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可以从哪些方面解析?业内人士怎么评价莫言的作品?怎么看待莫言获奖这件事情?你从国内外的作家和批评家们的千言万语中可以找到答案。
铁凝(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向莫言表示最诚挚的祝贺。莫言在30多年的创作道路上,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他的作品始终深深扎根于乡土,他的视野亦从来不拒“外来”。他从我们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奋斗、苦难和悲欢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以奔放而独异的鲜明气韵,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境界。他讲述的中国故事,洋溢着浑厚、悲悯的人类情怀。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而且就我所知,莫言的作品在国外也深受一大批普通读者的喜爱。我和他一起在西班牙参加中西文学论坛的时候,他生病住进医院,他的主治医生就是他的读者。这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莫言的作品可能也是译成国外语种最多的。虽然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他始终是一个朴素而多产的劳动者姿态。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文学和作家的关注,表明中国当代作家几十年不倦的实践和努力,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这对今后的中国文学引起国际上更多读者的关注、研究、了解和兴趣,以及中外文学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莫言的获奖,也表明了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
王蒙(著名作家):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说明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莫言是中国这一代很具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很大,包括日本的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对莫言都有很高的评价。
冯骥才(著名作家):听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感到既激动又高兴。祝贺莫言,感谢莫言,感谢他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的荣耀。新时期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这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我见证了这一时期诸多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的出现。莫言从上世纪80年代崛起以来,就是那批风头正健的作家中的佼佼者,也一直是文坛经久不衰的话题。他的作品蕴含着极强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拥有大量逼真的细节,在历史与现实中来回穿梭,荡气回肠、震撼人心,在文本上体现出很大的创造力。莫言获奖,从深处说,将引起世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关注,也将唤起全社会对文学的关切,有助于让社会沉静下来,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给社会带来积极的推动。
刘恒(著名作家):这个世界影响力最大最权威的文学奖,第一次授予一位中国本土作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对一个坚韧、睿智、忠诚、勤奋的写作者的奖赏,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一种积极而恰当的判断。我们祝贺莫言先生,并且深深地感谢他!因为他的成就必将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它本身的光芒,从而展现出中国文学整体的光芒。毫无疑问,我们都将因此受益。
李敬泽(著名文学批评家):今晚对热爱中国文学的人来说是个欢乐的晚上。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莫言的肯定,也证明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莫言得奖可谓实至名归,这三十年来,莫言一直处在文学创作和探索的前沿。我之前就说了,要下注的话,我肯定押莫言。他的创作一方面深深扎根民间传说,一方面与世界文学构成强劲对话。莫言获奖,促进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苏童(著名作家):莫言可以说是当代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获得这个奖应该说是实至名归。……我个人比较喜欢他中期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当然他近期的作品《檀香刑》、《蛙》也是写得非常好、非常专业的作品。莫言的这次获奖,当然是中国作家的成功,也更是文学、文本以及他个人文学特质的成功。
阿来(著名作家):听到莫言获奖非常高兴,对我们而言这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莫言获奖为媒体、公众提供了重新认识一批中国有追求的作家的契机。颁奖辞中提到民间故事的使用、历史与现实的对接,过去一些中国作家谈论民间资源的重新利用,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另外,介入现实有很多途径,文学有自己独特的途径。它可能跟新闻不同,而是更隐蔽,大家要认识到这种方式的重要性。最近有一种观点,提出现实远远走在作家的想象前面,其依据就是现实的丑陋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文学从来不是关于丑陋的想象,文学的想象是关于美好的想象和期待,莫言的创作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体现。
范小青(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莫言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成就和收获,也是中国作家、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和收获,我们在为莫言骄傲的同时,也为中国作家、为中国文学骄傲。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正在逐步地让世界文坛所了解、所接纳。对于中国的每一位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毕飞宇(著名作家):特别为莫言高兴,祝贺莫言。我不知道莫言的小说如何征服诺奖评委会,但我从看到《透明的红萝卜》那一刻起,就被他征服了。在那样的语境下读到那样的小说,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已经知道了语言是什么、小说是什么,他的小说让我突然发现汉语是这样一种状态。当年我那么喜欢莫言,我写过一篇文章《身体的解放》,在读到莫言之前,我始终认为,作家的写作是精神和灵魂的参与,身体是不参与的,莫言的作品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身体是参与写作的。
我们这一代从80年代过来,那时候文学很喧闹。90年代直到现在,文学进入了一个PK与“相轻”的时代,在这20年的历程里,文学成了越来越不体面的东西,成了一个可以被随时拿来糟践的东西。莫言的获奖,最起码在这个社会上提供了一个好的信息——文学有它的尊严,这是他给中国当代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莫言获奖的第二天,我在电梯里看到几个人用很严肃、认真的口吻谈论莫言,当时我没有插话,我觉得这对写作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张抗抗(著名作家):真诚祝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具有狂野的个人风格,突破了传统叙事的樊篱,把中国本土的乡村历史、日常生活、战争与文化,以作者丰富的人类情感与奇特的想象力,用西方读者更为熟悉的现代小说叙事方式,进入世界文学的阅读视野。他的获奖是他本人文学成就的标志,也意味着中国文学开始受到国际文坛的关注和认同。
张炜(著名作家):祝贺莫言获得诺奖!……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这些作品,当年我读了都觉得非常好,后来,他更是拓宽了自己。我想获奖对他是一个总结的机会、鼓励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他还会往前发展。如果要说莫言获奖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影响,就是希望大家依然能坚持个人的创作道路,写好自己的作品。
刘震云(著名作家):莫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中国作家里最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就是莫言。我之前还有一个观点:如果是用中文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语种,可能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获得这个奖项。我觉得,诺贝尔奖评委会给莫言的授奖词“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还是比较准确的。我相信莫言肯定跟我认识一样的,就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是为了获奖而写作。一个作品虽然获奖了,但这个作品并没有多一个字或者少一个字。
另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莫言有一个发言就说过,如果得了奖,忘乎所以是可耻的。这是他自己说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忘乎所以。他说,可以高兴三天,那么,这次获得诺奖,他可以高兴三十天。我希望获奖对他的写作会有帮助。莫言获得诺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就是获了一个奖,中国文学原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我有这么一种观点,不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了中国文学多么大的荣誉,反而是中国文学给诺贝尔文学奖带来了一些丰富的东西。也就是说,莫言给诺贝尔文学奖带来了一些东西,并不是一个馅饼砸在莫言的头上。我觉得莫言写得很好,当然,同时代的一些作家也写得挺好。
叶开(著名出版人、作家):莫言(的作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所谓残酷现实主义;另外一条是浪漫主义的,比如《红高粱》,写抗日游击队的故事,重新书写被遮蔽的过去。他的《红高粱》等作品在80年代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历史意义……莫言的语言能力非常高,他具有很高超的语言表现能力。余华也曾经说过,莫言的语言非常震撼,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魄。他的作品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反思,是非常尖锐的。
白烨(著名文学批评家):他是中国实力派作家中最重要的作家,三十年来都保持了很高的创作水平。我最喜欢他的《红高粱》,其次是《丰乳肥臀》和《檀香刑》,还有近年的《蛙》,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作品……莫言作品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非常强的对人性的审视,关于人的命运、人的处境和人的关系,很深刻,力度是很多作家所不及的。其次,他对艺术形式非常注重,注重一种感性的表达。他的披头散发的、不加修饰的文字,营造出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亦虚亦实的超常的意象。比如《红高粱》里的红高粱,不再是一种植物,而是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的、精神的意象。《透明的红萝卜》里的红萝卜,也有了灵性的、神性的感觉……他的对历史的反思很深刻,对集体和个人、事件和个人之间的纠结表现得很充分。莫言一直是很大气的,没有那种个人化的、私人化的写作。他的作品中,人的背后都有历史。
方方(著名作家):祝贺莫言!莫言的作品我还是最喜欢《透明的红萝卜》,当年读的时候觉得惊艳,原来还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写小说。长篇就比较喜欢《檀香刑》。莫言的小说特别有风格,他喜欢用极致的描述手法、狂野奔放的语言,不按照常规,也喜欢写极端事件、极端人物。写中国的民间和乡土,比较容易受到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关注,外国人读中国文学,当然比较容易读风格粗野、民间、有中国特色的小说。他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中国一流的作家。
得奖对莫言个人当然有极大的影响,那些从不看中国文学的人会看莫言了,可能也会去看看其他的中国作家。但是中国文学的整体地位还是得国家有地位才会获得更多关注,力挽狂澜不能指望莫言一个人。
徐坤(著名作家):他不仅书写人类肉身受难史,更写民族心灵史。这不仅是对现实的思考,还是对中国文化历史的思考……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增大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力,由此,全世界的目光将聚焦莫言,聚焦在中国文学上。这一喜讯同样是一个很好的发酵剂和兴奋剂,提振中国整个文学行业的士气,而且在中国也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文学的热潮。
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
龙应台(台湾著名作家):莫言是人民的文学家,一个中国土地里长出来的人民文学家。我希望他的得奖是为中国打开一扇门,让全世界的人从此看到的不只是政治,而是中国人内在诚恳的心灵……莫言的想象力,既泥土又狂野,既荒诞又现实。
贺麦晓(Michel Hockx 伦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莫言知道“如何写一个好的故事”,在其关于边缘群体的故事中加入神奇的气氛,但他也不回避残酷,有时候甚至是暴力的现实。
马丁·瓦尔泽(德国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在2009年“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的获奖感言中,有一半篇幅都在表达对莫言作品的欣赏。他称莫言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是一部史书,一部故事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位作家描述当下情节的时候,同时讲述这么多的历史。我不想妄下断言,但是我敢说,如果今天谁想写中国的事情,谁就最好先读一读莫言。莫言的小说是一场不散的盛宴,在这里各种生理现象、各种事物的成长消亡令人眼花缭乱,相比之下我们的拉伯雷不过是给结石病人准备的单薄读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