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改制后,建国街冷清了许多。青壮年大都早出晚归,大白天活动在公共空间的多是抱着黄口小儿的老头老太太。他们说着南腔北调,有着各自的故乡和来历,却被自然规律圈到了一起,抹去了籍贯、地位、职业的差异。面对着相似的人生结局——先前的社会角色沉入记忆,现在的称呼趋于同一:“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
奶奶、姥姥们喜欢扎堆,挤满了花圃的边沿、树阴下的石凳,成天像老鸦一样聒噪,诉说儿子、女儿的辛苦,数落媳妇、姑爷的乖张,拐弯抹角地夸各自的隔代宝贝。没人说话的就歪着上身,眯着眼睛,嘴咧得老长,极为出神地抠着泥塑般的脚丫子,走的时候锃亮的黑色大理石面上留下一片臭烘烘的灰白。
后来有了文化广场,老人们的活动相对集中一些了。
文化广场在建国街区中心。最早是建筑公司后勤管理处的院子。建筑公司改制后,管理处改为了街区文化站,院子随之改作公共活动场地:绿墙、砖地、舞台、花圃、鱼池、铜雕,颇精致。老大的榕树下,白天有老头们的棋局,晚上有滑旱冰孩子们的欢叫。
不记得何时开始,出现了热闹非凡的广场舞。一天的大多数时间,广场被大妈们占住。在家里不担负保姆之责的大妈们成行成排,很专注却又手忙脚乱地扭动着或是臃肿或是干枯的身体。不知谁家贡献的老旧收录机总是在里面的歌星唱得最陶醉的时候卡带,惹起一片乱糟糟的惊叫。大妈们惊喜地发现,当年意气风发的红海洋记忆并没有消磨干净,激情燃烧的青春一举手一抬脚就可以重返。她们中间的许多人,去国外帮儿子或女儿带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将建国街的广场舞,带到了国际机场的候机厅、纽约时代广场、俄罗斯红场、巴黎卢浮宫广场……从国外回来,说起这些,眉飞色舞。
雪国之前租屋时特地挑了窗户临着文化广场的房间,用毛笔写了个条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挂在墙上。现在广场尽失悠然,先前的优势成了劣势,他恨得牙痒痒,在微博上大骂了一通:
这是一群青春固化症患者。那种渴望抓住岁月尾巴的神态,让人深感时间的残酷。她们根本不懂得人在每一个年龄段都有那个年龄段的美。她们本该在安详和端庄中保持自己的尊严。然而,在一个女性美与女性化表达极度缺乏的国度,她们却成为了人类史上的奇葩。一帮奇形怪状的老女人在劣俗到极点的音乐中,踏着劣俗到极点的舞步,既满不在乎,又专注投入,既忘我,又自私,无比执着地把一种极低级的生命享受展示得无以复加。她们将对老化的反抗融进一种撒泼的形式,将恨意与不屑以最随意的包装,强行塞给周边的每一个人,恨不得全世界、全人类跟着她们一样形枉影曲。
街区文化站的林晨光是应聘进来的90后,经常在网上看雪国的微博,很崇拜。对大妈们的广场舞他跟雪国有同感,只是不敢说出来。看到雪国的微博,总算找到理由,去跟大妈们商量:每天跳舞可不可以定个时间?免得其他人有意见。
受不了就搬走!大妈们早就从自己孩子那里知道了雪国对她们的恶攻。但她们懒得跟一个披头散发、苍白猥琐的外地租房烂仔计较。她们的广场舞已经走向了世界。
直到有一天晓东老师出现,她们才不能不承认自己的舞蹈真的未必是那么完美。
那天上午,领舞的区太把一个男人推到台前,拍着巴掌让大家安静下来,说,给大家介绍一位舞蹈家,晓东老师。
晓东老师身材一般,最多是不胖而已,说不上挺拔。除了衬衫扎在腰带里、裤子洗得发白、绷紧的圆口布鞋,别的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像舞蹈家的地方。等他一抬手、一开步,尽管幅度并不大,却立刻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让所有人心尖一颤。
人天生就是会跳舞的,它是唯一由我们自己构成材料的一门艺术。
晓东老师的北方口音一清二楚:
我们甚至可以说,所有人类活动,在自然条件下,都是一种舞蹈。
接下来,还是那支乐曲,还是那些人,但所有人的动作都在节奏的支配下渐渐一致起来。晓东老师站在台上背着她们,但他的沉静,他的优雅,他的徐和疾、刚和柔,抓住了所有的眼球,放大为一群人的沉静、优雅、徐和疾、刚和柔,让广场泛起一片韵律的涟漪。那些实在跟不上趟的,只好停止比划,一个跟一个退出人群,满腹说不出的味道。
此后,一吃过早餐,晓东老师就出现在文化广场的舞台上。放舞曲之前,他会先有一些提示和引导:
我们尽可以随意,动作不必那么刻板,幅度不必那么夸张,在摆动身体的时候,想象音乐带来的美和自由,心里尽量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放松、享受,让舞蹈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建国街的广场舞惹来了许多附近社区的大妈。她们起先是为了来看晓东老师跳舞,后来就跟着跳起来。场子显得越来越小,闹不好就踩到别人的脚,这让她们更快乐,好像自己就是电视上看到的那些穿着华服,在高贵的舞池翩翩旋转的人。散场后,有人在地铁站台里踩着舞步,有人在人行道上转着圈子,默记晓东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她们嘻嘻哈哈地互相打趣,又互相纠正,满脸放着光。
看这个男人跳舞真的是一种享受,雪国在微博里说。自从晓东老师出现在广场舞台上,他重新开启了那扇紧闭的窗子:
他让她们意识到了原本在心里隐藏着的对艺术的向往。只有艺术才有可能永葆青春。即使我们自己不跳舞,仅仅是观众,我们仍会感到我们自己就在舞者身上,而他正在把我们自己身上潜伏的冲动表达出来。
出了晓东老师这样的奇人,三不抖自然要写诗:
舞字传新庆,人文迈旧章。冲融和气洽,悠远圣功长。盛世享太平,群众乐未央。日华增顾眄,风物助低昂。翥凤方齐首,高鸿已成行。欢舞与乐曲,奋进更向上。
2
晓东老师没有想到自己一生钟情的舞蹈会在退休后得到延续。父母都是舞蹈家,他的理想就是继承他们。“文革”时,扫大街的父亲看见一个跳忠字舞的革命群众同一边的手脚同时伸出,忍不住一笑,被同伴揭发,结果腿被打断。从此他禁止儿子跳舞,但这反而激起了儿子的逆反心理——下乡的时候带走了父亲抛弃的几乎所有跟舞蹈有关的书和资料。但是等他插队回城,已经没有跳舞的身体条件了,只能业余玩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什么舞都可以跳的时候,他拿过市级、省级以及全国性的无数舞蹈赛事的名次,有的还相当靠前。
第一个把晓东老师作为舞蹈家介绍给建国街的其实是他孙子跳跳。
晓东老师儿媳是建国街人,跟他从北方考来的儿子大学同班。毕了业,儿媳父母去国外定居的儿子那儿,把房子留给了女儿女婿。跳跳出生的那年,晓东老师的太太正好退休,过来带宝宝。跳跳上幼儿园大班,晓东老师退休,一家人在建国街团聚。幼儿园开学,老师让小朋友们自愿向集体捐献书刊玩具,跳跳捐了一张童话DVD,播放的时候,出现的却是晓东老师参加某次舞蹈大赛的录影。接下来事情就很简单了——幼儿园老师回去告诉了热心跳广场舞的老妈,她老妈第二天告诉了区太,区太登门拜访,晓东老师欣然受命。
区太小时候学过芭蕾。她说:我喜欢芭蕾,这是种疼并美丽着的舞蹈。脚尖的疼痛只有自己知道,却把美得令人窒息的旋转和弹跳展现给观众。每每让我想到小人鱼的故事——像在刀尖上走路。小人鱼是为了爱情,芭蕾舞者是为了什么呢?是对于这种艺术的热情和深爱吧。可惜她没有考上舞蹈学校,上了师范,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
晓东老师喜欢的是国标。每次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这种盛装打扮、挽手转圈的古典欧洲宫廷舞场景,觉得真是漂亮。优美的华尔兹、奔放的斗牛舞、活泼的快步舞、缠绵的伦巴、令人血脉喷张的阿根廷探戈,完全是人类生命的颂歌啊!你会觉得,真正的舞蹈会让人把一切哲学都抛到九霄云外去。
晓东老师的太太在一边笑说,你看你又来了,一说起跳舞浑身骨头都是酥的。下乡插队,她和晓东老师在一个文艺宣传队。
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文艺调演,晓东老师和区太的探戈获得老年组一等奖。
这是建国街第一次在全区舞蹈比赛得奖。晓东老师雄心勃勃,要为建国街培训出一支接近专业水准的舞蹈队伍。他跟区太商量了一个方案交给社区:
以舞蹈健身为宗旨,以健康科学为核心,借鉴国外最新舞蹈流行趋势,把单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到对艺术和健康的追求,让老人们充分享受舞蹈所带来的快乐,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第一步,让学员了解“中国舞蹈史”乃至“世界舞蹈史”,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舞蹈;第二步,把舞蹈知识立体化,将精心筛选的专业舞蹈元素应用到教学中;第三步,以舞带舞,让学员直接感受不同节奏所产生的不同律动,达到身心合一,形神交融,等等。
晓东老师设计的口号很鼓舞人:
不必羡慕耀眼的明星,我们都可以成为舞台的主角!
3
在约好的时间,晓东老师去了文化站长老顾的办公室。老顾已经早到了。他让林晨光把沏好的茶倒掉,说,拿我书柜那罐茶换上重沏,我要跟晓东老师好好学艺术。老顾原来是工会干部,对唱歌跳舞兴趣极大。
晓东老师,我记得您说过,舞蹈是人的艺术天性,是以形体动作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它不需要从生活中翻译转换,不需要从生活中抽象出来。
是的,是这样。遇到知音,晓东老师眼睛一亮。
您还说过,艺术让人充满希望。世界不是完美的,我们需要美好的事物,这样的艺术让人相信,拥有蓝天、草地和鲜花的美好场景,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等着我们。
当然,当然。自己的话被记得这样清楚,晓东老师很激动。
你们那个方案社区的领导很肯定。当即就拍板,需要的经费、设备、器材、服装、道具,社区全力支持。芳华书记还特地叮嘱要我代她向您表示感谢。把群众自发的文娱活动跟社区工作结合起来,这正是社区最希望的。眼下社区工作有两大重点,一是灭蚊,预防登革热;一是垃圾分类,绿色生活。你们能不能编几个这样的舞教大家跳?市里不久也要搞舞蹈大赛,这样配合中心工作的节目,内容上就占了优势。我这里有个建议让您见笑,你们编舞可以尽量采用本地舞蹈传统元素,让大家更喜闻乐见。都说本地人天上长翅的除了飞机不吃,地上长脚的除了板凳不吃,什么都吃。民间舞更没有禁忌。明朝年间我老家瘟疫流行,一个游方郎中让大家用稻草扎成狗,插上香,晚上把香点着,用竹竿撑起四处行走,果然瘟疫消除。事后那个游方郎中不知去向,传为神仙。此后六百年,当地人每年都扎草狗,点香火,避邪驱凶。也就有了一直流传到今天的草狗舞。
对了,我看这个草狗舞形式就用得上。
老顾越说越兴奋,忽然一拍大腿。
晓东老师脸上的笑容一点点消失。
老顾忽然注意到晓东老师表情的变化,问:
我说错什么了吗?
没有没有。
晓东老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说。
老顾狐疑地看看晓东老师,好像有一点明白,很同情地摇摇头:
我也听到那些不负责任的议论了,您莫往心里去。
晓东老师睁大眼睛,这下轮到他疑惑了。他刚刚的沉默是因为老顾代表社区交给他的任务,他一时想不好该怎样谢绝,并不知道什么“不负责任的议论”。
什么“不负责任的议论”?
晓东老师脸一下刷白。
您还不知道啊?
老顾的脸也一下刷白,发现自己失言:
看我这张臭嘴!
到底怎么回事?
晓东老师严厉起来。
晓东老师您别生气。
林晨光插进来: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些您教舞时跟不上趟的大妈们心里嫉妒,就胡说您跟区太关系暧昧。
她们有什么根据?
晓东老师声音颤抖。
请您来看看。
林晨光在电脑上翻到雪国的微博:
从音乐响起到音乐结束,两个舞者拉近、推远、旋转、弯腰,手牵着手,足抵着足,同声同息、共进共退。在这几分钟里,整个世界都不存在,只有他和她。这真是最动人最亲密的诱惑。
舞蹈在生物界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求偶手段,雄性利用这样一种吸引眼球、炫目的方法,来获得雌性的青睐。人类虽然经过文明社会的教化,但一些生物层面的东西也依然残留。舞蹈本身是一场爱情。任何一种舞蹈都可以表达对性的渴望,达到性感的效果,古典、含蓄、妖娆、职业……各种风韵,只要你能诠释出舞蹈的内涵,吸引对方,那你就是性感之神。
晓东老师和区太那个获奖探戈排练时,雪国特地去看了,回来就发了条微博,大加赞赏。
这就是“根据”?
还有三不抖引用的诗:“二八翁娘八二翁,怜才重色此心同。女萝久有缠绵意,枯木岂无滋润功。白首如新秋露冷,青山依旧夕阳红……”他老人家说你们的黄昏恋要是成功了,他就把这首诗抄写出来送您。
黄昏恋?什么黄昏恋?这是哪儿跟哪儿啊?
晓东老师从电脑上抬起头。出门之前,没忘记对老顾和林晨光摆了摆手。
4
文化广场的大妈舞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区太依旧在台上领舞。她性格强悍:人生在世,还少得了闲话?不听就等于白说!
晓东老师很少出门了。儿子儿媳说,有专业的舞蹈俱乐部,我们给老爸买张卡?他说:不必。偶尔牵着跳跳散步,都让太太陪着。先前花白的头发忽然全白了。太太心疼,说:
知道问题在哪儿吗?
在哪儿?
这里的圈子,我们进不去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