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的落脚点呢?这是可以选择的,就看我们自己了。富贵或是贫贱,成功或是失败,留名天下或是遗臭万年,将有不同的结果。历史的经验证明,许多出身富贵的人,到头来贫贱至极、失败至极,更有甚者,还可能遗臭万年。而许多出身贫贱的人,又常会通过自己的奋斗,到头来又会非常的富贵,非常的成功,甚而留名天下。
这样的例子是不用举的,古今中外都有,大家都看得到,这样的例子也是不用说的,古今中外都有,大家也都知道,那样的人,那样的事,可能不远,或者就在咱们身边。所以说,我们人的出发点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落脚点。
要想有一个好的落脚点,有个好爸爸是重要的,封建社会的“封妻荫子”制度是个例子。现在是新社会,废除了那样的旧制度,谁还能获得“封妻荫子”那样的好处?我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我可以说凤毛麟角,是少之又少了。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通过自己的进取和发展。
怎么才算努力?怎么才算奋斗?怎么才算进取?怎么才算发展?要我说,我也是糊涂的,更遑论其他。但那些成功者,用他们的生命实例,给了我们后人许许多多的经验,就看我们怎么去学习,去认识,去实践了。
这是一个大话题,我有这个自知,不敢在这个话题上说得太多,话多必有失,说不好误人误己,岂不哀哉。
我想说的落脚点,其实很具体,很实在,那就是亡人的墓葬了。人艺术地比喻自己,可以是棵树,栽在世上,千年万年,人不能够,百年已是天寿,所以说,是人都要死,死后总不能没人管,暴尸荒野,被狗叼了去吧。当然不能,而且也不会,国人有句话说得好,“入土为安”,这是再好不过了,入土,是每个人躲都躲不过去的落脚点。
“人吃地一生,地吃人一口。”关中农村,这句话的流传是很深很广的。有人如果不甚明白,我可以通俗地再说说,所谓“人吃地一生”,讲的是我们赖以果腹的食物,不都是地里生长出来的嘛。所谓“地吃人一口”,也就是说人老身殁,挖一口墓穴埋进去。
为了防止活人与死人争地的问题,现在实施的多是火葬。但是火葬,把人的遗体在焚尸炉里烧成一把灰,也还离不开“地吃人一口”的办法,最后还得找一块墓地,把死者的骨灰埋进去。
前日傍晚,几位老朋友相约喝茶叙旧,说的都是老生常谈,唯有一位,平时倒不危言耸听,这一回却出语惊人,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认真听他说了开去。
他说了,说他前日给自己找了处落脚点。
我们不明白,异口同声地问:“什么落脚点?”
他从容不迫地说:“墓地。”
我们所以能成为茶友,一是趣味差不多,二是年龄差不多,我们年届六旬,谁都不觉得自己老,谁都谋划着好好地再活他几十年,而他怎么就出人意料地给自己先要找块墓地?我们想不通,也不好往深里想,就都把自己疑惑的眼光,往他的身上戳,戳得他自己给我们说了。
他说我们忘了,关中乡村的规矩,为健在的老人购置寿衣寿棺,以及提早修造坟墓,是太平常不过了。乡下把这种做法视为“冲喜”。特别是闰年闰月的日子,为老人“冲冲喜”,老人会更加长寿。他说得有理有据,说得嗓子发热,还说,历朝历代的皇帝佬儿,哪一个陵寝,不是早早就修造的?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三十几年前的都有,就说在咱们西安边上的秦始皇陵,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从他加冕“千古一帝”的那一天起,就动工给他建造开了,耗费的工役有多少,无法计算,而耗费的时间,就有近四十年!乖乖,咱们小老百姓,依着咱们乡村的老例,自己看着给自己弄处落脚点,你们说,这有什么不好吗?
我们没有回答他的提问。他就轻啜一口茶,继续着他的言说。他说奇怪得很,我没给自己看下落脚点时,我常常半夜醒来睡不着,现在看好了,心里一下子豁亮了起来,我睡到半夜,起来撒一泡尿,爬上床再睡,一直会睡到大天亮。
他这一说,我们都笑了,都是会心的笑哩。不等他说罢,你端起了茶盅,他也端起茶盅,相互很是快乐地碰了一下杯,然后一饮而尽。
我们都是庸常人,活着能睡一个好觉,死了能有一处纳骨的落脚点,其实就已很好了呢!
当然,在自己的落脚点上,能留下只言片语,会更好一些。不过,时间怎么认识这个问题,还有待考察。
2013年9月11日 西安曲江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