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战略1:东海篇-苏岩礁——中韩之间的“潜在钉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对韩国访问,中韩关系开始升温,但从以往的历史来看,这种事情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韩国的政治生态和日本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而中韩之间在海洋利益划分问题上同样存在不少争议……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中韩关系逐步地从敌对关系一步一步地缓和、转暖,一直到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

    从政治上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中国一直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集体制裁,在外交上被孤立。所以,当时中国需要在外交上寻求一个突破口,这是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大的背景。从经济上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资本主义这些国家当中,日本对中国的投资比例是最大的,相应地,其对于中国国内经济的控制能力也会变强。为了稀释日本对中国经济潜在控制的可能性,中国必须引进其他的外资,来抵消日本投资的影响。当时最合适的选择就是韩资。这是构成中韩关系发展的另一个大的背景。

    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就导致那个时候很多问题必须要服从中韩关系的大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中韩之间也出现了一个海洋争议的焦点——苏岩礁。

    苏岩礁最早让中国人耳熟能详是因为“跃进”轮[31]触礁沉没,当时“跃进”号撞上的那片礁石就是苏岩礁。

    苏岩礁原本是一片压根没露出海面的暗礁(否则也不会被船撞上)。在上世纪90年代中韩关系迅速升温的背景下,韩国政府做了一件平心而论非常不光彩的事情——在没有任何先兆突然在苏岩礁上开工。本来是一块在大部分时间无法露出水面的礁石,韩国人硬是用水泥钢筋建成了一个能够露出海面的人造小岛。接着,韩国以此为依据,向中国提出在海洋国土划分上的要求[32]。这种做法有点儿类似于我们国内的某种现象,某个地方要拆迁,有人就把违章建筑盖起来,寄希望于拆迁的时候,违章建筑被算为补偿面积而多分点儿拆迁款。即便严格去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韩国在苏岩礁的这种行为也是不符合法理的。韩国的这一短视的行为,便为后来埋下了“后遗症”。

    而另一方面,与日本类似,韩国国内的政治走向同样也受美国的左右。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南朝鲜[33]的情况比朝鲜还要更差一些。在冷战时期韩国面临几方面的问题。南朝鲜经济的精华差不多都集中于汉城(首尔)一个城市,而汉城又是紧临“三八线”,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在“三八线”以北,朝鲜人民军的火炮都可以直接打到汉城的远郊地区,更不要说射程更远的火箭炮和导弹。

    南朝鲜的经济命脉摆在了对手的炮口之下,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她对美国及日本的特别依赖,特别是对驻韩美军。尽管驻韩美军每年要在韩国制造出大量的事端,但是历届南朝鲜(韩国)政府都不敢轻易地说让美军从朝鲜半岛撤出去,对美国在各种谈判上非常被动。

    那么读者就会问了,为什么朝鲜战争结束了这么久了,韩国一直不迁都呢?

    韩国不迁都其实还是源自其内部的问题。在汉城聚集着大量的利益集团,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他们已经把资本投到了这里面。如果国家迁都的话,就势必要造成这些利益集团手中譬如各类不动产在内的资产的贬值,如此一来任何迁都的想法都是无法实施的。而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首都又大量地吸纳更多新的资本进来,这样雪球越滚越大,越往后越动不了,就导致现在韩国近一半的经济总量都是放在首尔的,也就是放在朝鲜人民军的炮口之下。

    时至今日,由于朝鲜国力下降,对韩国其实已经构不成实质威胁了,但是韩国国内亲美的利益集团已经形成,韩国国民脑子里的不安全感在媒体的反复炒作下也已经固化。如此一来,朝韩关系事实上就成了美国以及韩国国内一些政客左右韩国国内政治的一个抓手。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10年,朝韩之间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3月26号的天安舰事件,11月23日的延坪岛炮击事件。尽管韩国媒体的说法让自己看上去更像是受害者一样,但事实上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恰恰都是韩国军方首先发难的结果。

    先来谈谈天安舰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韩国和美国是在搞联合军演,本来当时半岛局势已经非常紧张,而天安舰事发地区又是朝韩之间的争议海域。也就是说在一个局势非常紧张敏感的时期,天安舰又进入了争议海域,而且到现在天安舰的沉没原因依然不明,韩美开始一口咬定是朝鲜击沉,但始终没有拿出站得住脚的证据,时至今日干脆不再提证据的问题,这本身就不由得不让人生疑。

    再看延坪岛炮击事件。延坪岛处于朝韩交锋的最前线,发生延坪岛炮击之前,韩国在干什么呢?韩国当时是在把火炮对准朝鲜方向进行实弹演习,只不过炮弹没有打到朝鲜的控制区域,这样给对方带来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当时韩国之所以要如此对朝鲜步步紧逼,其中的缘由便是由于韩国的内政,再确切点说,是2011年11月签署的《韩美自由贸易协定》(英文简称FTA)。一份经济协议为什么会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的局势走向呢?其实看一下协定中的一些条款就清楚了——

    根据协定,美国投资者与韩国投资者将享受同等待遇,如果政府违反协定,可以向国际调停机构上诉。

    韩国政府不得侵害美国投资者的利益,必须保证美国金融机构在韩国完全活动自由,保证国际投资基金在韩国自由展开服务。

    韩国开放外汇储备、保险销售等金融服务,韩国邮政、社会保险与民营保险公司享受相同规则。

    美国的通信企业可以在韩国成立独资公司和分公司,并采用美国的无线技术。

    美国企业自由使用韩国的电话、海底电缆。

    美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企业可以在韩国成立独资分公司。

    减少韩国的电影和动画的比率,增加美国的份额。

    韩国保证美国公司的跨国配送服务的自由。

    取消外国人所有所持股份限制。

    美国企业在韩国以下领域不受限制:国际配送、律师、会计、医疗、医疗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研究开发、机器维护、环境服务、金融、保险、投资基金、广播、多媒体、因特网、电话通信、政府采购。

    自由参加公共事业,开放公营自来水,发电企业股市。

    简单地说,这就等于美国对韩国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当然,FTA中确实还是存在对韩国有利的条款的。比如汽车、电子产品、平板电视等方面八千多种韩国产品,都是可以零关税进入美国的,所以三星、大宇、现代这些财团一直在推动FTA的签署,而他们恰恰也是李明博政府以及韩国右翼力量背后的支持者。但是,在这些领域和韩国商品存在竞争关系的主要不是美国而是日本,所以韩国占的其实是日本人的便宜。

    除了经济上的实惠以外,FTA对美国人而言最大的好处是把韩国捆绑在了自己这边。按照FTA的条款设计,韩国的金融领域事实上将对美国资本完全不设防,而韩国的企业负债率一般又都非常高,也就是说韩国的银行对韩国企业的控制是非常严的,如果美国可以控制美韩国的金融体系,也就等于控制了韩国的几个关键性的大企业。而韩国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的经济精华就集中在那几个大集团身上,控制了他们就等于控制了整个韩国的经济命脉。而长远来看,这等于是让韩国将自己和东亚其他国家割裂开来,是把自己变成了经济上的一座孤岛。朴槿惠就任韩国总统之后中韩关系开始升温,其实也可以看作是韩国内部对此前这一问题的修复,而至于效果如何,现在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要想促成FTA的签署,最好的方式就是首先在政治上让韩国民众加深对美国的“依赖感”,同时给他们一个热点,让他们不再关注国内的局势(FTA谈判阶段韩国曾爆发数次针对这一协议的抗议活动)。恰好在这个时候,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出现了。我们不能说它一定是阴谋,但这两件事的的确确促成了《韩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当时那段日子同样也是中韩关系比较冷淡的时期,两国之间在海洋权益问题上龌龊不断,韩国海警屡屡骚扰中国渔船。原因很简单,要想实现韩美的捆绑,仅仅在朝韩之间制造紧张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中韩之间进行切割。

    现在,随着中韩关系的重新升温,包括中韩海洋权益在内的很多问题,应该会迎来一个解决的契机,但是从上面的历史来看,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韩国国内已经有了一些不乐观的苗条:6月4日韩国地方选举中新当选的济州道新知事元喜龙上任之后,马上便叫停了大量中国投资项目,这些项目原本已经获得上届政府批准,而元喜龙则要求对它们的审批“从头再来”。他还宣布,将大幅提高外国人通过购买房地产获得济州永居权的条件,而目前这些投资者大部分是中国人。

    显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内部真正有抱负的政治家,对于韩国内部的某些政客,对于至今仍旧驻军韩国的美国,都应该报以警惕,避免“钓鱼岛问题”重演。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