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克隆惹的祸-非着名摄影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石少丑,在他老婆眼里是个不可理喻的怪人,因为他家务活几乎从来不干,一天到晚只知道摆弄他的照相机。人家搞摄影,参加了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或者举办了摄影展,出版了摄影集子,最不济的也在报上或杂志上发张把摄影作品吧。可他倒好,只有投入,从不见收获。为此,他老婆常埋怨他。他呢,只当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

    石少丑搞摄影,和一般摄影家不一样,他几乎不拍风景、不拍名胜古迹,不拍新闻照,总之,他对春花秋月、靓妹帅哥都没有兴趣。他一年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照相机不离身,一到双休日、节假日,他就走乡串村,专门去拍那些别人不愿拍的人与物,诸如打铁匠、开锁匠、箍桶匠之类手艺人、手艺活。他对那些濒临失传、消亡的东西大有兴趣,常常拍了一张又一张,拍了一次又一次。譬如他拍摄打铁匠,就从铁匠铺开门,炉子生火开始拍起,直到如何把铁件烧红,如何锻打,如何淬火,如何成型,如何成件,一个环节也不放过,有时一拍就是一天半天。他呀,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被拍的匠人反倒不好意思了。

    渐渐,娄城各乡各镇的手艺人差不多被他拍了个遍,他一一整理,汇编成《360行集锦》。

    有一次,他偶然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老行档》。一个行档一篇文章,还配一篇插图。

    石少丑对照了自己拍的照片后,发现还有几十个行当他没拍到,或者说娄城已消失了,拍不到了。

    此后,他一到双休曰,节假日,就到周边县市,或跑到更远的乡村去拍那些正在消亡的老行档、老手艺人,如换糖担、转糖担、皮匠摊,铜匠担、钉碗匠、补锅匠、修棕绷、弹棉花,吹糖人、捏面人、唱宣卷、卖拳头、耍猴子、倒马桶、挖耳朵、拔火罐、捉牙虫,绞面、点痣、关梦、扶乩、算命,煤球店、石匠、染坊、鸬鹚捉鱼、卖老鼠药、卖臭田符的,等等、等等。

    石少丑的出名带有偶然性。有次他在外地拍照,碰到了正在那儿采风的台湾摄影家谈修竹。两人一聊,竟聊投机了。谈修竹执意要来看看石少丑多年来拍的那些老照片。

    谈修竹来到娄城石少丑家,当他翻看了那《360行集锦》后,激动得握住石少丑的手说:“你做了件好事,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谈修竹说,这本老照片,拿到海外,至少值100万元,并问石少丑愿不愿出手?

    这不是挖石少丑的命根子吗?石少丑当然不肯割爱。

    谈修竹想想自己这要求有点过分,就不再坚持。临走,他建议石少丑到台湾去举办一个已消失正消失的老行业的摄影展,并愿意提供赞助,并在台湾出版《石少丑摄影集》。

    石少丑不禁心动,但他提出:在去台湾办摄影展前,必须在娄城或省城先办一个《360行老照片展》。

    谈修竹自然没有理由拒绝,两人约定:一俟石少丑在娄城或省城的摄影展一结束,就安排去台湾展出。

    石少丑兴致勃勃地去了常办摄影展、画展的市文化艺术中心,联系办摄影展的事。

    中心的一位敖主任问他:“你是中国摄协会员吗?”

    石少丑说“不是。”

    又问:“你是省摄协会员吗?”

    石少丑又答:“不是。”

    敖主任再问:“出版过摄影集吗?”

    石少丑老老实实回答说:“没有。”

    敖主任很抱歉地说:“你连省摄协会员都不是,又没出版过摄影集,我们中心怎么可能安排你的个人摄影展呢?”言下之意:你凭什么来这里办摄影展?

    石少丑很自信地说:“先看看作品,再决定好吗?”说着从包里取出他整理的照片。

    敖主任见他如此执拗,只好直说:“不必看了,不是拍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你还没有取得办个人展的资格。如果阿猫阿狗都来办这个展那个展的话,那文化艺术中心岂不与野鸡画廊一样,还有什么档次?”

    口口相传,石少丑想办摄影展的事文化圈的都知道了,有人说他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他拎不清行情……

    石少丑的倔劲上来了。

    他带着照片去了上海的出版社,出版社的伯乐一眼就相中了这些照片。那位编辑当场题写了“纪录三百六十行,追寻消逝的历史踪影”的题词,说要请名家书写,配发在集子里,还说将以最快的速度出版,稿费从优。

    在写作者简介时,石少丑坚持写上“民间非著名摄影爱好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