟在导师身边,济济一堂,如沐春风,他视患者为“上帝”,把患者看得比他获得的一切“头衔”和“荣誉”都重!

    2.想起圣西门名言

    掌声响起来。

    一如来自大洋彼岸的涛声。

    你是否听懂,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吸纳、渗透产生的回响?

    盛志勇用流利的英语作完了题为《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的报告。地点是美国俄亥俄州医学院礼堂,来自美国各地的几十位专家、同行以及学院的师生听了报告。

    阵阵掌声激荡,随盛志勇一起出访的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郭振荣在一旁已是热泪盈眶。眼前的一幕与两年前的一幕有着相似的情景--那是在加拿大温哥华市,来自世界烧伤界的一百多位专家、教授聚集在闻名于世的曼尼托巴医学院,他们把专注的目光投向屏幕。此刻,屏幕上正放映中国的纪录片--

    一位青年女工因机房失火,全身95%烧伤,其中三度烧伤达90%,并伴有重度呼吸道烧伤,生命垂危,经着名烧伤专家盛志勇教授等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和专心治疗到完全康复,取皮26次后的头皮竟奇迹般地长出满头乌发,几乎失去上指的双手,还能包饺子、织毛衣、打乒氏球……

    影片结束的字幕刚刚显示出来,大厅里骤然爆发出震耳的掌声。一位关国专家跑过来,竟把介绍情况的郭振荣教授抱起转了一圈,感慨道:这是发生在中国的奇迹!像这样的病人,在我们那里只能放弃。

    郭振荣的耳边轰鸣着这样的“回响”。在国际创伤权威的论坛上频频传荡着中国专家的声音。眼前的他和盛老依然被掌声和欢呼拥抱,心中荡漾着一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

    接下来,参观希露姆公司医疗设备展示会。

    一台标价上万美金的康复病床吸引了众多目光。显然是希露姆公司最新研制出的“拳头”产品。叹为观止的不仅是一些外同专家,也包括盛老和郭振荣。这台电脑遥控的多功能病床,是病人生存的“摇篮”。多少年来,人类都在为争取和平、幸福、自由而努力,时人类的不幸又为此努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种高级病床的舒适、享受和创伤者的微笑是否能掩盖现代文明的虚伪、凶险和尴尬?那病床似乎在抚慰你说:你不要如此悲伤。

    盛志勇手里握着一把袖珍卷尺和一个小本本一一一我们不禁想起临出发前,他为什么匆匆爬上楼梯,那小本本理记载着他作心中孕育已久的自己“产品”的创意与构想,他看到过那么多国外设备,但肯定没有哪位专家和设计师知道他的创意与构想是什么模样。

    他对郭振荣说:这“洋”玩意蛮不错的。

    他又说:我们也会有的。

    事情并不美妙。是说盛老的身体。

    连目参观、讲学,日程安排得很紧。耄耋老人怎能受得了这奔波之苦。他开始有点咳嗽,有点气喘、胸闷。是不是感冒了?

    从展示大厅走出来,他感到头有点晕、心慌,就坐下来休息。郭振荣就劝他:盛老,到医院去看一看吧。

    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怕是着了点凉。

    郭振荣不放心,一定要他去医院看医生。心想:盛老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郭振荣怎么向国家向军队向三〇四医院交待啊!更何况今年7月1日是盛老从医58周年暨80华诞,医院要为他举行庆祝会。出访前已收到国家领4人、军委总部首长和医学界发来的贺信贺词……

    结果出来了,他必须做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病情又做了心脏支架。

    国际长途电话接通了,二〇四医院院长赵金光、政委高福锁指示:精心治疗,确保盛老手术绝对安全。

    希露姆公同总裁当即决定,把这位着名的中国专家送进辛辛纳提心脏医院。这是美国最着名的心脏百强医院。

    令这位总裁不解的是,这种了手术早就应该做了,为什么不做呢?甚至为什么没发现呢?

    更令这位总裁不解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这么顽强!

    手术费用是6万美金,全部由应邀方支付。希路姆公司总裁说:这位中国教授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一个久违的名言--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在他那篇着名的《寓言》中提出过两个有趣的假设:

    一个是--假如法国突然损失了自己的50位优秀的数学家、50位优秀的物理学家、50位优秀的化学家、50位优秀的医学家、50位优秀的作家、50位优秀的军事家和民用工程师……法国马上就会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因为要重新培养出这样的“对祖国最有用处”的人,至少需要整整一代的时间。

    另-个是--假如法国只是不幸地失去国王的王妃、兄弟和那些鉴王公大臣、参事、议员、主教……并不会因此“给国家带来政策上的不幸”,因为这些人并没有用自己的劳动直接促进社会、科学、经济和文化的进步。

    --列宁十分欣赏这两段话,摘抄后眉批曰:“圣西门名言”。

    显然,这个久违的名言,并没有刻在外国人的“脑门”上。也并不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或者地域文化的差异而遭排斥。

    此时此刻,远在异国他乡的郭振荣教授和外国同行都在默默地祈祷,为这位着名的中国专家祝福。

    郭振荣说:盛老福大命大造化大,一个星期后他就出院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3.记住这个日子

    盛志勇带着一支精锐的“梯队”走向了世界。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现在,他又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审阅、修改他的博士生们撰写的学术论文。窗外是北京6月灿烂的阳光。光线从平滑的百叶窗透射进来,叶片的投影呈阶梯状在屋里铺展开去,看上去整个房间里仿佛布满了楼梯,他的身上、脸上和眼镜片上也仿佛布满了楼梯。

    按约定好的时间,是由医院专家组秘书杜淑芬领我拜访慕名已久的盛老。他身材不高,华发稀疏,越发显得天庭硕大而饱满;他温和慈祥,热情开朗,在首次采访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说完了自己从医58年的经历,简洁得像填写干部履历表。几乎不容你插话。不受你“别有用心”的暗示或插话,径直地沿着他所喜欢的定式一路走下去--伴着硝烟,伴着坎坷,伴着共和国蹒跚的脚步,伴着烧伤外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地从昨天走到今天……令人惊叹的是,他目光深邃,思维敏捷,谈锋犀利,毫无废话,像解剖细胞一样脉络清晰。

    请相信,一个人的内心,是一个珍藏丰富的世界。那里储存着他全部的人生“宝典”。只有悉心开采,细细品味,外能领略--

    他那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和心路历程;

    他那被硝烟、险途与磨难历练出的尊严、信仰和智慧;他那为着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敢为人先的创造激情与品格的光辉!

    2000年7月1日,盛志勇院士迎来了他的80寿辰。

    这很好记。他与中国共产党同一生日,目是比党诞生早一年。在一个多月前,三〇四医院就已收到国家领导人和军委总部首长以及医学界同仁发来的贺信贺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上将、政委周坤仁上将等为庆贺盛老80华诞挥毫题词--

    医学泰斗,人格楷模;

    一代名师,德高范远;

    走创新之路,领医学之先;

    盛哉伟哉;

    志在发展我国创伤医学;

    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

    我想,这位教授被冠以“泰斗”、“名师”的称谓,是多么令人钦敬和仰慕,是见其生命的杰出和优秀。不管这位八旬老者一生创造过多少奇迹,他本人就是一个奇迹。

    他是在医学科学的星空奋力运行的一颗耀眼的星辰。

    人们遥望星空,那灿烂的星群正在燃烧的生命,使每一一双眼睛倏然明亮,使每一颗心脏热血沸腾……

    三〇四医院寅传科科长雷永升说,本来,医院领导已研究决定,为盛老从医58周年暨80华诞举行一个庆祝会,一切都在积极筹备,可是,盛老不同意,他谢绝了。在他生日那天,只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茶话会,他与大家共进晚餐。

    3.记住这个日子

    2000年11月6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通令:给三四〇医院一级教授、专家组组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同志记一等功。

    由军委主席亲自签署命令,为一位80岁高龄的医学专家记一等功,这在共和国军事医学科学史目是前无先例的。在新旧世纪的交替之时,我们与敬爱的盛老一起分享这份伟大的关怀和荣誉,至少获得这样的启示:眼前的世界正显示出一种大开始与大抉择的气象,21世纪对于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意味着什么?

    昏晓交割的世纪风景在我们身边聚合。

    当世界再一次变成需要重新认识的对象,我们人类的生命也将成为一个重新认识和开发的课题。

    三〇四医院政委高福锁在中央军委给盛志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盛志勇教授在中国创伤、烧伤专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作了这样的评述--

    上世纪50年代,他在国内最早从事放射复合烧伤的治疗实验研究,最早提出内毒素是产生烧伤后脓毒症的主要原因;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创、烧伤后氧自由基的研究,对减轻烧伤后细胞损伤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措施;最早提出休克期输全血的治疗方法并运用于实践,较好解决了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的贫血问题;最早提出并运用休克期早期切痂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控制烧伤患者的感染,提高了救治水平,最早组织开展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也是亚洲最大的液氮储存异体皮库;最早研制出了适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的问题;率先开展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的预激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有效降低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结的体疗按摩法,使四肢疤痕挛缩畸形、长年卧床的患者重新站立……

    这是创造的诱惑。这九个“最早”和“率先”,是这位中国医学家率领着一支精锐“梯队”敢为人先,遭遇陌生,探求未知,锐意创新的丰硕成果。正是这些成果奉献给人类分享,才使人世间传颂着更多的关于爱的皈依和美梦成真的诗章。

    人一生最想拥有的财富是什么?

    这位教授说:其实很简单--能引起一些美好的回忆,一些值得留念的东西。

    这位教授说:烧伤、创伤、战伤外科,旨在改变伤者的形象;形象使你获得自尊,也就改变了你的心情,改变了周围的目光,改变了你眼中的世界。你变了,所以这个世界因你而改变……

    而作者的使命,是给历史和现实注入血液,焕发情感,从这世纪更替的黎明口岸出发,沿着他80载风雨人生路,做一次灵魂的探访……尽管太多的过去,被历史的尘埃掩蔽;尽管太多的回忆,被现实的潮流冲击;拂去生埃,掬一捧岁月的气息放在耳际,相信你会听懂这个故事依然动人、美丽……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