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在书店里溜达,看到翁帆为杨振宁编的一本集子《曙光集》,就站着翻了一会儿,我平素是很喜欢看学人所写的那一类短短的专业性不是太强的文章的。记得似乎还看到钟叔河先生批驳《曙光集》的一篇文章,因而就更是留意了这本书。不喜欢翁帆写在书前的话,一口一个振宁,一口一个振宁,好像她在为儿子编一本书一样,有着极大的母性的爱,觉得不舒服。《曙光集》还是没有买,回来的路上眼前不时地闪现杨振宁的一双眼,真有魅力,年轻时就十分好看。
世人关心杨翁的事,多少是和“性”或者说“两性”的话题有些关系的,这几天读《万象》杂志,十卷八、九合刊有言言斋佚文,已选编到第六回,我读《老年恋爱》一节,就想到了杨翁的这档子事,好在不长,抄录如下:
世有男子甫过三十即萎靡不振者,亦有六旬以上而为人如常者。前者因遗传或不保身所致,后者因谨慎或天性强而然。普通人五十左右渐衰,六十五岁全绝。德文豪戈德(注:即歌德),七十四岁尚狂爱一十九岁之少女,实历史中绝无仅有之事也。
戈德生于一七四九年,卒于一八三二年,诗家兼曲剧家也,其著述之才至老不竭,性欲亦然。卒年八十三,临终时自言自语曰“看我的那个娇女耶,发卷色黑,而背景亦黑”。
据医者云,老年能恋爱者,神志必清;反言之,恋爱实返老还童之正途。老而不恋,衰病之确证,死亡之根源也。医者又云,恋爱能使自私自利之老人,急公好义;多病多痛之老人,活泼康健。长寿者与多作为者,皆能恋爱者也。
用这种观点解读,似乎更合理一些,都是把人和事往好里想。言言斋周越然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香港《晶报》上开了专栏,专门向世人介绍一些人类的性知识、性文化,影响是很大的,后来,这些文章被辑录成书,以《言言斋性学札记》出版。当时还有一位叶灵凤,也大量地写这样的文章,从人类学、民俗学、优生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介绍性方面的知识,出了本书,《世界性俗丛谈》。据说,他们所做的工作,开启了民智,打通了中西方有关性认识方面的差异,以文艺性的语言通俗地阐释了很多非常学术的问题。这两本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零零四年印了一回,我都买了,无聊时偶尔翻翻,觉得也还是挺有趣的事情,比看《色戒》啊什么的三级片要文气得多。不过,《万象》杂志不知从哪里发掘出了言言斋的这么多佚文,实在是一件欢喜的事。
有人问杨翁这件事,老头子生气地说,需要嘛。在一个开明的社会,对个体来讲,需要的就应该是合理的,老头子是很有趣的呵。但愿他就是言言斋笔下的那种老人。有一天晚上,我们和一位在国家特殊行业工作快要退休的老同志喝酒,他喝的多了,我们把他搀扶回房间,他激动地不想睡觉,和我们神聊,后来忽然问了我们一句,杨振宁为什么能让翁帆怀孕?我们都想知道答案,他却站起身来说,你们等着,等我上完厕所回来告诉你们。等他回来,躺在床上一句话也不说了。
再后来,我估摸着,在他清醒的状态,也许是不会再说话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