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知道:动物植物知识-动物概况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动物界的历史,就是动物起源、分化和进化的漫长历程;是一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等几个不同的门,这个群体不仅包括海洋中的低等动物物,还包括地面上的各种昆虫。

    动物界

    动物是生物界中最庞大的一个群类。现已发现35门70余纲约350目150多万种。分布于地球上所有海洋、陆地,成为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植物相比,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们的生存要靠吞食相应的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原始生命的诞生

    当宇宙空间中星云团在重力的作用下,裂变、旋转形成地球之后,雨水把大气中的无机生成物植入了原始海洋。这些无机物的“胚胎”在海洋的母体里经过漫长的孕育、演变,诞生了原始生命。

    动物的栖息环境

    东北虎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美洲豹住在热带丛林、草原……由于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环境不同,所以它们各自的栖息地也不一样。有的动物对生存环境特别挑剔,有的却能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

    动物的演化进程

    一般认为最早的动物是在4.5亿~5亿年前出现的。通过不断的演化,动物也经历了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光对动物的作用

    动物体本身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从而产生热和化学作用。许多变温动物,在白天活动以前先晒晒太阳,吸收太阳热量使体温升高,然后再开始活动。有些恒温动物也常常利用阳光取暖,例如旱獭、黄鼠、大沙土鼠等常常进行日光浴。

    消费者

    动物是生态系缝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属于消费者,它们的遗体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无机物,再次进入循环。

    动物的再生

    原生动物的再生作用很强。很多纤毛虫被切割为两部分后,只要有核存在,都能再生成完整的纤毛虫。腔肠动物和涡虫的再生能力从身体前端到后端,沿体轴而递减;口端或头部最强,反口端或尾部最弱。海星、海参等的再生能力也很强。将海星割成小块,每一小块只要带有一部分巾央盘,就能再生成一只完整海星。

    动物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小的鸟儿是蜂鸟,它体重2克,从嘴尖到尾尖长5厘米。

    产奶量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一条蓝鲸在哺乳期里每天可产奶430升,相当于最好的奶牛产奶量的5倍。

    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游泳速度是每秒15米,最大速度每小时150千米,被称为“水中火箭”。

    动物的进化

    世界上的动物,种类如此丰富多彩,习性如此千差万别,这是它们经过漫长岁月的斗争、选择和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生物学上把这种漫长的发展变化叫做“进化”。动物的进化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曲折和渐进的。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物种起源的重要着作。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试图证明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

    达尔文雀

    达尔文雀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雀,是14种近缘的雀鸟物种,由查尔斯·达尔文所发现,当中有13种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生活,另有一种生活在科科斯群岛。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小雀对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做出的贡献,就把这些小雀称为“达尔文雀”。

    达尔文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也正是他找到了生物发展的规律,成为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物种起源》对近代生物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然选择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论。“适应”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基本观点。他通过长期观察和调查研究,得出了生物界着名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和“用进废退”。

    进化证据—一化石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以及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等。

    哺乳动物前起源

    最早的哺乳动物是由兽齿类进化来的莫根兽,出现在三叠纪末期,分布于欧洲和亚洲。莫根兽的下颌与头骨之间保留着方骨与关节骨的联合,所以就本质上是最早的哺乳动物标本。

    珍贵的资料——琥珀

    琥珀是第三纪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掩埋地下,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的,它常与煤层相伴而生。琥珀是研究古生物的珍贵资料。

    马的进化

    马类常被看做是“直向进化”的典型例子,它们从最早的祖先开始,基本上是沿着一条直线进化的,较少分支。在马的整个进化过程中,都遵循着以下这些方面特征的变化:体形增大,腿和脚伸长,侧趾退化,中趾加强,背部伸长和变硬,门齿变宽,颊齿齿冠增高,齿冠构造逐步复杂化,面部伸长,脑增大而复杂化等。

    动物的分类

    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化、生态和地球分布)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七个主要等级,即界、门、纲、目、科、属、种。

    无脊椎动物

    尽管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比较低等的类群,但它们却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动物种系。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无脊椎动物都远远超过了脊椎动物。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包括海星、海胆、海参、蛇尾以及海百合等5纲,共6000多种。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已知动物总数的75%以上。

    昆虫纲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的第一大纲,已知有近100万种。

    蛛形纲

    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纲,约有7万种,大多以陆栖生活为主。

    甲壳纲

    节肢动物门的第三大纲,约有3万种,包括虾、鲎、藤壶等。

    头足纲

    头足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海里,包括章鱼等。

    腹足纲

    腹足类头部发达,足呈叶状,位于腹侧,故称腹足纲。

    双壳纲

    双壳纲动物通常具有两枚大小相同的壳瓣,包括扇贝等。

    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大约有1万种,有几种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腔肠动物的触手十分敏感,上面生有成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这类动物主要包括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蠕虫

    蠕虫是较原始的无脊椎动物。这类动物种类繁多,约有4万种主要包括蚯蚓、绦虫和血吸虫等。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为动物界的第二个大类群,约有5万多种。绝大多数的软体动物在柔软的身体外覆有1个、2个或多个形状不同的贝壳,常见的有头足纲、腹足纲和双壳纲。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最显着的特征是一条脊椎骨或脊柱支撑着身体。典型的脊椎动物体内有连接肌肉、四肢、复杂的感觉器官和大脑。内部复杂的骨架使脊椎动物可以长得相当大,而且适应性强,无论生活在陆地上或是水中都可以。

    两栖纲两栖纲动物约有4000多种。

    鱼纲

    在现存的脊椎动物中,鱼纲种类最多,有45000种左右,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

    爬行纲

    爬行类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与两栖类相比,它们有减少水分流失的干燥鳞状皮肤。

    鸟纲

    鸟类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由于会飞,鸟类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生存。现存的鸟类共9000多种。

    哺乳纲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用母乳喂养后代是它们的特征之一。哺乳动物包括单孔目、翼手目、食肉目、食草目、灵长目等近30个目。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目前人类已知的脊椎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为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它们几乎遍及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骨骼特征

    脊椎动物的骨骼主要由脊椎、四肢和头盖骨组成。脊椎是脊椎动物骨架的主要支撑部分,头盖骨用来保护大脑,心、肺等内脏器官被包在脊椎骨和肋骨之间。

    四肢

    许多脊椎动物都有四肢。鱼类是靠鳍划水的,陆生动物的四肢就是由鳍演化而来的。四肢帮助脊椎动物四处游动、行走或是飞行。

    感觉

    不同种类的脊椎动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灵敏感官,帮助它们察觉危险、觅食或是求偶,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回声定位以及对电、磁、地球引力的敏感度等。

    似鱼非鱼的文昌鱼

    文昌鱼具有很多鱼类的特征,如脊索、神经索、鳃裂等,但不具有鱼类的脊椎骨、软骨及其他骨骼构造。在科学分类上,文昌鱼不属于鱼类,也就不能划分到脊椎动物的行列。

    皮肤

    脊椎动物的皮肤或呈鳞状、或黏滑、或多毛、或呈羽状,不同类型的皮肤功能也不相同。鳞状皮肤可以帮助鱼类保护躯体;黏滑的皮肤可以帮助两栖动物在陆地上呼吸;多毛的皮肤可以帮助鸟和哺乳动物御寒。

    繁殖

    脊椎动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即雌雄动物交配,雌性产卵经过雄性受精才能繁衍后代;一种是无性繁殖,因为少数脊椎动物没有性别的区分。

    无脊椎动物

    在种类繁多的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群体占据着超过90%的比重,不仅包括海洋中的水母、章鱼等动物,还包括陆地上的各种昆虫,人体内的寄生虫也属于无脊椎动物。

    多样化的物种体系无脊椎动物是个多样化的物种体系,除没有脊椎骨以外,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共同特征,只是存在着一点点相互有别的亲缘关系。各种无脊椎动物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运动习性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有着明显的前端和后端,感觉器官靠近口部簇生,这种构造可以帮助它们在向前运动时及时发觉新情况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使运动更快、更敏捷。

    生命周期

    不同种类的无脊椎动物的生命周期存在着差异。多数无脊椎动物是卵生动物,有些需要经历多种幼虫形态,例如蝶、蛾等昆虫,有些则一孵出便是成体。

    环节躯体

    许多无脊椎动物都有着可以分成一些分离环节的躯体,这种躯体构造有利于它们随意改变形状,以复杂的方式进行运动。例如,蜈蚣的大多数环节上都长有一双腿,运动时异常灵活。

    躯体对称性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都具有对称性的躯体,躯体对称表现为辐射对称和双边对称。辐射对称的动物有圆形的躯干,可以从许多方向上被切分为相等的两半;双边对称的动物只能在一个方向上被切分为相等的两半。

    无脊椎动物的新成员

    1994年,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类全新的种系,但是目前只了解这个种系中的一个成员。这个成员是一种很小的生物,寄生在挪威大螯虾嘴的周围,靠刮擦大螯虾的食物为食。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身体部很柔软,并且多生有一层套膜来包裹躯体。有些软体动物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大多数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

    生命周期

    水生的软体动物产下的卵经孵化成为幼体。随着幼体的成长,它们身上的壳就会不断发生变化。当幼体成长为成体时,它们就会栖息在海床上。有些软体动物的幼体则与成体非常相似。

    贝壳

    软体动物表面的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能分泌出可以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这种钙化物便是我们所说的贝壳。所以,绝大多数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都覆有贝壳。由于种类不同,不同的软体动物的贝壳在颜色和形状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大扇贝

    大扇贝是一种能通过开合两片贝壳而在水中自由移动的双贝壳软体动物。在受到惊吓时,它们会关紧贝壳,然后喷出一股水柱,使身体迅速向后移动,借机逃跑。

    庭院大蜗牛

    软体动物类群中有一种危害极大的庭院大蜗牛。每到晚上或者下过雨后,它们就出来觅食,常常将植物咬断。天气干旱时,它们缩在壳内,用一种干燥后变硬的黏液将壳口封住。

    大赤旋螺

    大赤旋螺塔高,体层大,结节顶端呈白色;壳顶常缺损;壳口大,内有密集的螺纹,但螺轴光滑;螺层周缘和体层肩部有螺旋状排列的大瘤,壳表呈浅红色或奶油色。

    食用牡蛎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双壳贝类的软体动物就是食用牡蛎。它们的贝壳粗糙不平,其中一片扁平,朝上;另一片呈弧状,紧紧地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牡蛎身上。

    棘皮动物

    许多常见的海滨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它们因身体表面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而被称作棘皮动物。目前已知的棘皮动物有6000多种。

    躯体特征

    棘皮动物是唯一一类由“五个部位”构成的动物,即许多棘皮动物都有五条腕、五套口器和五套管足。它们的皮肤上有多刺的外皮身体展开的图样多为圆形平面图。

    进食

    大多数棘皮动物生活在沙子、泥土中或岩石上,有的以海藻和外壳长在岩石表面的动物为食,有的以从海水或泥沙里过滤的腐肉为食,还有一些以活的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食。

    防御

    有些棘皮动物表皮的刺既尖利又含有毒素,常常被用作防御武器。有些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蛇尾等,在遭遇敌害时它们会故意将被捉住的腕足切断,借以迷惑敌害,趁机逃生。

    繁殖

    棘皮动物主要在水中繁殖,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一旦受精,卵很快会孵化成幼虫。幼虫的体态与成虫不同,它们身上长有细小的鞭毛,只能随着洋流四处散播,在水中逐渐成长。

    长臂棘皮动物

    在棘皮动物中,海蛇尾的臂是比较长的。海蛇尾特别适应在岩石裂缝或珊瑚礁上生存,运动时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它们的触手连在一个圆盘状的身体上,能够伸缩自如。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已知动物总数的75%以上,蜘蛛、螨、千足虫以及昆虫等都是节肢动物。

    躯体构造

    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躯体都有坚实的外骨骼覆在它们的环节躯体上,这样就可以防止水分的大量蒸发,同时保护躯体内部。环节躯体是所有节肢动物最突出的共同特征。

    千足虫

    千足虫是种多足动物,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千足虫的足超过400只。千足虫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一般生活在树叶、石头下面,或是松软的土中。千足虫移动的速度很慢,经常以死去的植物和腐烂的木头为食。

    壳

    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是由一种化学物质构成的。甲壳动物的壳中含有碳酸钙,使甲壳异常坚硬。而许多昆虫和蛛形动物(如蜘蛛、螨等)的外骨骼相对脆弱些,但是它们长有角质层,来保护软组织。

    关节

    节肢动物的全身布满了角质层形成的甲片。为了方便活动,关节处的角质层相对薄而又柔韧,肌肉运动时会拉动角质层,从而带动节肢动物的环节躯体运动。

    运动

    大多数节肢动物的环节躯体长在成对的带有关节的腿之间。例如,蜈蚣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一节都有一对腿,蜈蚣通过摆动腿向前行走。节肢动物两侧的腿通常不同步前进。

    腔肠动物

    腔肠动物大约有1万种,除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外,其他大多生活在海水中。腔肠动物主要包括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其中大多数是常见的海洋动物。

    躯体特征

    腔肠运动的身体中央生有空囊,因此整个外形呈圆筒形或伞形。它们的触手上面生有威组的被称为刺丝囊的刺细胞,在猎食时伸出有毒的细线,刺入猎物的体内以获取食物。

    两种形态

    腔肠动物有两种基本形态,即水母型和水螅型。水母型的动物如水母,外形呈伞状,游动时口和触手朝向下面;水螅型如水螅,外形呈圆筒形,靠触手捕获猎物。

    繁殖

    大多数腔肠动物进行无性繁殖,即母体分裂生长成幼体,或幼体从母体上萌芽生长,或从母体的断片上再生。有时,它们也进行有性繁殖,精子和卵子被排入水中,卵受精后发育成幼虫。

    海笔

    海笔是一类美丽的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呈轴对称形,非常像老式的羽毛蘸水笔,因此得名海笔。海笔是由许多被称为水螅虫的小动物群居而形成的。

    水母

    水母的身体由内外两胚层组成,两胚层间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具有漂浮作用。水母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因此非常柔软。其外形像一把伞,伞状边缘长着须状的触手。

    水螅

    水螅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腔肠动物,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它们体形细小,身体上端有口,口周围有数条细长的触手;下端附在水草或其他水底物体上,可做滑行、翻筋斗运动。

    动物育幼行为

    育幼是动物的天性。育幼行为最低级的动物是海葵,幼体留在成体体内一段时期。对鸟类来说,巢是产卵及孵育幼儿的场所,一些孵卵期的鸟类腹部羽毛脱落,腹部血管丰富,皮肤增厚,以便孵卵。哺乳类的幼体不能独立生活,需亲体照料。昆虫中的蜂、蚁等的幼虫并非由双亲喂养长大,而是由群体中另一些成员完成,这种行为称为集群亲子行为。

    企鹅爸爸孵蛋

    雌企鹅在产卵以后,会把卵交给雄企鹅。在孵卵期间,为了避寒和挡风,几只雄企鹅常常并排而站,形成一堵挡风的墙。孵卵时,雄企鹅双足紧并,然后用嘴将卵小心翼翼地拨弄到双足背上。最后,从自己腹部耷拉下一块皱长的肚皮,把卵盖住。从此,雄企鹅便低着头,全神贯注地保护着这个“掌上明珠”,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雏企鹅脱壳而出。

    四年生一只

    胎生动物的幼仔需在母体腹中孕育生长好长时间,最后才经分娩降生。大型胎生动物通常每年只生1只幼仔,有的甚至更少,如母象4年才生1只小象。相反,很多小型胎生动物每年要生养好几次,如老鼠。

    追赶游戏

    母马在吃饱了草以后,会在草原上飞奔乱跑,它时而突进,时而折回,逗引小马跟在后面做追赶的游戏,让它们在游戏中掌握避敌的决窍。因为它们的祖先在被野兽追逐的时候,就是靠这种方法溜之大吉。

    忍痛拔羽

    在严寒的北极,有一种绵凫鸟,生育之前,会从自己的身上拔下大量的羽毛来筑窝。它用嘴咬着自己的羽毛,脑袋使劲一甩便拔下一根,每拔一根,便痛得颤抖一下。

    口中育儿

    产于热带的罗非鱼的生育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母鱼产卵后,便把卵含在嘴里孵化,不吃东西,也不游动,静静地躲在海底,嘴巴一张一合,让卵在嘴里来回慢慢滚动,六七天以后,多达几百条的小鱼苗就孵化出来了。

    体内孵化

    一般的鱼类将卵排出后在体外受精,孵化出小鱼。而鲨鱼则不同,它是在体内受精孵化,孵化出数以千计的小鲨鱼。接着,这些兄弟姐妹就在母腹中互相残杀,直到最后一条小鲨鱼把剩下的同胞全部吃掉后才出生。

    伟大的母亲

    青海湖鸟岛上的雌斑头雁在孵化过程中,表现出坚韧的毅力,倾注了无限的母爱。高原的气候变化无常,有时风狂雨猛,它一动不动,有时下起鹅毛大雪,冻得它瑟瑟发抖,它把脑袋夹到翅膀下,顽强地忍受着,还得不时用嘴巴轻轻地转动蛋,使蛋受孵的温度平衡。外出觅食,便用草把蛋盖好,怕蛋受了风,淋了雨,回来后还要数一数蛋是否少了。

    动物交流与沟通

    动物虽然不用语言传递信息,但是它们之间的确有交流和沟通。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以及气味来传递信息,通过信息交流来求偶、预防敌害、攻击敌人、传递警报等。脊椎动物是用声音传递信息最明显的例子,它们大多能发声,如鸟类的鸣叫等。许多无脊椎动物则用身体某部分摩擦而出声,如蟋蟀。

    动物信息交流的特点

    动物的某些动作原是为了表达某种意图,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交流的信号。各种动物的感官不同,对鱼类来说,视觉更为重要;鸟类则更多采用视觉和听觉;哺乳动物的群体虽有一定程度的特化,但从整体来说,在交流信息时,几乎应用所有的感觉通道。

    动物的语言

    小狗在选定的地方撒尿,表示它占据了这个地方,叫别的动物不要走过来。狮子用吼叫声吓走其他动物,吼叫声表示“我的家人在这儿,你们不可以走近来骚扰我们”。猴子露出下排牙齿表示高兴;露出所有牙齿表示生气;困惑时,它也会像人一样皱起眉头。

    8字形舞步

    蜜蜂是没有听觉器官的,根本不会听到任何声音。那么,它是如何通知同伴找到花丛位置的呢?其秘密就是蜜蜂通过动作来通风报信,昆虫学家把蜜蜂这些有含义的动作叫蜂舞。蜜蜂先转半个小圈,急转回身又从原地一点向另一个方向转半个小圈,舞步为8字形旋转,同时不断摇动腰部,左摇右摆,非常有趣。

    蝴蝶的“约会”

    雌蝶在性成熟期能分泌出一种叫性引诱素的挥发性物质,只需千分之一克,就足以引来方圆千米之内的无数只雄蝶前来“约会”,因此就会出现成千上万只蝴蝶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夏夜的歌手

    炎热的夏夜,人们坐在庭院乘凉时,常听到雄蟋蟀发出的鸣叫。蟋蟀的鸣叫含意丰富,或者意在招引雌蟋蟀的到来,或者意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白颈狐猴报警

    白颈狐猴的叫声很响,报警时更是惊人,通常还伴以咆哮,以引起临近群体的呼应。

    激素信息交流

    鱼和其他水生动物分泌外激素,并将其释放于水中。有时某些昆虫把外激素分泌于体表,供其他个体接受味觉信息,也有的动物用排泄物标识自己的领地。

    生殖

    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大多数动物都是有性生殖。进行无性生殖的主要是一些低等的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某些扁形动物、某些寡毛纲环虫等。即使是以无性生殖为主的动物,也常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有性生殖。

    卵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的过程叫卵生。卵生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中,全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作为营养。卵生在动物中很普遍,如鸟类、爬行类、鱼类。

    胎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高等类群,如猴、虎、牛、羊等,都是胎生。

    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物种主要依靠生殖细胞而延续和繁衍。

    外界环境与生殖

    生活在沙漠中的锄足蟾,只有在夏天下过一场雨之后,才能在临时积水的地方进行生殖。雨刚一下完,它们便从地下钻出来进行产卵。然后,蝌蚪必须赶在积水干涸之前匆匆完成发育,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锄足蟾生殖的这种时间节律不但需要得到日光周期和季节光周期的信息,而且需要得到一天之内水分状况的信息。

    有性生殖

    通过生殖细胞的生殖叫有性生殖。通常生物的生活周期中包括二倍体时期与单倍体时期的交替。二倍体细胞借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细胞(雌雄配子或卵和精子);单倍体细胞通过受精(核融合)形成新的二倍体细胞。这种有配子融合过程的有性生殖称为融合生殖。某些生物的配子可不经融合而单独发育为新个体,称单性生殖。

    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又称无配子生殖,即亲体不通过性细胞而产生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多见于无脊椎动物。脊索动物中的尾索类也进行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复杂的胚胎发育,也不发生遗传信息的重组,所以子代的遗传物质基础和亲代完全相同。

    无性生殖的方式

    无性生殖主要有分裂和出芽两种方式。生物体直接进行分裂,分裂后的每一部分都成为一个完整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分裂。母体在一定部位长出芽体,芽体脱离后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出芽。

    迁徙行为

    年复一年,无数迁徙动物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促使它们跨越高山、沙漠、河流和海洋,迁往那遥远的异乡。动物迁徙的场面往往宏大状观:绵延数千米的角马群,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黑色洪流,涌动在茫茫非洲大草原;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形,缓慢而有节奏地划动着双翼,悠然自得地朝远方飞去。

    动物周期性地往返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远距离移居行为称为动物的迁徙行为,例如候鸟的迁飞和鲸的洄游。

    迁徙的原因

    现代生物学家认为,动物迁徙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迁徙的种类比不迁徙的种类能够留下更多的后代。迁徙大大方便了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资源,从而在自然选择中胜出。

    蜥蜴的迁移

    蜥蜴常在最适宜的繁殖地不断进行着有规律的迁入和迁出。春天一到,刚成年的蜥蜴便迁入占领地进行繁殖。与此同时,年幼的蜥蜴被排挤到较小的花岗岩露地去生活,他们要等到发育成熟才重返最适宜的繁殖地。

    迁徙可以使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的资源,例如北极夏季日照长,食物丰富,很多涉禽和其他鸟类都到这里来繁殖,但一到冬季,它们就必须向南方做长距离的迁移。如果环境资源变幻莫测,动物常常以无规律的迁移来适应这种状况。

    洄游

    海洋鱼类因季节的变化、寻找食物、生殖等原因,要周期性结群做长距离的定向游动,叫做洄游。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繁殖时游向海洋产卵,叫降海性洄游,如鳗鱼。海洋里的鱼类,繁殖时要到淡水中产卵,这种现象叫溯河性洄游,如大马哈鱼。

    黑脉金斑蝶的迁徙

    每到秋季来临时,黑脉金斑蝶就会成群结队地从北美地区飞越上万千米,来到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的山地森林过冬。它们飞越海洋、山脉、沙漠,甚至是人口稠密的都市而到达墨西哥,其飞翔能力令人叹为观止。

    爬行动物的迁徒

    爬行动物的迁移中最着名的是各种海龟,它们迁移1000~1500千米是很普通的现象。橄榄棱皮龟横渡大西洋的迁移全程达5900千米。海龟的迁移一般与2~4年的繁殖周期有关,它们需要到特定的海滩去产卵,还要到一个特定的靠近大陆的取食区度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距离最长的迁徙者

    在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座头鲸保持着最长的旅行纪录。在温暖的季节,它们在北极地区生活;在冬季到来时,它们会在海上旅行8000千米,来到哥伦比亚和赤道附近的海域,那里是它们最理想的繁殖基地。它们在那里生儿育女,尽情地捕食丰富的海洋生物,补充体力;在炎热的夏季到来时,再回到凉爽的北极地区。

    迁徙中的惊人之举

    北极燕鸥每年秋天从北极的营巢区,沿着欧洲和非洲大陆的西岸飞向南极地区越冬,第二年春天飞回,往返距离达4万千米,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整整一圈!

    运动方式

    为了生存,动物在运动中发展了不同的运动本领,以提高其生命效力和生活质量。动物的运动大体可以分为游泳、行走、奔跑、跳跃、爬行、飞行等类型。无论哪种类型的运动,动物既须向前行进,又需适应地心吸力的作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在有些情况下,尚须发展附着的能力,例如壁虎在竖立的墙壁上行走。

    自然界中最卓越的飞行家——鸟类,启发人类飞上了天空,从而推动了航空事业的发展。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鸟类是通过多种途径适应飞行的。

    飞行

    动物界中擅长飞行的是鸟类和昆虫,但也有例外,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就非常善于飞行。飞行是鸟类的本能动作,有鼓翼飞行和翱翔两种基本类型。鼓翼飞行就是不断上举和下扇两翼,借升力和拉力向上向前飞行,如家鸽、麻雀。翱翔就是两翼展开不动,借气流上升的力量保持原有的高度或上升,如秃鹫、信天翁等。

    飞行专家

    蜻蜓的飞行本领,在昆虫世界里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在空中它可以做各种高难度的特技飞行,可以随心所欲地倒飞、侧飞、垂直飞行或悬停在空中,还可以随意改变方向并加速,昆虫专家们计算过蜻蜒每秒钟能飞行9米。

    游泳

    已进化了几亿年的水生动物,其游泳的方式是多样化的,粗略可分为摆动法、划动法、水翼法、喷射法等。水翼法,是指动物使用其流线型运动器官游泳,以水翼法游泳的,多是体形较大的水生动物,如企鹅、海豚、鲸、海龟、金枪鱼等。

    动物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是与动物亿万年的物种演化密切相关联的。不同动物有不同的运动形式,同种动物也可进行不同的运动。人也是动物,当今大规模的运动会,运动项目不下数十种,仅游泳,便有自由泳、蛙泳、仰泳等,有的显然是模仿动物的。

    行走、跳跃

    昆虫是六足动物,有的种类善于行走,如瓢虫、步行虫、椿象等。昆虫行走是以三条腿为一组进行的,即一侧的前、后足与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结构,当这三条腿放在地面并向后蹬时,另外三条腿即抬起向前准备轮换。很多昆虫还善于跳跃,如蝗虫、蚱蜢、跳蚤。跳蚤的身长只有0.5~3毫米,体重仅200毫克左右,可是往上跳的高度却可达350毫米。也就是说,跳的高度是其身长的1。0多倍。有些鸟类和兽类也善于跳跃,如袋鼠和袋猴就以跳跃代步行。

    蚯蚓

    蚯蚓是一种特殊的环节动物。蚯蚓没有脚,帮助蚯蚓爬行的是它身体表面的钢毛。当蚯蚓行进时,先把身体后部的钢毛插进四周的土里,身体前部的体节一节一节地向前缩短,蚯蚓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像波浪似的从头部向尾部伸展,从而能缓缓地向前爬行了。

    爬行

    在爬行动物中,蛇是爬行专家,它是依靠身体不同部分的弯曲,获得支撑反作用所产生的力量前进的,蛇的四肢已经退化,但能灵活地爬行,这是由骨骼的构造决定的。蛇没有胸骨,肋骨有较大的活动性,肋骨以韧带与腹部的鳞片相连。蛇具有发达的皮下肌肉,当皮下肌肉收缩时,引起肋骨向前移动,同时腹鳞稍微翘起,翘起的腹鳞尖端抵住地面,蛇就能向前爬行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